世界食品網

蘇仙區主要農產品產地環境認定整體推進實施方案(蘇政辦發[2004]32號)

   2011-03-08 828
核心提示:蘇仙區位于湖南省東南部,湘江支流耒水流域。地理座標東經1124135″~11316 19″,北緯252528″~260309″之


蘇仙區位于湖南省東南部,湘江支流耒水流域。地理座標“東經112°41′35″~113°16′ 19″,北緯25°25′28″~26°03′09″之間,土地面積1314.7平方公里,下轄17個鄉鎮、2個街道辦事處、170個行政村、29個居委會,總人口33.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67萬人,耕地面積21.5萬畝,其中水田19.5萬畝,旱地2萬畝。優勢農產品為水稻、水果、蔬菜、油茶和甜竹筍,近年來,常年水稻種植面積在28萬畝左右,水果1.5萬畝;蔬菜2萬畝;油茶5萬畝;甜竹筍1萬畝。計劃在2006年底,葡萄面積達3萬畝;蔬菜3萬畝,甜竹筍3萬畝,新開發高山菊基地1萬畝,夏威夷百香果1萬果。

  1、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奔小康為目標,全面加大我區無公害農產品示范基地建設力度,推動我區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向縱深發展,創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為蘇仙區打造品牌、名牌。

  2、工作目標:

  通過一年的時間,結合我區實際,完成26萬畝地環境評估工作。其具體內容為:水稻10萬畝;蔬菜3世畝;水果4萬畝(葡萄3萬畝,百香果1萬畝);甜竹筍3萬畝;高山菊1萬畝;油茶5萬畝。

  3、無公害農產品產地選定原則和布局

  3.1基地選擇原則

  3.1.1具備良好的生態環境,周圍3公里范圍內無“三廢”等污染源。土地自身重金屬及有毒有害物質含量背景值較低,無外源污染的影響。

  3.1.2具備一定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穩定的生產規模。

  3.1.3具備良好的社會經濟狀況,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及第二、三產業的發展和交通狀況相對較好。

  3.1.4具有相應的生產、加工龍頭企業技術力量和領導組織機構,為產地環境調查評估、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提供技術和組織保障。

  3.2產地認定布局

  3.2.1、北部雙季稻基地認定區。本區包括棲鳳渡、廖王坪、五里牌、太平、崗腳、馬頭嶺、荷葉坪、面積7萬畝。

  3.2.2、東南山地一季稻基地認定區

  本區包括塘溪鄉、大奎上鄉、坳上鎮、良田鎮、廖家灣鄉,面積3萬畝。本區以一季稻為主,熱量資源大多呈二季不足,一季有余之勢。由于晝夜溫差大,且多以山泉水灌溉,其米質較雙季稻區更為優越。

  3.2.3北部、南部中低山油茶、百香果生產基地認定區

  本區包括棲鳳渡、五里牌、廖王坪、崗腳、太平、荷葉坪、良田、坳上、鄧家塘、廖家灣等鄉鎮,山地坡度在5-15°之間,坡度和緩,土層深厚肥沃,適宜發展經濟林木。現有成年油茶5萬余畝,百香果基地1000畝。計劃2004年開發百香果4500畝,2005年達到1成余畝,認定面積6萬畝。

  3.2.4、中部葡萄生產基地認定區

  包括白鹿洞鎮、許家洞鎮、馬頭嶺鄉、荷葉坪鄉,現有規模1萬余畝,計劃2006年發展達3萬畝。

  3.2.5、東部中低山甜竹筍基地認定區。

  包括橋口鎮、塘溪鄉、白露塘鎮的部分山地,現已種植甜竹筍1萬余畝,計劃到2006年發展達3萬畝。

  3.2.6 、城市近郊蔬菜生產基地認定區。

  包括馬頭嶺、許家洞鎮、白鹿洞鎮、荷葉坪鄉、塘溪鄉、良田鎮,坳上的走馬嶺村和田家灣村,現有規模2萬余畝,計劃到2006年發展到3萬畝。

  3.2.7、西南部高山菊基地認定區。

  該區以廖家灣鄉為主,坡度在15°-20°左右,以花崗巖山地為主,主要是分布在海拔600-800米的大竹山、吳溪、魚網、東邊嶺、菜嶺、上洞、下洞等村。現有規模2000畝,計劃2006發展到1萬畝。

  4、工作措施

  4.1、加強領導、成立辦事機構

  4.1.1成立蘇仙區主要農產品地環境認定整體推進工作領導小組。

  組  長:范儒平    區委副書記

  副組長:周躍進    區委助理調研員(政府黨組成員)

  成  員:邵貴芝    區農村辦主任

  劉炳發    區農業局局長

  羅兆忠    區財政局局長

  陳忠華    區蔬菜局局長

  王健堂    區環保局局長

  田振江    區畜牧水產局局長

  謝開金    區農村辦副主任

  劉鐵雄    區農業開發辦主任

  湯細芽    區農業局總農藝師

  4.1.2成立工作小組

  組  長:劉炳發    區農業局

  副組長:陳忠華    區蔬菜局

  湯細芽    區農業局

  成  員:袁名山   劉信清    王碩法

  吳亮知   肖明亮    杜凌君

  辦公室設在區農業局,與蘇仙區土肥農環站合署辦公,由湯細芽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

  5、產地環境質量檢測:

  5.1、布點取樣原則。

  5.1.1、土壤取樣布設:以產區相對污染及外部周圍環境影響較大的地塊為重點,兼顧一般農田區域內主要土壤類型,相同環境條件的水稻基地每5000畝取樣一個,計20個樣,蔬菜基地每2000畝取樣一個,計15個樣,水果基地5000畝取樣一個,計8個樣,甜竹筍基地每1萬畝取樣一個,計3個樣,高山菊3000畝取樣一個,計3個樣,油茶基地1萬畝一個樣,計5個樣。總計54個土樣,樣點采用GPS定位到點。

  5.1.2、水樣取樣布設:使用自然降雨的山區。可不采水樣,其它地區按流域,灌溉水來源因地制宜布點取樣。其中棲河一個樣,東江河一個樣,長青水庫一個樣,山河水庫一個樣,郴江河上游一個樣,其它一個樣,合計6個樣。

  5.1.3、空氣采樣布點:對于基地20公里范圍內沒有污染源的山地農產品種植區,免測空氣質量,其它產地,根據作物生產期當地主導方向,確立以可能對產地空氣環境造成污染的污染源下風向為監測點,每2萬畝設一個監測點。

  5.2、采樣時間安排

  7月15—7月18日   土壤采樣。

  7月19日   采水樣。

  7月20日   水樣保存處理。

  7月21日   專車送長沙檢測。

  6、產地環境調查評估總結

  通過調查和取樣分析結果,分別對我區主要農產品產地環境質量進行綜合評估和整體認定,并提出綜合防治和合理利用的建議,為全面提升我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合理開發利用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7、資金概算:

  7.1、工作經費40000元。

  7.2、化驗檢測費60個樣×300元/個=18000元。

  7.3、GPS衛星定位儀及其它設備15000元。

  7.4、認定費:7×1000元=7000元。

  以上合計8萬元。

  附:

  1、北部雙季稻基地認定區取樣安排表。

  2、東南山地一季稻基地認定區取樣安排表。

  3、北部、南部中低山油茶、百香果基地認定區取樣安排表。

  4、中部葡萄基地認定區取樣安排表,

  5、東部中低山甜竹筍基地認定區取樣安排表。

  6、城市近郊蔬菜基地取樣安排表。

  7、西南部高山菊基地認定取樣安排表。

  二○○四年六月二十日



 
地區: 湖南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