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縣(功能區)市場監管局(部、辦),市局各有關處室、綜合行政執法支隊:
根據《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關于加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魯市監信字〔2021〕177號),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濟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工作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附件: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關于加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魯市監信字〔2021〕177號)
濟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1年9月27日
(此件主動公開)
濟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加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的實施意見》(國市監信發〔2021〕28號)和《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關于加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魯市監信字〔2021〕177號),切實做好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的市場監管工作,以信用賦能市場監管,提升重點領域監管效能,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我市食品、特種設備生產企業監管為切入點,充分發揮信用基礎性作用,逐步推動信用與重點領域監管深度融合,加強協同聯動,形成監管合力,提升監管效能。依照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的信用監管工作機制,完善工作程序,推進重點領域信用監管落實落地。
二、工作任務
以“事前風險管理和公開信用承諾,事中風險分類和‘雙隨機、一公開’抽查,事后聯合懲戒和信用修復”為主線,各相關單位協同聯動,通力合作,明規矩與前、寓監管與中,施重懲于后,形成行之有效的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工作模式。
(一)事前監管環節:風險管理+清單管理+信用承諾
工作措施:
1.建立風險管理機制,提高風險管控能力
依托事中事后監管等平臺,運用大數據技術,對我市“12345”投訴舉報數據進行分析,對存在問題較多的食品、特種設備生產企業進行重點關注,相應加大監管力度,對其在許可證辦理、以及外資企業營業執照辦理時進行嚴格審核,適當收緊準入條件,并在事中事后環節對其實施重點監管。(食品生產處、特監處、外資處按職責分別負責)
2.實施清單管理,摸清監管底數
(1)建立重點領域企業清單。根據行政許可等情況,梳理食品生產企業(包括特殊食品生產企業)、特種設備獲證企業(包括特種設備設計、制造、安裝、改造、修理等生產單位,移動式壓力容器、氣瓶充裝單位,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清單。(法規處、食品生產處、抽檢特食處、特監處按職責分別負責)
(2)制定重點領域信息歸集事項清單。在省局制定的重點領域歸集事項清單的基礎上,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我市重點領域信息歸集事項清單。(法規處、食品生產處、抽檢特食處、特監處、信用處按職責分別負責)
(3)制定重點領域監管事項清單。依據行業風險特點,全面梳理職責范圍內的重點監管事項,明確監管主體、監管對象、監管措施,制定重點領域監管事項清單,依法依規實施重點監管。(食品生產處、抽檢特食處、特監處按職責分別負責)
3.推進信用承諾,督促企業履約踐諾
制定重點領域企業信用承諾書,逐戶企業進行簽約。依托事中事后監管平臺,將企業信用承諾信息進行收集并形成電子檔案,對后期檢查過程中發現承諾不實的,依法依規進行處置,并納入信用記錄。(食品生產處、抽檢特食處、特監處按職責分別負責)
(二)事中監管環節:涉企信息歸集+風險分類管理
工作措施:
1.實施重點領域企業標注,強化信息歸集
(1)分類標注重點領域企業。食品生產和特種設備等相關業務系統,依據企業獲證情況和重點領域門類,將相關企業標注為“食品生產企業”或“特種設備獲證企業”,并將標記信息推送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企業獲證情況有變化時,重點領域相關業務系統要及時更新企業獲證情況和企業標記,并將變更情況及時推送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對外公示。(法規處、食品生產處、抽檢特食處、特監處按職責分別負責)
(2)全面歸集重點領域企業信息。根據重點領域歸集事項清單,按照“誰產生、誰提供、誰負責”的原則,將重點領域企業行政許可、行政處罰、抽查檢查(含監督檢查、監督抽查等)結果等信息,及時歸集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山東),記于企業名下。(法規處、食品生產處、抽檢特食處、特監處、執法支隊按職責分別負責)
2.開展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構建差異化監管模式
(1)構建“通用+專業”的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模式。參考省局已建立的通用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模型,結合重點領域監管業務特點,增加完善專業指標,構建本業務領域企業信用風險分類管理專業模型。根據風險分類結果,對不同風險級別的企業進行差異化監管。(食品生產處、特監處、信用處按職責分別負責)
(2)統籌重點監管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探索推進重點領域全覆蓋監管基礎上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對高風險企業適當增加抽查比例和頻次,提高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食品生產處、特監處按職責分別負責)
(三)事后監管環節:失信聯合懲戒+信用修復
工作措施:
1.建立失信約束機制,加大失信約束力度
(1)參照《山東省市場監管系統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工作規范》,建立重點領域監管機構、執法辦案機構、信用監管機構協同配合的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操作規范,確保省局相關制度規定落實落地。(信用處等相關職能處室)
(2)依據9月1日開始實施的《市場監督管理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管理辦法》,集中列入并公示一批符合條件的重點領域嚴重違法失信企業,重點曝光,在社會上形成震懾。(食品生產處、特監處、信用處按職責分別負責)
(3)加強履約踐諾情況核查處理。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證照分離”改革 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通知》(國發〔2021〕7號)要求,對企業履行承諾情況進行重點檢查,發現違反承諾的要責令限期改正,并提高信用風險等級,逾期不整改或者整改后仍未履行承諾的要依法撤銷相關許可。(食品生產處、特監處按職責分別負責)
(4)完善重點領域企業信用修復機制。明確信用修復程序,引導企業主動糾正失信行為,承擔主體責任。對存在違法情節較重、多次違法失信等情形的企業,嚴格適用信用修復條件,提高信用修復門檻,加大約束力度。(食品生產處、特監處、信用處按職責分別負責)
2.實施聯合懲戒,形成監管合力
(1)參考《山東省市場監管部門重點領域聯合懲戒清單》,根據我市特點,建立濟南市市場監管部門重點領域聯合懲戒清單,明確涉及重點領域的懲戒事項,形成懲戒措施清晰、任務分工明確的聯合懲戒工作運行機制。(信用處等相關職能處室)
(2)建立違法失信名單的應用機制。將經營異常名錄、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嵌入重點領域審批、監管業務系統,并主動向其他部門推送,依法依規實施聯合懲戒。(法規處、食品生產處、抽檢特食處、特監處、信用處等按職責分別負責)
三、工作要求
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各相關處室(單位)務必高度重視、統一思想、各司其職、狠抓落實,力求取得實效。信用監管處作為牽頭處室,要建立統籌協調和督促落實機制,負責整體推進和定期調度。重點領域相關責任處室(單位)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快推進主管行業、領域的信用監管工作。信息化管理機構要為系統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和保障。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關于加強重點領域信用監管工作的實施方案》的通知(魯市監信字〔2021〕177號).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