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等部門關于印發《寧夏回族自治區推進美麗城市建設的工作方案》的通知 (寧環發〔2025〕53號)

   2025-07-01 754
核心提示:全面貫徹生態環境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部署安排,認真落實《自治區推動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方案》工作要求,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采取“一城一策”差異化建設方式,積極建設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的美麗城市。2025年,根據城市特點、工作基礎,選定2個地級市納入自治區級支持范圍,開展美麗城市先行區建設試點。到2027年,爭取1個地級市納入國家美麗城市先行區。到2035年,城市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形

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固原市、中衛市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黨委宣傳部、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財政局、自然資源局、交通運輸局、文化和旅游局、數據局,中國人民銀行各市分行,自治區相關部門:

為全面貫徹生態環境部《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認真落實《寧夏回族自治區推動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實施方案》要求,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了《寧夏回族自治區推進美麗城市建設的工作方案》,經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寧夏回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        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

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展改革委         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

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         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

寧夏回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       中國人民銀行寧夏回族自治區分行

2025年6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寧夏回族自治區推進美麗城市建設的工作方案

全面貫徹生態環境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部署安排,認真落實《自治區推動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的實施方案》工作要求,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采取“一城一策”差異化建設方式,積極建設綠色低碳、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的美麗城市。2025年,根據城市特點、工作基礎,選定2個地級市納入自治區級支持范圍,開展美麗城市先行區建設試點。到2027年,爭取1個地級市納入國家美麗城市先行區。到2035年,城市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顯著提升,形成智慧高效、多元共治的城市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美麗城市建設實現全覆蓋。

一、提升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水平

(一)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健全國土空間規劃管理制度,嚴格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國家、自治區級開發區和中心城區重點區域詳細規劃,統籌城市綠地、山體、水系、濕地等自然資源,深化居住生活、產業發展、道路交通、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用地布局,優化城市內部空間結構,促進生態空間與生產生活空間銜接融合。(自治區自然資源廳)

(二)加快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項目,引導企業采用綠色技術。加快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推動建設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力爭到2027年建成綠色工廠180家,綠色園區創建率達到50%以上。創建一批綠色商場、綠色超市,推廣應用節能技術、提升綠色產品銷售、豐富綠色服務供給。推動城鄉結合部、城郊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完善產業園區環境基礎設施。(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商務廳)

(三)加快交通運輸綠色轉型。加快交通運輸與能源體系融合發展,推動交通基礎設施綠色低碳改造,推廣節能低碳交通運輸工具,推動老舊運營類柴油貨車淘汰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車及動力電池報廢更新。加大公共交通建設力度,完善公交專用道、公交樞紐、首末站等配套設施,推進公交智能化系統建設,加強城市慢行交通系統建設,鼓勵引導綠色出行。(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

(四)加快城市建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嚴格執行建筑節能降碳強制性標準,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動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比例提高到100%。積極推廣使用綠色建材,動態更新《自治區城市建設領域綠色技術推廣目錄》,提高綠色建筑品質。持續鞏固深化銀川市、吳忠市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建設成效。(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生態環境廳)

二、提升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一)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充分利用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和管控要求,加強重點區域、流域管控統籌,在重點管控單元有針對性地加強污染物排放控制。指導市縣國土空間規劃依法合理確定受污染建設用地用途,從嚴管控規劃用途,鼓勵優先用于拓展生態空間的綠地、林地等非敏感用地。(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

(二)提升城市大氣環境質量。深入實施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管理,強化重點領域深度治理,全力做好重污染天氣應對。推動城市移動源結構優化和高效監管,深入實施清潔柴油車(機)行動,推進火電、鋼鐵、煤炭、焦化、鋁工業等行業大宗貨物清潔運輸,推動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柴油貨車和國一及以下非道路移動機械。推進揚塵精細化管控,加強渣土運輸車輛揚塵管理,持續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和應用,提升地級城市建成區機械化清掃率。合理規劃建設布局,源頭解決餐飲油煙及惡臭異味擾民問題。規范室外照明設施建設管理。(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交通運輸廳、公安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自然資源廳)

(三)提升城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深入開展城市污水收集系統問題排查整治,加快補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短板,因地制宜推進雨污分流改造,提升城市生活污水收集效能,到2027年底,力爭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達到79%或較2025年提高2個百分點。統籌推進水污染防治、河湖水系連通、河道清理整治、河岸帶植被修復、自然濕地岸線維護,有序推進城區建設“水清、岸綠、河暢、景美、人和”的幸福河湖。(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林草局)

(四)增強垃圾分類管理水平。持續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地級城市居民小區垃圾分類全覆蓋。加快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補齊縣級地區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短板,有序推進廚余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建筑垃圾各環節、全過程管理,加快推進消納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規范執行建筑垃圾處置核準。到2027年底,力爭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65%以上,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50%以上。(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

三、提升城市生態宜居品質

(一)營造美好生活宜居空間。統籌推進生態廊道、通風廊道、城市綠道、景觀廊道及基礎設施一體布局,通過見縫插綠、破硬還綠、拆違建綠、留白增綠等方式,推動城市小微公園、口袋公園、露營公園建設,全面增強市民的體驗感和舒適度。加強城市濕地生態和水環境修復,嚴格生態補水。持續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推進“寧靜小區”建設。(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自然資源廳、水利廳、林草局)

(二)大力推進城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將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要求納入城市規劃建設及相關標準,開展城市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和評估。加強城市藍綠空間及生態廊道建設。加強動植物園、城市公園等遷地與就地保護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城市對重要物種和特殊生境實施精細化保護管理,打造一批生物多樣性開放地、體驗地。(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林草局)

(三)持續強化固體廢物綜合治理。統籌推進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危險廢物、農業固體廢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推動“無廢城市”建設提質升級擴面,合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十大工程”,銀川市、石嘴山市建成“無廢城市”,其他地級市及寧東基地積極建設“無廢城市”。以一次性塑料制品為重點,強化塑料制品生產、流通、消費、回收利用、末端處置全鏈條治理。(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

(四)積極發展綠色生態旅游。實施沙坡頭南岸康養度假中心、銀川環閱海生態文旅融合、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文化旅游廊道建設等重大項目,舉辦黃河金岸文化旅游節、星空旅游大會等系列活動,以黃河、星空為主題,全方位展示寧夏特色優質生態資源。各地依托城市文化底蘊,研發推廣生態環境文化產品,打造城市生態文化品牌。(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生態環境廳、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園區管委會)

四、提升城市環境健康安全保障能力

(一)筑牢飲用水安全屏障。開展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專項調查和水源環境狀況評估監測,開展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推動新增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和規范化建設,優化城市備用水源地布局。(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水利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衛生健康委)

(二)強化生態環境風險防控。嚴控危險廢物填埋處置,加強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精細化管理和全過程信息化監管。扎實推進新污染物協同治理和環境風險管控,推動減少新污染物排放。建立完善電磁輻射環境監測體系,強化電磁輻射污染防治。健全生物安全監管預警防控體系,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做好重點外來入侵物種監測,加強動植物疫情疫病信息搜集和評估。(自治區生態環境廳、工業和信息化廳、衛生健康委、林草局、銀川海關)

(三)夯實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提升城市氣候變化監測預警和風險管理能力,逐步增強城市基礎設施氣候韌性,推動銀川市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科學推進城市建設和更新改造,提升城市雨水滯蓄能力,建立防澇應對聯動機制,到2027年,地級城市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目標要求。(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氣象局、銀川市人民政府)

五、提升城市數智治理效能

(一)強化數字化治理水平。探索人工智能在政務服務、環境監測、污染溯源、生態評估等領域應用,推動生態環境領域數據平臺與城市智能中樞共性支撐。加強跨部門生態環境治理業務集成、數據聯動和共享使用,提升數據分析應用和服務決策水平。強化用能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加強城市國土空間監測,支撐提升城市規劃建設水平。加強實景三維數據建設,為城市建設治理提供地理信息數據支撐和地理信息公共服務。(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數據局>、自然資源廳、林草局)

(二)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立健全“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體系。強化衛星遙感、無人機航測、星地協同走航、地理信息測繪等技術的融合運用,鼓勵有條件的地市率先建設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城市。加快補齊新污染物監測、溫室氣體監測、生態質量監測、輻射環境監測等領域短板。(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三)推進城市基礎設施設備更新。分類推進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設備更新。完成供水、排水、燃氣、熱力等地下管線更新改造3000公里。實施智慧城市建設行動,完善充電設施、移動通信、物聯網絡基礎設施體系。支持符合條件的老舊電梯更新更換。(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管廳、通信管理局)

(四)建立多元參與行動體系。加強居民生態環境健康素養提升宣傳教育,倡導綠色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積極開展“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系列活動,培育志愿服務隊伍、打造志愿服務項目。通過六五環境日、全國生態日等重大活動,持續推動環保設施開放。積極引導各類園區、廠礦企業、學校、街道、庭院等建設各類美麗細胞,探索建立產品碳標識認證管理制度體系,推進城市、產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推動建設低碳、宜居、清潔、寧靜、和諧的生態社區建設。做好美麗城市建設進展成效、經驗做法、典型案例宣傳報道。(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教育廳)

美麗城市建設原則上以地級城市為主體自主自愿開展,各城市對美麗城市建設負總責,要參照生態環境部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的《美麗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和本方案有關部署,建立完善責任體系和任務推進機制,編制實施方案、規劃或行動計劃,并以國家美麗城市建設參考指標體系為基礎,根據本地特征細化、優化美麗城市建設指標要求,明確建設目標、重點任務、改革舉措、工程項目和時限要求,定期開展評估。自治區黨委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加強統籌協調,組織有關部門對美麗城市建設成效進行綜合評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積極推動城市體檢,加強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與美麗城市建設協調銜接。發展改革部門在有關政策制定和工作推進中積極支持美麗城市建設。財政、金融部門強化美麗城市建設財政、金融支持,加強項目謀劃儲備,探索拓展多元化投融資模式,鼓勵引導銀行機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加強銀企對接,提供有力信貸支持美麗城市建設。




 
地區: 寧夏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