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商務局:
標準化是商務工作的重要基礎,是引領行業發展、規范市場秩序、推動流通變革、促進消費升級的技術支撐,對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引領商務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商務部關于加強“十四五”時期商務領域標準化建設的指導意見》(商建函〔2021〕42號),加強我省“十四五”商務領域標準化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圍繞《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任務目標,統籌內外貿標準,充分發揮標準在商務工作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和引領性作用,優化標準供給結構,提升標準化對外開放水平,加快建立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目標
到2025年,商務領域標準化管理機制更加完善,標準化應用水平明顯提升,標準化工作基本實現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協同發展轉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國內驅動向國內國際相互促進轉變。標準化帶動商貿流通提質增效、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作用更加顯著,成為暢通資源要素循環、提高流通效能、引領消費升級、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有效載體。“十四五”期間至少建設2項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
二、主要任務
(一)提升標準化管理水平。根據商務部《商務領域標準化管理辦法(試行)》及《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標準化發展戰略的意見》,開展標準化基礎研究和國內國際標準比對分析,為持續深入推進標準化建設提供參考和指南。突出標準先導作用,加強流通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標準研究儲備。支持各地出臺標準化工作支持政策,保障標準化項目經費。強化標準化隊伍力量建設,開展標準化相關培訓。
(二)優化標準供給結構。完善標準框架體系,加強公益類、基礎類標準研制。充分調動各社會組織、企業制定標準的積極性,更好激發市場主體參與標準化工作的活力,推動建立政府和市場共同發揮作用的標準供給方式。開展老舊標準復審和評估,確保標準與時俱進,減少交叉重復。主動研判商務領域新發展趨勢,加快綠色流通、數字商務等新興領域標準制修訂。
(三)提高標準供給質量。嚴格標準審查機制,加強標準起草全過程技術審查,完善審查規則,規范審查程序。鼓勵各地組織開展標準化培訓工作,指導起草單位按照標準規則開展制修訂工作,提高標準制修訂水平和效率。緊扣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制定有科技含量、先進適用的標準,切實提高標準質量和水平。學習借鑒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先進經驗,為制定高水平標準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四)強化標準宣貫應用。鼓勵綜合運用文本公開、標準釋義、標準解讀、信息反饋、評估評價等方式,增強標準宣貫效能。社會關注度高的重點標準利用新聞發布會進行發布。圍繞商貿流通提質增效開展標準化試點,總結形成可復制推廣經驗。各級商務部門要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在制定政策措施時積極應用標準,探索標準在實施、評估方面的新模式,充分發揮標準化試點示范在標準實施中的重要載體作用。
(五)提升標準化對外開放水平。鼓勵市場主體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推動先進適用國際標準轉化應用。主動應用宣傳商務領域標準,探索同主要貿易伙伴開展標準互認,促進政策法規、質量標準、檢驗認證等相銜接,推動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體系兼容。開展標準化對外合作與交流,鼓勵行業協會、專業機構和骨干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為對外開放,特別是“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標準支撐。
三、重點領域
(一)加強農產品流通標準化,創新流通方式。推進農產品市場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制修訂市場管理技術標準,規范市場升級改造,推進市場分級分類管理,推行拍賣、訂單農業等現代交易方式。研究探索內外貿流通一體化的農產品市場標準,推廣企業典型做法,加快相關技術指南向標準的轉化,為農產品流通主體提升產品質量和打造品牌提供技術指導。
(二)加強供應鏈物流標準化建設,促進流通降本增效。完善供應鏈相關標準,推動供應鏈技術、服務、模式等方面的協同創新,提高跨行業、全環節的供應鏈協調效率。重點推進供應鏈風險評估、供應鏈數字化、供應鏈管理服務等領域標準研制,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持續推進商貿物流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推廣標準托盤、標準周轉箱(筐),提高循環共用效率和水平。
(三)完善流通設施標準化建設,培育創新發展新動能。加強縣域商業體系標準化建設,改造提升縣城綜合商貿服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鄉鎮商貿中心、村級商店。提升商品市場標準化水平,完善市場建設、管理、運營、服務等相關標準,提高流通效率,促進消費潛力釋放。推動農貿市場標準化、智慧化升級改造,打通城鄉流通“微循環”。優化社區便民生活服務標準,完善“智慧商店”、“智慧街區”、“智慧商圈”建設標準,健全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標準體系。
(四)健全商務服務標準體系,提升傳統消費能級。推動汽車流通、成品油流通、繭絲綢、國際貨運代理、居民服務業和網絡拍賣等方面標準化建設,著力改善消費環境,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構建適應新形勢流通發展需要的高質量標準體系。加強流通企業信用評價指標、信用管理體系標準化建設,充分發揮信用標準化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引導老字號企業加強內部標準化體系建設,走標準化、規范化發展道路。
(五)完善商貿流通數字化標準,支撐商務高質量發展。加強商務領域數字技術應用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建立統一的大數據全流程管理標準,推動5G、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標準化應用。加強電子商務新業態新模式標準建設,促進直播電商、社交電商等規范發展。完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加強服務載體、物流支付、監測分析、人才培養等標準建設,提升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基地、產業園區的服務承載能力。
(六)強化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組織動員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研究開展跨境電商領域相關標準制修訂,輸出更多“中國方案”和“中國經驗”。落實外商投資法等規定,保障外資企業平等參與標準化活動。做好世貿組織框架下強制性標準的合規、咨詢等工作,按照世貿規則做好標準制定與通報事項。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商務廳發揮廳內標準化工作推進機制作用,加強與省標準化主管部門的協調配合,強化對各級商務部門標準化工作的指導。同時加強對標準起草單位的指導,提高其標準研究、制修訂及推廣能力。各級商務部門要進一步增強對標準化工作的認識,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分工,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二)完善保障政策。健全標準制修訂經費保障機制,協調有關部門爭取將標準化建設費用納入試點示范項目資金支持范圍。各地要完善促進標準化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政策支持,適時開展標準化表彰獎勵。健全政府投入保障制度,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加大投入,形成政府部門引導、以市場主體為主的標準化經費投入機制。
(三)強化隊伍建設。支持標準化咨詢機構、行業協會等組織對企業從事標準化工作的人員開展專業知識培訓,鼓勵企業技術和管理人員參與各類標準的研制工作。加強標準化專家隊伍建設,建立標準化專家庫,穩定和擴大標準化人才隊伍,發揮專家咨詢與技術指導作用。
(四)做好宣傳推廣。加大媒體宣傳推廣力度,提高社會認知度和企業參與積極性。各級商務部門要加強對標準化試點工作的宣傳,通過地方媒體、政府網站等多種渠道,有針對性地選擇帶動作用強、公眾關注度高、社會影響面廣的試點單位進行深度報道,持續擴大試點影響力。
遼寧省商務廳
2021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