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市、區)農業局: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的通知》(農辦質〔2017〕30號)要求,為推進全省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我廳制訂了《
浙江省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建設實施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浙江省農業廳
2017年9月19日
浙江省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的通知》(農辦質〔2017〕30號)精神,全面提升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建立健全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加快推進農資和農產品信用體系建設,助推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創建,制訂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結合我省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系統和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系統建設,完善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基礎信息和行政處罰信息等信用信息,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電子化的信用檔案,進而提高農資監管水平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效能,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和事前信用承諾、事中信用監管、事后信用評價的新型監管機制建設。
二、工作目標
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使信用檔案成為政府監管、市場評價、消費選擇的重要依據。到2017年底,國家級、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率先建立本行政區域內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農資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全覆蓋。到2019年底,基本實現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全覆蓋。
三、主要任務
(一)明確建檔對象
需建立信用檔案的對象為農資和農產品領域規模以上生產經營主體,主要包括農資生產經營主體、農資社會化服務組織、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逐步將散戶納入信用檔案建設范圍。
(二)規范信用檔案內容
信用檔案信息主要包括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名稱和社會信用代碼等基礎信息,行政許可與行政處罰信息,認證或登記信息,監督檢查信息和獎勵信息(詳見附件)。各地可結合實際,增加其他信用信息,充實主體信用檔案。
(三)采集信用檔案信息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制訂并細化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建設宣貫培訓,明確信用檔案信息的采集、錄入、整理等工作要求,并根據信用檔案信息記錄表的內容,將所轄區域內的農資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信息錄入到浙江省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平臺(http://nz.hzzzwl.com/),將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信息錄入到浙江省農產品合格證管理系統(http://hgz.zjapt.com/),建立完整的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電子化信用檔案。每年12月20日前,將“農資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信息記錄表”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信息記錄表”導出并打印、蓋章,分別報省農業執法總隊和廳質監處。
(四)加強信用檔案應用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加強信用信息的歸集、公示和共享,結合《浙江省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失信“黑名單”管理辦法(試行)》的實施,強化信用檔案應用,將查閱信用檔案作為審查主體資格、審批行政許可事項、下達財政支持項目、制定分類監管措施等的必要條件。認真落實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從行政許可、從業資格、重點監管、財政支持等多個方面對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采取聯合獎懲措施。鼓勵行業協會、社會團體和第三方機構運用公開的信用信息開展信用評價,為社會提供多樣化的信用產品和服務,引導生產經營主體樹立誠信意識,守法誠信經營。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要建立或明確農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工作機構,安排專人負責信用檔案信息歸集、錄入和整理等管理工作,充分發揮鄉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在信用信息采集、核實、跟蹤等方面的作用。把建立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作為基礎性工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進度安排,穩步推進工作落實。
(二)加強工作保障。各地要加強對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建設的經費保障和技術支持,確保所轄區域內符合建檔對象要求的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都建立信用檔案,并及時更新相關信息,實現信用檔案的動態管理。
(三)加強工作考核。農業部將農資和農產品生產主體信用檔案建設工作納入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延伸績效考核指標,各地也要把信用檔案建設工作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績效考核范疇。我廳將根據工作進展情況,對各地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建設工作開展督導檢查,適時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全力推進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建設。
根據《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的通知》(農辦質〔2017〕30號)要求,為推進全省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我廳制訂了《

浙江省農業廳
2017年9月19日
浙江省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建設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建立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的通知》(農辦質〔2017〕30號)精神,全面提升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誠信意識和信用水平,建立健全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加快推進農資和農產品信用體系建設,助推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省創建,制訂本方案。
一、總體思路
結合我省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管理系統和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系統建設,完善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的基礎信息和行政處罰信息等信用信息,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電子化的信用檔案,進而提高農資監管水平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效能,加快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和事前信用承諾、事中信用監管、事后信用評價的新型監管機制建設。
二、工作目標
爭取用3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使信用檔案成為政府監管、市場評價、消費選擇的重要依據。到2017年底,國家級、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率先建立本行政區域內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到2018年底,基本實現農資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全覆蓋。到2019年底,基本實現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全覆蓋。
三、主要任務
(一)明確建檔對象
需建立信用檔案的對象為農資和農產品領域規模以上生產經營主體,主要包括農資生產經營主體、農資社會化服務組織、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殖大戶等。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逐步將散戶納入信用檔案建設范圍。
(二)規范信用檔案內容
信用檔案信息主要包括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名稱和社會信用代碼等基礎信息,行政許可與行政處罰信息,認證或登記信息,監督檢查信息和獎勵信息(詳見附件)。各地可結合實際,增加其他信用信息,充實主體信用檔案。
(三)采集信用檔案信息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制訂并細化工作方案,組織開展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建設宣貫培訓,明確信用檔案信息的采集、錄入、整理等工作要求,并根據信用檔案信息記錄表的內容,將所轄區域內的農資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信息錄入到浙江省農資監管與服務信息化平臺(http://nz.hzzzwl.com/),將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信息錄入到浙江省農產品合格證管理系統(http://hgz.zjapt.com/),建立完整的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電子化信用檔案。每年12月20日前,將“農資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信息記錄表”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信息記錄表”導出并打印、蓋章,分別報省農業執法總隊和廳質監處。
(四)加強信用檔案應用
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加強信用信息的歸集、公示和共享,結合《浙江省農業投入品生產經營主體失信“黑名單”管理辦法(試行)》的實施,強化信用檔案應用,將查閱信用檔案作為審查主體資格、審批行政許可事項、下達財政支持項目、制定分類監管措施等的必要條件。認真落實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從行政許可、從業資格、重點監管、財政支持等多個方面對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采取聯合獎懲措施。鼓勵行業協會、社會團體和第三方機構運用公開的信用信息開展信用評價,為社會提供多樣化的信用產品和服務,引導生產經營主體樹立誠信意識,守法誠信經營。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地要建立或明確農資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體系工作機構,安排專人負責信用檔案信息歸集、錄入和整理等管理工作,充分發揮鄉鎮農業公共服務中心在信用信息采集、核實、跟蹤等方面的作用。把建立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作為基礎性工作,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明確進度安排,穩步推進工作落實。
(二)加強工作保障。各地要加強對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建設的經費保障和技術支持,確保所轄區域內符合建檔對象要求的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都建立信用檔案,并及時更新相關信息,實現信用檔案的動態管理。
(三)加強工作考核。農業部將農資和農產品生產主體信用檔案建設工作納入到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延伸績效考核指標,各地也要把信用檔案建設工作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績效考核范疇。我廳將根據工作進展情況,對各地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建設工作開展督導檢查,適時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全力推進農資和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信用檔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