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人民政府,遼源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直屬機構,駐市各中省直單位:
根據《吉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的實施意見》(吉政發〔2010〕32號)精神,為進一步促進蔬菜生產,提高全市蔬菜自給率,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以保障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為目的,以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為方向,以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加快推進蔬菜生產基地建設,逐步形成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種植、產業化經營的新格局,成為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重點產業。
(二)目標任務。
保證蔬菜種植面積,穩步提高蔬菜自給能力。2011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要達到15萬畝,其中棚室面積3萬畝,總產量38萬噸,地產新鮮時令蔬菜市場比重提高到40%;到2015年,播種面積達到20萬畝,其中棚室面積5萬畝,總產量55萬噸,地產新鮮時令蔬菜市場比重提高到60%。
著力抓好棚膜蔬菜生產,2011年棚膜蔬菜生產規模要達到3萬畝,產量9萬噸。到2015年,全市棚膜蔬菜生產規模要達到5萬畝,產量17萬噸。
二、加強基地建設,保障市場供應
(一)建設原則。
1. 集中連片。新菜田建設要集中連片開發,形成園區規模,使其有利于新技術推廣應用,有利于病蟲害統防統治,有利于儲藏、運輸和市場開發。
2. 遠離污染。新菜田要建在周圍無污染源的適宜區,距離公路至少500米以外。對計劃開發的菜田要進行環境檢測評估,達到無公害蔬菜生產環境標準。
3. 與城市發展規劃相結合。城市郊區新建菜田應在10年城市發展建設占地規劃之外,避免新菜田被城市發展占用。
4. 具備較好的基礎設施條件。新建菜田園區要選址在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電力等基礎設施完善的地方。
5. 以棚室生產為重點。新菜田園區要以棚室生產為主,實行反季節蔬菜生產,彌補淡季市場供應不足。
(二)規劃布局。
1. 建設新基地。以白泉、安恕、凌云、渭津、安石、建安等遠郊六個鄉鎮為重點,建立6萬畝蔬菜生產基地,滿足城市市場需求。
2. 鞏固提高現有基地。重點是鞏固提高龍山區、西安區和遼源經濟開發區等城市近郊現有基地的生產能力,加強低產菜田改造和現有日光溫室、塑料大棚設施改造維護,進一步發揮原有設施資源的增產潛力。
3. 建設高產示范基地。以市農業科學院為依托,建設100棟標準化棚室蔬菜示范園區;以東豐鎮太和村瓜菜生產合作社為依托,建設150棟標準化棚室瓜菜園區;以金翼蛋品公司為依托,建設300棟標準化日光溫室蔬菜園區;以夏興集團為依托,建設1 000棟“七位一體”標準化棚室蔬菜園區。實行專業化生產、標準化栽培、規模化經營,打造高科技、高產量、高品質、高效益示范基地,引領帶動全市蔬菜生產大發展、快發展。
(三)主要措施。
1. 加大支持力度,改善基礎設施條件。要進一步加大對重點蔬菜生產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改善菜田基礎設施條件,配套建設蔬菜產后預冷、儲藏等設施,提高蔬菜生產水平和重要時節的應急供應能力,建立穩定的供應渠道。
2. 進一步加強科技培訓。蔬菜生產特別是棚室蔬菜生產是技術和勞動力密集型產業。要結合“陽光工程”和吉林省農業科技大培訓活動,廣泛開展蔬菜生產特別是棚室蔬菜生產技術培訓,通過政策宣傳、典型引導、技術培訓等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要進一步完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市、縣、鄉農技推廣單位要配備專職蔬菜生產技術人員,定期開展技術培訓,指導農民蔬菜生產。
3. 進一步加強蔬菜質量安全監管。要加強蔬菜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依法嚴禁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包括生物農藥)。要大力開展標準化蔬菜園區創建活動,通過推廣標準化蔬菜生產技術,建立質量檢測追溯機制,嚴格產地準出制度,打造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品牌,提高標準化蔬菜園區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
4. 強化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要發揮農村信息服務體系作用,在標準化蔬菜園區建立農村信息服務站,從蔬菜協會和合作組織中發展信息員,提高信息傳遞效率,并利用吉林農網、遼源農網、零公里信息報、12582手機短信等新興傳播平臺,及時發布相關信息,科學引導蔬菜生產和營銷活動。
5. 資金保障。各金融機構要對用于蔬菜生產方面的貸款予以支持。各級財政部門要從每年預算中列支一部分資金,并從新菜田開發建設基金、農業土地出讓金等相關資金中整合一部分資金,設立蔬菜生產專項資金,用于蔬菜生產貸款貼息。
三、加強產銷銜接,改善蔬菜流通環境
(一)提高蔬菜產銷組織化程度。
要建立和完善各級蔬菜專業協會和生產合作組織,加大扶持力度,健全管理機制,發揮產銷連結作用,更好地開展信息傳遞、技術培訓、生產管理、市場營銷等服務。積極引導大型零售流通企業以及機關、學校、酒店、大企業等終端用戶與產地蔬菜生產合作社、批發市場等直接對接,提高零售環節產銷對接的蔬菜流通比重,降低營銷成本。要對各類產銷對接活動予以積極扶持,引導產區和銷區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促進蔬菜合理有序流通。
(二)加強城市蔬菜批發和零售市場建設。
要高度重視蔬菜批發和零售市場在保障蔬菜供應中的重要作用,合理規劃布局蔬菜批發市場、農貿市場和社區菜店,保證批發市場和菜市場建設用地。要增加城市零售網點,在特定時段為流動菜攤開辟專門銷售區域,方便居民購買。要督促和引導農貿市場、社區等提高服務意識和水平,為蔬菜零售商販創造便利。要加強流通領域蔬菜的檢驗檢測,保證質量安全,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對假冒“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及哄抬菜價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
(三)改善蔬菜儲藏、運輸和流通設施條件。
要認真落實好國家關于蔬菜生產供應的相關政策,科學謀劃蔬菜生產、儲運、加工、流通等項目建設。積極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加快推進蔬菜冷鏈物流發展。切實做好產地蔬菜預冷和儲藏設施、批發市場冷藏設施、蔬菜低溫配送中心建設,推廣使用節能環保的冷鏈運輸車輛及相關配套設備。支持仙城物流園區等蔬菜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工程,形成帶動能力強、輻射范圍廣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
(四)落實“綠色通道”政策。
交通運輸部門和公安機關要認真貫徹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支持蔬菜運輸。對配送蔬菜等鮮活農產品的運輸車輛,要通過發放特別通行證等措施,允許其24小時進城通行和便利停靠。
四、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蔬菜生產和市場供應的組織領導,落實“菜籃子”工程市長負責制,市政府決定成立由市長任組長,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發展改革、農業、商務、國土資源、財政、住建、交通運輸、工商、公用、公安等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遼源市“菜籃子”工程領導小組。各成員部門要分工負責,密切配合,共同抓好落實。
五、建立投入保障機制
(一)實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
要進一步加強對菜地的保護,確保蔬菜播種面積的最低保有量。要依規依法收取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不得降低收取標準。用地單位繳納的新菜田開發建設基金必須全部用于建設新菜田和發展蔬菜生產。要統籌使用土地出讓收入,加大對蔬菜生產設施的支持力度。實行嚴格的土地占補平衡和補償機制,征占菜地的補償標準要嚴格按照征地統一年產值標準和區片綜合地價執行。
(二)建立蔬菜儲備制度。
根據消費需求和季節變化,建立必要的蔬菜儲備制度,確保重要的耐貯存蔬菜品種5—7天消費量的動態庫存,制定和完善蔬菜市場供應的應急方案,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社會穩定,制定特異情況下低收入居民蔬菜基本消費需求救濟辦法,保證其基本生活水平在蔬菜價格大幅上漲時不降低。
(三)建立協調配合的責任制度。
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科學謀劃項目建設,扶持蔬菜產品產、供、銷各環節的重點項目,如:蔬菜園區產地預冷及儲藏設施建設項目、市農科院的蔬菜新品種研發和良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恒信真空凍干食品公司的蔬菜真空凍干加工項目、夏興集團七位一體蔬菜溫室建設項目等,爭取政策和資金支持;抓緊制定新增菜地規劃,加強重點蔬菜基地建設;研究改善蔬菜流通環境,促進產銷銜接,保障蔬菜運輸物流暢通;建立投入保障機制,確保“菜籃子”工程必要的工作經費和項目建設的配套資金支持。
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把“菜籃子”工程作為改善民生和維護社會穩定的大事來抓,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全力做好“菜籃子”工程建設,保障我市的市場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二0一0年十一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