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省有關部門、單位:
《加快銀發經濟發展增進老年人福祉的若干措施》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山東省民政廳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山東省醫療保障局
2024年7月30日
加快銀發經濟發展增進老年人福祉的若干措施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發展銀發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國辦發〔2024〕1號)要求,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全面推動我省銀發經濟發展,打造高質量的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體系,讓老年人共享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制定以下措施。
一、優化養老服務供給
(一)推進適老化改造。實施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程,2025年底前,補助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家庭不少于3萬戶。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活動場所、城市綠地、道路等無障礙環境建設和電梯加裝。開展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試點,優先設置養老服務功能。聚焦“一刻鐘”社區生活圈,鼓勵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等設施建設,推動物流配送、蔬菜直通車等進社區。(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擴大老年助餐服務。多渠道增加老年助餐服務供給,鼓勵具備條件的養老機構、餐飲服務場所等開展助餐服務,統籌利用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閑置場地等因地制宜新建改建必要的養老助餐服務設施,打造“一刻鐘”助餐服務圈。加強老年餐研發,豐富市場供給,提供適應老年人營養和口味需求的老年助餐服務。省級統籌養老服務發展資金,對老年助餐服務工作給予支持。各市圍繞老年助餐服務設施統籌利用、餐食配送服務、困難老年人就餐差異化補助等制定支持政策。(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拓展居家助老服務。規范和公布政府購買居家上門服務目錄,重點向失能照護傾斜。有序發展醫養結合機構,重點發展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2025年全省兩證齊全醫養結合機構達到1050家。制定家庭養老床位建設管理辦法,鼓勵各地對達到建設標準和運營規模的家庭養老床位給予獎補。(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優化老年健康服務。進一步規范發展老年病醫院,通過新建、轉型或掛牌等方式,2025年底力爭全省50%以上的設區市設立1所市級公立老年病醫院,50%以上的縣(市、區)建成1所以上康復醫院或護理院,二級及以上綜合性公立醫院普遍設置老年醫學科(老年病專業)。中醫醫院老年病科作為獨立科室設置和管理。打造縣域集居家社區機構于一體的醫養結合綜合體。鼓勵基層醫療機構設置老年人友好服務崗位或窗口,為老年人提供自助信息設備、手機終端等協助辦理服務。2025年底前,全省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普遍建成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省衛生健康委負責)
(五)完善養老照護服務。2024年底前,制定加強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工作的意見。重點發展護理型床位、認知障礙照護床位、安寧療護床位,鼓勵開展認知障礙照護床位建設試點并給予獎補。資助有集中托養意愿的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入住養老機構。推動建立居家、社區、機構養老之間的服務轉介銜接機制。穩步推進居民長期護理保險提質擴面,2025年底前,實現居民長期護理保險全覆蓋。全面落實異地長期居住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險待遇支付政策,鼓勵將康復輔助器具租賃納入保障范圍。充分發揮“如康家園”殘疾人綜合服務平臺作用,為老年殘疾人提供托養、照護服務。(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豐富老年文體服務。完善老年教育辦學服務體系,創新“互聯網+”等老年教育模式。鼓勵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在職教師、退休教師及各類專業人才到老年教育機構任教或從事志愿服務,在老年大學設立教學教研實習基地。依托山東老年大學、山東老年開放大學,搭建老年教育服務平臺,建立老年教育資源庫和師資庫。豐富面向老年人的廣播、影視、短視頻等內容,治理電視“套娃”收費和操作復雜問題,增加免費內容供給。廣泛開展老年體育健身賽事活動,擴大適老化體育健身項目供給。增加文化惠民活動中孝老愛親題材文藝演出比重,鼓勵文化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場館創辦老年大學藝術分校。(省委老干部局、省教育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體育局、省廣播電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提升農村養老服務。優化拓展敬老院服務功能,開展失能老年人托養、居家上門等多樣化服務。鼓勵具備條件的村發展農村幸福院、老年食堂等村級養老服務設施。大力發展農村互助養老,建立健全志愿服務儲蓄、回饋、激勵與評價機制。支持公益慈善組織開展面向農村老年人養老需求的定向募捐、慈善信托等公益慈善活動。探索采取“公司(社會組織)+農戶+合作社”經營模式,積極發展鄉村旅居式養老服務等農村特色養老產業。(省民政廳、省農業農村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擴容銀發產業規模
(八)做大做強老年用品產業。建立老年用品產業標準體系,加大康復護理、康復輔助等產品研發推廣力度,豐富老年人生活護理、服裝服飾等養老產品供給。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行動,推動服裝、家具、家電等適老化研發設計,組織有條件的企業申報工信部《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打造智慧康養新業態。推動省內機器人行業向醫療、安全、社會服務等領域延伸,支持企業加強協作機器人研發,提供更多康復理療機器人、護理機器人等產品。大力研創應用基于康復干預技術、神經調控技術和跌倒防護技術、多模態行為監測技術的智慧化養老產品和智能化照護模式,形成集康復護理、應急救助、家庭服務、感情慰藉于一體的智慧化、綜合性養老新業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運用首臺套保險補償政策,開展技術裝備和關鍵核心零部件產品研發推廣與應用,推動助聽器、矯形器等傳統功能代償類康復輔助器具升級。支持康復輔助器具生產企業與醫療機構、高校科研機構等共建創新聯合體,搭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參與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認定。發揮省殘疾人輔具中心作用,做好輔具適配服務和推廣等工作。落實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補貼制度,推廣“互聯網+”輔助器具服務。(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殘聯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發展抗衰老產業。加強抗衰老技術研發,支持基因技術、再生醫學等在抗衰老領域的研發應用,開發老年病早期篩查產品和服務等。支持濟南打造透明質酸谷,加快培育引進光電醫療器械研發、原輔料研發等醫美產業鏈上下游生產企業。開展化妝品新原料研發等研究,推動醫美抗衰價值鏈高端化。(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衛生健康委、省藥監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加快老年旅游產業發展。實施“景區煥新”工程,豐富老年旅游產品,推出休閑度假、青春懷舊、觀光康養等旅游產品,鼓勵發展銀發群體定制游、郵輪旅游等特色產品。加強智慧景區建設,推動旅游景區、度假區等加強老年人便利化旅游設施建設和改造。指導旅游景區落實老年人免票優惠等政策。聚焦山水圣人、仙境海岸、中醫藥資源等優勢,將首批齊魯康養打卡地納入“魯十味”品牌庫,開發推廣一批具有山東特色、注重老年人體驗的康養打卡地。(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提升產業發展效能
(十三)加強科技創新應用。圍繞康復輔助器具、智慧健康養老等重點領域,鼓勵支持省內優勢企業和高校院所共建科技創新平臺,聯合申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自然基金等各類科技計劃。建設智慧養老服務綜合平臺,打造為老服務場景。制定智慧養老院建設方案,推進智慧護理、智慧醫療等智慧養老場景落地應用。2025年底前,全省建立100家以上達到標準規范的智慧養老院。(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培育壯大經營主體。推進銀發經濟市場主體向專業化、產業化、連鎖化、集團化方向邁進,培育一批龍頭企業。鼓勵各市圍繞智能設備與產品、抗衰老技術、康復輔助器具、養老照護服務等產業,因地制宜打造銀發經濟產業集群,申報國家銀發經濟產業園區。引導企業、非營利組織等多元經營主體參與銀發經濟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培育推介銀發經濟品牌。對運營服務組織達到一定數量、服務效果好的連鎖化養老服務機構給予一次性獎勵。支持銀發經濟產業領域的優質企業或產品品牌參與山東省高端品牌企業及“好品山東”品牌遴選。做好“山東制造 齊魯精品”推介工作,加大銀發經濟領域企業產銷銜接和市場開拓力度。開展“山東制造 品牌故事”展播活動,推介銀發經濟前沿技術和產品服務。(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商務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市場監管局、省廣播電視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加快養老金融產品創新。鼓勵金融機構依法合規發展養老金融業務,研發適合養老行業特點的信貸產品。穩妥推動個人養老金、商業養老金等試點業務,加大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推進力度。引導金融機構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高頻金融場景,提供適老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更好滿足多元化養老金融需求。持續推進壽險責任與護理保險責任轉換試點,探索利用存量壽險產品開展轉換業務,提升長期護理保險支付能力。(省民政廳、省醫保局、國家金融監督管理局山東監管局、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加強標準化建設。推動建立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與市場主體制定的標準協同發展、協調配套的養老服務標準體系。鼓勵行業組織制定養老服務和產品團體標準、養老服務機構制定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標準。規范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工作,健全與養老服務設施等級掛鉤的運營獎補機制。加強老年助餐、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護等方面標準研制。積極開展養老服務標準化項目建設,在養老服務、適老化改造等領域開展標準化試點。(省民政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集聚要素支撐保障
(十八)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指導各地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中依據當地老年人口的結構變動、空間分布、演化趨勢及發展階段特征,統籌保障銀發經濟空間需求;做好養老服務設施專項規劃編制等工作,分級分區明確養老服務設施空間布局和用地規模。指導各地科學編制供地計劃,統籌安排養老服務設施和銀發經濟產業用地需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利用閑置商業、辦公、工業、倉儲等存量場所改建養老服務設施。(省民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國資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強化財政金融支持。做好養老服務相關領域中央預算內資金爭取工作。統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省預算內資金,對符合條件的項目予以支持。發揮政府引導基金撬動作用,支持養老產業領域具備市場投資價值的優質項目。拓寬直接融資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企業上市融資。深入開展“金融+商會+企業”“齊心魯力 助企惠商”等金融支持專項行動,加大對民營、小微等不同類型銀發經濟市場主體培育支持力度。(省委金融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推進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鼓勵普通高校、職業院校(技工院校)設置護理學等銀發經濟相關專業。對符合條件的入職養老服務機構的院校畢業生、取得職業技能等級的養老護理員分別按規定給予一次性獎補。開展養老服務領域“齊魯和諧使者”選拔,將養老服務人才納入“齊魯首席技師”“山東省技術技能大師”選拔范圍。深化產教融合,支持校企共建養老服務產教融合共同體,布局建設一批養老服務相關的省級現代產業學院。(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健全數據要素支撐。全領域推進“無證明之省”建設,深化醫保、社保、健康醫療等數據共享應用,推動電子證照證明、“魯通碼”在養老服務領域應用,逐步實現“免證辦事”“一碼通行”。建立完善數據要素流通機制,探索建立數據要素產權、流通、分配等基礎制度,推動政務數據和社會數據雙向流通和融合應用,賦能居家養老照護服務、老年出行等產業發展。(省民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大數據局負責)
(二十二)加強老年人權益保障。加強基層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開展“法律服務 助老護老”行動。加強涉老矛盾糾紛排查調處。依法嚴厲打擊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涉財詐騙行為,鼓勵支持各級老年大學、老干部活動中心、老干部黨校舉辦反詐防騙教育,推廣“泉城阿姨”老年人志愿者防范非法集資宣傳團品牌,有序推進涉老電信網絡詐騙和非法集資案件處置,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省委金融辦、省委老干部局、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公安廳按職責分工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