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旗、縣、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有關委、辦、局,各有關企業、事業單位:
現將《呼和浩特市促進蔬菜生產若干政策措施》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7日
呼和浩特市促進蔬菜生產若干政策措施
一、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生態優先、綠色高質量發展為總體要求,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結合我市農牧業資源稟賦和發展現狀,在優勢區域重點發展首府市民消費的大眾菜品,以農業結構優化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和保障首府市場有效供給為目標,依法依規利用耕地,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投入蔬菜產業,整合資金投入,加強科技支撐,改造完善現有規模化設施農業園區,優化生產經營機制,形成產銷體系完善的現代高質量蔬菜生產流通體系,構建首府都市型現代農業新格局。
二、主要目標
到2021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2022年以后全面鞏固已經形成的蔬菜種植面積,原則上不再大規模增加種植面積,確保蔬菜年產量穩定在60萬噸以上,使地產菜的供應保持到夏秋季占比60%、冬春季占比30%的合理水平。提高我市地產菜供應品質,穩定市場供應,滿足廣大市民日常生活需求,增加蔬菜生產者收入。
三、補貼品種及要求
(一)補貼品種及產量要求
根據我市地產菜種植情況及普通市民日常消費需求,確定設施蔬菜及露地菜補貼品種及產量要求。
設施蔬菜基地種植補貼品種為果類菜中的番茄、茄子、豆角、黃瓜、西葫蘆、辣椒6種;葉類菜中的芹菜、油菜、生菜、莜麥菜、菠菜5種;根莖類中的菜花、蘿卜、南瓜3種;食用菌類,共計15種蔬菜品種。申請補貼的蔬菜產量要達到產量要求。(見附件《呼和浩特市設施蔬菜基地生產補貼品種及產量明細表》)
露地蔬菜補貼品種為果類菜中的辣椒、茄子、豆角、黃瓜、西葫蘆等;葉類菜中的大白菜、甘藍等;根莖類中的蘿卜、芥菜、大蔥等。露地菜補貼不包括夏季馬鈴薯、毛豆角和鮮食玉米等。露地菜產量要達到我市畝產平均產量。
(二)品質要求
補貼的蔬菜產品檢測結果須符合國家檢測標準。蔬菜生產基地必須接受農牧、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在抽檢中發現有不合格產品取消當年補貼資格。申請納入補貼的園區、基地等經營主體須參加農業保險,如遇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產量、品質下降,按照農業保險相關規定給予補償。市蔬菜生產數據平臺要對各基地種植情況進行監控。
四、補貼內容
(一)生產環節補貼
1.生產補貼
補貼條件:①列入補貼范圍蔬菜品種;②設施蔬菜基地生產者凈種植面積達到50畝以上;③露地蔬菜種植基地生產者集中連片種植面積達到100畝以上。
補貼標準:設施蔬菜補貼標準為果類菜補貼2000元/畝,葉類菜、根莖類、食用菌類補貼500元/畝;露地菜補貼標準為400元/畝。
實施時間:2021-2025年
2.育苗補貼
補貼范圍:全市范圍內的專業化育苗場。
補貼標準:專業化種苗育苗補貼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發放,專業化育苗場生產的種苗需符合我市生產條件,滿足市民高品質生活需求。出苗數量在400萬株及以上、達到壯苗指標經驗收合格的補助30萬元。
實施時間:2021-2025年
(二)設施蔬菜新建、修繕環節補貼
1.修繕補貼
補貼條件:①修繕后達到生產條件,并已種植蔬菜;②補貼面積以棚內凈面積計算;③同時享受蔬菜基地生產補貼。
補貼標準:每畝補貼1萬元,補貼資金分兩次兌現,修繕完畢經驗收達到生產條件的每畝補貼5000元,第二年冬春季繼續生產蔬菜的每畝補貼5000元。
實施時間:2021-2022年
2.新建補貼
補貼條件:①規劃建設區域內新建的規模化高效日光溫室;②新建設施蔬菜基地凈面積在50畝以上;③同時享受蔬菜基地生產補貼。
補貼標準:建成后經驗收達到蔬菜生產條件的每畝補貼2萬元,種植蔬菜達到最低生產量的繼續享受每畝補貼1萬元,共計每畝補貼3萬元。項目區內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由項目所在旗縣區負責解決。
實施時間:2021-2022年
(三)配套環節補貼
1.技術研發補貼
補貼方向:要緊密依托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內蒙古農科院蔬菜所等區內外蔬菜方面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結合我市現有科研機構力量,引進、示范、熟化適合呼和浩特蔬菜生產應用的蔬菜新品種、新技術,建立呼和浩特市蔬菜科研、試驗、示范、推廣技術體系,制定適宜我市種植條件的生產技術標準。支持蔬菜專家在呼和浩特市開展短期研發、長期駐站、技術入股、技術服務等創新活動,培養我市蔬菜產業管理型、創新型、創業型人才,壯大呼和浩特市農牧業科技人才隊伍,全面提升呼和浩特市蔬菜產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補貼范圍:按照市農牧局與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簽訂的合作協議,支持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專家在我市試驗、示范、推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支持自治區、市、旗縣區各級科研院所、蔬菜技術部門開展大規模集成示范推廣,支持各級專家技術人員對我市蔬菜生產者和經營者進行技術服務、技術培訓。
補貼經費:每年200萬元。
實施時間:2021-2025年
2.“三品一標”補助
補貼條件:符合且通過認證的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及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資質的生產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補貼標準:每個獲得認證的產品一次性獎勵5000元。
實施時間:2021-2025年
3.蔬菜基地統一實行農用電價或煤改電政策措施
由發改部門牽頭,生態環境、市場監管、供電、農牧部門配合,在全市范圍內所有蔬菜基地統一執行農用電價格或煤改電政策措施。
4.建立蔬菜監控信息平臺
市財政安排資金以購買服務的形式對全市蔬菜基地實現數據監控。
五、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發揮“菜籃子”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和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作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關于“菜籃子”工作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全市“菜籃子”工程建設各項工作,抓好各項政策落實,保障全市“菜籃子”產品供應的平穩有序。
(二)加大蔬菜產業資金扶持力度。財政部門要積極籌措資金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農牧部門要強化日常監管,確保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各旗縣區政府要參照《呼和浩特市促進蔬菜生產若干政策措施》,結合各自實際制定本地區的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確保這一重要的民生工程健康發展。
(三)加強蔬菜產業保險保障水平。結合我市蔬菜產業發展實際,在提高蔬菜保險服務能力、優化蔬菜農保險運行機制、推動蔬菜保險高質量發展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在現有蔬菜保險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保險制度,擴大保障范圍,加強對保險環節的技術指導和服務,降低蔬菜生產風險,保障我市蔬菜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四)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建立蔬菜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對項目執行不力、績效考核不合格的申報主體,取消當年補貼資格。對騙取、套取、擠占挪用補助資金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市農牧、財政部門要加強對補貼項目、資金的監管,對項目執行不力、監管不到位的旗縣區要核減其補貼額度。
(五)加強督查檢查力度。市農牧局要制定促進蔬菜生產政策措施落地實施細則,通過全市蔬菜生產大數據平臺準確把握蔬菜補貼信息,強化對申報主體、審批流程等監管。市財政局要加強對各項目申報主體項目完成情況的督查檢查力度,確保資金落到實處,同時要對旗縣區驗收結果進行抽查,督導資金落實到位。
六、本政策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由市農牧局負責解釋
附件:呼和浩特市設施蔬菜基地生產補貼品種及產量明細表

現將《呼和浩特市促進蔬菜生產若干政策措施》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2020年12月7日
呼和浩特市促進蔬菜生產若干政策措施
一、總體思路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生態優先、綠色高質量發展為總體要求,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結合我市農牧業資源稟賦和發展現狀,在優勢區域重點發展首府市民消費的大眾菜品,以農業結構優化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和保障首府市場有效供給為目標,依法依規利用耕地,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投入蔬菜產業,整合資金投入,加強科技支撐,改造完善現有規模化設施農業園區,優化生產經營機制,形成產銷體系完善的現代高質量蔬菜生產流通體系,構建首府都市型現代農業新格局。
二、主要目標
到2021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以上,2022年以后全面鞏固已經形成的蔬菜種植面積,原則上不再大規模增加種植面積,確保蔬菜年產量穩定在60萬噸以上,使地產菜的供應保持到夏秋季占比60%、冬春季占比30%的合理水平。提高我市地產菜供應品質,穩定市場供應,滿足廣大市民日常生活需求,增加蔬菜生產者收入。
三、補貼品種及要求
(一)補貼品種及產量要求
根據我市地產菜種植情況及普通市民日常消費需求,確定設施蔬菜及露地菜補貼品種及產量要求。
設施蔬菜基地種植補貼品種為果類菜中的番茄、茄子、豆角、黃瓜、西葫蘆、辣椒6種;葉類菜中的芹菜、油菜、生菜、莜麥菜、菠菜5種;根莖類中的菜花、蘿卜、南瓜3種;食用菌類,共計15種蔬菜品種。申請補貼的蔬菜產量要達到產量要求。(見附件《呼和浩特市設施蔬菜基地生產補貼品種及產量明細表》)
露地蔬菜補貼品種為果類菜中的辣椒、茄子、豆角、黃瓜、西葫蘆等;葉類菜中的大白菜、甘藍等;根莖類中的蘿卜、芥菜、大蔥等。露地菜補貼不包括夏季馬鈴薯、毛豆角和鮮食玉米等。露地菜產量要達到我市畝產平均產量。
(二)品質要求
補貼的蔬菜產品檢測結果須符合國家檢測標準。蔬菜生產基地必須接受農牧、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在抽檢中發現有不合格產品取消當年補貼資格。申請納入補貼的園區、基地等經營主體須參加農業保險,如遇自然災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產量、品質下降,按照農業保險相關規定給予補償。市蔬菜生產數據平臺要對各基地種植情況進行監控。
四、補貼內容
(一)生產環節補貼
1.生產補貼
補貼條件:①列入補貼范圍蔬菜品種;②設施蔬菜基地生產者凈種植面積達到50畝以上;③露地蔬菜種植基地生產者集中連片種植面積達到100畝以上。
補貼標準:設施蔬菜補貼標準為果類菜補貼2000元/畝,葉類菜、根莖類、食用菌類補貼500元/畝;露地菜補貼標準為400元/畝。
實施時間:2021-2025年
2.育苗補貼
補貼范圍:全市范圍內的專業化育苗場。
補貼標準:專業化種苗育苗補貼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發放,專業化育苗場生產的種苗需符合我市生產條件,滿足市民高品質生活需求。出苗數量在400萬株及以上、達到壯苗指標經驗收合格的補助30萬元。
實施時間:2021-2025年
(二)設施蔬菜新建、修繕環節補貼
1.修繕補貼
補貼條件:①修繕后達到生產條件,并已種植蔬菜;②補貼面積以棚內凈面積計算;③同時享受蔬菜基地生產補貼。
補貼標準:每畝補貼1萬元,補貼資金分兩次兌現,修繕完畢經驗收達到生產條件的每畝補貼5000元,第二年冬春季繼續生產蔬菜的每畝補貼5000元。
實施時間:2021-2022年
2.新建補貼
補貼條件:①規劃建設區域內新建的規模化高效日光溫室;②新建設施蔬菜基地凈面積在50畝以上;③同時享受蔬菜基地生產補貼。
補貼標準:建成后經驗收達到蔬菜生產條件的每畝補貼2萬元,種植蔬菜達到最低生產量的繼續享受每畝補貼1萬元,共計每畝補貼3萬元。項目區內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由項目所在旗縣區負責解決。
實施時間:2021-2022年
(三)配套環節補貼
1.技術研發補貼
補貼方向:要緊密依托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內蒙古農科院蔬菜所等區內外蔬菜方面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結合我市現有科研機構力量,引進、示范、熟化適合呼和浩特蔬菜生產應用的蔬菜新品種、新技術,建立呼和浩特市蔬菜科研、試驗、示范、推廣技術體系,制定適宜我市種植條件的生產技術標準。支持蔬菜專家在呼和浩特市開展短期研發、長期駐站、技術入股、技術服務等創新活動,培養我市蔬菜產業管理型、創新型、創業型人才,壯大呼和浩特市農牧業科技人才隊伍,全面提升呼和浩特市蔬菜產業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
補貼范圍:按照市農牧局與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簽訂的合作協議,支持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蔬菜專家在我市試驗、示范、推廣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支持自治區、市、旗縣區各級科研院所、蔬菜技術部門開展大規模集成示范推廣,支持各級專家技術人員對我市蔬菜生產者和經營者進行技術服務、技術培訓。
補貼經費:每年200萬元。
實施時間:2021-2025年
2.“三品一標”補助
補貼條件:符合且通過認證的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名特優新農產品及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認證資質的生產企業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補貼標準:每個獲得認證的產品一次性獎勵5000元。
實施時間:2021-2025年
3.蔬菜基地統一實行農用電價或煤改電政策措施
由發改部門牽頭,生態環境、市場監管、供電、農牧部門配合,在全市范圍內所有蔬菜基地統一執行農用電價格或煤改電政策措施。
4.建立蔬菜監控信息平臺
市財政安排資金以購買服務的形式對全市蔬菜基地實現數據監控。
五、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發揮“菜籃子”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和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作用,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關于“菜籃子”工作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全市“菜籃子”工程建設各項工作,抓好各項政策落實,保障全市“菜籃子”產品供應的平穩有序。
(二)加大蔬菜產業資金扶持力度。財政部門要積極籌措資金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農牧部門要強化日常監管,確保有限的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效用。各旗縣區政府要參照《呼和浩特市促進蔬菜生產若干政策措施》,結合各自實際制定本地區的政策措施,加大資金投入,確保這一重要的民生工程健康發展。
(三)加強蔬菜產業保險保障水平。結合我市蔬菜產業發展實際,在提高蔬菜保險服務能力、優化蔬菜農保險運行機制、推動蔬菜保險高質量發展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在現有蔬菜保險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保險制度,擴大保障范圍,加強對保險環節的技術指導和服務,降低蔬菜生產風險,保障我市蔬菜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四)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建立蔬菜補貼動態調整機制。對項目執行不力、績效考核不合格的申報主體,取消當年補貼資格。對騙取、套取、擠占挪用補助資金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市農牧、財政部門要加強對補貼項目、資金的監管,對項目執行不力、監管不到位的旗縣區要核減其補貼額度。
(五)加強督查檢查力度。市農牧局要制定促進蔬菜生產政策措施落地實施細則,通過全市蔬菜生產大數據平臺準確把握蔬菜補貼信息,強化對申報主體、審批流程等監管。市財政局要加強對各項目申報主體項目完成情況的督查檢查力度,確保資金落到實處,同時要對旗縣區驗收結果進行抽查,督導資金落實到位。
六、本政策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由市農牧局負責解釋
附件:呼和浩特市設施蔬菜基地生產補貼品種及產量明細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