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食安辦,貴安新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仁懷市、威寧縣食安辦:
近期,通過對全省集貿市場建設和管理情況進行排查發現,個別地方集貿市場衛生條件極差,存在濫用亞硝酸鹽等食品添加劑加工制售鹵菜涼菜及菌落總數超標等違法違規經營行為。為切實加強集貿市場規范化管理,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監管水平,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決定在全省全面深入開展集貿市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總體要求
集貿市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要點面結合,突出重點。要以保障集貿市場食品安全、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目標,以查處集貿市場食品經營違法行為、檢測處理集貿市場經營的不合格食品為手段,以部門齊抓共管、無縫對接為保障,督促全省集貿市場實施食品安全規范化管理,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確保食品安全。
要按照全面檢查、突出重點、嚴格監管、完善制度、標本兼治的要求,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重拳出擊,徹底整治一批危害性大、
群眾反映強烈的集貿市場。通過專項整治,使集貿市場中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的違法活動得到有效遏制,市場秩序進一步好轉。
二、整治重點
(一)重點整治范圍:全省范圍內集貿市場。
(二)重點整治食品:鹵菜涼菜、散裝食用油、蔬菜、水產品、豆制品、散裝食品、市場經營戶自制食品等各類食品。
三、整治內容
(一)清查經營主體。對集貿市場開辦單位和市場內經營主體進行一次拉網式清查,嚴格按照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登記管理的有關規定,審核其主體資格,把好市場主體準入關。對無證照經營的堅決予以取締;對違法經營的,依法吊銷其食品流通許可證和營業執照,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二)嚴查制售假冒偽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行為。嚴格檢查上市食品的質量,重點查處銷售無生產日期、無產品批準文號、未標示生產廠名、無質量合格證和以不合格食品冒充合格食品、
未經檢驗檢疫或檢驗檢疫不合格的食品、國家明令禁止上市銷售的食品、腐爛變質過期失效食品、超標使用或非法使用添加劑的食品、非食品原料加工的食品;重點查處與消費者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假冒偽劣食品,依法查處食品銷售中摻雜使假,以假充真,假冒或仿冒他人產品商標、名稱、包裝、裝璜,假冒或偽造他人廠名、廠址等違法違規行為;重點查處未按規定執行進貨檢查驗收制度行為。
四、工作步驟
專項整治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宣傳發動階段(2014年7月11日至7月21日)。各地各有關部門結合本轄區、本系統實際,制定專項整治方案,進行宣傳發動,安排市場開辦單位負責人和食品生產、經營戶開展自查自糾工作。
(二)組織實施階段(2014年7月22日至8月31日)。各地各部門要按照統一部署,采取集中整治、聯合行動、部門日常監管等方式,對重點品種、重點區域和重點環節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制售假劣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堅決取締無證無照生產經營行為;同時,健全集貿市場食品安全長效監管機制,確保群眾“菜籃子”安全。
(三)總結驗收階段(2014年9月1日至9月15日)。各地各部門要對本次專項整治行動進行認真總結,將書面總結材料報同級政府食安辦。各市(州)人民政府食安辦、貴安新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仁懷市、威寧縣人民政府食安辦書面總結材料于9月20日前報省人民政府食安辦。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這次集貿市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是“保民生、保安全、促和諧”的重大舉措:各級人民政府一定要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對轄區集貿市場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負總責,把專項整治工作與集貿市場改造提升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加強領導,明確責任,督促轄區市場開辦單位落實各項整治措施,確保各項工作到位。
(二)明確分工,密切配合。食藥監、農業、工商、質監、商務、城管、公安等部門要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進一步整合監管資源,加強溝通,密切配合,協同作戰,形成合力。市場開辦單位是市場食品安全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對市場經營的食品負直接責任,要做到思想到位、人員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三)完善制度,長效管理。要完善監督管理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集貿市場日常巡查制度、公示制度、不合格食品可追溯制度、問題食品下柜退市制度,引導、督促市場開辦單位和各類市場經營主體加強自律,認真做好進銷貨臺帳、索證索票管理工作。
(四)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市場開辦者和市場經營戶的自律意識;宣傳食品安全知識和舉報獎勵政策,提高人民群眾的自我保護能力和食品安全意識,營造人人關注、人人參與食品安全監管的杜會氛圍。同時,要正確把握輿論導向,防止炒作,維護社會穩定。
貴州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2014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