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規范開展安全生產監督檢查,依法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根據《安全生產法》《安全生產年度監督檢查計劃編制辦法》等,結合我省工作實際,制定本監督檢查計劃。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為指引,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及精準化監管執法。按照應急管理部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部署要求,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政府、部門、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堅持科學合理確定監督檢查任務,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嚴厲查處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為建黨100周年創造良好穩定安全環境。
二、監督檢查執法人員和工作日測算
詳見《監督檢查日測算表》(附件1)
三、執法監督檢查事項
(一)企業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依法從事生產經營建設情況;
(二)企業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安全生產工作重大決策部署情況;
(三)企業落實《生產經營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情況;
(四)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情況;
(五)企業內部三級安全教育開展情況;
(六)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
(七)企業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產費用情況;
(八)生產、經營、建設企業遵守和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標準,依法從事生產經營建設情況;
(九)生產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安全措施落實以及無證上崗、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等情況;
(十)應急預案制(修)訂、應急演練以及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和管理情況;
(十一)各級應急管理部門下達整改指令、掛牌督辦以及企業自行排查隱患整改閉合情況;
(十二)發生過生產安全事故的生產經營企業吸取事故教訓整改措施落實情況;
(十三)企業在上年度執法檢查中受到行政處罰、曝光和專家服務團檢查出的重大隱患等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十四)企業落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情況;
(十五)企業落實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情況;
(十六)其他非法違法和違規違章生產經營建設行為。
四、監督檢查對象
2021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列入企業857家,其中重點監管552家、一般監管305家。詳見《2021年黑龍江省應急管理系統監督檢查企業名單》(附件2)。
五、組織實施
(一)省級加強執行監督
省應急管理廳主要負責政策標準制定、監督指導,組織協調跨區域執法和重大案件查處。
1.提升執法效率。省廳對全省應急行政執法系統進行升級維護,監督指導各地使用系統錄入,杜絕體外循環,定期對全省監督檢查計劃完成情況進行調度、抽查,匯總完成進度、執法開展情況,每季印發通報,督促全省及時、高效完成本地年度監督檢查計劃。
2.強化執法效果。省廳通過持續開展“大執法”行動,采取組織“交叉互檢”、“督一市帶一市”等方式,對重點行業領域開展重點整治,精準施策,促進基礎較薄弱的企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深挖隱患問題,加大執法力度,壓實企業主體責任,使監管執法落到實處。
3.規范執法程序。省廳將依法依規開展督查檢查工作,持續推動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重點監管為補充、信用監管為基礎、“互聯網+執法”為支撐、事故倒查追責為保障的監管執法模式,通過開展執法業務培訓、定期案卷評查等方式,規范全省應急管理系統執法人員執法行為、執法程序,推動落實監管責任。制訂相應制度、標準,依法依規開展督查檢查工作。
(二)市縣具體組織實施
市(地)應急管理局按照法定程序確定監督檢查企業名單、檢查人員,規范行政執法程序,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計劃企業要包括重點檢查企業和一般檢查企業兩部分,其中重點企業要全部列入市、縣兩級計劃內,一般企業通過“雙隨機”方式,按照執法人員數量、本地直管企業數量等實際情況測算抽取。
1.現場監督檢查 (1)制定現場檢查方案。應急管理部門在進行監督檢查前,應當依照監督檢查計劃,綜合分析被檢查對象生產經營性質、重點環節、重點場所、重點部位等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現場檢查方案》,應包括被檢查對象名稱、地址、聯系人、檢查時間、行政執法人員、檢查內容、檢查依據、檢查方式等事項。 (2)實施現場監督檢查。按照法定程序和權限,對照《現場檢查方案》和事前制定的檢查表實施監督檢查。要按照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要求,利用現場執法記錄儀、執法終端等設備記錄監督檢查行為,記錄重要節點、違法違規證據等。 (3)采取現場處置措施。對監督檢查中發現安全生產方面的問題和隱患,依法采取責令立即排除、暫時停產停業、停止建設、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等現場處理措施或行政強制措施,并根據法定程序制作和送達相應法律文書。 (4)跟蹤整改落實情況。要定時跟蹤隱患整改情況,督促企業對重大事故隱患做到治理責任、措施、資金、期限和應急預案“五落實”,確保隱患問題整治到位。 (5)完善現場檢查檔案?,F場檢查結束后,按照“誰執法、誰負責”的要求,及時完善現場檢查資料,并按照一企一檔的要求建立監督檢查檔案。 2.隨機抽查 (1)確定執法人員和檢查對象。在實施對重點企業開展監督檢查時,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隨機確定監督檢查人員;在對一般檢查企業開展監督檢查前,應當采用“雙隨機”抽查方式,選取檢查人員及被檢查企業。 (2)公開檢查結果。采用“隨機抽查”方式開展檢查的,應按照規定在政務外網公開檢查對象的名稱、檢查時間、內容和檢查發現的主要問題、處置措施等相關信息。
六、工作要求
(一)合理安排,統籌推進。各地對納入監督檢查計劃的企業,應在年度內完成監督檢查全覆蓋。全面推進執法工作,統籌安排各項執法行動,逐步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壓實企業主體責任。
(二)加強監督,提升效能。各地要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執法程序規定》,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開展“執法+專家”執法方式,推動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崗位操作員工全過程參加執法檢查,實行“執法告知、現場檢查、交流反饋”工作模式,進行“說理式執法”,寓服務于執法之中。
(三)突出重點,嚴格執法。各地要對高風險地區、高危行業企業、薄弱環節,對標對表進行檢查、消除隱患,充分發揮監管執法作用。對存在“三違”、非法生產建設行為以及隱患問題逾期未整改的企業,要依法采取上限處罰、曝光、停產整頓、聯合懲戒等措施,利用媒體進行宣傳,充分發揮震懾作用,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
(四)及時匯總,督促落實。各地要及時掌握監督檢查計劃推進情況,落實工作要求,省廳將適時成立督查指導組對各地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指導。
附件:
1.監督檢查日測算表
2.黑龍江省應急管理系統監督檢查企業名單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為指引,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及精準化監管執法。按照應急管理部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部署要求,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發展理念。全面落實政府、部門、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堅持科學合理確定監督檢查任務,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依法嚴厲查處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堅決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為建黨100周年創造良好穩定安全環境。
二、監督檢查執法人員和工作日測算
詳見《監督檢查日測算表》(附件1)
三、執法監督檢查事項
(一)企業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依法從事生產經營建設情況;
(二)企業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安全生產工作重大決策部署情況;
(三)企業落實《生產經營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規定》情況;
(四)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情況;
(五)企業內部三級安全教育開展情況;
(六)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情況;
(七)企業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產費用情況;
(八)生產、經營、建設企業遵守和執行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標準,依法從事生產經營建設情況;
(九)生產作業現場安全管理、安全措施落實以及無證上崗、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等情況;
(十)應急預案制(修)訂、應急演練以及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和管理情況;
(十一)各級應急管理部門下達整改指令、掛牌督辦以及企業自行排查隱患整改閉合情況;
(十二)發生過生產安全事故的生產經營企業吸取事故教訓整改措施落實情況;
(十三)企業在上年度執法檢查中受到行政處罰、曝光和專家服務團檢查出的重大隱患等問題整改落實情況;
(十四)企業落實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情況;
(十五)企業落實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體系情況;
(十六)其他非法違法和違規違章生產經營建設行為。
四、監督檢查對象
2021年度監督檢查計劃列入企業857家,其中重點監管552家、一般監管305家。詳見《2021年黑龍江省應急管理系統監督檢查企業名單》(附件2)。
五、組織實施
(一)省級加強執行監督
省應急管理廳主要負責政策標準制定、監督指導,組織協調跨區域執法和重大案件查處。
1.提升執法效率。省廳對全省應急行政執法系統進行升級維護,監督指導各地使用系統錄入,杜絕體外循環,定期對全省監督檢查計劃完成情況進行調度、抽查,匯總完成進度、執法開展情況,每季印發通報,督促全省及時、高效完成本地年度監督檢查計劃。
2.強化執法效果。省廳通過持續開展“大執法”行動,采取組織“交叉互檢”、“督一市帶一市”等方式,對重點行業領域開展重點整治,精準施策,促進基礎較薄弱的企業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深挖隱患問題,加大執法力度,壓實企業主體責任,使監管執法落到實處。
3.規范執法程序。省廳將依法依規開展督查檢查工作,持續推動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重點監管為補充、信用監管為基礎、“互聯網+執法”為支撐、事故倒查追責為保障的監管執法模式,通過開展執法業務培訓、定期案卷評查等方式,規范全省應急管理系統執法人員執法行為、執法程序,推動落實監管責任。制訂相應制度、標準,依法依規開展督查檢查工作。
(二)市縣具體組織實施
市(地)應急管理局按照法定程序確定監督檢查企業名單、檢查人員,規范行政執法程序,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計劃企業要包括重點檢查企業和一般檢查企業兩部分,其中重點企業要全部列入市、縣兩級計劃內,一般企業通過“雙隨機”方式,按照執法人員數量、本地直管企業數量等實際情況測算抽取。
1.現場監督檢查 (1)制定現場檢查方案。應急管理部門在進行監督檢查前,應當依照監督檢查計劃,綜合分析被檢查對象生產經營性質、重點環節、重點場所、重點部位等因素,有針對性地制定《現場檢查方案》,應包括被檢查對象名稱、地址、聯系人、檢查時間、行政執法人員、檢查內容、檢查依據、檢查方式等事項。 (2)實施現場監督檢查。按照法定程序和權限,對照《現場檢查方案》和事前制定的檢查表實施監督檢查。要按照行政執法全過程記錄要求,利用現場執法記錄儀、執法終端等設備記錄監督檢查行為,記錄重要節點、違法違規證據等。 (3)采取現場處置措施。對監督檢查中發現安全生產方面的問題和隱患,依法采取責令立即排除、暫時停產停業、停止建設、停止施工或者停止使用等現場處理措施或行政強制措施,并根據法定程序制作和送達相應法律文書。 (4)跟蹤整改落實情況。要定時跟蹤隱患整改情況,督促企業對重大事故隱患做到治理責任、措施、資金、期限和應急預案“五落實”,確保隱患問題整治到位。 (5)完善現場檢查檔案?,F場檢查結束后,按照“誰執法、誰負責”的要求,及時完善現場檢查資料,并按照一企一檔的要求建立監督檢查檔案。 2.隨機抽查 (1)確定執法人員和檢查對象。在實施對重點企業開展監督檢查時,應當結合實際情況隨機確定監督檢查人員;在對一般檢查企業開展監督檢查前,應當采用“雙隨機”抽查方式,選取檢查人員及被檢查企業。 (2)公開檢查結果。采用“隨機抽查”方式開展檢查的,應按照規定在政務外網公開檢查對象的名稱、檢查時間、內容和檢查發現的主要問題、處置措施等相關信息。
六、工作要求
(一)合理安排,統籌推進。各地對納入監督檢查計劃的企業,應在年度內完成監督檢查全覆蓋。全面推進執法工作,統籌安排各項執法行動,逐步提升企業安全管理水平,壓實企業主體責任。
(二)加強監督,提升效能。各地要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執法程序規定》,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開展“執法+專家”執法方式,推動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和崗位操作員工全過程參加執法檢查,實行“執法告知、現場檢查、交流反饋”工作模式,進行“說理式執法”,寓服務于執法之中。
(三)突出重點,嚴格執法。各地要對高風險地區、高危行業企業、薄弱環節,對標對表進行檢查、消除隱患,充分發揮監管執法作用。對存在“三違”、非法生產建設行為以及隱患問題逾期未整改的企業,要依法采取上限處罰、曝光、停產整頓、聯合懲戒等措施,利用媒體進行宣傳,充分發揮震懾作用,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
(四)及時匯總,督促落實。各地要及時掌握監督檢查計劃推進情況,落實工作要求,省廳將適時成立督查指導組對各地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指導。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