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局等部門關于印發四川省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 (川疾控局公衛函〔2024〕48號)

   2024-12-16 724
核心提示:為提升氣候變化健康適應水平,促進健康四川和美麗四川建設,在國家行動方案基礎之上,制定本實施方案。

各市(州)衛生健康委(疾控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和旅游局、應急管理局、氣象局、林草局:

按照國家疾控局等13部門《關于印發<國家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方案(2024—2030年)>的通知》(國疾控衛免發〔2024〕17號)要求,我們研究制定了《四川省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局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四川省財政廳                 四川省生態環境廳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四川省交通運輸廳

四川省水利廳                 四川省農業農村廳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四川省應急管理廳                 四川省氣象局

四川省林業和草原局

2024年12月10日

四川省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實施方案(2024—2030年)

為提升氣候變化健康適應水平,促進健康四川和美麗四川建設,在國家行動方案基礎之上,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到2025年,健全完善多部門工作協作機制,出臺相關政策和技術指南。加強氣候敏感疾病監測系統建設,完成氣候變化健康風險、脆弱性和適應能力調查分析,形成氣候變化健康適應需求清單。

到2030年,氣候變化和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健康影響監測預警能力持續增強。健康風險、脆弱性和適應能力評估體系逐步成熟。重點地區和重點領域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能力、健康與公共衛生系統氣候韌性顯著增強。

二、重點任務

(一)健全完善多部門工作協作機制

將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及應對作為氣候變化安全評估的重要內容,推動將氣候變化與健康工作融入全省應對氣候變化規劃和環境健康政策體系。建立氣候變化與健康跨部門合作工作機制,加強多部門協作,開展定期會商、應急溝通、聯合評估等合作,促進數據資料共享,開展氣候變化與健康理論和技術研究。(省疾控局,生態環境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省衛生健康委、四川氣象局。“,”前為牽頭單位,后面為按職責分工負責,下同。)

(二)出臺氣候相關政策和技術指南

推進多部門政策融合,出臺重點地區和重點領域適應氣候變化的綜合干預措施。推廣應用國家氣候變化健康風險、脆弱性和適應能力評估技術標準,出臺四川省公眾應對氣候變化指南。(省疾控局、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水利廳、省衛生健康委、四川氣象局)

(三)加強氣候敏感疾病的預警提醒

建立多部門監測預警與聯動響應機制。加強高溫熱浪、低溫雨雪、寒潮等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發布氣候敏感疾病氣象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提升預警信息覆蓋面和接受度。加強對易感野生鳥類及其同群、同棲物種的疫病監測,做好信息共享。開展布魯氏菌病、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監測,強化部門溝通協調,共同做好監測預警。(省疾控局、省衛生健康委、四川氣象局,生態環境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省林草局)

(四)強化風險、脆弱性和適應能力動態評估

推廣國家風險評估方案和指南。開展重點區域及重點脆弱人群適應氣候變化能力評估,推動適應能力提升。開展氣候變化綜合評估和預估分析,突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變化特征,系統揭示氣候變化規律。每年編制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評估報告。(省疾控局,生態環境廳、水利廳、省衛生健康委、四川氣象局)

(五)提升風險防范和綜合干預能力

加強洪澇災害防御能力建設和供水保障。打造智慧氣象健康服務模式。探索建立氣候變化健康適應型旅游業和農業種植模式。提高電力行業在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下的運行和安全保障能力。提高交通基礎設施防災抗災能力。實施基礎設施和重大項目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減少對環境負面影響。加強城市道路、橋梁、隧道等基礎設施的安全隱患排查,提升山洪災害監測預警預報水平和決策指揮能力。(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水利廳、農業農村廳、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廳、四川氣象局)

改善重點場所(醫院、工業企業、托幼機構、學校和養老機構等)工作環境衛生狀況,優化配備健康防護設備設施和個人防護用品。完善傷害監測預警體系,加強對脆弱人群(孕婦、兒童、老年人及高血壓等慢性病患者)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針對性制定脆弱人群健康干預方案。強化氣候敏感疾病疫苗接種。(省疾控局、省衛生健康委)

(六)增強應對氣候變化衛生保障能力

制定平急結合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應急預案,聯合多部門開展應急演練,提升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引發的洪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下生活飲用水衛生保障、環境衛生處理、傳染病疫情監測與控制、病媒生物監測與控制等應急處置能力。(省疾控局,生態環境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水利廳、省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廳、四川氣象局)

加強應急醫學救援裝備配備,提升空間立體和快速機動醫學救援能力,組建省、市、縣三級醫學救援專家庫。完善心理危機干預服務體系,加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創傷后應激障礙人群心理干預。(省疾控局、省衛生健康委,各有關部門)

(七)增強健康與公共衛生系統氣候韌性

實施全省衛生健康系統公共機構綠色能源資源節約三年行動計劃。開展全省醫療機構綠色醫療發展行動(2024—2027年)。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制定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應急預案,基于預報信息提前儲備醫療物資,保證核心功能在一定時間內能維持正常運行。(省疾控局、省衛生健康委,各有關部門)

健全氣候敏感疾病的遠程醫療診斷平臺和醫療救治團隊,制定遠程醫療工作響應機制。依據不同氣候敏感地區、功能定位城市群的氣候特征,因地制宜開展基層診治能力建設,完善氣候敏感疾病的分級診療網絡。(省衛生健康委)

(八)營造全社會友好環境

制定不同類型、不同人群宣教策略,推動氣候變化與健康宣教進鄉村、進社區、進場所、進學校,提升公眾應對氣候變化與健康素養水平。開展康養氣候資源精細化評價,繪制康養氣候資源區劃圖,提供康養度假參考指南。(省疾控局,生態環境廳、水利廳、省衛生健康委、四川氣象局)

(九)加快科技創新

加強影響氣候敏感疾病發生發展的關鍵氣候危險因素和致病機理的基礎研究。加強氣候敏感疾病的風險評估、預測預警技術、分類分級與防護等適宜技術推廣應用。開展四川疾病高敏感氣象指數分析,研究四川疾病氣候變化風險評估方法。(省疾控局,生態環境廳、省衛生健康委、四川氣象局)

(十)推進川渝合作

深化氣候變化健康適應川渝合作,開展川渝一體化氣候變化健康相關數據共享和利用,建立區域協同極端天氣事件應急處置機制,推動川渝氣候變化健康領域科技交流與合作。(省疾控局,生態環境廳、四川氣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各部門要將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納入重要工作內容,建立健全工作協調機制,參照省級部門分工,細化落實本地部門任務,加大保障力度,將監測預警、實驗室建設納入項目和信息平臺建設范疇。(省疾控局,各有關部門)

(二)強化隊伍建設

設立省氣候變化與健康專家庫。開展氣候變化與健康技能培訓和實操演練。開展社會化培訓,提升社會團體、志愿者等宣教能力。(省疾控局、省衛生健康委、四川氣象局,各有關部門)

(三)加強實施指導

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推動落實行動任務,保障各項任務有效推進。實施氣候變化健康適應行動全過程管理,綜合掌握各項任務開展情況和實施效果。(省疾控局,各有關部門)




 
地區: 四川
標簽: 疾病預防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