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上海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2024年上海市質量工作總結和2025年上海市質量工作要點》的通知 (滬質〔2025〕1號)

   2025-04-07 499
核心提示:2024年上海市質量工作總結和2025年上海市質量工作要點。

各區人民政府,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各有關單位:

現將《2024年上海市質量工作總結和2025年上海市質量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上海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

2025年4月1日

(此件公開發布)

2024年上海市質量工作總結

和2025年上海市質量工作要點

第一部分 2024年上海市質量工作總結

2024年,上海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質量強國建設的決策部署,將質量強國建設作為上海深化“五個中心”建設、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舉措,取得顯著成效。

產品質量方面,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94.59,持續領跑全國;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96.33%,高于全國平均近3個百分點。工程質量方面,建設工程檢測合格率99.98%,公路工程抽檢合格率93%,水運工程抽檢合格率96.1%,保持穩定;服務質量方面,公共服務質量總體滿意度得分84.69分,全國排名第二,其中政務服務質量滿意度分項得分全國排名第一。

一、提升質量治理水平

(一)優化質量工作機制。整合調整上海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納入原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職能,明確主要職責和工作規則。持續深化標準化部市合作機制,設立標準化專家工作室,推進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建設。

(二)強化質量政策供給。制定《上海市促進工業服務業賦能產業升級行動方案(2024—2027年)》《高水平構建質量基礎設施賦能新質生產力因地制宜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增強標準全球服務能力行動方案(2025—2027年)》《推動標準化與科技創新產業發展互動 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以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助力新質生產力發展。

(三)創新質量金融惠企。制定《關于做好上海市質量融資增信工作的通知》,因地制宜推出質量金融服務產品,累計授信金額超40億元,累計放貸金額超30億。在上海市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8120萬元用于支持專精特新信用貸、先進制造業企業擔保貸貼息項目,降低企業貸款利率約0.6個點。制定《上海市推進住宅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實施辦法》,累計承保住房面積2.17億平方米,提供風險保障9377億元。發布全國首個綠色融資租賃地方標準。

(四)推進區域質量合作。發布長三角計量技術規范2項,批準籌建“先進制造數字計量”等4個長三角計量技術委員會,建立完善長三角產業計量云平臺。發布長三角區域標準27項,建立長三角一體化地方標準文本“一網通查”平臺。建立長三角地區CCC免辦聯動機制。牽頭對無人機等6種重點產品實施長三角聯動抽查698批次,對19種網絡銷售產品聯動抽查1168批次。聯合北京、天津、重慶市建立可靠性創新實踐工作協作機制,在全國首發《產品質量可靠性管理通用指南》和《產品質量可靠性評價通用要求》。

二、服務企業做大做強

(五)提升質量管理能力。8家組織獲評第五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2家組織獲評上海市市長質量獎,20家組織和10名個人獲評上海市質量金獎;1家企業入選首批全國質量強國建設領軍企業;40家企業入圍上海市“質量標桿”。全市超8000家規上工業企業完成智能制造成熟度能力在線評估診斷,全市智能工廠評估診斷整體完成率超過80%,兩化融合測評和評估企業超萬家。

(六)開展質量品牌建設。舉辦“中國品牌日”“首屆中國制造品牌發展論壇暨中國品牌經濟(上海)論壇”等活動,年度新增“上海品牌”27項(累計234項),發布“上海市品牌引領標桿企業”30家、“上海市品牌培育標桿企業”64家。制定《關于促進本市老字號改革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舉辦第十八屆上海中華老字號博覽會,全市共有中華老字號197個和上海老字號104個。制定《關于鼓勵和支持本市國有企業品牌加快發展的實施意見》,形成“五個一批”國有企業優秀標桿品牌。全面推廣實施《商標品牌指導站建設服務規范》,累計建設91個商標品牌指導站。

(七)壯大質量人才隊伍。發布全國首個跨區域聯動實施的地方標準《首席質量官評價規范》;成立首席質量官評價專業委員會,認定首批5A級首席質量官;累計聘任企業首席質量官6000余名,企業標準化總監300余名。支持企業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完成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87.14萬人次。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設立標準化碩士專業方向,上海大學編制《質量和標準化管理》通識教材。

(八)助力貿易便利化。實施“一測多證”服務機制,累計為企業出具測試報告2597份,減少重復檢測認證,降低企業出口成本。成立上海自貿試驗區“一帶一路”技術交流國際合作中心南美分中心,編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認證信息電子手冊及重點出口產品國際認證指南。優化CCC免辦機制,年度發放CCC免辦證明14576張,占全國發證數32.7%。開展進博CCC認證服務保障,助力展品快速通關布展。

三、助力產業建圈強鏈

(九)強化產業質量支撐。印發《關于開展產業質量攻關活動的指導意見》,開展質量攻關項目296個。籌建國家集成電路微納檢測設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電動汽車、商用飛機制造、數字化船舶建設、海洋動力裝備等國家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高精度北斗導航、新能源線纜、高性能纖維材料等市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面向生成式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車規級芯片等十大重點產業鏈,開展檢驗檢測賦能產業升級行動,完成檢驗檢測關鍵核心技術協同攻關29項。籌建國家汽車芯片質檢中心及醫療機器人等6個市級質檢中心。

(十)發揮標準引領作用。推動設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創意數字設計技術委員會并落戶上海;成功承擔“城市解析和可持續”“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等國際標準化工作組召集工作;牽頭立項全球首個電子競技國際標準、物流ESG國際標準。籌建國際人工智能標準聯合會。新增主導制定國際標準23項(累計227項),培育上海標準11項(累計52項)。圍繞高端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培育9個標準創新聯合體,建設具身智能、光伏能源、數字化核電等10家新型標準化技術組織。266項企業標準獲“領跑者”稱號。發揮標準化專項資金激勵作用,聚焦國際標準等重點領域,共資助162個項目2700萬元。

(十一)樹立綠色發展導向。舉辦第二屆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本市產品碳標識認證服務綠色低碳供應鏈建設的實施方案》,聚焦鋼鐵、電子電器(電機)領域開展國家產品碳足跡認證試點。積極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已有綠色工廠48家,綠色園區2家。發布上海市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能耗白皮書。建設崇明森林碳匯計量試點工程,制定4項雙碳領域地方計量技術規范。

(十二)加強鏈上質量升級。組織實施27個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項目,4個項目入選全國百個質量強鏈重點項目。已建成109個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項目,年累計服務企業1.8萬家次。組織開展“質量問診”活動,幫助企業解決質量問題434個。組織信息技術服務等18個行業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認證升級,累計幫扶小微企業783家。張江機器人谷產業園區獲批國家小微企業提升行動區域試點。

四、服務城市可持續發展

(十三)促進消費提振升級。舉辦“五五購物節”、上海旅游節,持續優化消費場景,促進商旅文體展聯動,推進消費服務質量提升。“商圈購物”服務質量監測滿意度85.94分,同比穩步增長。首發“上海時尚出品”創新產品目錄,連續發布上海品牌100+、設計100+和時尚100+。制訂《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計劃》,提升60項地方標準服務“兩新消費”。持續開展放心消費行動,新增線下無理由退貨單位8000多家、放心消費承諾單位1.7萬家、放心消費商圈(景區、街區)30個。川沙新鎮七灶村等16個村成功創建新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崇明“花朝”之旅等9條線路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十四)推動民生服務改善。在全國率先發布了養老、醫保等民生服務類地方標準,《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規范》等多項地方標準上升為國家標準。養老服務質量監測滿意度88.71分,同比穩步增長。進一步優化醫療服務體系,新增一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提升區域性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能級,深化醫聯體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共享。推進交通“微樞紐”建設和公交站點品質提升,新增112條精品道路,打造61條敬老愛老公交線路。

(十五)促進工程質量提升。制定《上海市住宅工程業主房屋質量預看房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加強本市新建住宅工程設計質量管控的通知》,修訂《上海市住宅質量分戶驗收管理辦法》,不斷提高房屋建筑質量。持續建設完善本市BIM技術標準體系,推動BIM技術在工程招投標環節的應用,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和效率。

五、守牢質量安全底線

(十六)加大質量監管力度。開展24種重點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行動,排查生產銷售企業41662家次,查辦案件1052件。開展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整治行動,查辦案件847件,移送司法機關29件。開展消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查辦案件17件。開展燃氣、電梯和鍋爐等安全整治行動,整改問題隱患2.4萬多項。開展網絡市場監管促發展保安全專項行動,清理網上違法違規信息192萬條。

(十七)提高風險監管能力。推進經營主體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工業產品”“電梯風險隱患”等14個專業領域企業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監管機制;建立重點領域風險監測模型,生成預警信息9300余條。召回缺陷消費品65次,涉及產品數量近23萬件。針對進口高風險商品和跨境電商消費品開展專項監測。

(十八)保持“雙打”高壓態勢。推進“鐵拳”行動,共立案查處民生領域違法案件8489件,移送司法機關196件。開展“守護知識產權”專項執法行動,共立案查處商標、專利違法案件1402件,移送司法機關115件。依法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共偵破相關案件74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13名,涉案金額近59億元;審結侵權假冒偽劣案例941件,判決1660人。集中銷毀侵權假冒偽劣商品罰沒物品146余噸,貨值金額超2000萬元。

第二部分 2025年上海市質量工作要點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上海市質量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聚焦建設“五個中心”重要使命,進一步發揮質量支撐和標準引領作用,加快推進質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提升上海總體質量水平。

一、持續加強質量協同,凝聚質量強市建設合力

(一)強化質量政策供給。組織開展《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上海實施方案》中期評估,聚焦2025年階段性目標全面評估工作成效,謀劃“十五五”期間新一輪質量發展舉措。加強標準制度型開放,深化部市標準化合作,推進國際人工智能標準聯合會籌建。聚焦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研究建立上海市先進測量實驗室、上海市碳計量中心等制度規范,加大質量融資增信、產品質量可靠性創新實踐等舉措創新力度。加強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企業產業質量調查分析,編制發布年度《上海市質量狀況分析報告》。(市市場監管局、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

(二)強化質量強區建設。推動各區加強質量工作統籌協調,優化區域質量激勵扶持政策,深入開展質量強鎮行動。研究制定本市質量強鎮評價體系,總結提煉最佳實踐案例,形成“一鎮一品”質量特色。堅持重實效促發展,進一步簡化質量考核,優化市民質量滿意度測評。(市市場監管局、市委組織部、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相關成員單位)

(三)強化質量宣傳交流。在“世界計量日”“世界認可日”、全國“質量月”“國際標準日”等重要活動節點,舉辦各類質量活動,加強質量文化建設。積極參與中國質量(南京)大會,辦好ISO數字創意設計秘書處首屆年會、虹橋國際經濟論壇標準化分論壇,提升上海質量影響力。探索推動“上海標準”“企業聯合標準”等出海。支持行業組織積極參與國際質量活動,講好上海質量故事。(市市場監管局、市委宣傳部、團市委、市總工會)

二、深入推進質量強企,促進企業質量變革創新

(四)培育質量領軍企業。組織開展2025—2026年度上海市政府質量獎評審。開展政府質量獎培育孵化,推動導入《卓越績效評價導則》《質量強國領軍企業培育導則》。持續開展上海市“質量標桿”培育。加快標準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培育“上海標準”10項、“上海品牌”30項。(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市政府質量獎審定委員會相關成員單位)

(五)推進質量數字賦能。實施智能工廠領航計劃、“20035”工程,加快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推動企業提質增效。做實做強儀電智算公共服務平臺,加快推進智算軟硬協同、高性能互聯組網技術、操作系統等技術攻關。圍繞“5+6”重點領域,謀劃一批開放場景,打造一批具有產業帶動效應的垂類大模型中試基地。(市經濟信息化委)

(六)壯大質量人才隊伍。加強質量技能培訓,持續推進實施首席質量官制度,加大規上企業普及比例;開展標準化總監“產教融合”、計量青年骨干培訓。加強質量和標準化人才校企合作,持續推進國際標準化創新團隊建設,在重點領域探索“揭榜掛帥”制度。培育申報國家計量人才實訓中心,開展長三角企業注冊計量師自愿注冊試點。(市市場監管局、市人社局、市教委)

三、深入推進質量強鏈,推動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七)深化產業鏈質量提升。召開質量強鏈推進交流會。加快27個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項目建設,推進民用航空發動機、海洋動力裝備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組織開展2025年產業質量攻關活動,推進產業鏈基礎產品可靠性“筑基”、整機裝備與系統可靠性“倍增”攻關。持續開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提升行動。(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八)突出標準穩鏈作用。鼓勵本市優勢企業圍繞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北斗應用等領域,積極參與產業鏈關鍵核心國家標準制修訂。選擇重點攻關領域定向建設新型標準化技術組織。深化企業聯合標準制度,吸引更多外資企業、境外主體參與組建標準創新聯合體。加強綠色供應鏈相關標準研究,推動供應鏈管理和工業物流降本增效。(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

(九)加強能力與平臺建設。加快落實《上海市促進工業服務業賦能產業升級行動方案(2024—2027年)》,出臺《上海市促進檢驗檢測認證行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布局建設高端檢驗檢測集群。圍繞重點出口產品類別開展“一帶一路”檢驗檢測國際能力驗證,拓展“一測多證”試點產品類別和地域范圍。加強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檢測評定能力建設。加快推進國家計量數據建設應用基地建設。面向產業集聚區、產業園區、重點產業鏈供應鏈推進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市市場監管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發展改革委)

四、不斷提升質量滿意度,增強市民質量獲得感

(十)提升市民消費體驗。辦好“五五購物節”、上海旅游節等重大促消費活動。優化上海品牌100+、設計100+和時尚100+遴選。挖掘一批時尚消費品、醫藥等領域人工智能垂類大模型應用的典型場景,推動AI賦能產業數智化。開展“誠信商圈”建設和放心消費行動,持續拓寬放心消費覆蓋面。推進出租汽車計價器防作弊技術升級。推進商品包裝和流通環節包裝減量化、循環化。(市商務委、市文化旅游局、市經濟信息化委、市交通委、市市場監管局)

(十一)提升城市建設品質。深入開展深基坑工程、裝配式建筑等工程質量提升行動。大力推進交通工程監督信息化建設,推進平安工地、平安百年品質工程創建工作。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培育一批智能建造試點項目。持續推進水務海洋VSM、數字微擾動壓入式沉井、小曲率盾構等實用新技術科研及推廣應用。全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市住房城鄉建設管理委、市交通委、市水務局、市生態環境局)

(十二)提升服務質量水平。持續開展服務質量監測和提升。探索在部分重點領域組織開展服務質量承諾活動。持續優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布局,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診療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能力。開展智慧養老院、家庭照護床位和陪診師從業服務規范、專業日托服務指南等標準研制試點。推進《旅行社服務質量要求及等級劃分》全面施行。(市市場監管局、市商務委、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文化旅游局)

五、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守牢質量安全底線

(十三)提升質量監管效能。進一步強化重要工業產品準入管理和源頭治理,防范產品質量安全重大風險。加強對新納入CCC目錄的產品認證活動監管,加強CCC產品質量監督抽查不合格信息結果應用。嚴厲打擊虛假和不實檢驗檢測、虛假認證等違法行為。加強平臺監管,開展網絡平臺專項整治工作,繼續開展版權主動監測。加大對加油機、民用三表、電動汽車充電樁等重點計量器具的監管力度。加強非法一日游、不合理低價游監管整治力度。(市市場監管局、市委宣傳部、市文化旅游局)

(十四)注重風險監測預警。強化重點領域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交流和處置能力建設。持續完善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和快速反應監管體系;在進口服裝、嬰童用品、特種設備及強制性產品入境驗證等領域,積極探索聯合監管、協同處置,推動落實跨部門綜合監管。加強消費品召回管理,提高無人航空飛行器等新產品和跨境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業態召回技術支撐能力。(市市場監管局、上海海關)

(十五)加強侵權假冒治理。持續開展“鐵拳”“守護知識產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行動”、青少年版權保護等執法行動,組織開展侵權假冒偽劣商品全市集中銷毀行動。強化知識產權案件“一案四查”綜合履職機制,推動長三角地區跨區域“行刑反向線索移送”程序規范和標準統一。加強對涉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市市場監管局、市委宣傳部、市公安局、市高院、市檢察院)

   上海市質量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2024年上海市質量工作總結和2025年上海市質量工作要點》的通知



 
地區: 上海
標簽: 工作要點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