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鳴鳳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強網絡餐飲食品安全監管的提案》收悉。現就提案提出的有關問題答復如下:
一、關于“探索建立省際協作機制,積極向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報告,建立省際監管協作機制,及時協調處置解決平臺運營中各地發現的風險隱患問題,共同督促第三方平臺嚴格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鼓勵第三方平臺探索建立網絡平臺對網絡餐飲經營主體量化評價退出機制,對不達標的入網餐飲服務商戶要求限期退網或停止平臺服務。”的建議
(一)推動建立協作機制。2024年5月,省局領導前往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我省網絡餐飲監管工作進行了專題匯報,積極推動建立省際監管協作機制,總局根據我省專題匯報情況對省外注冊平臺的違法違規行為實施掛牌督辦,北京市局、上海市局對平臺違法違規行為依法進行查處。通過省際協作機制,平臺風險隱患得到有效消除,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
(二)建立健全退出機制。督促網絡平臺建立健全入網餐飲服務商戶退出機制,建立《食品安全投訴舉報規范》《食品安全違法行為制止及報告規范》《嚴重違法行為平臺服務停止規范》等系列制度規范,平臺發現入網商戶違法違規行為第一時間啟動退出程序。2024年以來,我省網絡平臺共下線各類問題店鋪32138戶。
二、關于“省級層面建立完善商務、通信管理、網信、公安、大數據、市場監管等部門協作機制,對各部門在日常監管過程中發現的風險隱患,定期對第三方平臺運營公司分支機構開展提醒約談。探索實行信息互通機制,要求其定期將屬地入網餐飲經營商戶臺賬信息上報市場監管、商務、網信等相關部門。”的建議
(一)建立協作機制。2020年10月,印發了《貴州省網絡市場監管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商務、通信管理、網信、公安、大數據、市場監管等18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深入研究網絡監管重大問題,制定相關配套政策措施,強化信息互通,共同推進我省網絡市場監管工作。
(二)開展行政指導。對省內外平臺企業進行指導和提醒約談,督促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及分支機構、餐飲服務自建網站嚴格履行法定義務。2023年至今,全省共召開相關行政指導、約談會議100余次,其中省局6次。
(三)強化信息互通。要求網絡平臺定期更新報送入網餐飲服務經營商戶臺賬信息名冊,已在貴州省智慧監管系統內進行標注,截至目前,標注76256家入網餐飲商戶,并實施動態管理,屬地市場監管部門及時開展日常監督檢查,有效防范化解入網餐飲服務商戶食品安全風險,不斷提升網絡餐飲服務質量。
三、關于“要提升監管能力,加強對入網商家經營行為的抽查和監測,確保線上線下餐食服務同標同質。更大范圍推廣“互聯網+明廚亮灶”,消費者線上點餐時可通過實時監控視頻觀看后廚加工過程,監管部門通過數據化手段及時抓取入網餐飲服務商戶的日常違法行為。”的建議
(一)開展專項整治。2024年2月,開展全省網絡餐飲治亂“鐵拳行動”,圍繞第三方平臺不履行備案要求、未按規定審核登記等13個整治重點內容,深入開展盲區清理、平臺專項監測、穿透式監督執法、網紅餐廳“你點我查”、“陽光廚房”示范引領、網絡餐飲社會共治六項行動。全省檢查第三方平臺341家次,約談第三方平臺170家次,入網餐飲商戶69091家次,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1391份,立案查處550件,罰沒金額162萬元。
(二)線上線下共管。一是實施線上監測。嚴查線上平臺。根據省級線上監測,縣區線下核查,案件移送工作機制,2024年,共監測發現涉嫌違法線索192條,立案查處17家,下達責令改正通知書126份。二是嚴格線下監管。以學校和居民小區周邊、城鄉結合部等為重點區域,以網紅餐飲店、無堂食外賣等為重點對象開展線下集中檢查,嚴厲打擊“黑外賣”“幽靈廚房”等無證套證違法經營行為。2024年,共檢查網紅餐飲店3184家次,無堂食外賣店4017家次,其他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14524家次,責令平臺下線違法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677家。
(三)創新監管手段。推廣“互聯網+明廚亮灶”模式,鼓勵打造“陽光廚房”,鼓勵商家安裝監控攝像頭,實時向消費者展示后廚操作過程,接受社會監督,讓臟亂差無所遁形。已規劃打造貴陽觀山湖區翠柳路、南明區狀元街、遵義新蒲新區黔北老街和匯川區蘇州路等多個“陽光廚房”示范街區。
四、關于“探索建立誠信網絡餐飲經營主體激勵機制,對于亮證亮照、規范經營的優質網絡餐飲經營主體,給予流量、訂單增值、消費券政策性傾斜等激勵措施,使用市場化手段來促進行業規范發展。引導網絡餐飲服務商戶增強誠信經營意識,樹立工匠傳承精神,提升品牌價值。有效調動餐飲行業協會、新聞媒體及社會各界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作用,推動形成餐飲服務提供者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社會共治模式,讓餐飲外賣行業在陽光法治下健康成長。”的建議
(一)建立監管機制。2024年8月,印發了《貴州省市場監管局關于建立健全線上線下一體化監管機制工作方案》,建立組織保障、日常檢查、網絡監測、問題處置、執法辦案、協同共治、風險分級七項常態化工作機制,構建了線上線下全覆蓋、全業務領域分工協作、齊抓共管的監管工作新格局,促進我省網絡餐飲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二)建立激勵機制。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發布網絡餐飲“紅黑榜”172期,采取正面引導,負面曝光的形式,有效震懾違法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引導網絡餐飲服務商戶增強誠信經營意識,樹立工匠傳承精神,提升品牌價值。
(三)推動社會共治。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結合“3·15”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活動,組織網絡平臺負責人、外賣騎手、外賣商家開展公開承諾活動,引導外賣送餐員擔任網絡餐飲食品安全志愿者。建立義務監督員庫,義務監督員242名,積極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形成政府監管、企業自律、社會監督的共治格局。
五、關于“加強消費者宣傳引導,營造社會共治共享氛圍。加強宣傳引導,提升消費者對網絡餐飲食品的安全意識和維權意識,發現食品安全問題或遇到消費糾紛,暢通12345、12315投訴舉報電話。鼓勵引導外賣送餐員、媒體記者、消費者等擔任網絡食品安全義務監督員,適時發現、反饋、舉報違規經營信息,有效調動餐飲行業協會、新聞媒體及社會各界在食品安全治理上的作用,推動形成餐飲服務提供者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社會共治模式,共同打造食品安全共治共享格局,營造百姓放心的網絡訂餐環境,切實保障群眾食品安全。”的建議
(一)加強宣傳教育。利用微信公眾號、新聞媒體等對法律法規、網絡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等進行廣泛宣傳,引導經營者合法經營,提升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持續開展餐飲從業人員法律法規、餐飲加工操作規范、食品安全風險預警等線上培訓考核,2024年以來共培訓考核71755人次。
(二)暢通“12315”投訴舉報渠道。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受理和處理消費者投訴舉報,及時嚴肅查處網絡餐飲經營中的違法行為。督促網絡餐飲平臺、入網食品經營者妥善處置消費者投訴,維護消費者權益。2024年,全省共處理網絡餐飲服務投訴舉報735件,辦結735件、立案12件。
(三)關注輿論焦點。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開展網紅餐廳“你點我查”活動395期,邀請消費者、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記者及行業相關人員,對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網紅”餐廳進行檢查。發布外賣包裝盒等食品相關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的通告4期,并及時通報省工信廳等相關部門,適時發布風險監測簡報。
六、下一步工作
(一)多舉措提升監管效能。強化線上監測,重點篩查證照未公示、假證套證、超范圍經營等違法行為。強化線下監管,加大監督檢查和抽檢監測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嚴厲查處。
(二)多方式壓實平臺責任。加大平臺的監管和行政指導力度,確保第三方平臺嚴格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強配送人員管理,規范配送流程,倡導“無接觸配送”,確保外賣餐飲服務配送安全。持續推廣“食安封簽”,降低配送環節污染,為外賣食品加上一道“安全鎖”。
(三)多元化加強社會共治。指導全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持續發布網絡餐飲“紅黑榜”,加強消費引導。進一步暢通舉報投訴渠道,狠抓舉報投訴處理辦結率,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綜合運用監督檢查、行政指導、約談等手段,引導新業態經營者守法經營。
(主動公開)
(聯系人:張炯;聯系電話:13639064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