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省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669號提案的答復函|于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的提案

   2025-06-30 240
核心提示:提出的《關于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的提案》(第669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張弛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的提案》(第669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大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的建議

2025年3月1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的意見》,聚焦從農田到餐桌全生命周期、全鏈條監管,系統梳理了食用農產品監管、許可準入、食品貯存運輸寄遞和配送、網絡銷售、消費、進口等環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食用農產品協同監管、食品生產經營許可審查、食品貯存監管、食品運輸協同監管、食品寄遞和配送安全管理、網絡食品銷售新業態監管、餐飲服務綜合監管、進口食品風險聯防聯控等8個方面21條需要健全完善的機制措施。我省將細化分工方案,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食品安全法》修正已納入2025年立法計劃。6月24日,修正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修正草案共涉及對重點液態食品道路散裝運輸加強監管、將嬰幼兒配方液態乳納入注冊管理、嚴厲懲處有關違法行為等三方面內容。《陜西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及攤販管理條例》于2015年出臺,首次明確了我省“三小”的定義、監管職責、許可備案要求、禁止行為、行政處罰、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等,規范了“三小”管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該條例已有部分條款不適應當前需求。省人大近期正在就該條例實施情況進行調研,適當時機修改條例。

以上法律法規修訂過程中,我們將認真貫徹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嚴厲打擊添加有毒有害物質、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犯罪行為,形成有力威懾。

二、關于“強化源頭防控體系,凈化食品根基”的建議

按照部門分工,食用農產品的種養殖環節監管由農業農村部門負責,經營環節由市場監管部門負責。市場監管部門加強了市售食用農產品的監管力度,嚴把農產品上市關口。我省每年抽檢食用農產品8萬多批次,約占全省食品抽檢總量的40%。對抽檢不合格的食用農產品經營企業,一是及時公告,下架召回不合格農產品,依法實施行政處罰;二是追根溯源,及時通報同級農業農村部門,依法對產地進行查處;三是信用懲戒,將違法企業納入國家信用監管系統,在土地、信貸、審批、招投標等方面予以限制,提高違法成本。西安市在9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了快檢室,對入場銷售的食用農產品進行快速檢測,每年檢測約13萬批次。對快速檢測發現的不合格食用農產品,迅速采取措施,禁止入場銷售,并立即送實驗室檢測,確認結果后依法處置。批發市場的快篩快處和市售農產品的實驗室檢驗,有效阻擊了不合格食用農產品的上市,保障了群眾健康安全。

三、關于“升級監管體系,凝聚共識力量”的建議

(一)在重塑監管架構方面。2022年,國家出臺了推動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落地落實的相關制度和《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監督管理規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令第60號),確立了落實食品安全“兩個責任”(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工作機制。“兩個責任”工作機制是提升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構建完善中國式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的重要探索,體現在:一是重構工作基礎。通過包保督導,把許可、監管等數據打通,摸清工作底數、企業生產經營現狀, 實現動態監測與精準施策,提升治理效能 。二是重塑責任體系。將屬地管理責任落實到包保干部,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到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進一步擰緊責任鏈條。三是再造工作流程。從企業主體責任上看,督促企業健全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實現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年度自查,及時防范化解食品安全風險;從部門監管職責上看,形成了一套風險研判、風險會商和定期調度機制。四是強化智慧賦能。通過智慧監管平臺,將包保干部、企業主體、監管干部、督導情況、問題整改等進行大數據分析預判,預警風險,提升食品安全治理的現代化水平。陜西省全面落實食品安全包保責任制,全省6.1萬名干部包保食品生產經營主體48.6萬家,織密織牢食品安全“保障網”。

(二)在基層人員能力提升方面。每年對基層監管人員集中培訓不少于40個學時,并采取網上培訓、現場教學、執法比武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監管實戰經驗;對基層檢驗人員每年采取輪流培訓、集中學習、以干代培、省級檢驗機構專家手把手教授的方式,在理論講解和實際操作中掌握檢驗技術。

(三)在構建跨部門綜合協調機制方面。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一是搭建了食品安全數據收集系統,每季度匯總各相關部門食品安全監管數據,分析研判食品安全形勢。二是運行全國食品安全舉報系統,同時12315和12345熱線平臺也在廣泛受理群眾投訴舉報。三大平臺將充分發揮內部吹哨人和外部舉報人的積極作用,及時發現行業性、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三是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和信息共享制度,及時共享信息、預警風險,定期進行風險會商,完善聯防聯控舉措。同時,積極打通數據壁壘,推動實現部門間相關平臺實時共享信息,提升監管質效。

(四)在加強網絡食品監管方面。陜西省市場監管局一是定期監測網絡銷售平臺,及時發現并處置無證無照、虛假證照、證照不符、虛假廣告、虛假宣傳等行為。二是整合線下和線上監管資源,對線上巡檢發現的食品安全風險進行現場監督檢查,及時化解風險。三是加大網絡銷售食品抽檢力度,2024年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共抽檢網絡食品5874批次(是2023年抽檢量的2.7倍),檢出不合格和問題食品165批次,問題發現率達到2.8%。所有不合格和問題食品均已依法處置。

(五)在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的監督檢查方面。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嚴格執行“雙隨機一公開”要求,動態調整高風險生產經營企業名單,按照年度計劃開展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監督檢查。同時,對抽檢不合格、群眾投訴舉報、網絡曝光等可能存在問題的食品企業,開展問題導向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并查處違法行為,化解食品安全風險。

四、關于“嚴抓生產加工,提升檢測能力”的建議

(一)在提升檢測能力方面。我省目前獲得許可的食品和食品接觸材料檢測機構已達到79家,檢測技術和檢測能力已能夠滿足省內食品檢測需求。食品檢驗檢測資源應統籌規劃、合理分布,按照既滿足監管需要、又服務產業發展、同時避免浪費的原則,我省已組織申報國家食品安全監管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通過該項目的實施,補齊我省食品安全監管基礎設施短板,實現省、市兩級食品檢驗檢測設備的更新與增配,切實發揮市場監管對食品領域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支撐監管、服務產業的積極作用。

(二)在建立覆蓋全國的食品安全檢測網絡方面。2024年,陜西省食品安全抽檢21萬批次,區域上已覆蓋所有縣、鄉鎮,檢測項目上覆蓋所有食品品種和國家標準涉及的重要安全指標。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建立了覆蓋全國各級的食品安全抽檢數據信息系統平臺,各級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數據均已實時錄入該平臺,所有抽檢結果和不合格食品的查處結果均在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網站及時向社會進行公示。同時,在陜西省市場監管局官網和官微開設了“秦風秦韻話食安”“食品安全小貼士”“食品安全風險預警交流”等欄目,每周發布食品安全抽檢結果,適時發布食品安全風險提示、預警信息等,引導群眾科學看待食品安全問題、放心消費。

(三)在改進監管方式方面。對于食品生產企業全方位布控高清攝像頭和建立獨立安全監測實驗室的建議,因食品企業民生需求旺盛、準入門檻低等原因,長期存在著行業廣、數量多、規模小、分布散等特點。該建議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業負擔。對于企業實時向監管部門上傳數據、不定期檢查的建議,由于部分數據可能涉及企業秘密,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我們將圍繞您的建議,探索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創新監管方式方法,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過程監管,確保食品安全。

五、關于“增強公眾安全意識,社會共治聯動”的建議。

在加強社會共治方面,我省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加大食品安全宣傳力度。加強科普教育,制作“食為天”科普視頻、“舌尖上的安全看陜西”等系列宣傳視頻,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全國科普日、“食品安全三秦行”等宣傳活動,在機場、地鐵、車站、商超、旅游景區等人員密集區域播放公益宣傳視頻,營造良好的社會共治氛圍。開展食品安全進企業、進校園、進商超、進景區、進社區等活動,通過網絡、電視、廣播、社區宣傳等方式,提高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二是廣泛開展“你點我檢”活動。2024年,以“守護出行途中的美食快樂”“面制品”“網絡即時配送食品”“零添加食品”“重陽有口福食品”等主題,在全省范圍內開展8期食品安全“你點我檢 服務惠民生”活動,由群眾網絡投票選出不放心的食品,安排檢驗機構進行隨機抽樣檢驗。全年通過群眾點檢共抽取14987批次食品,覆蓋31個食品大類,檢出不合格429批次,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三是加強社會監督。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專家學者、行業協會、企業、律師、消費者等各界人士,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督,為食品安全監管建言獻策。開設“食品類”辟謠專欄,常態化開展謠言治理工作。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及時回應群眾關切。2024年,我省12315平臺共接收群眾食品投訴舉報10.87萬件,辦結率99.98%,有力維護了消費者合法權益。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您的建議,認真梳理總結,及時查漏補缺,不斷完善制度機制,強化監管執法,推進社會共治,持續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保障水平,嚴把食品安全各環節關口,全力守護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陜西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5年6月26日




 
地區: 陜西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