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宜章縣人民政府關于抓好2010年糧食生產工作的意見(宜政發〔2010〕2號)

   2011-03-18 273
核心提示: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直屬機構、部門管理機構,省市駐宜各單位:  為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現就2010年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直屬機構、部門管理機構,省市駐宜各單位:

  為進一步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現就2010年糧食生產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意義

  糧食安全始終是關系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戰略問題。保障糧食安全,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始終把糧食生產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各鄉鎮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發展糧食生產的重要意義,大力抓好糧食生產,保障糧食生產穩定發展。

  二、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認真貫徹2010年中央1號文件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千方百計擴大種植面積增總產、提高單產保增長、調優結構增效益、抗御災害減損失,確保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二)目標任務。2010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70萬畝,總產在28萬噸以上,商品糧15萬噸以上。其中:水稻播種面積達到46.5萬畝,總產在21萬噸以上;玉米播種面積達到16.5萬畝,總產在6.6萬噸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擴大糧食生產面積。各鄉鎮、縣直涉農部門要通過電視媒體、召開專題會議和座談會、出動宣傳車、印發宣傳資料、懸掛橫幅、張貼標語等方式,加大對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各種惠農政策的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調動廣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確保糧食生產不滑波。按照“誰種糧,誰受益”的政策規定,及時將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各項補貼資金足額發放到種糧農戶手中。縣財政和農業部門要加強對各項補貼發放的監督,嚴禁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降低補貼標準、改變補貼用途,堅決制止濫發補貼。各鄉鎮要認真上報糧食種植到戶名冊和電子表冊,做到上報及時、程序合法、數字準確;要認真抓好政策性水稻保險工作,提高水稻生產者抵御風險的能力,促進糧食生產健康發展。

  (二)開展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努力提高糧食單產。開展“萬、千、百”糧食高產創建活動,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全縣建立3個萬畝水稻高產創建示范片和2個萬畝玉米高產創建示范片,每個鄉鎮要建立1個千畝高產創建示范區(除瑤崗仙鎮外),每個村要建立1個百畝高產創建示范點。通過開展高產創建活動,實現提高糧食單產50-75公斤/畝的目標。

  (三)依靠科技進步,大力抓好超級雜交稻“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項目,提高糧食總產。全縣發展超級雜交稻12萬畝,建立2個超級稻萬畝示范片、3個超級稻千畝示范區、5個超級稻百畝核心示范點,實現超級雜交稻萬畝示范片平均單產600公斤、千畝示范區平均單產650公斤、百畝核心示范點平均單產700公斤。

  (四)推廣農業先進適用技術,推進糧食產業發展。涉農部門要加強服務,大力推廣水稻機耕、水稻機插、水稻機收、盤育拋秧、水稻輕型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專業化防治、超級稻高產栽培、秸稈還田、玉米“一增五改”等技術。2010年要著力抓好病蟲害專業化防治工作,力爭每個鄉鎮組建病蟲害專業化防治組織1個以上,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隊伍50個以上,實現水稻、玉米病蟲害專業化防治面積突破10萬畝。

  (五)堅決制止耕地拋荒,遏制“雙改單”,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積極扶持和培育種糧大戶

  1.制止耕地拋荒。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法》和國務院《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切實保護基本農田。嚴格執行耕地“占一補一”制度,確保基本農田“總量不減少、用途不改變、質量不下降”,嚴禁亂占濫用耕地的行為,采取有效措施,堅決制止耕地拋荒。

  2.遏制“雙改單”。各鄉鎮要采取有效措施,發動群眾多插雙季稻,堅決遏制“雙改單”,提高水稻復種指數。

  3.加強土地流轉。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通過轉包、轉讓、出租、互換等方式,積極引導和開展土地使用權有序流轉,積極引導耕地向有文化、懂經營、善管理的種田能手、專業戶、種糧大戶等集中。

  4.培育種糧大戶。培育和扶持種糧大戶,發展糧食規模生產,促進全縣糧食發展,提高種糧經濟效益,2010年,每個鄉鎮要培育種植面積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3戶以上。支持種糧大戶開展糧食加工和銷售服務。對貢獻大的種糧大戶、專業戶、種糧能手,各鄉鎮、各涉農部門要在政策、資金、物資、技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縣人民政府也將給予適當的獎勵。鼓勵發展糧食生產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合作社,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生產和經營。

  四、保障機制

  (一)切實落實行政首長負責制。加強對糧食生產工作的領導,成立宜章縣糧食生產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縣長歐陽鋒任組長,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黃庭國、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李定邦任副組長,縣委辦公室、縣政府辦公室、縣發改局、縣農辦、縣農業局、縣財政局、縣統計局、縣國土資源局、縣科技局、縣農業開發辦、縣糧食局、縣水利局、縣工商局、縣質監局、縣農機局、縣農經局、農業發展銀行宜章支行、縣信用聯社等單位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縣農業局),由顏勝國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各鄉鎮要把提高糧食生產、保障糧食安全作為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層層落實糧食生產行政首長負責制,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為糧食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分管農業的領導為直接責任人,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二)切實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2010年繼續實行糧食生產目標管理責任制,縣人民政府與各鄉鎮人民政府簽訂糧食生產工作目標管理責任書,把糧食生產工作納入2010年鄉鎮領導班子績效考核和年度經濟社會綜合目標考核,增加糧食生產考核分值,農業工作實行糧食生產“一票否決”。

  (三)加大糧食生產專項資金投入力度。為確保我縣在全省糧食生產大縣排位中進位和在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中繼續有位,縣財政要增加糧食生產資金的投入,縣農村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加大對糧食生產的信貸支持力度。

  1.建立糧食生產專項資金投入機制。縣財政要設立糧食生產基金,增加糧食生產專項資金投入預算,保障全縣糧食生產。

  2.建立糧食生產激勵機制。縣財政安排糧食生產獎勵資金,對糧食生產大戶、高產示范戶進行適當獎勵。設立高產獎,對畝產1100公斤以上的雙季稻種植農戶和“種三產四”豐產工程項目畝產800公斤以上的農戶給予獎勵;設立種糧大戶獎,對種植水稻面積50畝(含50畝)以上、100畝(含100畝)以上、1000畝(含10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分別給予獎勵;設立糧食高產創建活動獎,對糧食高產創建工作成績突出的單位給予獎勵。設立農村土地流轉先進單位獎,對農村耕地面積流轉1000畝以上到種糧大戶發展糧食生產的單位給予獎勵。以上獎勵辦法由縣農業局商縣財政局另行制定。

  3.建立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認真貫徹落實《湖南省救災備荒種子儲備管理辦法》(湘政辦發〔2009〕67號),建立救災備荒種子儲備制度,根據湘政辦發〔2009〕67號文件要求,縣財政安排相應的救災備荒種子儲備資金,由農業部門搞好全縣救災備荒種子儲備。

  (四)建立健全穩定的農技推廣體系。要加快鄉鎮農技站改革步伐,加強以糧食為基礎產業、鄉鎮農技站為基層組織、農技人員為基層隊伍的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穩定糧食基礎產業的發展。加強縣級農業科技園區——“一園兩片”(即城南園和赤石片、一六片)建設,抓好新品種引進、篩選、試驗、示范和推廣工作,認真落實《宜章縣主要農作物良種推介制度》,促進全縣糧食穩步發展。

  (五)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由縣農業局牽頭,縣工商局、縣質量技術監督局、縣公安局等單位配合,加大農業綜合執法力度,開展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確保糧食生產安全,切實維護農民利益。

  (六)加大糧食生產督查力度。由縣委督查室、縣政府督查室牽頭,在5月、8月、11月分別開展督查。對雙季稻面積增加較多、糧食單產和總產水平明顯提高的鄉鎮進行獎勵;對領導不重視、工作措施不力、“雙改單”嚴重、全年連片拋荒5畝或零星拋荒50畝以上的,沒有完成目標管理責任書下達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的,受到上級點名批評的鄉鎮,在全縣進行通報批評,并對相關責任人進行嚴肅處理。

  二○一○年四月一日



 
地區: 湖南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