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保障食品安全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的重大任務。近年來,我省食品安全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到2020年,將遼寧建設成為食品安全放心省,食品產業取得長足發展。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普遍落實,監管能力顯著提升,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群眾食品安全滿意率達到80%以上,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事故,風險隱患問題解決率達到100%,食用農產品監測合格率達到97%以上,食品抽檢監測問題發現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以上。
二、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ㄒ唬┤媛鋵嵶顕乐數臉藴省⒆顕栏竦谋O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四個最嚴”的要求??茖W規劃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制定工作,確保食品安全標準覆蓋所有食品品種;建立食品安全標準數據庫;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標準,優化標準服務,加強標準執行的跟蹤評價。遵循食品生產經營規律,建立問題收集機制,實施風險分級管理,對食品生產經營全領域、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管;每年對轄區內20%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隨機的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和抽檢監測,每5年對轄區內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品種全部覆蓋一次。嚴厲打擊群眾反映強烈、危害嚴重的食品違法犯罪行為,著力解決高毒劇毒農藥違規使用、抗生素激素濫用、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等突出問題。堅決懲處明知存在違法犯罪行為仍然為其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者其他便利條件的違法行為。依法依規公開監督檢查、抽檢監測和案件查處結果等信息。嚴肅追究失職瀆職的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以及不作為、亂作為、選擇性作為的監管人員的責任。
(二)落實屬地責任。各地區要切實承擔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每年至少聽取一次食品安全工作匯報,分析研判形勢,解決重大問題,制定政策措施。要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把確保食品安全的工作成效作為衡量政績的重要內容。
?。ㄈ┞鋵嵤称飞a經營者主體責任。依法依規制定實施各領域食品生產經營的主體責任標準,督促食品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食品安全員(師)制度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施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質量自我聲明、質量追溯制度。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和行業協會、商會制定實施更為嚴格的主體責任標準,加強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建設。到2020年,全省食品生產經營者100%達到主體責任標準,食用農產品合作社、農產品龍頭企業以及重點領域規模以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100%實現可追溯。積極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到2020年重點領域70%規模以上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投保食品安全責任險。
(四)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建立社會監督員制度、民意征集制度、生產經營單位聯系點制度,主動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方的意見建議。建立覆蓋城鄉、互聯互通的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工作體系,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完善并落實有獎舉報政策。鼓勵供水、供電、供氣等公共服務企業在提供服務過程中發現線索及時報告監管部門。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等要動員各條戰線及群眾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綜合治理、網格化管理、科普宣傳。新聞媒體要依法開展食品安全公益宣傳,倡導健康營養的食物消費理念,引導公眾提高食品安全素養,曝光違法犯罪行為,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注重發揮食品安全專家智庫在咨政建言、風險交流、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完善行規行約,加強行業自律。發揮第三方機構在檢驗檢測、信用評價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學校、托幼機構、養老機構、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單位的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集中用餐單位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及時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支持消費者依法行使知情權、參與權,維護合法權益。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進行社會監督。
三、深化食品安全領域改革
?。ㄎ澹┥罨称钒踩O管體制改革。全面落實“有機構、有人員、有職責、有手段”的要求,優化職能分工和工作流程,解決監管空白和職能交叉等問題。推進食品藥品犯罪偵查隊伍接受公安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雙重領導。2015年底前,縣級市場監管部門要落實食品安全監管首要職責,在內設機構、人員、經費、裝備等方面保障到位。2017年底前,規劃設立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鄉、鎮(街)全部設立基層監管機構。分步實施食品監督執法機構、檢驗檢測機構和鄉、鎮(街)監管機構規范化建設,2018年底前全部達到規范要求。建設食品安全信息直報系統,2018年底前覆蓋全部鄉、鎮(街),2020年底前延伸至重點監控部位。
(六)強化食品安全統籌協調。2015年底前,市、縣(市、區)政府及鄉、鎮(街)成立并及時調整食品安全委員會或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相應設置辦事機構,制(修)訂工作規則。食安委各成員單位要依法履行各自職責,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嚴把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關口。加強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工作力量,充分發揮綜合協調、督導檢查、考核評價的作用。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組織對轄區內食品安全工作開展暗訪檢查,并將檢查結果納入考核。
?。ㄆ撸┘訌娛称钒踩畔⒒ㄔO。建設覆蓋全省服務全社會的“食品安全云”工程,按照“整體規劃、統一標準、信息共享”原則,整合政府食品安全相關部門、檢驗檢測機構、生產經營企業、第三方社會中介組織等方面的業務應用系統和數據庫資源,融合監管、追溯、投訴舉報、輿情分析、應急指揮、公眾互動等功能,進行大數據監測分析,實現信息共享、風險可知、源頭可溯、流向可查,促進食品安全問題早預防、早發現、早整治、早解決。
(八)建設省級食品安全信用平臺。建立食品生產經營者守信與失信行為信息庫,健全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制度,將食品安全信用評價結果與行業準入、融資信貸、招標采購等掛鉤,構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2015年底前,在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企業投資主管部門、證券監管機構、金融機構之間建立實施信用獎懲聯動機制。
四、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建設水平
?。ň牛┘涌焓称钒踩⒎ㄟM程。2015年底前,出臺遼寧省食品安全條例,加快遼寧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等食品安全地方法規的立法進度。抓緊制定出臺配套規章和執行制度,開展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加強地方性食品安全法規規章解釋工作。
(十)加強食品安全普法工作。將《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納入全省“七五”普法計劃。2016年底前,公眾對《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重點內容知曉率達到20%,2020年底前達到70%。組織對政府及部門負責人、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開展專題培訓,2015年底前培訓率及相關知識知曉率達到100%。
?。ㄊ唬┨岣咭婪ㄐ姓健C鞔_市場監管機構和事業編制食品安全執法隊伍的執法主體資格,明確鄉、鎮(街)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行政執法權限。完善執法程序、規范操作流程、細化量化裁量范圍,不斷提高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水平。建立健全跨地區、跨部門食品安全綜合執法、聯動協作機制,加強食品安全領域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進一步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著力解決有案不移、有案不立、涉案產品鑒定處理等問題。加快建立食品安全違法犯罪人員信息庫,建立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強化執法公開,實行監管標準、程序、結果公開,保障行政相對人和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五、加強食品安全隊伍建設
?。ㄊ┨岣弑O管人員能力素質。制定實施全省食品安全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實施基層監管業務骨干培養工程和監管人員三年輪訓制度,開展食品安全衛士評選和專業技能競賽。2017年底前,每個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機構至少配備1名監管業務骨干。整合基層協管員資源,2015年底前完成全省食品安全協管員聘任并規范管理。市縣政府對食品安全協管員給予必要的經費補貼,保障其開展工作。建立省政府食品安全專家培養選聘機制,2020年底前,全省每個食品安全專業領域至少有2名國家級食品安全專家。
?。ㄊ┘訌姀臉I人員和志愿者隊伍建設。支持鼓勵企業培養專業化、職業化的食品安全管理隊伍,加大培訓考核力度。2019年底前,全省規模以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全部達到職業化標準。大力招募食品安全志愿者,組織開展公益宣傳、協助管理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到2020年,建立萬名志愿者隊伍,培訓率達到100%。
六、扎實推進食品安全放心省建設工作
?。ㄊ模┝炕瘶藴剩毣笜恕>C合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標準,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出臺遼寧食品安全放心建設標準,既明確規定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工作基本標準全部達標等定性要求,又突出強化群眾食品安全滿意率、風險隱患問題解決率、食用農產品監測合格率、食品抽檢監測問題發現率等量化指標,做到可操作、可檢查、可評價。
?。ㄊ澹┛茖W規劃,全面推進。將食品安全放心省建設工作作為食品安全專項規劃的重點內容,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建設“食品安全放心縣”為基本單元,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堅持城鄉并重,全面推進食品安全放心縣、食品安全放心市的建設,確保到2020年底前實現食品安全放心省的目標。
七、推動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ㄊ┐罅Πl展食品產業。統籌分布于三次產業中的食品產業資源,編制食品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并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充分挖掘資源稟賦和工業基礎,鼓勵食品企業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工藝,加大產學研對接力度,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支持促進遼寧食品行業老字號品牌煥發新活力,培育發展一批全國知名新品牌,積極搶占國內外消費市場。發展壯大食品產業園區,鼓勵企業通過實施兩化融合、“互聯網+”、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傳承和弘揚具有遼寧地域特色的飲食文化,推動食品產業與健康、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融合互動發展。
(十七)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依據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責清單,建立食品安全監管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大力推動實施“多證合一”、“電子證書”,鼓勵監管方式創新,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優化流程,減少時限,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與企業建立對接機制,為其發展提供政策、法規、培訓、技術、市場信息等服務。確立“食品安全是發展中的安全,產業發展是安全中的發展”理念,嚴厲打擊制假售假違法行為,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和核心利益,營造公平公正、開放有序的市場環境。
八、強化監督保障
(十八)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堅持主要領導親自負責,把保障食品安全作為重點民生實事抓緊抓實抓好。研究制定貫徹落實本《意見》的具體方案,細化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分工,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
?。ㄊ牛┙⒎€定的保障機制。財政部門統籌安排分散在各部門的食品安全經費,強化對重點工作的保障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發展改革部門會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實施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基層監管機構的基本建設和設備裝備建設項目。聯合各類科技資源力量,開展產學研合作,對食品安全重大問題組織科技攻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水平。將食品安全的相關研究作為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中公共安全領域的優先主題予以保障。
?。ǘ娀讲榭己恕Ω鞯厥称钒踩ぷ鲗嵤┓诸惞芾?、差異化考核,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績效考核、平安遼寧建設及綜治考核,并增加權重,列為省政府重點工作優勝獎項目。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不合格或連續兩年沒有完成向上級政府承諾目標的地區,由上級政府對該地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約談。省政府食安辦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落實本《意見》的情況加強督促檢查,及時報告通報。
?。ǘ唬┞鋵崻剳痛胧R罁妒称钒踩ā?,出臺遼寧省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食品安全工作職責規定及問責流程,明確細化責任追究對象、方式、程序等,確保責任追究到位。對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附件:
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
遼寧省人民政府
2015年9月29日
保障食品安全是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的重大任務。近年來,我省食品安全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為進一步加強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目標
到2020年,將遼寧建設成為食品安全放心省,食品產業取得長足發展。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普遍落實,監管能力顯著提升,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治理體系更加完善,群眾食品安全滿意率達到80%以上,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事故,風險隱患問題解決率達到100%,食用農產品監測合格率達到97%以上,食品抽檢監測問題發現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以上。
二、加快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ㄒ唬┤媛鋵嵶顕乐數臉藴省⒆顕栏竦谋O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四個最嚴”的要求??茖W規劃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制定工作,確保食品安全標準覆蓋所有食品品種;建立食品安全標準數據庫;嚴格執行食品安全標準,優化標準服務,加強標準執行的跟蹤評價。遵循食品生產經營規律,建立問題收集機制,實施風險分級管理,對食品生產經營全領域、全過程進行有效監管;每年對轄區內20%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隨機的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和抽檢監測,每5年對轄區內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品種全部覆蓋一次。嚴厲打擊群眾反映強烈、危害嚴重的食品違法犯罪行為,著力解決高毒劇毒農藥違規使用、抗生素激素濫用、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等突出問題。堅決懲處明知存在違法犯罪行為仍然為其提供生產經營場所或者其他便利條件的違法行為。依法依規公開監督檢查、抽檢監測和案件查處結果等信息。嚴肅追究失職瀆職的地方政府和監管部門以及不作為、亂作為、選擇性作為的監管人員的責任。
(二)落實屬地責任。各地區要切實承擔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每年至少聽取一次食品安全工作匯報,分析研判形勢,解決重大問題,制定政策措施。要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把確保食品安全的工作成效作為衡量政績的重要內容。
?。ㄈ┞鋵嵤称飞a經營者主體責任。依法依規制定實施各領域食品生產經營的主體責任標準,督促食品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食品安全員(師)制度和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實施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管理、質量自我聲明、質量追溯制度。鼓勵食品生產經營者和行業協會、商會制定實施更為嚴格的主體責任標準,加強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建設。到2020年,全省食品生產經營者100%達到主體責任標準,食用農產品合作社、農產品龍頭企業以及重點領域規模以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100%實現可追溯。積極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到2020年重點領域70%規模以上食品生產經營單位投保食品安全責任險。
(四)動員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建立社會監督員制度、民意征集制度、生產經營單位聯系點制度,主動征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方的意見建議。建立覆蓋城鄉、互聯互通的食品安全投訴舉報工作體系,暢通民意訴求渠道,完善并落實有獎舉報政策。鼓勵供水、供電、供氣等公共服務企業在提供服務過程中發現線索及時報告監管部門。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等要動員各條戰線及群眾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綜合治理、網格化管理、科普宣傳。新聞媒體要依法開展食品安全公益宣傳,倡導健康營養的食物消費理念,引導公眾提高食品安全素養,曝光違法犯罪行為,營造良好輿論環境。注重發揮食品安全專家智庫在咨政建言、風險交流、社會服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完善行規行約,加強行業自律。發揮第三方機構在檢驗檢測、信用評價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學校、托幼機構、養老機構、建筑工地等集中用餐單位的主管部門要切實加強對集中用餐單位的食品安全教育和日常管理,及時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支持消費者依法行使知情權、參與權,維護合法權益。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進行社會監督。
三、深化食品安全領域改革
?。ㄎ澹┥罨称钒踩O管體制改革。全面落實“有機構、有人員、有職責、有手段”的要求,優化職能分工和工作流程,解決監管空白和職能交叉等問題。推進食品藥品犯罪偵查隊伍接受公安部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雙重領導。2015年底前,縣級市場監管部門要落實食品安全監管首要職責,在內設機構、人員、經費、裝備等方面保障到位。2017年底前,規劃設立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鄉、鎮(街)全部設立基層監管機構。分步實施食品監督執法機構、檢驗檢測機構和鄉、鎮(街)監管機構規范化建設,2018年底前全部達到規范要求。建設食品安全信息直報系統,2018年底前覆蓋全部鄉、鎮(街),2020年底前延伸至重點監控部位。
(六)強化食品安全統籌協調。2015年底前,市、縣(市、區)政府及鄉、鎮(街)成立并及時調整食品安全委員會或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相應設置辦事機構,制(修)訂工作規則。食安委各成員單位要依法履行各自職責,密切配合,協調聯動,嚴把食品安全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關口。加強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工作力量,充分發揮綜合協調、督導檢查、考核評價的作用。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負責組織對轄區內食品安全工作開展暗訪檢查,并將檢查結果納入考核。
?。ㄆ撸┘訌娛称钒踩畔⒒ㄔO。建設覆蓋全省服務全社會的“食品安全云”工程,按照“整體規劃、統一標準、信息共享”原則,整合政府食品安全相關部門、檢驗檢測機構、生產經營企業、第三方社會中介組織等方面的業務應用系統和數據庫資源,融合監管、追溯、投訴舉報、輿情分析、應急指揮、公眾互動等功能,進行大數據監測分析,實現信息共享、風險可知、源頭可溯、流向可查,促進食品安全問題早預防、早發現、早整治、早解決。
(八)建設省級食品安全信用平臺。建立食品生產經營者守信與失信行為信息庫,健全信用信息的征集、披露、使用制度,將食品安全信用評價結果與行業準入、融資信貸、招標采購等掛鉤,構建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2015年底前,在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企業投資主管部門、證券監管機構、金融機構之間建立實施信用獎懲聯動機制。
四、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建設水平
?。ň牛┘涌焓称钒踩⒎ㄟM程。2015年底前,出臺遼寧省食品安全條例,加快遼寧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等食品安全地方法規的立法進度。抓緊制定出臺配套規章和執行制度,開展規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加強地方性食品安全法規規章解釋工作。
(十)加強食品安全普法工作。將《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納入全省“七五”普法計劃。2016年底前,公眾對《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重點內容知曉率達到20%,2020年底前達到70%。組織對政府及部門負責人、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主要負責人和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開展專題培訓,2015年底前培訓率及相關知識知曉率達到100%。
?。ㄊ唬┨岣咭婪ㄐ姓健C鞔_市場監管機構和事業編制食品安全執法隊伍的執法主體資格,明確鄉、鎮(街)食品安全監管機構的行政執法權限。完善執法程序、規范操作流程、細化量化裁量范圍,不斷提高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水平。建立健全跨地區、跨部門食品安全綜合執法、聯動協作機制,加強食品安全領域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建設,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進一步深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著力解決有案不移、有案不立、涉案產品鑒定處理等問題。加快建立食品安全違法犯罪人員信息庫,建立行政執法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制度。強化執法公開,實行監管標準、程序、結果公開,保障行政相對人和公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五、加強食品安全隊伍建設
?。ㄊ┨岣弑O管人員能力素質。制定實施全省食品安全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實施基層監管業務骨干培養工程和監管人員三年輪訓制度,開展食品安全衛士評選和專業技能競賽。2017年底前,每個基層食品安全監管機構至少配備1名監管業務骨干。整合基層協管員資源,2015年底前完成全省食品安全協管員聘任并規范管理。市縣政府對食品安全協管員給予必要的經費補貼,保障其開展工作。建立省政府食品安全專家培養選聘機制,2020年底前,全省每個食品安全專業領域至少有2名國家級食品安全專家。
?。ㄊ┘訌姀臉I人員和志愿者隊伍建設。支持鼓勵企業培養專業化、職業化的食品安全管理隊伍,加大培訓考核力度。2019年底前,全省規模以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全部達到職業化標準。大力招募食品安全志愿者,組織開展公益宣傳、協助管理等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到2020年,建立萬名志愿者隊伍,培訓率達到100%。
六、扎實推進食品安全放心省建設工作
?。ㄊ模┝炕瘶藴剩毣笜恕>C合國家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標準,結合我省實際,制定出臺遼寧食品安全放心建設標準,既明確規定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工作基本標準全部達標等定性要求,又突出強化群眾食品安全滿意率、風險隱患問題解決率、食用農產品監測合格率、食品抽檢監測問題發現率等量化指標,做到可操作、可檢查、可評價。
?。ㄊ澹┛茖W規劃,全面推進。將食品安全放心省建設工作作為食品安全專項規劃的重點內容,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以建設“食品安全放心縣”為基本單元,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堅持城鄉并重,全面推進食品安全放心縣、食品安全放心市的建設,確保到2020年底前實現食品安全放心省的目標。
七、推動食品產業健康發展
?。ㄊ┐罅Πl展食品產業。統籌分布于三次產業中的食品產業資源,編制食品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并納入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堅持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結構優化,充分挖掘資源稟賦和工業基礎,鼓勵食品企業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工藝,加大產學研對接力度,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支持促進遼寧食品行業老字號品牌煥發新活力,培育發展一批全國知名新品牌,積極搶占國內外消費市場。發展壯大食品產業園區,鼓勵企業通過實施兩化融合、“互聯網+”、兼并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傳承和弘揚具有遼寧地域特色的飲食文化,推動食品產業與健康、旅游、文化創意等產業融合互動發展。
(十七)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依據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責清單,建立食品安全監管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大力推動實施“多證合一”、“電子證書”,鼓勵監管方式創新,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優化流程,減少時限,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食品安全監管部門與企業建立對接機制,為其發展提供政策、法規、培訓、技術、市場信息等服務。確立“食品安全是發展中的安全,產業發展是安全中的發展”理念,嚴厲打擊制假售假違法行為,切實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和核心利益,營造公平公正、開放有序的市場環境。
八、強化監督保障
(十八)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要堅持主要領導親自負責,把保障食品安全作為重點民生實事抓緊抓實抓好。研究制定貫徹落實本《意見》的具體方案,細化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分工,明確路線圖和時間表。
?。ㄊ牛┙⒎€定的保障機制。財政部門統籌安排分散在各部門的食品安全經費,強化對重點工作的保障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發展改革部門會同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實施檢驗檢測資源整合、基層監管機構的基本建設和設備裝備建設項目。聯合各類科技資源力量,開展產學研合作,對食品安全重大問題組織科技攻關,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水平。將食品安全的相關研究作為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中公共安全領域的優先主題予以保障。
?。ǘ娀讲榭己恕Ω鞯厥称钒踩ぷ鲗嵤┓诸惞芾?、差異化考核,將食品安全工作列入政府績效考核、平安遼寧建設及綜治考核,并增加權重,列為省政府重點工作優勝獎項目。食品安全工作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不合格或連續兩年沒有完成向上級政府承諾目標的地區,由上級政府對該地區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進行約談。省政府食安辦要會同有關部門,對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落實本《意見》的情況加強督促檢查,及時報告通報。
?。ǘ唬┞鋵崻剳痛胧R罁妒称钒踩ā?,出臺遼寧省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食品安全工作職責規定及問責流程,明確細化責任追究對象、方式、程序等,確保責任追究到位。對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獎勵。
附件:

遼寧省人民政府
201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