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六枝特區2008年國家水稻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六府辦〔2008〕86號)

   2011-08-09 450
核心提示:為實施好國家水稻良種補貼項目,進一步發展水稻生產,根據《貴州省2008年國家水稻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
為實施好國家水稻良種補貼項目,進一步發展水稻生產,根據《貴州省2008年國家水稻良種補貼項目實施方案》,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思路、指導原則和主要目標
 
  ㈠基本思路。通過實施水稻良種補貼項目,運用政策導向和資金扶持手段,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引導農民擴大水稻種植面積,提高水稻良種和先進栽培技術的推廣覆蓋率,增加水稻產量和生產效益,實現糧食穩定增產和農民持續增收。
 
  ㈡指導原則。補貼工作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堅持補貼和良種良法推廣掛鉤的原則;堅持直補到戶原則;實行資金預撥、缺口墊付、據實結算原則。
 
  ㈢主要目標。完成市級預撥我區水稻良種補貼項目面積13.5萬畝。通過實施水稻良種補貼項目,穩定水稻種植面積,提高水稻生產科技水平。
 
  二、補貼范圍、內容和兌付方式
 
  ㈠補貼范圍。全區種植水稻的各鄉鎮均列入補貼范圍。區屬農場符合補貼要求的,直接向特區農業部門申報補貼,列入特區的補貼范圍。省屬、市屬農場符合補貼要求的,由省農墾局審核匯總后,向省農業廳申報補貼。
 
  ㈡補貼品種。補貼品種必須是近年來通過審定并適宜于我區種植的水稻良種,原則上是雜交水稻品種,重點是優質、高產、高抗主推品種。
 
  ㈢補貼對象。補貼對象為補貼范圍內種植水稻良種的農戶(含農場職工)。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由種植農戶享受補貼。
 
  ㈣補貼標準。早稻每畝補貼10元,一季中稻和晚稻每畝補貼15元。
 
  ㈤兌付方式。由各鄉(鎮)政府組織申報,農業部門認真核算并提供補貼面積,財政部門及時將補貼資金通過“農民補貼網”,以“一折通”方式直接兌付到農戶。省、市屬農場部分由省農業廳負責兌付。
 
  三、補貼組織、程序和時限
 
  ㈠補貼組織
 
  水稻良種補貼項目實行分級管理、分工負責。區、鄉兩級工作由政府統一組織,具體工作由農業、財政等有關單位承擔實施。
 
  1、成立“六枝特區2008年國家水稻良種補貼項目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特區政府分管農業的領導擔任,副組長由特區農業局、財政局負責人擔任,成員由財政局、農業局相關人員組成。辦公室設在特區農業局,具體開展好各項工作。制定實施方案并組織實施,開展對基層技術人員和重點示范戶的培訓;組織面積核查和補貼資金兌付;分鄉鎮建立到村的水稻良種補貼信息管理檔案,內容包括種植面積、補貼資金、主要品種、育秧方式、栽培技術等;及時做好工作總結,按要求上報有關材料等。
 
  2、各鄉鎮要相應成立工作機構,建立工作責任制,細化實施方案,安排必要的工作經費,抓好補貼工作。按照上級補貼方案要求,廣泛宣傳補貼政策,組織轄區水稻良種種植面積申報、公示、核查和上報,開展對示范農戶的技術培訓;協調、督促補貼發放機構按規定時間和程序發放補貼;建立分村到戶的水稻良種補貼信息管理檔案;及時做好工作總結,按要求上報有關材料和結算報告等。農業局聯系人:楊厚科,電話:5321687,電子郵箱:yhk28@163.com;財政局聯系人:胡斌,電話:5328934。
 
  ㈡補貼程序和時限(補貼工作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補貼準備階段(2008年6月25日前完成)。特區制定實施方案下發并報市農業局、市財政局備案;開展補貼工作培訓和政策宣傳,印制有關表格等;各鄉鎮報送階段工作小結。
 
  第二階段:面積申報核查階段(2008年7月5日前完成)。各鄉(鎮)政府發出公告,通知農戶在規定時間內(不少于5天)到村民小組申報符合水稻良種補貼范圍的品種及種植面積、栽培方式,村民小組匯總后送村委會,村委會對面積初核后張榜到村民小組進行公示(不少于5天)。公示結束無異議后,由村委會分戶造冊報鄉(鎮)政府,鄉(鎮)政府組織鄉、村干部和農技人員進行面積抽查、復核,分村造冊送特區農業部門匯總報特區政府核定,報市農業、財政部門審核后,報省農業、財政部門備案。
 
  第三階段:補貼兌付階段(2008年7月底前完成)。由特區財政局將補貼資金按上級核準補貼面積下達鄉鎮,省和市級財政預撥資金不足部分由特區財政墊付補足;鄉(鎮)政府發布公告到每個村民組,并提供經核準的分村到戶補貼清冊給補貼兌付機構,兌付機構按補貼清冊通過涉農補貼“一折通”向農戶發放(上折)。
 
  第四階段:總結結算階段(2008年8月8日前)。補貼兌付(上折)結束后,兌付機構應出具有關佐證資料給鄉(鎮)政府和特區財政部門,由鄉(鎮)政府組織對補貼工作進行總結,于8月8日前總結上報特區農業局、財政局申請結算。
 
  四、工作要求和保障措施
 
  ㈠搞好宣傳發動和培訓工作。各鄉(鎮)政府與有關部門要結合貫徹中央、省委兩個1號文件精神,將國家扶持水稻生產發展的重要意義和實施普惠性水稻良種補貼的政策措施,通過廣播、網絡、公告、宣傳欄等形式宣傳到戶,做到家喻戶曉,充分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抓好補貼實施工作人員培訓,統一政策尺度,規范操作程序,保證工作質量,提高工作效率。
 
  ㈡加強技術推廣和技術服務。各級農業部門要抓住國家扶持發展水稻生產的機遇,通過面積核查開展一次水稻生產系統調研。加強水稻生產適用技術推廣,重點推廣雜交水稻、超級稻、優質稻等水稻良種,推廣旱育秧、寬窄行栽培、水稻拋秧或免耕栽培、測土配方施肥、病蟲綜合防治等技術。廣泛開展技術培訓,提高增產、節本、增效關鍵技術的普及率和到位率。大力興辦有較大規模、較高規范化程度的示范區,集中展示各種優良品種,綜合集成各項成熟技術,輻射帶動水稻生產水平和效益的不斷提高。
 
  ㈢嚴格工作制度和補貼紀律。堅持“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做到“一公開”、“三到戶”、“五不準”,真正把好事辦實、實事辦好,讓群眾滿意。“一公開”,即補貼工作公開進行,面積申報核查結果張榜公布;“三到戶”,即政策宣傳到戶、面積申報到戶、資金兌付到戶;“五不準”,即不準調整補貼標準,不準截留、擠占、挪用補貼資金,不準用補貼資金抵扣各種稅費、貸款、欠款,不準無故拖延補貼發放時間,不準在補貼工作中向農民收取任何費用。
 
  ㈣抓好補貼建檔和跟蹤調研。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做好補貼工作資料收集、整理、歸檔管理,建立水稻良種補貼信息管理檔案,保存有關原始依據、表冊、憑證,以備核查。鄉(鎮)農業部門要選擇一定數量的農戶進行定點跟蹤調查,掌握補貼前后農戶種植意向變化、良種供需情況、技術推廣應用、相關產業發展和種植效益變化等情況,分析原因,預測趨勢,及時向上級報告。
 
  ㈤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特區農業、財政等有關部門要加強對補貼工作的指導與監督,開展督促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并向上級報告。對在補貼工作中違反規定“暗箱操作”、弄虛作假、虛報冒領的,一經查實,要嚴肅處理。同時,接受有關職能部門的監督、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區、鄉兩級補貼工作經辦部門要公布良種補貼工作監督舉報電話,受理群眾反映的問題,認真調查處理。

   六枝特區2008年水稻良種補貼面積及資金預安排表.doc



 
地區: 貴州
標簽: 良種補貼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