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廣州市商務局關于印發廣州市關于推動直播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 助力傳統商貿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意見的通知 (穗市監聯〔2025〕7號)

   2025-06-30 484
核心提示:為順應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圍繞我市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搶抓數字經濟和直播經濟發展機遇,推動我市直播電商產業創新發展,助力廣州千年商都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各區人民政府,市委網信辦、市發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稅務局:

現將《廣州市關于推動直播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 助力傳統商貿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廣州市商務局

2025年4月28日

廣州市關于推動直播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傳統商貿數字化轉型的若干意見

為順應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圍繞我市建設“12218”現代化產業體系,搶抓數字經濟和直播經濟發展機遇,推動我市直播電商產業創新發展,助力廣州千年商都數字化轉型升級,加快高質量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錨定“排頭兵、領頭羊、火車頭”標高追求,搶抓全球數字化發展和數字中國建設重大戰略機遇,推動廣州直播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千年商都數字化轉型升級,擦亮廣州“直播電商之都”新名片。

二、發展目標

到2027年,力爭孵化建成10個以上年銷售規模超10億元的直播電商產業園區,打造30個以上大型直播電商基地,引進培育300家以上直播電商產業相關重點企業,打造100個以上廣貨網紅品牌,助推100個以上傳統市場數字化轉型升級,建設5個以上在華南地區有影響力的直播電商人才培訓基地,引進培育從事直播帶貨的達人突破10萬人,最大限度發揮廣州直播電商產業“人、貨、場”的優勢,推動廣州限額以上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超3100億元,直播場次、活躍店鋪數、帶貨主播、直播商品數量領跑全國,帶動廣州網絡零售經濟實現質的飛躍,將廣州打造成為全國直播電商領頭羊。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直播電商全產業鏈布局

1.推動產業集聚發展。鼓勵各區結合自身產業優勢和布局,建設集選品中心、共享及定制直播間、倉儲、生活配套服務、短租公寓等設施于一體的“一站式”直播電商服務載體,打造一批硬件齊備、專業化團隊支撐、人才培養孵化功能完備的直播電商園區(基地)。鼓勵各區通過綜合評價,擇優遴選一定數量的優秀直播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基地),對首次進入名單的直播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基地),給予運營主體一次性獎勵。支持直播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基地)申報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支持直播電子商務企業入駐電子商務園區,具體扶持政策由各區人民政府制定并組織實施。(市商務局牽頭,各區人民政府配合)

2.引進培育頭部企業。加大對直播電商上游供應端(廠商、品牌商、經銷商、原產地等),中游服務端(直播服務商、電商平臺、內容平臺、社交平臺、MCN機構〈為網紅和自媒體提供內容策劃、宣傳推廣、粉絲管理、簽約代理等服務的機構〉、主播達人等)的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直播行業主體落地我市并開展實際業務,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知名度高的直播電商頭部企業。對于達到我市總部企業標準的,支持其認定為我市總部企業,并按規定享受政策和服務。于2025年和2027年通過綜合評價方式,擇優遴選一定數量的從事直播方面的電子商務“鴻鵠”企業,對于首次進入商務部門“鴻鵠”企業名單的給予一次性獎勵,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對2025-2027年企業年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突破30億元、100億元、200億元、500億元、1000億元,且突破每檔前連續兩年平均增長率不低于10%、6%、4%、3%、2%的直播電商企業,于次年分別一次性給予不超過150萬元、250萬元、400萬元、600萬元、1000萬元的獎勵,若獲獎勵企業再進檔的,則補發所進檔與已獲獎勵檔之間的獎勵差額。(市商務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各區人民政府配合)

(二)以“直播+”賦能產業發展

3.推行“直播+”新模式。結合傳統商貿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直播電商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新推進“直播電商+專業批發市場”“直播電商+商超”“直播電商+夜經濟”,賦能商貿數字化轉型和制造業立市。支持鼓勵傳統農貿市場對接電商平臺或網絡商城,為經營戶開展直播帶貨、短視頻引流提供便利,支持具備條件的農貿市場建立“平臺+經營戶”雙核運營機制。探索普及“AI+直播電商”、店家自播等,鼓勵廣州老字號品牌、新銳品牌通過直播提升品牌影響力。(市商務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職責負責,各區人民政府配合)

4.發展農村直播電商。培育一批本土農產品電商,鼓勵電商平臺、直播團隊充分挖掘廣州農村“土特產”資源,為農業生產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提供產品設計、視頻拍攝、文案策劃、品牌推廣等服務,變“流量”為“銷量”,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引導大型平臺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為農產品商戶提供“綠色通道”,加大流量傾斜幫扶力度,打造特色農產品電商品牌,推動直播電商助力“百千萬工程”。(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職責負責,各區人民政府配合)

(三)大力引進培養直播電商人才

5.加強對直播電商人才培訓管理。支持高等院校、職業學校(含技工院校)聯合直播電商平臺和MCN機構分類分級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直播電商專業人才,開設直播電商相關專業或課程,構建直播電商企業和高校間的人才輸送機制。支持電商企業引進培育優秀主播、互聯網營銷師等電商人才,支持符合條件的電商人才申領我市人才綠卡,按照我市人才政策予以支持。鼓勵各區依托直播平臺和MCN機構,整合對接專業市場和供應鏈資源,培養一批優秀主播。依托行業協會、直播MCN機構加強對主播的管理,在做好主播人群背景信息登記核驗的基礎上,建立必要的信用信譽評定、獎懲機制。(市教育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依職責負責,各區人民政府、市直播電商行業協會配合)

(四)優化直播電商發展環境

6.推進市場準入準營便利化。進一步推行涉網經營主體服務自助辦理、網上通辦,推進登記事項跨省通辦、灣區通辦,實現電子證照跨區域、跨部門共享互認。針對高頻登記企業批量辦理需求,將常用的關聯性經營項目打包整合、集中登記,實現一鍵自動審核。探索推廣商事登記確認制,推進南沙自貿區企業集群注冊,對招商引資、重點引進的直播電商企業提供便利條件。(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各區人民政府配合)

7.提升“廣貨”產品質量。積極發揮廣州傳統商貿發源地“人、貨、場”優勢,挖掘在美食、家電、家居、服飾、美妝、文旅等消費板塊的新產品、好產品,引導推廣“廣州本地直播價”。探索開展直播銷售品牌標準化認證,推動廣貨產品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孵化打造更多“廣貨”品牌,助力實現“廣貨賣天下”。加強電子商務重點環節知識產權保護,圍繞新經濟領域新興產業,實施高價值品牌培育工程,形成一批具有較高價值的直播電商自主品牌。(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各區人民政府配合)

8.完善直播電商合規管理機制。出臺并宣貫《廣州市直播電商規范經營指引清單》及《廣州市網絡直播營銷常見違法行為查處工作指引清單》,進一步規范直播電商各類主體經營行為,重點加強對直播帶貨領域不正當競爭行為和稅收違法行為的規范管理,依法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加強網絡直播賬號注冊管理,落實開展網絡直播平臺信息報送。推進廣州直播電商地方標準落地,促進直播電商規范健康發展。(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市委網信辦、市稅務局、各區人民政府配合)

9.實施包容審慎監管。對直播等網絡新經濟領域實施包容審慎觸發式監管,探索實施企業“包容期”管理,建立企業容錯機制。完善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指標體系,動態調整優化“免處罰、免強制”清單,探索建立直播電商行業“白名單”管理制度,落實包容審慎要求。(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各區人民政府配合)

10.加強行業自律。以直播平臺、MCN機構為黨建工作重點,建立健全直播電商行業黨建工作聯席會議工作機制,提升行業治理工作合力。指導行業協會和直播電商頭部企業牽頭制定行業規范,完善標準體系,規范相關責任主體行為,加強法律法規培訓和合規指引,促進行業自律。(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稅務局依職責負責,各區人民政府、市直播電商行業協會配合)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實施

市各有關單位和各區要提高思想認識,將促進直播電商產業發展作為促進我市網絡經濟高質量發展、提振消費的重要抓手和引擎。各部門要明確工作重點,強化統籌部署,創新服務模式,抓緊推動各項措施落地見效。各區要結合實際需求,利用地域優勢打造直播電商集聚區,視情況出臺區級直播電商發展支持政策,落實屬地責任。各單位要積極發揮產業聯盟、行業協會橋梁紐帶作用,形成多方協同的發展合力,確保各項任務落地落實,為我市直播電商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二)加強優勢互補

結合直播電商經濟特點,充分發揮南沙自貿區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優勢和其他區在資源稟賦以及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對于通過聯合招商、分區布局等方式引進的重大項目,探索建立共同招商項目收入劃分機制,推進我市直播電商行業全面互聯和深度融合,做到全市“一盤棋”。各區結合產業特點,在尊重企業自主經營發展意愿的前提下,為直播電商企業跨區經營提供便利,形成各區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直播電商產業發展生態體系。

(三)營造良好氛圍

市各有關單位和各區要加大對我市直播電商產業相關政策的宣傳推廣力度,并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和平臺,深入宣傳報道我市在促進直播電商產業發展方面好的經驗做法,增強廣州作為直播電商策源地的話語權,持續打造“直播電商之都”,推動我市直播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




 
地區: 廣東 廣州市
標簽: 市場監督 體系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