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食品藥品監管局、東昌府區衛生局、開發區食品藥品監管局、高新區社會發展局、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區經濟發展局,市食品藥品稽查支隊:
根據省局《2014年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結合我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實際,市局制定了《2014年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聊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4年4月9日
(公開屬性:主動公開)
2014年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2014年,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按照國家總局、省局和市局重點工作部署,堅持打基礎、建機制、立規矩、抓整治,抓好日常監管,認真履行職責,完善監管機制,創新監管模式,提高監管能力,促進餐飲服務單位規范化經營,保障餐飲服務食品安全。
一、夯基固本,完善監管體制機制
(一)建立健全餐飲監管機制和監管制度。開展餐飲行業現狀和監管工作調研,摸清餐飲服務和安全監管底數。抓大不放小,深化源頭和過程監管,推進網格化、規范化、痕跡化監管責任落實。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溯源系統建設。貫徹執行《山東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規范監管行為,合理劃分市、縣(區)層級事權,提高主動發現和處置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風險能力。
(二)落實主體責任,規范經營行為。組織實施餐飲服務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約談制度。督促餐飲服務單位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和記錄建檔制度,嚴格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教育培訓制度,自覺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點,落實主體責任和義務。督促規模以上餐飲服務單位設置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其他餐飲單位應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員。在新建和改造餐飲服務單位推進“廚房亮化”工程,鼓勵餐飲服務單位開原檢驗、固定原材料供應基地(商戶)等機制創新,提升自身食品安全保障自控能力。繼續推行餐飲安全公開承諾制度。
(三)加快誠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建立完善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信用檔案。深化餐飲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工作成效,探索積分制分級分類監管模式,完善信用分類監管制度。繼續利用省局網絡平臺推進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信用體系建設。建立餐飲服務單位和從業人員誠信缺失“黑名單”制度,促進餐飲服務健康發展。
二、解決突出問題,繼續開展專項整治
按照省局“一年抓幾件事,幾年抓好一件事”的工作思路,著力解決困擾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突出問題。
(四)開展“小飯店”專項整治行動。對小型餐館、快餐店、小吃店、飲品店、農家樂等散、小、低餐飲服務業態開展綜合整治,提升小飯店持證率,小飯店總持證率達到90%以上。根據省局小飯店標準,規范小飯店準入。重點整治規范學校周邊、旅游景區、重要街道、窗口地帶、農家樂等餐飲單位和大型集體聚餐場所餐飲服務行為。實施“三化”監管,繼續深入推進量化分級和等級公示。小飯店監管覆蓋率達到80%以上。通過整治和監管,實現小飯店“布局基本合理,設施基本齊全,制度基本完善,安全基本保障”目標,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五)開展學生就餐安全行動。會同教育行政部門開展學校食堂、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學生小飯桌、學校及其周邊餐飲服務單位和餐飲攤販整治,監督指導,通過督促或責令整改、開展暑期改造、依法清理查處等手段,排查學校食堂餐飲服務安全風險隱患,改善學生餐飲加工制作條件,落實餐飲安全管理和季度監督檢查制度,加強對學生就餐安全動態監管,實現“學生首選食堂就餐,老師愿意食堂吃飯”,切實保障學生就餐安全的目標。繼續推進學校食堂示范創建和“廚房亮化”工程。
(六)開展清潔廚房行動。廚房的持續清潔衛生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基礎。利用3年時間,分階段、分地域開展餐館、快餐店、小吃店、飲品店、食堂、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中央廚房等單位清潔廚房行動。實行清潔廚房評定和結果公示,對達到清潔廚房標準的餐飲服務單位授予“清潔廚房”稱號,掛牌經營。實現廚房操作規范、環境清潔衛生、污染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明顯減少、消費者飲食安全有保障的目標,推動廚房清潔長效化、常態化。
(七)開展“尋找笑臉就餐”行動。規范量化分級和等級公示管理,實現持證餐飲服務單位量化分級全覆蓋,餐飲服務單位量化分級情況網上可查、就餐現場可見、遇到問題可訴。開展“尋找笑臉就餐”行動宣傳、“尋找笑臉就餐”行動體驗和消費者就餐送“笑臉”活動。落實餐飲服務主體責任,拓展量化分級社會作用,引導公眾理性安全消費,形成“餐飲單位貼笑臉、就餐消費尋笑臉、顧客滿意露笑臉”的濃厚氛圍和企業自律、政府監管、群眾監督的社會共治格局。
(八)加強高風險食品和重點時段餐飲食品監管。針對食品安全突出問題,深入開展餐飲服務環節肉制品、食用油、自制調味品和火鍋底料中非法添加等專項治理。加強節假日、春秋季開學、中高考、重大活動等重點時段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深入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及時發現和處置區域性、系統性餐飲安全風險。
(九)加強農村餐飲食品安全監管。積極協調和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農村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健全基層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發揮農村食品安全信息網、協管網作用,實現小飯店整治、清潔廚房整治與日常監管的有機結合。建立農村紅白喜事集體用餐備案申報制度和農村流動廚師持證上崗制度。
(十)做好重大活動保障工作。落實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完善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保障方案,細化工作措施,明確分工,做好市縣“兩會”等重大活動餐飲安全保障工作。
三、立足全局,為餐飲安全提升營造有利條件
(十一)組織實施監督抽檢,做好輿情監測和應急處置。按照省局要求,組織做好省級、市本級餐服務環節食品安全日常監督抽檢、評價性抽檢和風險監測抽檢工作,依法處置違法違規行為。各縣(市、區)也要積極爭取監督抽檢經費,加大監督抽檢力度。關注餐飲食品安全輿情監測,主動防范、及早介入、審慎穩妥地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做好食物中毒應急處置,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并建立長效機制。
(十二)優化發展環境,鼓勵品牌創建。正確處理好監管與發展的關系。對于擬新開辦的餐飲企業,監管人員要提前介入加強服務指導,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和《餐飲服務許可審查規范》要求,規范餐飲企業建筑結構、布局、場所設置、分隔、面積等。探索創新有利于餐飲老字號發展的監管政策措施,鼓勵創建服務名牌企業。支持大型餐飲服務單位以新辦、兼并、重組等方式創辦連鎖企業。鼓勵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輸出品牌和管理,在學校周邊創辦學生就餐服務網點。引導大眾餐飲連鎖化、品牌化、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推動餐飲連鎖企業發展和中央廚房建設。
(十三)提升監管隊伍和從業人員素質。組織開展餐飲監管人員培訓活動,分層次組織法律法規、業務技能、工作作風等方面的培訓,全面提升監管隊伍素質。加強監管制度建設,規范監管行為和監管程序,提升監管能力和執法水平。加強從業人員監督管理,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嚴格執行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制度,加強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和能力培訓。組織開展餐飲服務單位責任人、食品安全管理員培訓。
(十四)完善社會監督,推進社會共治。發揮“12331”監管投訴平臺作用,提高社會公眾參與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積極性。探索建立社會監督和群防群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機制。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食品科學知識、安全知識宣傳,提高公眾食品安全意識和科學素養,營造有利于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
根據省局《2014年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結合我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實際,市局制定了《2014年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聊城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4年4月9日
(公開屬性:主動公開)
2014年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2014年,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按照國家總局、省局和市局重點工作部署,堅持打基礎、建機制、立規矩、抓整治,抓好日常監管,認真履行職責,完善監管機制,創新監管模式,提高監管能力,促進餐飲服務單位規范化經營,保障餐飲服務食品安全。
一、夯基固本,完善監管體制機制
(一)建立健全餐飲監管機制和監管制度。開展餐飲行業現狀和監管工作調研,摸清餐飲服務和安全監管底數。抓大不放小,深化源頭和過程監管,推進網格化、規范化、痕跡化監管責任落實。推進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溯源系統建設。貫徹執行《山東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規范監管行為,合理劃分市、縣(區)層級事權,提高主動發現和處置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風險能力。
(二)落實主體責任,規范經營行為。組織實施餐飲服務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約談制度。督促餐飲服務單位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和記錄建檔制度,嚴格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教育培訓制度,自覺排查食品安全風險點,落實主體責任和義務。督促規模以上餐飲服務單位設置食品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其他餐飲單位應配備專兼職食品安全管理員。在新建和改造餐飲服務單位推進“廚房亮化”工程,鼓勵餐飲服務單位開原檢驗、固定原材料供應基地(商戶)等機制創新,提升自身食品安全保障自控能力。繼續推行餐飲安全公開承諾制度。
(三)加快誠信體系建設。進一步建立完善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信用檔案。深化餐飲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工作成效,探索積分制分級分類監管模式,完善信用分類監管制度。繼續利用省局網絡平臺推進全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信用體系建設。建立餐飲服務單位和從業人員誠信缺失“黑名單”制度,促進餐飲服務健康發展。
二、解決突出問題,繼續開展專項整治
按照省局“一年抓幾件事,幾年抓好一件事”的工作思路,著力解決困擾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突出問題。
(四)開展“小飯店”專項整治行動。對小型餐館、快餐店、小吃店、飲品店、農家樂等散、小、低餐飲服務業態開展綜合整治,提升小飯店持證率,小飯店總持證率達到90%以上。根據省局小飯店標準,規范小飯店準入。重點整治規范學校周邊、旅游景區、重要街道、窗口地帶、農家樂等餐飲單位和大型集體聚餐場所餐飲服務行為。實施“三化”監管,繼續深入推進量化分級和等級公示。小飯店監管覆蓋率達到80%以上。通過整治和監管,實現小飯店“布局基本合理,設施基本齊全,制度基本完善,安全基本保障”目標,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五)開展學生就餐安全行動。會同教育行政部門開展學校食堂、學生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學生小飯桌、學校及其周邊餐飲服務單位和餐飲攤販整治,監督指導,通過督促或責令整改、開展暑期改造、依法清理查處等手段,排查學校食堂餐飲服務安全風險隱患,改善學生餐飲加工制作條件,落實餐飲安全管理和季度監督檢查制度,加強對學生就餐安全動態監管,實現“學生首選食堂就餐,老師愿意食堂吃飯”,切實保障學生就餐安全的目標。繼續推進學校食堂示范創建和“廚房亮化”工程。
(六)開展清潔廚房行動。廚房的持續清潔衛生是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基礎。利用3年時間,分階段、分地域開展餐館、快餐店、小吃店、飲品店、食堂、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和中央廚房等單位清潔廚房行動。實行清潔廚房評定和結果公示,對達到清潔廚房標準的餐飲服務單位授予“清潔廚房”稱號,掛牌經營。實現廚房操作規范、環境清潔衛生、污染有效控制、食源性疾病明顯減少、消費者飲食安全有保障的目標,推動廚房清潔長效化、常態化。
(七)開展“尋找笑臉就餐”行動。規范量化分級和等級公示管理,實現持證餐飲服務單位量化分級全覆蓋,餐飲服務單位量化分級情況網上可查、就餐現場可見、遇到問題可訴。開展“尋找笑臉就餐”行動宣傳、“尋找笑臉就餐”行動體驗和消費者就餐送“笑臉”活動。落實餐飲服務主體責任,拓展量化分級社會作用,引導公眾理性安全消費,形成“餐飲單位貼笑臉、就餐消費尋笑臉、顧客滿意露笑臉”的濃厚氛圍和企業自律、政府監管、群眾監督的社會共治格局。
(八)加強高風險食品和重點時段餐飲食品監管。針對食品安全突出問題,深入開展餐飲服務環節肉制品、食用油、自制調味品和火鍋底料中非法添加等專項治理。加強節假日、春秋季開學、中高考、重大活動等重點時段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深入開展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及時發現和處置區域性、系統性餐飲安全風險。
(九)加強農村餐飲食品安全監管。積極協調和配合有關部門開展農村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健全基層食品藥品監管機構,發揮農村食品安全信息網、協管網作用,實現小飯店整治、清潔廚房整治與日常監管的有機結合。建立農村紅白喜事集體用餐備案申報制度和農村流動廚師持證上崗制度。
(十)做好重大活動保障工作。落實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完善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保障方案,細化工作措施,明確分工,做好市縣“兩會”等重大活動餐飲安全保障工作。
三、立足全局,為餐飲安全提升營造有利條件
(十一)組織實施監督抽檢,做好輿情監測和應急處置。按照省局要求,組織做好省級、市本級餐服務環節食品安全日常監督抽檢、評價性抽檢和風險監測抽檢工作,依法處置違法違規行為。各縣(市、區)也要積極爭取監督抽檢經費,加大監督抽檢力度。關注餐飲食品安全輿情監測,主動防范、及早介入、審慎穩妥地應對和處置突發事件和熱點問題。做好食物中毒應急處置,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并建立長效機制。
(十二)優化發展環境,鼓勵品牌創建。正確處理好監管與發展的關系。對于擬新開辦的餐飲企業,監管人員要提前介入加強服務指導,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和《餐飲服務許可審查規范》要求,規范餐飲企業建筑結構、布局、場所設置、分隔、面積等。探索創新有利于餐飲老字號發展的監管政策措施,鼓勵創建服務名牌企業。支持大型餐飲服務單位以新辦、兼并、重組等方式創辦連鎖企業。鼓勵大中型餐飲服務單位輸出品牌和管理,在學校周邊創辦學生就餐服務網點。引導大眾餐飲連鎖化、品牌化、標準化、規范化發展,推動餐飲連鎖企業發展和中央廚房建設。
(十三)提升監管隊伍和從業人員素質。組織開展餐飲監管人員培訓活動,分層次組織法律法規、業務技能、工作作風等方面的培訓,全面提升監管隊伍素質。加強監管制度建設,規范監管行為和監管程序,提升監管能力和執法水平。加強從業人員監督管理,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嚴格執行從業人員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制度,加強從業人員食品安全意識和能力培訓。組織開展餐飲服務單位責任人、食品安全管理員培訓。
(十四)完善社會監督,推進社會共治。發揮“12331”監管投訴平臺作用,提高社會公眾參與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積極性。探索建立社會監督和群防群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機制。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食品科學知識、安全知識宣傳,提高公眾食品安全意識和科學素養,營造有利于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