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市發展改革委等關于加快本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的指導意見(滬發改經貿〔2015〕5號)

   2015-04-14 723
核心提示:各區縣、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國發〔2014〕42號)、《關于進一步促進冷鏈運輸
 各區縣、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國發〔2014〕42號)、《關于進一步促進冷鏈運輸物流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經貿〔2014〕2933號)、《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發改經貿〔2010〕1304號)、《本市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的工作方案》(滬府辦〔2011〕98號)等文件精神,適應上海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需要,滿足本市農產品消費需求,現就加快本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重要意義
 
  (一)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需要
 
  近年來,由于冷鏈保鮮設施和有效管理的不足,國內出現了多起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影響到消費者生命健康。建立健全冷鏈體系,可以有效延長生鮮農產品保存期、保障新鮮度、保持營養成分,為消費者提供安全、新鮮、營養的農產品。
 
  (二)國際化城市發展的客觀要求
 
  構建起從田頭到餐桌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對于滿足市場多元化消費需求,提高生活品質,提升上海農產品流通發展水平,適應上海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需要,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三)降低流通損耗、穩定市場供應的有效途徑
 
  由于缺乏產后流通過程中的保鮮冷藏,農產品產后損失嚴重,并反映在最終銷售價格上。冷鏈物流可以顯著降低各類鮮活農產品流通損耗,延長生鮮農產品貨架期。同時,利用冷藏設施對鮮活農產品市場供應進行調節,有助于均衡市場供應,穩定市場價格,保障農民和消費者利益。
 
  (四)適應農產品流通消費新模式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農產品的跨區域、反季節、長距離流通特點,快速增長的電子商務生鮮宅配、中央廚房等新型消費模式需求,以及產銷對接、團購直配等新型流通方式,都需要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保障。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適應國際大都市農產品流通和消費新趨勢,以堅持市場化運作、加強政府引導扶持、完善制度環境、強化市場監管為主線,以肉類、水產、果蔬等為重點,著力構建農產品全程冷鏈物流體系,保障品質安全、減少流通損耗、均衡農產品供應、穩定市場價格、提高物流效率,全面提升上海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保障水平。
 
  (二)基本原則
 
  1、與社會經濟發展階段相匹配。以本市消費結構特征和消費水平為基礎,分步推進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在鼓勵高端農產品全程冷鏈建設的同時,積極培育冷鏈消費意識,選擇合適經濟品種,逐步推動大眾消費農產品冷鏈體系建設。
 
  2、與農產品生產流通特點相適應。針對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的分散化、小規模特點,兼顧農產品收購、運銷、批發、零售結構特征,考慮消費購買習慣,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針對性地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
 
  3、以企業市場化運作為方向。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堅持投資主體多元化、運作方式市場化,有效利用市場機制配置冷鏈物流資源。政府主要通過規劃、法規、政策予以引導扶持。
 
  4、以技術保障和制度供給為手段。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研發應用,提高農產品冷鏈物流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時,完善法規標準體系,改革政府管理體制機制,強化市場監管,規范市場行為,優化發展環境。
 
  (三)發展目標
 
  到2020年,使上海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水平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地位相匹配,與本市消費需求和水平相適應,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先進、功能完善、運行規范的現代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
 
  肉類、水產、果蔬等重點品種的冷藏運輸和冷鏈流通比例進一步提高。社會營運冷藏運輸車輛規范化程度顯著提升,冷庫(包括低溫加工配送中心)容量達到600萬立方米左右,冷庫市場結構合理,技術含量、管理水平和運行效率顯著提升。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和帶動力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
 
  冷鏈物流發展環境顯著改善,全社會冷鏈消費意識顯著提高,建立起職責明確、運轉高效、監管有力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較為完善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管理法規標準體系。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農產品冷鏈基礎設施
 
  鼓勵和支持各類農產品生產加工、冷鏈物流、商貿流通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等改造和建設適應現代流通和消費需求的保鮮、冷藏、冷凍等冷鏈基礎設施。依托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促進海、空口岸冷鏈設施建設,服務生鮮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國際分撥配送、流通加工功能。以滿足居民基本需求、保障食品安全為出發點,加強中心批發市場、區域批發市場、標準化菜場、大型超市、連鎖零售網點的儲存冷庫、冷柜等設施配置。鼓勵建設現代化生鮮農產品低溫加工配送中心,提供社會化物流服務。
 
  (二)提升農產品冷鏈運輸水平
 
  鼓勵農產品物流企業配置節能環保的冷鏈運輸車輛,淘汰“冰塊棉被”等簡陋冷藏運輸方式。重點支持農產品城市配送的冷鏈運輸體系建設,大力提升農產品冷鏈運輸車輛匹配比例,推行農產品冷鏈城市配送車輛統一標識和車型標準化,推廣具有常溫、冷藏、冷凍等多溫層功能農產品運輸車輛。引導和鼓勵企業使用托盤、容器、包裝等標準化運輸工具。
 
  (三)打造重點品種冷鏈體系
 
  強化肉類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積極推廣冷鮮肉消費,提高本市肉類制品生產、加工、配送的集約化、專業化、標準化水平,切實保障肉類食品消費安全。支持肉類全程冷鏈體系建設,發展集屠宰加工、鮮肉分割、分銷配送、專賣零售于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肉類生產企業。提倡改變禽肉的銷售、食用方式,推廣冷鮮禽消費,引導形成衛生健康的消費習慣。
 
  健全水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加快形成低溫儲藏、低溫加工包裝、冷鏈配送的一體化水產品冷鏈。加強遠洋漁業的捕撈后加工能力,發展超低溫儲藏設施。加強水產品批發市場的配套冷庫、冷柜等設施配置。強化餐飲企業的水產品冷鏈管理和監督檢查,保障水產品食用安全。
 
  逐步推進果疏冷鏈物流發展。推廣本市地產果蔬產后預冷、初級加工、儲存保鮮技術,提高產后附加值。鼓勵本市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與產地合作,建設產地低溫冷藏設施,從源頭加強進滬果蔬等農產品冷鏈保障。針對高價值果蔬,鼓勵企業采取全程冷鏈,滿足高品質消費需求。加強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的果蔬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增強耐儲果蔬品種的儲存能力,調節市場供需平衡。鼓勵上下游企業間開展合作,對果蔬冷鏈的投入產出進行科學評估,探索可持續的果蔬冷鏈物流運營模式。
 
  (四)鼓勵冷鏈物流新技術新模式創新應用
 
  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合作開展農產品保鮮技術研發應用。推廣果蔬氣調庫和預制裝配式冷庫,加強CO2等環保冷媒技術的跟蹤、研究和應用。在終端城配環節,推廣使用移動式冷柜、便攜式冷藏箱等設備。支持發展電子商務生鮮宅配、中央廚房等新型商業模式,滿足新型消費和生活方式需要。加強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先進信息技術在農產品冷鏈物流領域中的應用,鼓勵生鮮電商企業利用信息平臺優勢開展大數據分析,合理安排采購、庫存、配送,提高供應鏈全程管控能力。
 
  (五)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
 
  發揮冷鏈設備和技術專業供應商的作用,為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批發零售和物流企業提供一體化溫控解決方案。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引進先進適用農產品冷鏈設施設備,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支持開展農產品貿易物流一體化服務,以高效優質冷鏈物流體系保障生鮮農產品采購和銷售。鼓勵農產品生產銷售企業、農民合作社與優秀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開展長期合作,實現冷鏈物流的社會化、規模化、集約化。
 
  四、重點工程
 
  (一)低溫配送中心工程
 
  鼓勵流通企業在本市近郊或周邊規劃建設具有集中采購、跨區域配送能力的現代化低溫配送中心,實現肉類、水產品、果蔬等農產品的檢測檢驗、分級分揀、清洗加工、包裝儲存、物流配送功能,成為銜接上游生產加工企業、中游批發市場、下游零售市場和終端消費者的增值服務樞紐節點。鼓勵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社、大型超市、餐飲連鎖、單位團體等與配送中心簽訂長期配送服務協議。
 
  (二)冷鏈城市配送工程
 
  支持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購置節能環保和新能源汽車開展城市配送服務,推廣標準化城市冷鏈配送車輛。加大菜籃子工程車的冷藏車匹配比例。鼓勵大型商超、連鎖便利店與物流服務商進行長期戰略合作,實施信息共享,合理安排生鮮品收貨時間窗口,縮短送貨等待時間。選擇符合條件的企業,探索開展農產品冷鏈配送作業標準化、全程冷鏈監控、城市共同配送示范工程。推廣使用多溫層城配車輛。
 
  (三)冷鏈全程監控和監管查驗工程
 
  鼓勵和支持企業按照規范化、標準化運作要求,建設全程溫濕度自動監測、控制和記錄系統。充分利用現有企業管理和市場交易信息平臺,支持肉類、水產品、果蔬等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率先建設全程溫控和可追溯系統。繼續加強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冷鏈監控、查驗、追溯能力建設,發揮其促進上下游冷鏈水平提升的作用。加快口岸冷鏈查驗設施建設,實現進出口生鮮農產品查驗環節的全過程冷鏈保障。
 
  (四)農產品冷鏈宣傳推廣工程
 
  進一步加大對農產品冷鏈重要性的宣傳力度,提高消費者對生鮮農產品冷鏈的認知度,營造促進農產品優質優價銷售的商業氛圍,在增強健康消費、安全消費觀念的同時,更好地發揮消費者監督作用,促進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持續健康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協調推進
 
  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涉及面廣、綜合性強,市發展改革委、市商務委、市交通委、市農委、市質量技監局、市食藥監局、市公安局等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責任分工,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確保目標任務順利實現。
 
  (二)完善法規與監督
 
  加快完善規范農產品冷鏈物流各環節市場主體行為的法規體系,建立農產品冷鏈物流規范化運行的長效機制。加強農產品冷鏈相關標準制定和實施的統籌,形成統一完善的標準體系。發揮標桿企業和行業協會力量,完善本市農產品冷鏈物流相關操作規范和技術標準并加強執行力度。適時制修訂《道路貨物運輸冷藏車輛營運技術規范》等規范。加強農業、質量技監、食藥監、工商等部門的監管執法協調聯動,推動農產品全程冷鏈有效監管,建立全程質量檢查與監督機制。強化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信用管理。依法加強對農產品冷鏈運輸市場的監督管理,嚴格查處非法改裝、假牌假證、無證運輸等違法行為。
 
  (三)政策聚焦
 
  支持符合土地集約節約利用要求和安全節能環保的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嚴格執行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車輛免收車輛通行費的政策。對于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落實扶優扶強政策,加大車輛通行證發放比例。堅持保障民生,根據中心城區道路交通運行情況和農產品冷鏈配送實際需求,研究并實施農產品冷鏈城配車輛市內通行停靠的便利措施。落實鮮活農產品冷庫用電與工業同價、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用水、用電、用氣價格與工業同價政策。對于農產品冷鏈物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等的成功案例,予以積極扶持和宣傳推廣。
 
  (四)增加投入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鼓勵企業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加大農產品冷鏈物流投入。支持農民合作社建設“田頭冷庫”和預冷設施。利用中央預算內專項資金、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專項資金、本市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市級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等政府性資金,重點支持具有公益性和公共性、帶動和示范作用的農產品冷鏈物流項目建設。對于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節能減排項目可申請節能減排資金支持。
 
  (五)加強職業培訓和人才培養
 
  積極促進企業、行業協會、農合組織、高校、科研機構間的產學研合作對接,結合國內外實踐開展冷鏈物流職業技術培訓和繼續教育,形成多層次的人才教育、培訓體系。加強對大型賣場、連鎖超市、批發市場、標準化菜場、物流企業、農業生產企業和農民合作社等農產品生產流通領域從業人員的冷鏈知識技能培訓,提升實施冷鏈物流的組織管理能力,提高冷鏈管理規范化、標準化水平。  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上海市商務委員會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
 
  上海市農業委員會
 
  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上海市公安局
 
  2015年3月16日
 

 


 
地區: 上海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