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朔州市食品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實施方案(朔政發〔2009〕97號)

   2011-06-22 241
核心提示:為了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促進我市食品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努力把食品產業培育發展成為我市新的支柱產業。根據國家和
為了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促進我市食品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努力把食品產業培育發展成為我市新的支柱產業。根據國家和山西省出臺的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的規劃要求,充分抓住并利用國家政策支持和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產業競爭格局變化的機遇,切實抓好我市食品產業調整和振興工作,特制訂本實施方案。實施期為2009年——2011年。
 
  一、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經過“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初期的發展,我市食品產業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勢頭,產業整體實力逐步增強,產品質量明顯提高。產業門類涉及乳業、小雜糧、食用油、淀粉、酒、飲料、肉類加工七大類,形成了以山西古城乳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雅士利乳業有限公司、山西鑫邦燕麥食品有限公司、山西中大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晉北糧油加工有限公司、山西嘉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梨花春釀酒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山西匯源食品飲料有限公司等骨干企業為代表的食品產業體系。高新技術得到較好應用,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有了較大提高。農畜產品加工骨干企業的發展帶動了“公司加基地加農戶”形式的形成,有力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到2008年底,全市擁有規模以上食品加工企業16戶,資產總額達171200萬元,實現銷售收入137990萬元,利稅13540萬元,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4%。
 
  目前我市食品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布局分散,粗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技術裝備和包裝水平落后,產品技術含量低,沒有形成品牌效應,現有龍頭企業的穩定帶動作用及抗風險能力還不十分突出。
 
  2?食品產業產品開發層次單一,對傳統食品和特色食品研究得不夠,開發得不夠。深開發、精包裝、高附加值的產品少,而且市場占有率低,產品體系與市場覆蓋能力沒有形成。
 
  3?“原料基地—食品企業—食品市場”產業鏈尚未真正形成。食品企業與農業生產者之間沒有建立穩定的產銷關系,尚未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機制。一方面分散的農業生產提供的原料在品種、品質、規格等方面還不能完全滿足食品工業生產的要求;另一方面,食品企業對農畜產品原料基地建設的投入和保護力度不夠。
 
  4?質量控制體系不完善,食品安全隱患較多。一些小型企業設備陳舊,生產環境差,管理水平低,質量安全意識淡薄,沒有建立健全食品生產全程質量自動控制體系,缺乏食品安全保障的必備條件。部分食品企業不符合國家衛生安全標準要求,質量管理不嚴格,檢測制度不健全,問題商品召回處理制度的建立和執行都欠到位,致使消費者和經銷商對商品的認知認同程度打了折扣,影響了商品市場占有率的穩步提高。
 
  由于食品消費剛性特點顯著,與能源原材料相關性較低,受金融危機影響較小。同時由于我市發展食品產業具備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持續快速發展的產業基礎,加之全省大力發展食品產業的有利政策和環境,為我市加快發展食品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因此,我們必須抓住機遇,全力做精做大做強食品產業,使之平穩運行、健康發展、迅速壯大、盡快做強,成為我市繼煤、電兩大產業之后的一大新型綠色支柱產業。
 
  二、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工業反哺和帶動農業,實現農業產業化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引導相關產業集聚,逐步實現食品產業園區式、內涵式發展,加快推進技術改造,做大做強傳統食品,做精做細特色食品,培育壯大現代食品,全力打造龍頭企業、名牌產品,推進食品工業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實現我市食品工業振興目標。
 
  (二)發展目標
 
  1?到2011年,規模以上食品工業銷售收入達到26億元,比2008年增長1倍。
 
  2?依托重點龍頭骨干企業,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加強技術研發和引進工作,基本建立相對完善的食品產業科技創新體系,搭建推動食品產業持續發展的創新平臺。
 
  3?食品質量總體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食品行業產品全部獲得QS認證,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生產企業認證率達到20%,骨干企業全部取得國家ISO9000系列質量認證。
 
  三、發展重點
 
  (一)做大做強乳制品加工業
 
  我市是全省乃至全國的乳品生產基地,年產鮮奶40多萬噸,發展乳品加工業有非常強的比較優勢。“三鹿奶粉事件”以后,國家在兩年之內要逐步淘汰生產規模較小的乳品加工企業。我市現已形成以山西古城乳業集團有限公司、山西雅士利乳業有限公司為代表和支撐的良好產業基礎。因此我們要充分抓住和利用乳品作為快速消費品和生活必需品且有較好的市場剛性需求的特點。突出“綠色、自然、營養、健康”特色,重點發展鮮奶、純牛奶、酸奶、含乳飲料等液體奶和配方奶粉、功能性奶粉,形成以古城、春城、伊利、蒙牛、雅士利為主的市內自主品牌和引進品牌共同發展的乳業格局。   表格下載.doc

  (二)做精做特小雜糧加工業


  我市山區工業污染少,生態環境優良,盛產高寒山區作物,原產小雜糧具有其他地區無可比擬的品種優勢和區位優勢,尤其是山陰、平魯、右玉已發展了多年的小雜糧加工業,形成了以山西鑫邦燕麥食品有限公司、山西六味齋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山西玉龍土特產有限公司等企業為代表的小雜糧加工產業基礎。下一步要按照“初加工做精、精加工做特”的原則,大力開發苦蕎、燕麥等地域特色資源食品,加快小雜糧基礎產品的功效研究,實現工業化、規模化生產,加快產、學、研、種、養、加一體化建設,重點開發功能保健食品、方便食品、休閑食品。圍繞特色抓重點,改善企業生產條件和裝備水平,擴大生產規模,打好綠色牌,在綠字上下功夫,提升小雜糧深加工水平,逐步推進利用小雜糧生物營養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   表格下載.doc

  (三)培育壯大特色食用油加工業


  由于國際糧商對中國的大豆油控價,食用油價格波動較大,但作為小油種的胡麻特色油種生命力非常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我們要充分利用我市是晉北胡麻主產地的資源優勢和比較優勢,加快對優質胡麻油特色產品精深加工的研究,積極開發新的特色胡麻油產品。依托朔州晉北糧油加工有限公司和山西中大科技有限公司等特色企業的品牌優勢技術,引領朔州特色胡麻油的發展。   表格下載.doc

  (四)加快發展肉類加工業


  發展牛羊肉畜產品加工產業對我市而言地理區位和資源優勢十分明顯。據統計我市羊存欄已達40萬只,且肉用牛、豬、雞的養殖已具相當規模,為發展肉制品加工業提供了優質充足的原料。以右玉羊肉加工為主的肉制品這幾年已占領了北京等地市巨大的市場空間。下一步肉類加工業要走產業化、規模化、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以屠宰加工龍頭企業為核心,向養殖業和零售業兩頭延伸,形成以市場為導向,養殖、屠宰、精深加工、批發、零售一體化的生產經營體系,實現全市肉類產銷組織的規模化和現代化。努力提高加工企業畜禽基地優良品種覆蓋率,確保優質加工原料的充裕供應。積極研究采用新技術,提高肉類加工產品質量,延長貨架期。   表格下載.doc

  (五)全面推進薯類制品加工業


  在山西馬鈴薯淀粉生產一直首推朔州。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級龍頭企業山西嘉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引領的馬鈴薯加工在國內同行業處于領先地位,年可處理馬鈴薯20萬噸,產品有淀粉、薯條、薯片,尤其是在馬鈴薯淀粉綜合利用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績。規劃期內我們要以其為依托進一步發展馬鈴薯淀粉深度加工,延長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培育適用于不同加工用途的專用薯品種和專用薯種植基地,保證馬鈴薯深加工的原料供應。同時要加大馬鈴薯深加工技術及成套裝備引進與推廣力度,全面推進薯類制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      表格下載.doc

  (六)加快發展酒和飲料等食品加工業


  重點依托山西梨花春釀酒集團有限公司、山西匯源食品飲料有限責任公司、朔州中糧糖業有限公司等業內龍頭企業,鞏固白酒生產、擴大啤酒生產規模,發展果酒、黃芪系列保健酒生產,提高中、高檔酒的比例,充分注重發掘傳統白酒品牌的潛力,在創造自主品牌上下功夫。努力擴大糖類食品生產規模,帶動甜菜規模化、科學化種植。從而進一步帶動其它飲料、糖果產業的快速發展。   表格下載.doc

  四、實施措施


  (一)大力推進技術創新與科研成果轉化


  對具有食品科研實力的企業要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支持。鼓勵建立企業創新體系,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具有優勢的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為依托,“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平臺,建設食品科技成果孵化器,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步伐。鼓勵具有經濟、人才、技術實力的食品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逐步提高企業研發投入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鼓勵采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發揮技術的最大潛能與整體優勢,逐步形成具有朔州特點的食品產業科技創新體制模式。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監管檢測體系


  加強對農產品種植、養殖、生產加工、流通等重點環節的監管。在全市食品行業積極推行國際通行的質量控制ISO9001、食品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HACCP)、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環境管理標準與產品使用和回收過程中的環境標志(ISO1400)體系認證,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整合現有的檢測資源,實現檢測信息共享,提高對食品質量安全風險的分析與預測能力;建立企業自檢、部門監督抽檢的檢測體系,依法對食品生產、流通和消費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監控。


  (三)積極推進食品工業園區建設


  規劃期內重點建設山陰古城乳業工業園區、應縣新型食品工業園區、右玉梁威特色食品工業園區。政府重點在園區建設科技開發中心、質量檢測中心、污水處理等公用設施,搭建一個為園區企業全方位服務的公共平臺,同時支持園區內企業與相關科教機構進行廣泛、深入、穩定的合作和健康發展。


  (四)抓好原料基地建設


  按照食品產業對原料的需求和優勢綠色農產品區域規劃布局的要求,引導調整和優化農產品種植結構,推廣科學種植,形成基地化、規模化、良種化、專用化,建設一批優質綠色農產品、食品原料基地和無公害有機農產品原料生產示范基地,保證全市食品工業發展的原料需求。采取企業加基地加農戶等多種組織形式,逐步建立企業與農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保證龍頭食品企業高質量農產品的原料供應和農戶增產增收,推動食品工業和農業的和諧發展。


  (五)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加強對古城、梨花春等知名品牌的挖掘和保護,充分發揮現有名牌資源,支持企業依靠名牌開發產品、開拓市場,充分發揮好名牌資源的輻射作用。扶持打造小雜糧、胡麻油等特色食品的名優品牌,提升企業吸引力和競爭力。著力培養一批技術創新能力、現代管理能力和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通過聯合、兼并、收購等方式,實現“強強聯合”、“強弱聯合”,培育和建設一批資本結構多元化、產品科技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的食品工業龍頭企業,提高產業的集中度和核心競爭力,促進產業調整和升級。


  (六)上下聯動抓好落實


  各有關部門要按照本規劃實施方案分工,加強溝通協調,密切配合,盡快制定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并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各縣區要按照本規劃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抓緊制訂具體落實方案,對本規劃方案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跟蹤、了解和反饋。








 
地區: 山西
標簽: 食品產業 規劃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