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農業科學院生物所作物分子育種研究與應用研究團隊聯合中國農業大學相關團隊,在線發表題為“Resequencing 250 Soybean Accessions: New Insights into Genes Associated with Agronomic Traits and Genetic Networks”的重要研究論文。該論文發表在中科院一區期刊《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GPB,影響因子7.691)上,我院為第一完成單位,團隊首席郝東云研究員為通訊作者,楊春明副研究員為第一作者。該論文是目前我院少有的獨立主導完成的中科院一區期刊論文,研究得到了省農業科技創新工程項目和中國大豆種質準確鑒定與展示項目資助。
論文針對大豆產量、理想株型、品質等直接影響我國大豆育種和生產核心問題,對全球250個代表性大豆種質資源進行了深度全基因組重測序和生物信息學分析,全面解析了該大豆種質的群體結構和遺傳分類;鑒定了370個與大豆產量和品質遺傳改良的重要基因組區域;對50個農藝性狀進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確定了5個新的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關鍵候選基因;構建了農藝性狀及其關聯基因的遺傳關聯網絡模型,使不同農藝性狀通過網絡樞紐節點中的關鍵基因實現耦合。該研究為高產優質大豆分子設計育種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對大豆生物育種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近年來,作物分子育種研究與應用研究團隊聚焦作物分子育種的研究與應用,研究對象由玉米逐步擴展到大豆、小麥、水稻、馬鈴薯等其它作物,打破固有思維,與其它研究團隊、研究所合作,積極推動我院分子育種的應用與發展。
文章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2022921001601
日期:2021-08-18
論文針對大豆產量、理想株型、品質等直接影響我國大豆育種和生產核心問題,對全球250個代表性大豆種質資源進行了深度全基因組重測序和生物信息學分析,全面解析了該大豆種質的群體結構和遺傳分類;鑒定了370個與大豆產量和品質遺傳改良的重要基因組區域;對50個農藝性狀進行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確定了5個新的大豆分子設計育種關鍵候選基因;構建了農藝性狀及其關聯基因的遺傳關聯網絡模型,使不同農藝性狀通過網絡樞紐節點中的關鍵基因實現耦合。該研究為高產優質大豆分子設計育種提供了重要理論基礎,對大豆生物育種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近年來,作物分子育種研究與應用研究團隊聚焦作物分子育種的研究與應用,研究對象由玉米逐步擴展到大豆、小麥、水稻、馬鈴薯等其它作物,打破固有思維,與其它研究團隊、研究所合作,積極推動我院分子育種的應用與發展。
文章鏈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672022921001601
日期: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