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2024年南昌市市場監管工作要點

   2024-04-26 366
核心提示:建強食品安全責任體系。以落實國家總局出臺的“兩個責任”2.0版為重點,推動末端發力終端見效的食品安全責任機制落地見效,壓緊壓實“四方”責任。深入打造“食安南昌”品牌,推進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深化實施食育普及三年行動,加快建立食品企業“吹哨人”制度,圍繞糧食制品、校園食品、保健食品、食用農產品、嬰配食品、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等方面,全方位、滾動式排查各類風險隱患。按照國務院食安辦等五部門聯合部署,集中力量組織開展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

2024年全市市場監管工作的總體思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走在前、勇爭先、善作為”的目標要求,緊扣全市“迎難而上、敢作善為,奮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工作主線,按照“講政治、強監管、促發展、保安全”的工作思路,持續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聚力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聚力推進兩個強市建設,聚力提升三大監管效能,聚力守住四個安全底線,聚力加強自身建設,為落實省會引領戰略貢獻更多市場監管力量。  

一、聚力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認真履行牽頭部門(與市發改委雙牽頭)職責,對照全省總體工作方案和我市任務分工,掛圖作戰、對賬銷號,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一是提升經營主體質量。堅持“量質齊升、以質為先”,推動經營主體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規范經營主體登記,嚴格審批程序,統一審核標準,確保登記材料合法合規、真實有效。提升審批服務效能,加大“一照通辦”改革攻堅力度,實現營業執照與許可證聯審聯辦準入、準營“一鏈辦理”“一次辦好”,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區)局申請外資登記授權,將企業開辦審批時限穩定在0.5個工作日。推動企業跨區域遷移和經營便利化,讓經營主體好進好出、來去自由。建立健全數據監測預警和糾錯機制,著重監測八種異常情形,及時糾正制止虛假登記、違規登記行為。  

二是維護市場公平競爭。堅持規范與發展并重,開展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和公平競爭政策措施專項清理,推動公平競爭審查投訴舉報、政策措施會審和抽查評估機制在縣(區)全面落地。以在昌平臺經濟領域經營者為重點,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合規指導,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開展“守合同重信用”企業評定,引導行業標準經營、誠信經營,提升消費維權滿意度。強化輿情監測力度,加強輿情應對能力培訓,健全落實處置突發事件、輿情“三個一”工作機制,嚴防負面輿情發生。  

三是強化重點領域執法。聚集群眾關心、民生關切,對重點消費品種、投訴舉報量大、群眾反映強烈的領域,持續推進民生領域辦案“鐵拳”行動,查處一批重點案件、嚴懲一批違法主體、曝光一批典型案例。推進價監競爭“守護”行動、持續加大重點領域廣告監管力度、強化民生計量監管、進一步提升網絡市場監管專項行動質效。嚴厲打擊價格欺詐、短斤缺兩、違法廣告等行為。開展打擊侵權假冒系列專項行動,持續加大市場流通領域掃黑除惡專項整治。  

四是加大民營經濟幫扶。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扶持民營經濟發展,落實國家、省、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各項措施,綜合發揮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知識產權等職能優勢,聚焦行政機關、金融、交通物流、行政審批中介、行業協會商會等領域,落實好結構性降費減負政策,幫助解決經營場所、用工、金融等方面的突出困難,助力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二、聚力推進兩個強市建設。緊緊圍繞全省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和南昌“8810”行動計劃,大力實施質量強市、知識產權強市戰略,推動全市制造業產業質量能力建設水平持續提升。  

一是以質量提升服務產業升級。聚焦穩鏈補鏈強鏈,深入落實國家總局“六個一批”重點任務,著力打造質量標桿和先進標準。認真履行質量工作牽頭部門職責,出臺《南昌市關于深入推進質量強市建設的實施方案》。樹立鮮明質量發展導向,推動我市質量工作考核對象調整為各縣(區)黨委和政府,讓質量強縣(區)脫穎而出。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進一步提高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排在全省首位。持續推行企業首席質量官制度,推動全市規模以上企業、重點行業中小微企業聘任率進一步提升。加強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建立健全碳排放計量審查制度,打造一批誠信計量承諾示范單位。深入開展中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推廣綠色、低碳等產品認證。開展第五屆南昌市市長質量獎評選,高水平做好江西省井岡質量獎推薦工作,大力推廣應用質量獎獲獎組織的先進質量管理模式、制度和方法,實施各級政府質量獎滾動培育與發展。  

二是以知識產權服務科技創新。加快構建以“示范城市-示范試點縣區-示范試點園區-示范優勢企業”為核心的示范城市建設體系。指導企業加強關鍵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力爭中國專利獎取得突破。開展密集型產業群商標品牌建設,爭取更多的特色農產品注冊地理標志商標和保護產品。提升知識產權運用水平,推動全省首單ABN模式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發行。加強與中部省會城市跨區域知識產權保護合作,鞏固提升南昌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窗口品牌效應,推進第二批國家專利復審無效案件多模式審理試點單位、首批國家級專利導航基地、第三批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地方分中心三項國家級試點項目建設。  

三是以標準賦能服務品牌建設。綜合提升標準制定、實施和監督水平,開展標準化助力產業升級、企業和團體標準培優、“對標達標”等提升行動,推動更多企事業單位主導參與制定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培育一批企業標準“領跑者”。加強前瞻性、先導性關鍵技術標準布局,抓好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推進,爭取獲得更多國家級、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落實“企業申請+第三方評價+政府監管+社會認同”的品牌培育保護機制,支持優勢特色產業建立“江西綠色生態”標準,推動南昌縣、新建區創建省級“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創建區”。  

三、聚力提升三大監管效能。堅持一體推進法治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以法治為根本、以信用為基礎、以智慧為手段,進一步完善基礎性制度、構建常態化機制、搭建信息化平臺,提升市場監管現代化水平。  

一是大力推進法治監管能力建設。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牢固樹立“法治工作全局化、全局工作法治化”思維,堅持依法監管、嚴格執法,加強行政執法公示、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建設,制定行政處罰程序規范、執法行為規范,統一基層執法標準和實施程序,推動執法辦案流程信息公開透明。開展提升行政執法質量三年行動,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落實國家總局“三書一函”制度,綜合運用掛牌督辦、責任約談、立案調查、行政建議、責令整改、提醒敦促等多種方式,進一步強化監管權威,提升監管效能,確保各項制度措施執行到位、高效落實。嚴格執行自由裁量基準,實行重大復雜案件集體討論、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常態化開展案卷評查工作。持續完善包容審慎監管,推動行政執法領域“四張清單”全覆蓋。  

二是持續推進信用監管能力建設。推進信用激勵約束作用,擴大企業信用分級分類運用面,推動企業信用與重點領域監管深度融合。深化信用提升三年行動,發揮“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部門牽頭作用,進一步提升聯合監管部門數量、聯合監管事項占比、檢查結果錄入公示率,讓守信者安心經營,倒逼失信者合規經營。持續做好經營主體守信激勵工作,健全信用修復制度機制,主動幫助企業修復信用、恢復信譽。  

三是加快推進智慧監管能力建設。圍繞數字政府建設,用好現有“贛溯源”、電梯應急平臺、“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平臺等智慧監管手段,做好各平臺市場監管數據的采集和運用,強化數據挖掘和智慧分析,在“三品一特”等領域探索非現場監管,開展不見面“云檢查”,更加高效化解風險隱患。主動加強與省局溝通對接,待省局智慧監管建設方案出臺后,有效整合現有平臺統籌推進,不斷提升監管能力和效能。  

四、聚力守住四個安全底線。守好食品安全、藥品安全、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特種設備安全底線,直接關乎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踐行監管為民理念的具體實踐。要牢固樹立“萬無一失、一失萬無”的理念,時時刻刻把“三品一特”安全監管工作作為政治任務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堅決維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是建強食品安全責任體系。以落實國家總局出臺的“兩個責任”2.0版為重點,推動末端發力終端見效的食品安全責任機制落地見效,壓緊壓實“四方”責任。深入打造“食安南昌”品牌,推進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深化實施食育普及三年行動,加快建立食品企業“吹哨人”制度,圍繞糧食制品、校園食品、保健食品、食用農產品、嬰配食品、集中用餐單位食品安全等方面,全方位、滾動式排查各類風險隱患。按照國務院食安辦等五部門聯合部署,集中力量組織開展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開展“百企千坊”幫扶行動、中小微食品生產企業管理能力提升行動,從生產源頭提升食品安全質量。推進“明廚亮灶”建設,加強食品專兼職檢查員隊伍建設,完善食品安全應急處置體系,組織應急演練,開展實操培訓,提高隊伍履職能力水平。  

二是嚴防“兩品一械”安全風險。持續深化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抓好重點品種(疫苗、血液制品、植入介入醫療器械等)、重點企業、重點環節、重點區域的監管,推動藥品安全部門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貫通聯動。建立完善化妝品經營企業進貨查驗制度,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鞏固“智慧藥店”建設工程成果,不斷提升零售藥店規范化管理水平。  

三是狠抓特種設備安全治理。以特種設備“兩個規定”為抓手,深入開展市場監管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城鎮燃氣安全、出租車用氣瓶、冷庫特種設備專項整治行動,配合市人大開展電梯立法工作,持續推進電梯安全筑底行動,完善電梯應急服務平臺、電梯維保智慧監管平臺和氣瓶追溯平臺建設,加強特種設備作業人員考核發證等行政許可事前監管。緊盯電梯、鍋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氣瓶、大型游樂設施、場(廠)內車輛、起重機械等高風險設備和公共聚集場所、充裝企業、特種設備集中單位等重點場所,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全力確保特種設備運行安全。  

四是強化重點工業產品質量監管。加強民生領域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圍繞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社會輿論廣泛關注的重點產品,切實維護好消費者合法權益,夯實促進消費的質量基礎。圍繞危險化學品、鋼筋、水泥、電動自行車、燃氣灶具等重點工業產品開展隱患排查整治,推動建立完善“隱患排查—風險整治—規范發展”的工業產品質量安全治理體系。堅持問題導向,組織實施市縣聯動監督抽查和專項抽查,強化抽查后處理工作,嚴厲打擊質量違法違規行為。對全市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獲證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加強日常監督檢查和專項檢查,提高檢查結果處置能力水平,按照“兩個規定”督促企業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開展質量技術幫扶,增強企業質量管理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地區: 江西 南昌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