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莉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市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的建議》(第1044號)已收悉。經與市林業局、市農業農村委、市市場監管局共同研究,現將辦理情況答復如下:
一、工作現狀和進展情況
由于野生可食用蘑菇與有毒蘑菇形態相似,部分群眾誤采誤食野生毒蘑菇引發食物中毒,且市場上有售賣自采野生毒蘑菇情況,造成毒蘑菇中毒事件頻發,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對此市衛生健康委高度重視,聯合相關部門建立防治蘑菇中毒長效機制,提出防控措施建議,從加強風險評估、宣傳力度、醫務人員培訓等方面進行全面部署。2024年蘑菇中毒高發的8月—10月期間,全市無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報告,無群眾因毒蘑菇中毒造成死亡。
二、關于所提建議的答復
(一)關于強化部門聯動的建議。一是加強信息互通。市衛生健康委每年在蘑菇中毒高發季節,組織疾控機構、高校、職業病防治院專家對我市毒蘑菇中毒事件進行專題風險評估,分析研判公共衛生風險形勢,向市委、市政府專題報告并同步通報至相關部門。二是加強聯合監管。市衛生健康委與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委各司其職,嚴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用農產品流入市場。加強農貿市場、旅游景區、農村集市等重點場所的檢查力度,教育督促食品經營者和食用農產品銷售者不得采購、加工、經營野生蘑菇,嚴防有毒野生蘑菇流入市場,進入餐桌。三是加強抽查檢查。督促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依法依規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管理責任,對無法提供承諾達標合格證等產品質量合格證明的食用農產品,須進行抽樣檢測或者快速檢測,檢測結果合格的方可進入市場銷售。
(二)關于做好技術儲備的建議。一是強化應急準備。根據應急處置預案,在蘑菇中毒高發季節做好全市毒蘑菇中毒危重患者的收治準備,安排專家備勤值守,并備齊相應的設施設備和藥品,及時向全市下發工作通知,要求各區縣120調度指揮中心及各級醫療機構門急診加強識別,接診疑似毒蘑菇中毒病患后,注意詢問飲食史,全力做好危重癥患者的救治工作。二是強化技能培訓。在全市醫療機構和公眾技能培訓中增加毒蘑菇識別、中毒診斷和規范治療的內容。2024年1月至今,已舉辦相關培訓93場,培訓合格3000余人。三是加強督查指導。對武隆、墊江、石柱等重點區縣、重點單位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進行督查指導,切實提高各區縣救治能力和水平,確保一旦發生較大以上事件能及時、有效處置。四是提升檢測能力。鼓勵各區縣疾控中心、醫療機構、第三方檢測機構開展分子鑒定、毒素檢測等技術以提升毒蘑菇鑒別能力。
(三)關于加強宣傳力度的建議。各相關部門通過不同信息渠道發布警示及宣傳信息。一是市衛生健康委組建區縣應急聯絡群,及時將四川省、重慶市常見毒蘑菇掛圖、毒蘑菇標本采集標準和國家發布的近期重點關注毒蘑菇圖冊下發全市各區縣,要求各區縣、各醫療機構加強學習。組織市疾控中心、市職業病防治院等專業技術機構制作標題為《了解這些知識誤區,避免“菇毒”》和《野生蘑菇危害大!不采!不買!不食!》的公眾科普資料、宣傳海報,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運用多種形式將毒蘑菇中毒宣傳落實到位,以提高人們對毒蘑菇的認識和鑒別能力,從根源上減少中毒事件的發生。二是市市場監管局及時設立警示標語標牌。督促各區縣市場監管部門在誤采誤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高發地區入山口、農村集市、農貿市場通過設立警示牌、張貼標語等形式,教育引導群眾勿采勿食、不買賣野生蘑菇。三是市林業局依托縉云山自然教育中心、大巴山生物多樣性宣教中心等自然保護地科普場館,在“世界野生動植物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時間節點,廣泛組織開展主題影展、科普講解、倡議提示等活動,增強公眾對重點野生植物的保護意識。公眾主動咨詢野生植物采集利用政策、積極舉報涉嫌非法交易野生植物等現象逐年增多。
三、下一步工作目標和計劃
下一步,市衛生健康委將繼續聯合相關部門持續開展野生蘑菇中毒防控工作,落實“三個持續”:一是持續提升監測救治能力。加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規范處置及報告,提升野生蘑菇毒素等檢驗檢測能力,盡早識別、鑒別野生蘑菇中毒;強化醫療救治知識及技能培訓,提升綜合救治能力。二是持續加強科普宣傳。充分發揮青山驛站、科普基地等場館和“重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重慶生態文化協會”的作用,有針對性、常態化、多渠道開展毒蘑菇類野生植物的科普宣傳,普及野生毒蘑菇的危害性,提升公眾毒蘑菇辨識能力,引導公眾不撿拾、食用野生毒蘑菇,減少蘑菇中毒事件發生。三是持續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加強對農貿市場、旅游景區、農村集市等重點場所的檢查力度,落實全市主要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教育督促食品經營者和食用農產品銷售者不得采購、加工、經營野生蘑菇,嚴防有毒野生蘑菇流入市場,進入餐桌,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5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