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2010年是全省餐飲服務監管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的過渡期,同時又面臨著食品安全整頓、世博會等繁重的監管任務。因此,全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全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暨黨風廉政建設會議和全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省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和省政府全面小康六大行動計劃等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保持餐飲服務監管隊伍、思想、工作的穩定和職能的平穩調整交接,做到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不松、不斷、不亂。踐行五個監管、奮力打造三區,防控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飲食安全。
1、組織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人員開展《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制度規范的培訓,提高依法行政意識和執法水平。
2、開展餐飲服務經營者及從業人員培訓考核,支持有關行業協會開展誠信自律教育,強化餐飲服務經營者誠信守法經營意識和第一責任人意識,提高管理水平。加強大中型餐飲單位食品衛生管理員隊伍建設。
3、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和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發揮新聞媒體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積極性,大力宣傳法律法規和飲食安全知識,增強公眾法律法規和安全消費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4、依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和配套法規規章相關規定,清理、制(修)訂我省餐飲服務許可管理、許可條件、監督管理、重大活動保障、食物中毒處置等規范性文件,指導市、縣(市、區)餐飲服務監管部門履行餐飲服務許可工作,監督執行餐飲服務許可規定。
5、按照省人大、省政府總體部署和相關部門要求,配合開展地方立法調研,配合做好《浙江省食品安全法實施辦法》等地方性法律、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制(修)訂的工作。
二、深入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整頓和專項檢查行動
1、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提出的“行動要加快、整頓要到位、措施要扎實、成效要鞏固”的總體要求,深化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整頓,進一步規范經營秩序,大力促進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不斷提高食品安全總體水平,全面完成兩年整頓任務。
2、繼續推進“小餐飲”食品安全整治和規范,基本完成三年整規目標任務,逐步消除無證經營,提高持證率,提升小餐飲食品安全水平。
3、鞏固深化餐飲業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成果,加強餐飲業食品添加劑及食品原料進貨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開展整頓規范,嚴肅查處各種違法行為。
4、以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為重點場所,以無證經營為重點對象,以熟食鹵味、冷菜、盒飯等高風險食品為重點品種,以食品加工、儲運過程中溫度、時間控制和餐飲具清洗消毒等為重點環節,春節、中秋國慶等節假日和學校開學前后為重點時段,加強高風險環節的食品安全監管,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的統一部署,在二、三、四季度分別組織開展學校和建筑工地食堂、農家樂旅游點和無證經營行為的重點專項整治行動,有效預防和減少群體性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
三、切實全力保障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
1、全力做好上海“世博會”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重點加強對直接向“世博”園區內餐飲單位提供“世博”食品的中心廚房、原料配送中心等生產經營單位的監控,組織開展前期檢查評估和旅游景區餐飲單位、各城市主要餐飲保障接待單位的專項檢查行動,強化日常監督檢查,防控重大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
2、扎實做好杭州西博會和第六屆中國國際動漫節(杭州)、第十四屆省運會和首屆體育大會(嘉興)、第六屆世界合唱比賽(紹興)等重大活動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確保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同時要積極做好其他地方性重大(重要)活動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3、按照浙江省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籌委會的統一部署,積極參與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籌備工作。
四、有序開展監督抽檢、風險監測與專項評價
1、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監督抽檢的統一部署,結合本省實際,制定實施2010年度監督抽檢計劃,以餐飲單位、學校、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區餐飲單位為重點對象,重點對熟食制品、冷菜、調味品、食品添加劑等高風險食品和原輔料,以及餐飲具清洗消毒等進行監督抽檢,覆蓋面達到餐飲單位總數的10%以上。
2、結合2010年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選取餐飲服務環節大宗消費食品蔬菜、魚類、肉類、豆制品、酒等,開展例行風險監測。
3、根據我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狀況,選擇有害元素(農殘、獸殘、重金屬等)、生物毒素、環境污染物、致病菌等一種或多種潛在安全隱患,開展專項評價。
4、根據國家統一部署,配合相關部門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相關食品安全標準的貫徹實施和清理工作。
五、繼續加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
1、開展餐飲服務環節食品安全調查研究,摸清底數,掌握行業現狀和主要問題,研究制訂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十二五”規劃。適時啟動省、市、縣三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狀況報告的編制和發布工作。
2、完善和推行餐飲業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推進餐飲單位量化分級管理提質升級,擴大A、B級餐飲單位比例,增加C級單位的監督檢查頻次,提高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效率。
3、鼓勵和引導有條件的餐飲服務單位實施先進的質量管理規范和質量安全標準,繼續推行“五常法”管理,在新量化分級A級單位全部實施,在大、中型餐飲單位全面推行,擴大“五常法”管理體系的實施率,探索建立小型餐飲單位按“五常法”理念管理的新模式,建立健全自身長效管理機制。
4、繼續推行衛生監督信息公示制度,指導餐飲服務單位建立完善食品原料進貨溯源及驗收制度,強化索證索票,監督學校食堂及大、中型餐飲單位建立所有食品原輔料的進貨臺帳,小餐飲單位建立食品添加劑、豬肉及食用油的來源登記臺帳。
5、爭取省和各級財政支持,全面實行農村家庭聚餐鄉村廚師體檢培訓制度,體檢培訓率達80%以上。完善農村家庭聚餐申報及衛生指導工作。
6、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的部署,適時啟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范工程,以縣(市、區)為基本單位創建示范縣(市、區)、示范街、示范店(點),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六、有效提升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能力
1、加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執法隊伍建設。積極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知識和廉政教育,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和依法行政、依法監管的能力,嚴格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建立一支清正廉潔、執法為民的監督隊伍。在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中,支持設區市特別是縣(市、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隊伍建設,充實監管人員力量。
2、提高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科學監管水平。研究開發浙江省餐飲服務許可和食品安全監管信息系統,逐步實現全省餐飲服務許可與日常監督執法管理信息化。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餐飲服務監管基本能力建設標準,完善省、市、縣三級餐飲服務行政監管、技術監管、經費投入、執法裝備等條件。
3、逐步建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立健全以餐飲服務監管部門檢驗檢測機構為主體、社會檢驗檢測資源為補充、快速檢測方法和實驗室確證方法相結合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快速檢測設備和現場執法裝備標準要求,省、市、縣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逐步配置快速檢測車、檢測設備和現場執法裝備,鼓勵省、市及義烏市食品藥檢所擴增食品檢測項目,為監管提供技術支撐。
4、完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應急體系建設。建立完善食物中毒事故快速反應機制和信息快速通報制度,餐飲服務環節Ⅳ級以上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率達到100%。探索建立投訴舉報網絡和有獎舉報機制。
5、加強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體系建設。嚴格落實監管責任和責任追究制,按照國家和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有關要求,組織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整頓、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整頓及小餐飲整規等工作的督查和考核評估。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要求,適時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績效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