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鶴壁市人民政府關于發展蔬菜產業豐富“菜籃子”的實施意見(鶴政〔2011〕6號)

   2011-04-10 581
核心提示: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安排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就發展蔬菜產業、豐富菜籃子提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有關安排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就發展蔬菜產業、豐富“菜籃子”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壯大蔬菜產業、豐富“菜籃子”為目標,以保障有效供給為主要任務,以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為方向,突出抓好“菜園子”、市場流通體系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工作機制,推動蔬菜產業步入生產穩定發展、產銷銜接順暢、質量安全可靠、市場波動可控、農民穩定增收、市民得到實惠的可持續發展軌道,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

  二、總體目標

  力爭到2012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0萬畝以上,其中規模化、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所占比重達到60%以上;總產達到70萬噸以上。到2015年全市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25萬畝左右,其中規模化、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所占比重達到80%以上;總產達到90萬噸以上;現代市場流通體系基本形成,質量安全水平顯著提高,產品基本實現可追溯,自給水平穩定提高,供應保障、應急調控、質量監管能力明顯增強。

  三、工作任務

  (一)加快基地建設

  1.穩定現有蔬菜生產基地。對原來在城區周邊的蔬菜生產基地,要嚴格實行菜地保有量制度,建立占補平衡補償機制,在城市擴展過程中,對占用的菜田必須同面積進行補建,穩定現有老蔬菜生產基地規模,確保全市常年菜田面積穩定增加,并與城市化進程協調發展。

  2.建設蔬菜主產區。依托現有浚縣善堂鎮尖椒、大蔥,王莊鎮茄子,新鎮鎮韭菜,小河鎮白菜等已有一定規模和影響的蔬菜生產基地或特色園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通過市場帶動和政策引導,進一步擴大規模、提升檔次、創建品牌,加快改造擴建一批規模化、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品種齊全、集中連片的蔬菜主產區。力爭到2012年全市規模化、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2015年發展到16萬畝以上。

  3.建設新區周邊蔬菜生產基地。按照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發展的要求,根據新區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需要,以發展設施蔬菜、集約蔬菜為主,在新區周邊建設新的蔬菜生產基地,切實保證城市有效供給。力爭到2012年新區周邊建設規模化、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2萬畝以上,2015年達到4萬畝以上。

  4.提升蔬菜生產水平。積極引進推廣蔬菜新品種,大力發展“名、優、特、新”中高端蔬菜,滿足城鎮居民多樣化、多層次消費需求。大力推廣以日光溫室為主導的設施栽培,發展反季節蔬菜,提高蔬菜生產水平和產業效益。

  (二)完善市場體系

  1.加快市場流通體系建設。一是加強產地批發市場建設,在完善提高浚縣雙廟蔬菜、王莊茄子、新鎮韭菜等蔬菜產地批發市場的基礎上,依托現有蔬菜生產基地,新建一批產地批發市場。二是提升改造大型批發市場,重點提升改造新區四季青批發市場和老區前進路蔬菜批發市場,健全設施,完善功能,促進流通。三是改造一批縣城、鄉鎮農貿市場、零售市場。四是加強產銷銜接,支持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基地到城市開辦農產品超市、建立配送中心;鼓勵農貿市場與農產品生產、流通企業和生產基地實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支持大型連鎖超市、農產品流通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超對接”,建設蔬菜直接采購基地;支持在重點集散地和交通樞紐地建設中繼性冷藏物流中心,與城區冷藏配送中心形成對接。認真落實“綠色通道”政策,確保蔬菜運輸通道暢通。到2015年,建立以產地市場為依托,以批發市場為中心,以農貿市場為骨干,以連鎖配送、直供直銷等為紐帶的“菜籃子”產品流通網絡。

  2.加強市場信息服務。依托綠洲農網,健全信息網絡,加快向鄉鎮、批發市場、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種植大戶延伸。充分發揮信息網絡的作用,及時收集發布蔬菜生產、供求、質量、價格等信息,加強蔬菜產銷和技術信息服務。加強蔬菜供求預測、預報和預警工作,引導蔬菜區域間和產銷之間的銜接,促進產品結構調整。

  (三)提升質量安全水平

  1.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突出抓好蔬菜標準體系建設,積極創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大品牌培育和認證力度。加大標準化生產宣傳、培訓和指導力度,指導和監督基地建立生產檔案,力爭到2012年蔬菜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到60%以上,2015年達到80%以上。

  2.健全監測檢驗體系。進一步提高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檢驗中心工作水平,加快建設縣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大型連鎖超市檢測室建設,在全市形成標準統一、職責明確、運行高效、上下貫通、檢測參數齊全的三級檢測網絡體系。完善市級農產品全程質量追溯信息處理平臺,在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中逐步建立完善農產品全程質量追溯信息采集系統,形成產地有準出制度、銷地有準入制度、產品有身份標識、信息可查、風險可控的全程質量追溯體系。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縣區政府要將“菜籃子”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政府投資為引導、農民和企業投資為主體的多元投入機制,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蔬菜生產、流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各級財政要增加投入,積極支持“菜籃子”工程建設;積極整合支農資金,統籌安排各類涉農資金,支持蔬菜產業項目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帶動農戶多、競爭力強、市場潛力大的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引導擔保和再擔保機構支持龍頭企業發展。

  (二)建立完善發展機制。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原則,積極探索完善蔬菜發展機制。一是建立科技推廣機制,推廣普及新品種、新技術,開展科技培訓,提高蔬菜生產效益。二是建立服務機制,積極發展蔬菜行業協會,鼓勵各種服務組織開展蔬菜產業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形成完整的服務體系。三是建立減災防災保險機制,財政和保險部門要研究實施蔬菜保險的具體辦法,盡快開展保險試點工作。四是建立政府扶持引導機制,市財政每年預算200萬元,作為蔬菜生產流通發展基金,用于新建大棚補貼、運輸補貼、保險補貼、“三品”(無公害農產品、綠色農產品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認證獎勵、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獎勵和市場體系建設扶持等。各縣區也要制定具體的扶持引導政策。五是創新完善經營機制,積極穩妥推進土地流轉,發展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加大項目招商力度,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投資蔬菜生產、加工、流通項目建設。

  (三)加強組織領導。一是健全領導機構。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市政府成立由市長為組長,分管農業、商務的副市長為副組長,市政府相關部門為成員的“菜籃子”工程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市農業局。各縣區也要成立“菜籃子”工作機構。二是落實工作責任。市政府將把“菜籃子”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標。各縣區要把“菜籃子”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縣區長親自抓、負總責。三是建立“菜籃子”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召開聯席例會,及時解決“菜籃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各職能部門要發揮好各自的作用,加強協調配合,采取有效措施,共同實施好我市新一輪“菜籃子”工程。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地區: 河南
標簽: 蔬菜 菜籃子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