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設區市、樟樹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貫徹落實全省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積極落實省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省人民政府關于我省中小學校餐飲安全情況工作報告的有關工作,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在前期開展全省各類學校食堂“護校行動”基礎上,集中力量開展我省2014年中小學校食堂餐飲安全“護校行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全面排查食堂餐飲安全隱患
在2014年春季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檢查工作的基礎上,按照網格化監管要求,全面排查并消除中小學校食堂餐飲安全隱患,期間要進行食堂餐飲安全情況調研,摸清食堂食品安全實情,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
(一)全面排查結構布局隱患。重點檢查對食堂周邊是否有重要污染源、食品加工制作各場所和各環節之間是否存在交叉污染風險。
(二)全面檢查設施設備缺陷。重點檢查地面、墻壁、天花板是否干凈整潔、餐飲檢查消毒清洗設備是否購置、“三防”設施是否齊全。
(三)全面清查人員管理漏洞。重點檢查從業人員是否持有健康合格證明上崗、健康合格是否在有效期之內、對患食品安全疾病從事加工制作直接入口的食品工作人員是否及時調離其工作崗位。
(四)全面防范消洗環節風險。重點檢查消洗設施設備是否正常運行、餐飲具消毒是否達到相關要求、從業人員是否掌握基本消毒清洗知識。
二、依法嚴查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在“食品安全百日專項整治行動”的基礎上,按照“最嚴厲處罰”的要求,采取交叉執法、聯合執法、統一行動等方式,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集中領域,對我省中小學食堂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一)嚴厲查處食堂無證經營行為。學校食堂無證經營、無證供應營養餐、改變經營范圍及其他違反許可管理的違法行為,一律責令其停業整頓,并將相關情況通報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
(二)嚴厲打擊“違禁超限”、違法添加行為。要加大對非法加工食品的打擊力度,對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行為、利用有毒有害原料加工食品行為,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交公安部門。
(三)嚴格防范不合格食品及原料進入學校食堂。要加大對不索證索票的查處力度。對購進使用 “地溝油”、病死豬肉、“瘦肉精”豬肉等劣質食品及原料,購進使用過期食品、變質食品、“三無”食品的行為,一律依法從嚴從重處罰,確保原料安全。
三、深入開展技術監督抽驗
在行政監管的基礎上,強化技術監督,積極發揮食品抽驗和快檢技術支撐作用,提升監管效能,確保校園餐飲食品源頭質量安全。
(一)積極開展食品抽驗工作。加大在學校食堂抽取食品品種的頻次,對可疑食品、問題食品、來歷不明食品,加強監督抽檢。對大米、面粉、食用油、肉及肉制品等大宗食品進行重點抽驗。
(二)全面運用快檢技術進行篩查。要充分利用快檢設備,對食堂食品及原料進行篩查。重點對蔬菜類中的農藥殘留、肉品中的獸藥殘留、蛋類中的沙門氏菌、食用油中的極性組分、大米中的黃曲霉素等進行快檢。
(三)鼓勵學校開展食品安全自檢。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食堂,建立食品自檢系統,開展食品及原料快速檢測。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大對學校建設自檢系統工作的支持和指導,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關口前移。
四、督促落實學校食品安全責任
要密切與教育行政部門聯系,督促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確保食品安全責任落到到人。
(一)落實食品安全工作校長負責制。要及時與學校簽訂食品安全責任狀,明確學校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責任,督促學校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完善食堂管理制度,強化員工培訓教育,建立健全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
(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與人員設置。要督促學校建立和完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網絡,設置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按要求配置食品安全管理專職人員,明確賦予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權力,將制度落實到各環節、各崗位。
(三)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學校食堂要在春、秋季開學前,按照食品安全要求,認真開展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并在平時不定期檢查。布局結構不合理的,利用假期開展改造;食品儲存、餐具消毒設施設備不足的,要及時購置補充,加強保養管理,確保運行正常;對員工的操作行為要加強管理,防止交叉污染食品,及時消除隱患。
五、繼續強化營養餐食品安全監管
承擔國家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的市、縣,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密切與當地營養辦聯系,以“最嚴格監管”的要求強化營養餐供餐食品安全監管。
(一)嚴格供餐食堂準入審核。要按照《江西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供餐準入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強化新建、改建、擴建食堂的圖紙審查,加大施工指導力度,確保符合許可要求。要嚴格許可準入標準,對學校食堂和托餐家庭嚴格供餐資質審查,確保供餐食品安全。
(二)強化供餐食堂餐飲安全監管。加大檢查頻次,對餐飲具消毒清洗、食品加工制作等環節的問題,要立即責令整改,并跟蹤落整改情況。對設施設備嚴重欠缺、制作加工流程紊亂、對食品安全隱患大的學校食堂、托餐家庭,要責令停止供餐。
(三)加大供餐食品安全監管。發現可疑食品、問題食品、來歷不明食品和“三無”食品,要及時控制,加強監督抽檢。對營養改善計劃重點供餐食品,要加大抽驗頻次,并適時公布抽檢結果,確保營養餐安全、放心。
六、探索創新校園餐飲安全監管機制
在加強執法監管的同時,要完善學校食堂自我監督機制,引導發揮社會輿論、新聞媒體、學生家長等各類主體的社會監督作用,形成社會共治機制。
(一)強化風險應急管理。聯合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的演練或培訓,在中高考期間和特殊時段及時發布餐飲食品安全風險預警,督促學校保證足夠的課時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教育。
(二)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學校食堂誠信檔案,將日常監督檢查記錄和行政處罰記錄納入誠信檔案,對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單位和負責人納入學校餐飲安全“黑名單”。要推進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并將動態分級評定結果進行公示,適時在新聞媒體上進行通報。
(三)引導社會共治食品安全。深入推進示范食堂建設,通過組織食堂開放日、電子顯示屏、網絡視屏監控等方式開展“明廚亮灶”活動,引導學生家長和新聞媒體等參與共治食品安全。
各市局請在10月底前上報轄區2014年中小學食堂餐飲安全“護校行動”工作總結。
聯系人:張祖潤,電話:0791—88158035
郵 箱:317791216@qq.com
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4年5月7日
為貫徹落實全省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會議精神,積極落實省人大常委會聽取和審議省人民政府關于我省中小學校餐飲安全情況工作報告的有關工作,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決定在前期開展全省各類學校食堂“護校行動”基礎上,集中力量開展我省2014年中小學校食堂餐飲安全“護校行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全面排查食堂餐飲安全隱患
在2014年春季學校食堂食品安全檢查工作的基礎上,按照網格化監管要求,全面排查并消除中小學校食堂餐飲安全隱患,期間要進行食堂餐飲安全情況調研,摸清食堂食品安全實情,確保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
(一)全面排查結構布局隱患。重點檢查對食堂周邊是否有重要污染源、食品加工制作各場所和各環節之間是否存在交叉污染風險。
(二)全面檢查設施設備缺陷。重點檢查地面、墻壁、天花板是否干凈整潔、餐飲檢查消毒清洗設備是否購置、“三防”設施是否齊全。
(三)全面清查人員管理漏洞。重點檢查從業人員是否持有健康合格證明上崗、健康合格是否在有效期之內、對患食品安全疾病從事加工制作直接入口的食品工作人員是否及時調離其工作崗位。
(四)全面防范消洗環節風險。重點檢查消洗設施設備是否正常運行、餐飲具消毒是否達到相關要求、從業人員是否掌握基本消毒清洗知識。
二、依法嚴查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在“食品安全百日專項整治行動”的基礎上,按照“最嚴厲處罰”的要求,采取交叉執法、聯合執法、統一行動等方式,集中時間、集中力量、集中領域,對我省中小學食堂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一)嚴厲查處食堂無證經營行為。學校食堂無證經營、無證供應營養餐、改變經營范圍及其他違反許可管理的違法行為,一律責令其停業整頓,并將相關情況通報當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
(二)嚴厲打擊“違禁超限”、違法添加行為。要加大對非法加工食品的打擊力度,對采購、貯存、使用亞硝酸鹽行為、利用有毒有害原料加工食品行為,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對涉嫌犯罪的,及時移交公安部門。
(三)嚴格防范不合格食品及原料進入學校食堂。要加大對不索證索票的查處力度。對購進使用 “地溝油”、病死豬肉、“瘦肉精”豬肉等劣質食品及原料,購進使用過期食品、變質食品、“三無”食品的行為,一律依法從嚴從重處罰,確保原料安全。
三、深入開展技術監督抽驗
在行政監管的基礎上,強化技術監督,積極發揮食品抽驗和快檢技術支撐作用,提升監管效能,確保校園餐飲食品源頭質量安全。
(一)積極開展食品抽驗工作。加大在學校食堂抽取食品品種的頻次,對可疑食品、問題食品、來歷不明食品,加強監督抽檢。對大米、面粉、食用油、肉及肉制品等大宗食品進行重點抽驗。
(二)全面運用快檢技術進行篩查。要充分利用快檢設備,對食堂食品及原料進行篩查。重點對蔬菜類中的農藥殘留、肉品中的獸藥殘留、蛋類中的沙門氏菌、食用油中的極性組分、大米中的黃曲霉素等進行快檢。
(三)鼓勵學校開展食品安全自檢。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食堂,建立食品自檢系統,開展食品及原料快速檢測。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加大對學校建設自檢系統工作的支持和指導,使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關口前移。
四、督促落實學校食品安全責任
要密切與教育行政部門聯系,督促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確保食品安全責任落到到人。
(一)落實食品安全工作校長負責制。要及時與學校簽訂食品安全責任狀,明確學校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責任,督促學校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完善食堂管理制度,強化員工培訓教育,建立健全食堂食品安全工作責任制。
(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機構與人員設置。要督促學校建立和完善食堂食品安全管理網絡,設置食品安全管理機構,按要求配置食品安全管理專職人員,明確賦予專職食品安全管理人員權力,將制度落實到各環節、各崗位。
(三)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學校食堂要在春、秋季開學前,按照食品安全要求,認真開展食品安全隱患排查,并在平時不定期檢查。布局結構不合理的,利用假期開展改造;食品儲存、餐具消毒設施設備不足的,要及時購置補充,加強保養管理,確保運行正常;對員工的操作行為要加強管理,防止交叉污染食品,及時消除隱患。
五、繼續強化營養餐食品安全監管
承擔國家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工作的市、縣,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密切與當地營養辦聯系,以“最嚴格監管”的要求強化營養餐供餐食品安全監管。
(一)嚴格供餐食堂準入審核。要按照《江西省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供餐準入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強化新建、改建、擴建食堂的圖紙審查,加大施工指導力度,確保符合許可要求。要嚴格許可準入標準,對學校食堂和托餐家庭嚴格供餐資質審查,確保供餐食品安全。
(二)強化供餐食堂餐飲安全監管。加大檢查頻次,對餐飲具消毒清洗、食品加工制作等環節的問題,要立即責令整改,并跟蹤落整改情況。對設施設備嚴重欠缺、制作加工流程紊亂、對食品安全隱患大的學校食堂、托餐家庭,要責令停止供餐。
(三)加大供餐食品安全監管。發現可疑食品、問題食品、來歷不明食品和“三無”食品,要及時控制,加強監督抽檢。對營養改善計劃重點供餐食品,要加大抽驗頻次,并適時公布抽檢結果,確保營養餐安全、放心。
六、探索創新校園餐飲安全監管機制
在加強執法監管的同時,要完善學校食堂自我監督機制,引導發揮社會輿論、新聞媒體、學生家長等各類主體的社會監督作用,形成社會共治機制。
(一)強化風險應急管理。聯合教育行政部門進行學校食堂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的演練或培訓,在中高考期間和特殊時段及時發布餐飲食品安全風險預警,督促學校保證足夠的課時開展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教育。
(二)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建立健全學校食堂誠信檔案,將日常監督檢查記錄和行政處罰記錄納入誠信檔案,對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單位和負責人納入學校餐飲安全“黑名單”。要推進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并將動態分級評定結果進行公示,適時在新聞媒體上進行通報。
(三)引導社會共治食品安全。深入推進示范食堂建設,通過組織食堂開放日、電子顯示屏、網絡視屏監控等方式開展“明廚亮灶”活動,引導學生家長和新聞媒體等參與共治食品安全。
各市局請在10月底前上報轄區2014年中小學食堂餐飲安全“護校行動”工作總結。
聯系人:張祖潤,電話:0791—88158035
郵 箱:317791216@qq.com
江西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2014年5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