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省局各處室、直屬單位,省藥監局: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適用規則》已經省局局務會研究通過,現予印發,請認真遵照執行。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1年7月16日
(此件主動公開)
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適用規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行政處罰行為,保障和監督全省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含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下同)依法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根據《行政處罰法》《市場監督管理行政處罰程序規定》《山東省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辦法》等規定,制定本規則。
第二條 全省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及其派出機構在實施行政處罰時,適用本規則。
第三條 本規則所稱行政處罰裁量權,是指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依據法律、法規、規章規定行使行政處罰權時,享有的是否給予行政處罰、給予何種行政處罰和給予何種裁量幅度行政處罰的自主決定權和處置權。
第四條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藥品監督管理局根據本省、本系統工作實際,制定行政處罰裁量基準,作為全省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的依據。
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應當包括違法行為、法定依據、裁量階次、適用條件和具體標準等內容。根據違法行為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等因素,裁量階次一般劃分為低幅度、中幅度、高幅度等不同階次。
第五條 實施行政處罰時,省局制定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有規定的,下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遵照執行;省局制定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未規定的,下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制定具體的行政處罰裁量基準,也可參照本規則規定的原則實施。
第六條 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應當遵循合法、公正、公開、過罰相當、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程序正當、綜合裁量的原則。
第七條 實施行政處罰時,對違法事實、性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等因素相同或者相似的違法行為,所適用的處罰種類和處罰幅度應當基本相同。
對同一違法案件的多個當事人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區分不同情節及其在違法活動中所起的作用,分別確定相應的處罰種類和處罰幅度。
第八條 實施行政處罰時,應當明確區分不予處罰、減輕處罰、從輕處罰和從重處罰的不同情況,準確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
(一)不予處罰是指依法對特定違法行為不給予行政處罰。
(二)減輕處罰是指依法在行政處罰的法定種類和法定幅度的最低限度以下適用處罰。包括在違法行為應當受到的一種或者幾種處罰種類之外選擇更輕的處罰種類,或者在應當并處時不并處;也包括在法定最低罰款限值以下確定罰款數額。
(三)從輕處罰是指依法在行政處罰的法定種類和法定幅度內適用較輕的種類或者選擇法定幅度中較低的部分予以處罰。其中,罰款的數額應當在從最低限到最高限這一幅度中較低的30%部分。
(四)從重處罰是指依法在行政處罰的法定種類和法定幅度內適用較重的種類或者選擇法定幅度中較高的部分予以處罰。其中,罰款的數額應當在從最低限到最高限這一幅度中較高的30%部分。
第九條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不予處罰:
(一)不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有違法行為的;
(二)精神病人、智力殘疾人在不能辨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
(三)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四)除法律另有規定的外,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但涉及公民生命健康安全、金融安全且有危害后果的,上述期限延長至五年;
(五)除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外,當事人有證據足以證明沒有主觀過錯的;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不予處罰的其他情形。
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可以不予行政處罰。
第十條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一)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有違法行為的;
(二)主動消除或者減輕違法行為危害后果的;
(三)受他人脅迫或者誘騙實施違法行為的;
(四)主動供述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尚未掌握的違法行為的;
(五)配合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查處違法行為有立功表現的;
(六)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其他情形。
第十一條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一)精神病人、智力殘疾人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時有違法行為的;
(二)主動改正或者及時中止違法行為的;
(三)在共同違法行為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
(四)相關職能部門認定的社會救助對象有違法行為的;
(五)舉報重大違法案件線索經查證屬實的;
(六)積極配合調查,如實陳述違法事實,并如實提供有關證據資料的;
(七)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的其他情形。
第十二條 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依法從重處罰:
(一)危害人身財產安全,破壞公平競爭等市場經濟秩序,情節嚴重的;
(二)涉案產品以孕產婦、嬰幼兒、兒童、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為主要使用對象的;
(三)發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或者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時實施違法行為的;
(四)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已經作出責令停止或者責令糾正違法行為后,繼續實施違法行為的;
(五)阻礙、妨礙執法人員依法查處違法行為的;
(六)偽造、隱匿、損毀違法行為證據,或隱匿、轉移、變賣、損毀、挪用被查封、扣押物品的;
(七)通過偽造、變造許可證、產品批準證明文件、檢驗檢測報告或者其他證明材料的方式實施違法行為的;
(八)因同一性質的違法行為受過刑事處罰,或一年內因同一性質的違法行為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罰,或兩年內三次以上實施違法行為被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處罰的;
(九)在共同違法行為中起主要作用的;
(十)教唆、脅迫、誘騙他人實施違法行為的;
(十一)對舉報人、證人打擊報復的;
(十二)法律、法規、規章規定從重處罰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條 當事人同時具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從重處罰情形、且不具有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情形的,應當按照法定處罰種類和處罰幅度的最高限度實施行政處罰;同時具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應當從輕處罰情形、且不具有從重處罰情形的,應當按照法定處罰種類和處罰幅度的最低限度實施行政處罰。
第十四條 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有多個處罰種類,規定可以單處或可以并處的,可以選擇適用;規定應當并處的,不得選擇適用,減輕處罰的除外。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沒收違法所得,再作其他處罰的,不得選擇適用。
第十五條 案件調查取證時,辦案機構應當收集當事人是否具有不予處罰、減輕處罰、從輕處罰、從重處罰情節的證據。
案件調查終結時,辦案機構應當在案件調查終結報告中說明違法行為的事實、定性和行政處罰的證據、依據以及裁量基準適用情況等,提出行政處罰建議;提出不予處罰、減輕處罰、從輕處罰、從重處罰建議的,應當說明理由并附相應證據材料。
第十六條 審核機構應當對行政處罰裁量部分予以審查。經審查,發現辦案機構提出的行政處罰建議有以下情形的,應當退回辦案機構補正:
(一)未說明理由的;
(二)未附相應證據材料,或者所附相應證據材料不足的;
(三)建議的處罰種類或幅度適用不當的;
(四)其他應當退回辦案機構補正的情形。
第十七條 對情節復雜或者重大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的案件,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應當由本部門負責人集體討論決定。
第十八條 全省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在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載明處罰的事實根據、法律依據、裁量基準適用情況以及對當事人的陳述、申辯是否采納等內容,增強說理性。
第十九條 全省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應當建立健全規范行政處罰裁量權的監督機制,通過執法檢查、案卷評查等方式,加強對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的監督檢查。
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現本部門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不當的,應當主動、及時糾正。
上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發現下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不當的,應當責令其限期糾正或者予以撤銷。
第二十條 全省各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執法人員違反本規則,濫用行政處罰裁量權的,由其所在單位予以批評教育,按規定收回其行政執法證件,取消其執法資格;情節嚴重的,依法給予處分。
第二十一條 本規則由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規則自2021年7月17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7月16日。《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印發<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行使行政處罰裁量權適用規則(試行)>的通知》(魯市監法規字〔2019〕1號)同時廢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