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07年全國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07〕28號)和全省食品安全工作會議精神,根據《呂梁市人民政府2007年重點工作責任分解》和《2007年呂梁市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工作要點及責任分解》的要求,市政府決定集中半年時間對全市農村食品市場進行專項整治,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全市農村食品市場專項整治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障農村食品安全為目標,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和“預防為主,源頭治理”的工作思路,全面整治農村食品市場秩序,有效消除農村食品安全事故隱患,扭轉農村食品安全形勢,確保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
二、工作重點
1、加強種植養殖全過程管理。一要重點抓好農產品生產過程和市場準入監管。要嚴肅查處違規銷售、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化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行為,加強對農藥、獸藥殘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監測,嚴防殘留超標農產品流入市場。二要全面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與監測,促進農產品產地環境潔凈化,生產過程標準化、質量監管制度化。要加快全市特色農產品、林產品、畜產品等無公害生產基地建設認證步伐,重點抓好柳林、臨縣、交城等紅棗主產區以及汾陽、孝義、交口等核桃主產區綠色產品認證工作。此項工作由農業部門牽頭,質監、工商部門配合。
2、規范農村小作坊食品生產。要將本轄區內的企業分為三類,分別采取不同的處置措施。對已經獲得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三證齊全”企業,要嚴格按照市場準入制度進行監管,并對產品質量好的要重點培育支持,充分發揮其龍頭帶動和示范作用。對有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而沒有生產許可證的“無證生產”企業,如果生產產品已納入準入制度管理,要幫助企業建立標準化體系、計量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盡快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如果生產條件不符合質量安全基本要求且地處偏遠地區的,要納入小企業小作坊專項監管,通過整治和幫扶,逐漸滿足食品生產加工必備的質量安全控制基本條件。對沒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的“無證無照”企業,要督促引導其盡快獲得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納入監管范圍,否則,提請當地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取締。此項工作由質監部門牽頭,工商、衛生、公安部門配合。
3、嚴格推行食品市場準入制度。一要加大對農村食品經營主體的監管力度,嚴把注冊登記關,嚴格規范經營主體資格,堅決取締無照經營食品違法行為。二要加大對城鄉結合部、鄉村集鎮和各類食品批發市場、個體商販、小商店、小作坊、小食雜店、小攤點、小餐館的監管力度,突出重點,狠抓整治,嚴格規范經營行為。三要狠抓重點品種的整治,突出抓好糧、油、肉、醬油、食醋、禽蛋及其制品、飲料、酒類、豆制品、奶制品及兒童食品、保健食品等品種,切實保障食品質量,嚴格規范食品質量準入行為。四要按照《呂梁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畜牧屠宰和肉制品流通市場管理的意見》要求,繼續加大對肉類食品屠宰、生產、加工、市場流通秩序的整頓力度,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制售注水肉、病害禽畜肉的違法行為,嚴格畜禽類肉品上市檢疫制度,積極研究推進牛、羊、家禽的定點屠宰工作,確保肉類食品質量安全。五要加大推進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設力度,發揮其引導和示范帶動作用。此項工作由工商部門牽頭(其中肉類食品整治由商務部門牽頭),質監、衛生部門配合。
4、加強對農村餐飲業和學校食堂等消費環節的整治。一要強化食品衛生監督檢查,加大對無衛生許可證經營飯店、飲食攤點及學校食堂的查處力度,切實解決農村餐飲業無證經營的問題。二要在農村學校食堂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對所有學校食堂要逐一評估,量化分級,對不符合食品加工基本條件的,要向當地教育部門通報,限期整改,否則要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衛生許可證。教育部門、衛生部門要充分利用假期食堂歇業有利時機,督促學校增加投入,完善設施。三要加強對農村食品行業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和指導培訓,對不符合從業條件的要堅決清退。四要加強對農村婚喪嫁娶、自辦宴席的食品衛生宣傳指導,強化群眾食品衛生安全意識,堅決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此項工作由衛生部門牽頭,工商、質監、教育部門配合。
三、時間安排
1、宣傳發動階段(2007年7月1日至2007年7月20日)
要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意見,全面動員部署。各有關部門要對開展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的意義、目的,重點和要求進行廣泛宣傳,形成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圍。
2、整治階段(2007年7月21日至2007年11月30日)
要按照方案要求,圍繞工作重點,認真開展專項整治工作,集中查處一批大案要案,銷毀一批假冒偽劣食品。
3、總結階段(2007年月12月1日至2007年12月20日)
對這次專項整治工作要進行認真總結,并于2007年12月25日前將書面總結報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
四、工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有關成員單位一定要認真汲取“文水注水牛肉事件”的深刻教訓,提高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的認識,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服務意識和法制意識,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把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作為市場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負責地抓好專項整治工作。為加強對本次專項整治工作的領導,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成立領導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丁雪峰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副組長:王雪平 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喬曉峰 呂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
成 員:高 堂 市農業局局長
李瑞峰 呂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
李虎順 呂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
馬占全 市衛生局局長
高學義 市商務局局長
劉香澤 市教育局局長
任一雄 市公安局副局長
閆東海 市廣播電視局局長
劉世民 呂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呂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任由喬曉峰兼任。各部門在整治工作中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確定專項整治分管領導,成立領導機構,制定工作方案,確保專項整治順利進行。
2、加強宣傳教育。各有關部門要采取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利用廣播、電視、傳單等形式大力宣傳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提高其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有關媒體要大力宣傳整治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及時曝光一批重大違法案件,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3、加強信息溝通。縣(市、區)和各有關部門要責成專人負責信息搜集、整理和報送工作,在每個階段結束后十日內將本階段的工作情況報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市食安辦整理后將向市政府匯報。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大案要案的,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報告。
4、嚴格責任追究。要建立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落實小作坊監管工作。要將農村、鄉鎮、城鄉結合部等區域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納入食品安全監管區域責任制,作為監管重點,要定人員、定區域、定加工戶、定責任,將監管任務落實到位。采用巡查、強制檢驗、監督抽查等監管措施,適時增加檢查頻次、縮短檢查周期,督促小作坊規范生產經營,加強小作坊監管。各縣(市、區)和各部門要將本次專項整治確定的重點工作細化、量化,層層分解任務,責任落實到人,形成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各縣(市、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要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及時協調和解決整治中遇到的問題,確保整治效果。要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對工作不力、進展緩慢的要予以通報批評,對失職、瀆職,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全市農村食品市場專項整治工作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保障農村食品安全為目標,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和“預防為主,源頭治理”的工作思路,全面整治農村食品市場秩序,有效消除農村食品安全事故隱患,扭轉農村食品安全形勢,確保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
二、工作重點
1、加強種植養殖全過程管理。一要重點抓好農產品生產過程和市場準入監管。要嚴肅查處違規銷售、使用國家明令禁止的農藥、化肥、獸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等行為,加強對農藥、獸藥殘留以及“瘦肉精”、氯霉素污染的監測,嚴防殘留超標農產品流入市場。二要全面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評價與監測,促進農產品產地環境潔凈化,生產過程標準化、質量監管制度化。要加快全市特色農產品、林產品、畜產品等無公害生產基地建設認證步伐,重點抓好柳林、臨縣、交城等紅棗主產區以及汾陽、孝義、交口等核桃主產區綠色產品認證工作。此項工作由農業部門牽頭,質監、工商部門配合。
2、規范農村小作坊食品生產。要將本轄區內的企業分為三類,分別采取不同的處置措施。對已經獲得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和食品生產許可證的“三證齊全”企業,要嚴格按照市場準入制度進行監管,并對產品質量好的要重點培育支持,充分發揮其龍頭帶動和示范作用。對有衛生許可證、營業執照而沒有生產許可證的“無證生產”企業,如果生產產品已納入準入制度管理,要幫助企業建立標準化體系、計量體系和質量保證體系,盡快取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如果生產條件不符合質量安全基本要求且地處偏遠地區的,要納入小企業小作坊專項監管,通過整治和幫扶,逐漸滿足食品生產加工必備的質量安全控制基本條件。對沒有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的“無證無照”企業,要督促引導其盡快獲得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納入監管范圍,否則,提請當地政府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取締。此項工作由質監部門牽頭,工商、衛生、公安部門配合。
3、嚴格推行食品市場準入制度。一要加大對農村食品經營主體的監管力度,嚴把注冊登記關,嚴格規范經營主體資格,堅決取締無照經營食品違法行為。二要加大對城鄉結合部、鄉村集鎮和各類食品批發市場、個體商販、小商店、小作坊、小食雜店、小攤點、小餐館的監管力度,突出重點,狠抓整治,嚴格規范經營行為。三要狠抓重點品種的整治,突出抓好糧、油、肉、醬油、食醋、禽蛋及其制品、飲料、酒類、豆制品、奶制品及兒童食品、保健食品等品種,切實保障食品質量,嚴格規范食品質量準入行為。四要按照《呂梁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畜牧屠宰和肉制品流通市場管理的意見》要求,繼續加大對肉類食品屠宰、生產、加工、市場流通秩序的整頓力度,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制售注水肉、病害禽畜肉的違法行為,嚴格畜禽類肉品上市檢疫制度,積極研究推進牛、羊、家禽的定點屠宰工作,確保肉類食品質量安全。五要加大推進農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建設力度,發揮其引導和示范帶動作用。此項工作由工商部門牽頭(其中肉類食品整治由商務部門牽頭),質監、衛生部門配合。
4、加強對農村餐飲業和學校食堂等消費環節的整治。一要強化食品衛生監督檢查,加大對無衛生許可證經營飯店、飲食攤點及學校食堂的查處力度,切實解決農村餐飲業無證經營的問題。二要在農村學校食堂推行食品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對所有學校食堂要逐一評估,量化分級,對不符合食品加工基本條件的,要向當地教育部門通報,限期整改,否則要停業整頓,直至吊銷衛生許可證。教育部門、衛生部門要充分利用假期食堂歇業有利時機,督促學校增加投入,完善設施。三要加強對農村食品行業從業人員的健康管理和指導培訓,對不符合從業條件的要堅決清退。四要加強對農村婚喪嫁娶、自辦宴席的食品衛生宣傳指導,強化群眾食品衛生安全意識,堅決防止食物中毒事故的發生。此項工作由衛生部門牽頭,工商、質監、教育部門配合。
三、時間安排
1、宣傳發動階段(2007年7月1日至2007年7月20日)
要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實施意見,全面動員部署。各有關部門要對開展農村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的意義、目的,重點和要求進行廣泛宣傳,形成全社會關注、支持、參與整治工作的良好氛圍。
2、整治階段(2007年7月21日至2007年11月30日)
要按照方案要求,圍繞工作重點,認真開展專項整治工作,集中查處一批大案要案,銷毀一批假冒偽劣食品。
3、總結階段(2007年月12月1日至2007年12月20日)
對這次專項整治工作要進行認真總結,并于2007年12月25日前將書面總結報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
四、工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有關成員單位一定要認真汲取“文水注水牛肉事件”的深刻教訓,提高對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重要性、艱巨性和長期性的認識,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憂患意識、服務意識和法制意識,本著對黨和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把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作為市場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認真負責地抓好專項整治工作。為加強對本次專項整治工作的領導,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成立領導組,組成人員如下:
組 長:丁雪峰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副組長:王雪平 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喬曉峰 呂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
成 員:高 堂 市農業局局長
李瑞峰 呂梁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
李虎順 呂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
馬占全 市衛生局局長
高學義 市商務局局長
劉香澤 市教育局局長
任一雄 市公安局副局長
閆東海 市廣播電視局局長
劉世民 呂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呂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主任由喬曉峰兼任。各部門在整治工作中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分工協作,形成合力。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確定專項整治分管領導,成立領導機構,制定工作方案,確保專項整治順利進行。
2、加強宣傳教育。各有關部門要采取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形式,利用廣播、電視、傳單等形式大力宣傳食品安全科普知識和食品安全法律法規,提高其防范意識和防范能力。有關媒體要大力宣傳整治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及時曝光一批重大違法案件,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
3、加強信息溝通。縣(市、區)和各有關部門要責成專人負責信息搜集、整理和報送工作,在每個階段結束后十日內將本階段的工作情況報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市食安辦整理后將向市政府匯報。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大案要案的,要及時向當地政府和市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報告。
4、嚴格責任追究。要建立食品安全區域監管責任制,落實小作坊監管工作。要將農村、鄉鎮、城鄉結合部等區域的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的監管納入食品安全監管區域責任制,作為監管重點,要定人員、定區域、定加工戶、定責任,將監管任務落實到位。采用巡查、強制檢驗、監督抽查等監管措施,適時增加檢查頻次、縮短檢查周期,督促小作坊規范生產經營,加強小作坊監管。各縣(市、區)和各部門要將本次專項整治確定的重點工作細化、量化,層層分解任務,責任落實到人,形成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各縣(市、區)食品安全協調委員會辦公室要加大督查督辦力度,及時協調和解決整治中遇到的問題,確保整治效果。要嚴格責任追究制度,對工作不力、進展緩慢的要予以通報批評,對失職、瀆職,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要嚴肅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