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樟樹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全面落實全省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實現國家總局、省局黨組中心工作的目標要求,做好全年的餐飲安全監管工作,現將《2014年江西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4年4月9日
2014年江西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2014年,全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和全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實現國家總局、省局黨組中心工作的目標要求,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在依法履職和強化監管上積極作為,繼續夯實基礎,創新監管機制,提升監管效能,提振消費信心,努力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促進全省餐飲安全形勢持續好轉。
一、 以解決突出問題為重點,深化風險治理
(一)繼續加大學校及周邊餐飲安全監管力度。鞏固前期“護校行動”成果,建立長效機制,指導有條件的學校食堂建立食品安全自檢系統。積極配合省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省人民政府關于我省中小學校餐飲安全情況工作報告的有關工作,深入開展中小學食堂餐飲安全專項整治,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學校供餐食堂和托餐家庭的餐飲安全監管,嚴格供餐企業準入條件,進一步健全責任體系,嚴格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強化食堂內部經營管理,確保“祖國的花朵”安全健康成長。
(二)開展旅游景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聯合旅游主管部門對全省各旅游景區及周邊餐飲單位、地方特色餐飲街、農家樂餐館進行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隱患,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評定一批精品示范單位,健全旅游主管和接待部門、餐飲監管部門和餐飲單位責任體系,建立部門聯合督導機制,督促各責任主體嚴格落實責任,促進全省旅游景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整體水平提升。
(三)提升小餐飲安全水平。調動多方積極因素,發揮與城市管理、環保、工商等部門的聯動作用,將小餐飲的整規提升工作納入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的創建內容,指導幫扶小餐飲改造軟硬件條件,規范經營行為,不斷提升小餐飲食品安全等級,實現無證小餐飲每年至少下降10%的目標。
(四)繼續開展各類專項整治。在做好百日專項行動的基礎上,繼續加強五一、中秋、國慶、元旦、春節等重要節慶時段、旅游旺季等人流集中時段和夏季食物中毒高發時段等重點時段的監督檢查,加大對鮮肉和肉制品、散裝酒和自釀酒、自制調味料和火鍋底料等重點品種的監測力度,適時開展專項整治,發現和查處大案、要案。
二、 以規范經營行為為基點,強化日常監管
(五)加強原輔料采購監管。嚴把源頭關,重點監督餐飲單位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和臺賬登記制度情況,細化相關要求,規范食品采購記錄和使用登記行為,做到進貨有臺賬、登記全、可追溯,使用有記錄、信息準、可查詢,嚴防不合格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和假冒偽劣食品進入餐飲服務環節。
(六)規范餐飲單位加工制作行為。督促餐飲單位建立落實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嚴格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進行加工制作,加強對餐飲單位從業人員健康檢查、食品添加劑使用、高風險食品制作、餐飲具清洗消毒和餐廚廢棄物處置等重點環節的監督檢查。
(七)有效轉化量化分級管理成果。在全省持證餐飲單位100%完成首次監督量化分級管理評定工作的基礎上,做好2014年動態等級評定工作。根據量化分級管理情況,分析研判本地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形勢,查找監管薄弱環節。引入獎懲機制,將量化分級管理與評先評優、日常監督、許可經營相結合,促進企業提高安全水平。通過公示牌、餐飲單位電子屏幕、部門政務網站、報紙廣播電視等媒介,及時向社會公布餐飲單位量化評定的相關信息,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八)穩妥做好重大活動餐飲安全保障。著手擬定《江西省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操作規范》,健全全省重大活動保障工作運行機制,督促指導各地落實餐飲單位、活動主辦單位和監管部門三方責任,確保重大活動餐飲安全“零投訴”、“零事故”。
三、以運用科技手段為支撐,科學高效監管
(九)加大監督抽檢力度。繼續擴大監督抽檢的覆蓋面,增加餐飲單位自制食品、高風險食品的抽檢批次和頻率。增強抽檢工作的靈活性,給予基層更多的主動性,將監督抽檢與日常監管有機結合,對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可疑問題食品及時送檢,充分發揮監督抽檢為執法辦案提供依據的技術支撐作用。
(十)積極發揮快速檢測作用。充分利用快檢裝備,加強對基層人員快檢能力的培訓,加大快檢在監管中的篩查力度,充分發揮快檢技術和快速篩查模式在日常監管、監督抽檢、專項整治、執法辦案、應急處置和重大活動保障中的技術支撐作用,及時控制可疑問題食品,排除安全隱患,預防和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十一)推動信息化、動態化監管。構建信息化監管網絡,運用、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統和基礎數據庫,提高監管效率。協調行業組織,進一步推進餐飲單位“明廚亮灶”,在更多的學校、企事業單位食堂和大中型餐飲單位推動建立電子監控管理系統,對餐飲單位的加工制作行為實施在線監控,提升監管質量和效能。
四、 以提升監管效能為根本,不斷夯實基礎
(十二)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體系。結合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依據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和國家總局配套制修訂的制度規范,對我省現有的餐飲安全監管制度進行梳理,加快立、改、廢工作。研究制定餐飲服務許可實施細則,嚴格許可標準,規范許可行為;建立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培訓考核管理制度;加強農村群體性聚餐監管調研,研究制定農村群體性聚餐管理辦法,建立農村流動廚師管理制度。
(十三)加強監管隊伍能力建設。定期組織對各級監管人員的培訓工作,加強法律法規、食品安全知識、文書制作、案例分析、快檢操作和應急處置等業務知識和行政執法能力培訓。于2014年下半年開展一次全系統餐飲監管知識技能“大比武”活動,努力鍛造一支通法律、懂技術、善監督、能寫作的綜合性基層監管隊伍。
(十四)提高餐飲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水平。修訂《江西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進一步健全餐飲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加強輿情監測預警,加大信息的搜集和分析研判力度,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嚴格事故信息報送,及時開展事故分析和總結評估。
(十五)強化基層執法打假。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和稽查執法的銜接力度,重視投訴舉報、監督抽檢、現場檢查中發現的線索,借助社會輿論等各方力量,發現案情、拓寬案源,做到有案必查、違法必究,采用飛行檢查、異地交叉執法等多種執法方式,持續保持打假治劣高壓態勢。
五、 以構建共治格局為導向,落實各方責任
(十六)凝聚監管合力。加強與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食品生產、食品流通環節的溝通聯系,通力協作,凝聚全程監管合力。發揮部門間、區域間食品安全監管聯動效應,創新銜接機制,加大跨部門、跨區域信息通報和案件協辦力度,建立綜合督查和信息共享機制,促進覆蓋全省的生產、流通、餐飲全過程、全品種、全行業的食品安全大監管模式形成。
(十七)建立健全餐飲安全誠信體系。完善誠信信息共享和失信行為懲戒機制。加快餐飲單位信息信用采集工作,將量化評定等級納入其中,使餐飲單位的信用和安全狀況公開透明、可查核。建立實施“黑名單”制度,公布失信餐飲單位名單,對納入“黑名單”的增加監督檢查和抽驗頻次,加大對失信企業的懲戒力度,使不法分子“一處失信、寸步難行”,督促餐飲經營者自覺落實法定責任。
(十八)增強餐飲單位主體責任意識。各級監管部門要制定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年度培訓計劃,對單位主要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關鍵崗位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增強餐飲單位的主體責任意識和食品安全首位責任意識。督促餐飲單位建立健全從業人員崗位責任制,逐級落實責任,加強全員、全過程餐飲安全監管。
(十九)構建群防群控工作格局。充分調動消費者參與餐飲安全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組織利用好食品安全宣傳周等重大宣傳活動的有利契機,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引導消費者尋找笑臉就餐,提高對透明廚房的關注度。暢通12331投訴舉報渠道,支持消費者依法維權,全面構筑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良好格局。
為全面落實全省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實現國家總局、省局黨組中心工作的目標要求,做好全年的餐飲安全監管工作,現將《2014年江西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4年4月9日
2014年江西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點
2014年,全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要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和全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實現國家總局、省局黨組中心工作的目標要求,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在依法履職和強化監管上積極作為,繼續夯實基礎,創新監管機制,提升監管效能,提振消費信心,努力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促進全省餐飲安全形勢持續好轉。
一、 以解決突出問題為重點,深化風險治理
(一)繼續加大學校及周邊餐飲安全監管力度。鞏固前期“護校行動”成果,建立長效機制,指導有條件的學校食堂建立食品安全自檢系統。積極配合省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省人民政府關于我省中小學校餐飲安全情況工作報告的有關工作,深入開展中小學食堂餐飲安全專項整治,加強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學校供餐食堂和托餐家庭的餐飲安全監管,嚴格供餐企業準入條件,進一步健全責任體系,嚴格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強化食堂內部經營管理,確保“祖國的花朵”安全健康成長。
(二)開展旅游景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聯合旅游主管部門對全省各旅游景區及周邊餐飲單位、地方特色餐飲街、農家樂餐館進行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隱患,打擊違法違規行為,評定一批精品示范單位,健全旅游主管和接待部門、餐飲監管部門和餐飲單位責任體系,建立部門聯合督導機制,督促各責任主體嚴格落實責任,促進全省旅游景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整體水平提升。
(三)提升小餐飲安全水平。調動多方積極因素,發揮與城市管理、環保、工商等部門的聯動作用,將小餐飲的整規提升工作納入文明城市、衛生城市的創建內容,指導幫扶小餐飲改造軟硬件條件,規范經營行為,不斷提升小餐飲食品安全等級,實現無證小餐飲每年至少下降10%的目標。
(四)繼續開展各類專項整治。在做好百日專項行動的基礎上,繼續加強五一、中秋、國慶、元旦、春節等重要節慶時段、旅游旺季等人流集中時段和夏季食物中毒高發時段等重點時段的監督檢查,加大對鮮肉和肉制品、散裝酒和自釀酒、自制調味料和火鍋底料等重點品種的監測力度,適時開展專項整治,發現和查處大案、要案。
二、 以規范經營行為為基點,強化日常監管
(五)加強原輔料采購監管。嚴把源頭關,重點監督餐飲單位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和臺賬登記制度情況,細化相關要求,規范食品采購記錄和使用登記行為,做到進貨有臺賬、登記全、可追溯,使用有記錄、信息準、可查詢,嚴防不合格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和假冒偽劣食品進入餐飲服務環節。
(六)規范餐飲單位加工制作行為。督促餐飲單位建立落實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嚴格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進行加工制作,加強對餐飲單位從業人員健康檢查、食品添加劑使用、高風險食品制作、餐飲具清洗消毒和餐廚廢棄物處置等重點環節的監督檢查。
(七)有效轉化量化分級管理成果。在全省持證餐飲單位100%完成首次監督量化分級管理評定工作的基礎上,做好2014年動態等級評定工作。根據量化分級管理情況,分析研判本地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形勢,查找監管薄弱環節。引入獎懲機制,將量化分級管理與評先評優、日常監督、許可經營相結合,促進企業提高安全水平。通過公示牌、餐飲單位電子屏幕、部門政務網站、報紙廣播電視等媒介,及時向社會公布餐飲單位量化評定的相關信息,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八)穩妥做好重大活動餐飲安全保障。著手擬定《江西省重大活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保障操作規范》,健全全省重大活動保障工作運行機制,督促指導各地落實餐飲單位、活動主辦單位和監管部門三方責任,確保重大活動餐飲安全“零投訴”、“零事故”。
三、以運用科技手段為支撐,科學高效監管
(九)加大監督抽檢力度。繼續擴大監督抽檢的覆蓋面,增加餐飲單位自制食品、高風險食品的抽檢批次和頻率。增強抽檢工作的靈活性,給予基層更多的主動性,將監督抽檢與日常監管有機結合,對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可疑問題食品及時送檢,充分發揮監督抽檢為執法辦案提供依據的技術支撐作用。
(十)積極發揮快速檢測作用。充分利用快檢裝備,加強對基層人員快檢能力的培訓,加大快檢在監管中的篩查力度,充分發揮快檢技術和快速篩查模式在日常監管、監督抽檢、專項整治、執法辦案、應急處置和重大活動保障中的技術支撐作用,及時控制可疑問題食品,排除安全隱患,預防和減少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十一)推動信息化、動態化監管。構建信息化監管網絡,運用、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統和基礎數據庫,提高監管效率。協調行業組織,進一步推進餐飲單位“明廚亮灶”,在更多的學校、企事業單位食堂和大中型餐飲單位推動建立電子監控管理系統,對餐飲單位的加工制作行為實施在線監控,提升監管質量和效能。
四、 以提升監管效能為根本,不斷夯實基礎
(十二)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體系。結合機構改革和職能調整,依據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和國家總局配套制修訂的制度規范,對我省現有的餐飲安全監管制度進行梳理,加快立、改、廢工作。研究制定餐飲服務許可實施細則,嚴格許可標準,規范許可行為;建立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培訓考核管理制度;加強農村群體性聚餐監管調研,研究制定農村群體性聚餐管理辦法,建立農村流動廚師管理制度。
(十三)加強監管隊伍能力建設。定期組織對各級監管人員的培訓工作,加強法律法規、食品安全知識、文書制作、案例分析、快檢操作和應急處置等業務知識和行政執法能力培訓。于2014年下半年開展一次全系統餐飲監管知識技能“大比武”活動,努力鍛造一支通法律、懂技術、善監督、能寫作的綜合性基層監管隊伍。
(十四)提高餐飲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水平。修訂《江西省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進一步健全餐飲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加強輿情監測預警,加大信息的搜集和分析研判力度,開展應急培訓和演練,嚴格事故信息報送,及時開展事故分析和總結評估。
(十五)強化基層執法打假。加大日常監督檢查和稽查執法的銜接力度,重視投訴舉報、監督抽檢、現場檢查中發現的線索,借助社會輿論等各方力量,發現案情、拓寬案源,做到有案必查、違法必究,采用飛行檢查、異地交叉執法等多種執法方式,持續保持打假治劣高壓態勢。
五、 以構建共治格局為導向,落實各方責任
(十六)凝聚監管合力。加強與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食品生產、食品流通環節的溝通聯系,通力協作,凝聚全程監管合力。發揮部門間、區域間食品安全監管聯動效應,創新銜接機制,加大跨部門、跨區域信息通報和案件協辦力度,建立綜合督查和信息共享機制,促進覆蓋全省的生產、流通、餐飲全過程、全品種、全行業的食品安全大監管模式形成。
(十七)建立健全餐飲安全誠信體系。完善誠信信息共享和失信行為懲戒機制。加快餐飲單位信息信用采集工作,將量化評定等級納入其中,使餐飲單位的信用和安全狀況公開透明、可查核。建立實施“黑名單”制度,公布失信餐飲單位名單,對納入“黑名單”的增加監督檢查和抽驗頻次,加大對失信企業的懲戒力度,使不法分子“一處失信、寸步難行”,督促餐飲經營者自覺落實法定責任。
(十八)增強餐飲單位主體責任意識。各級監管部門要制定餐飲服務從業人員年度培訓計劃,對單位主要負責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關鍵崗位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增強餐飲單位的主體責任意識和食品安全首位責任意識。督促餐飲單位建立健全從業人員崗位責任制,逐級落實責任,加強全員、全過程餐飲安全監管。
(十九)構建群防群控工作格局。充分調動消費者參與餐飲安全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組織利用好食品安全宣傳周等重大宣傳活動的有利契機,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宣傳方式,引導消費者尋找笑臉就餐,提高對透明廚房的關注度。暢通12331投訴舉報渠道,支持消費者依法維權,全面構筑食品安全社會共治良好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