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質量發展局),局屬各單位:
現將《2017年上海市產品質量監督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2017年3月14日
2017年上海市產品質量監督工作要點
2017年上海市產品質量監督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全國質檢工作會議要求,圍繞供給側改革目標和市質量技監中心工作,把握“簡政放權惠企業,扶優扶強促提升,嚴守底線保安全”三大方向,以質量提升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著力點,以守住消費品、重點工業品、電子商務產品安全為底線,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監督水平,增強企業和群眾的質量獲得感。
一、大力度推進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1.進一步試點自貿區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制度改革。在上海自貿區推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省級發證“一企一證”制度,試點取消企業審查中產品檢驗環節,推進獲證企業到期延續直接發證等改革試點工作。
2.進一步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將省級發證產品的受理、審批權限委托下放推廣至全市所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進一步放寬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延續時限要求和檢驗報告采信時限要求,復制推廣自貿區獲證企業到期延續直接發證實踐經驗,擴大改革受益面。
3.優化許可證審查機構管理機制。支持具備條件的行業組織、第三方技術機構成為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機構,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委托審查機構實施技術審查。
4.推行監督抽查付費買樣制度。改進監督抽查樣品取得方式,建立、健全檢驗樣品付費制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聯合相關部門,推動建立全市范圍內的抽查合格產品“半年免檢”制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二、高起點規劃質量提升,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5.形成產品質量提升規劃和方案。以婦幼用品、學生用具、紡織產品、建筑裝修材料、生活家電、家具、新興消費品、節能環保產品、農用生產資料等產業為重點,形成產品質量提升規劃和工作方案。在條件成熟的產品領域精準發力,一個一個行業抓,直到抓出成效。引導行業協會參與質量提升行動,提升整個行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6.深化產品質量逐級提升示范平臺建設。總結空氣凈化器產品質量逐級提升項目的做法和成效,推動內墻涂料項目上線。再選擇1—2個行業,進一步深化產品質量逐級提升示范平臺建設。開展產品行業質量狀況調查,探索行業狀態報告發布,培育部分行業、企業創建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項目。
7.探索開展質量測評工作。探索產品質量測評工作機制,圍繞熱點消費品組織開展質量測評,及時發布測評報告。支持和鼓勵社會組織對數據深度加工,向社會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質量信息,增加產品質量正向信息供給。
8.加大信息化建設和數據共享。加快本市產品質量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大質量監督數據開放和數據分析力度,全面公開監督抽查信息,做好抽查結果解讀,加大對連續抽查合格企業的正面宣傳力度,引導社會輿論,提振消費信心。
三、多舉措優化事中事后監管,守住產品質量安全底線
9.發揮監督抽查基礎作用。圍繞與群眾生活緊密的日用消費品和需求旺盛的強制性認證產品,加大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組織制修訂一批監督抽查技術規范。加大承檢機構公開遴選力度,面向全國范圍內具備檢驗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開放監督抽查任務,逐步實行政府采購。強化監督抽查過程管理,逐步推行全程可視化監控,增加監督抽查科學性和公正性。
10.深化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對新業態、新興消費品以及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密切相關的產品開展風險監測,及時發布風險預警。完善風險監控相關制度,加強質量安全風險交流,逐步實現風險信息互聯共享、風險快速通報和聯動處置。加強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測點建設,基本建立覆蓋主要社區、鄉鎮和學校的風險信息監測點。
11.強化缺陷產品召回管理。突出重點領域、重點時節和重點消費品,組織開展缺陷調查、認定與評估。加強制度建設,編制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手冊。加強信息監測,加大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力度,組織實施信息收集、匯總、分析和研判。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及時發布召回公告,拓展宣傳途徑,擴大宣傳范圍。
12.加強電商領域質量監管。以網上熱銷、投訴較多、價位偏低的大眾消費品為重點,加大電商產品抽查力度,試點監督抽查和逐級提升數據庫與電商平臺自有數據庫對接,引導電商企業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促進電商企業提升產品質量。
13.推進證后監管各項舉措。運用分類監管等差異性監管措施,規范“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開展危險化學品、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和容器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專項監督檢查,組織開展煤炭、汽柴油、汽車尾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符合性的監督抽查,及時將情況通報相關部門。完善產品質量鑒定組織單位名錄管理制度,指導重大工程設備質量監理有關事宜。
14.提升產品質量監管能力。深入推進產品質量全鏈條監管體系建設,推動傷害監測、監督抽查、風險監測、分類監管、缺陷產品召回等職能有機融合,發揮專家隊伍的技術支撐作用。改進、優化現有信息技術系統,完善重點產品質量監控。開展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業務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提高產品質量監管人員的行政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
現將《2017年上海市產品質量監督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2017年3月14日
2017年上海市產品質量監督工作要點
2017年上海市產品質量監督工作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全國質檢工作會議要求,圍繞供給側改革目標和市質量技監中心工作,把握“簡政放權惠企業,扶優扶強促提升,嚴守底線保安全”三大方向,以質量提升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著力點,以守住消費品、重點工業品、電子商務產品安全為底線,不斷提升產品質量監督水平,增強企業和群眾的質量獲得感。
一、大力度推進簡政放權,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1.進一步試點自貿區工業產品生產許可制度改革。在上海自貿區推行工業產品生產許可省級發證“一企一證”制度,試點取消企業審查中產品檢驗環節,推進獲證企業到期延續直接發證等改革試點工作。
2.進一步深化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制度改革。將省級發證產品的受理、審批權限委托下放推廣至全市所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進一步放寬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延續時限要求和檢驗報告采信時限要求,復制推廣自貿區獲證企業到期延續直接發證實踐經驗,擴大改革受益面。
3.優化許可證審查機構管理機制。支持具備條件的行業組織、第三方技術機構成為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審查機構,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委托審查機構實施技術審查。
4.推行監督抽查付費買樣制度。改進監督抽查樣品取得方式,建立、健全檢驗樣品付費制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聯合相關部門,推動建立全市范圍內的抽查合格產品“半年免檢”制度,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二、高起點規劃質量提升,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5.形成產品質量提升規劃和方案。以婦幼用品、學生用具、紡織產品、建筑裝修材料、生活家電、家具、新興消費品、節能環保產品、農用生產資料等產業為重點,形成產品質量提升規劃和工作方案。在條件成熟的產品領域精準發力,一個一個行業抓,直到抓出成效。引導行業協會參與質量提升行動,提升整個行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6.深化產品質量逐級提升示范平臺建設。總結空氣凈化器產品質量逐級提升項目的做法和成效,推動內墻涂料項目上線。再選擇1—2個行業,進一步深化產品質量逐級提升示范平臺建設。開展產品行業質量狀況調查,探索行業狀態報告發布,培育部分行業、企業創建產品質量提升示范區項目。
7.探索開展質量測評工作。探索產品質量測評工作機制,圍繞熱點消費品組織開展質量測評,及時發布測評報告。支持和鼓勵社會組織對數據深度加工,向社會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和多樣化的質量信息,增加產品質量正向信息供給。
8.加大信息化建設和數據共享。加快本市產品質量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大質量監督數據開放和數據分析力度,全面公開監督抽查信息,做好抽查結果解讀,加大對連續抽查合格企業的正面宣傳力度,引導社會輿論,提振消費信心。
三、多舉措優化事中事后監管,守住產品質量安全底線
9.發揮監督抽查基礎作用。圍繞與群眾生活緊密的日用消費品和需求旺盛的強制性認證產品,加大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組織制修訂一批監督抽查技術規范。加大承檢機構公開遴選力度,面向全國范圍內具備檢驗資質的檢驗檢測機構開放監督抽查任務,逐步實行政府采購。強化監督抽查過程管理,逐步推行全程可視化監控,增加監督抽查科學性和公正性。
10.深化質量安全風險監控。對新業態、新興消費品以及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密切相關的產品開展風險監測,及時發布風險預警。完善風險監控相關制度,加強質量安全風險交流,逐步實現風險信息互聯共享、風險快速通報和聯動處置。加強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測點建設,基本建立覆蓋主要社區、鄉鎮和學校的風險信息監測點。
11.強化缺陷產品召回管理。突出重點領域、重點時節和重點消費品,組織開展缺陷調查、認定與評估。加強制度建設,編制缺陷消費品召回管理工作手冊。加強信息監測,加大產品傷害和缺陷信息監測力度,組織實施信息收集、匯總、分析和研判。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及時發布召回公告,拓展宣傳途徑,擴大宣傳范圍。
12.加強電商領域質量監管。以網上熱銷、投訴較多、價位偏低的大眾消費品為重點,加大電商產品抽查力度,試點監督抽查和逐級提升數據庫與電商平臺自有數據庫對接,引導電商企業主動接受社會監督,促進電商企業提升產品質量。
13.推進證后監管各項舉措。運用分類監管等差異性監管措施,規范“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開展危險化學品、危險化學品包裝物和容器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專項監督檢查,組織開展煤炭、汽柴油、汽車尾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符合性的監督抽查,及時將情況通報相關部門。完善產品質量鑒定組織單位名錄管理制度,指導重大工程設備質量監理有關事宜。
14.提升產品質量監管能力。深入推進產品質量全鏈條監管體系建設,推動傷害監測、監督抽查、風險監測、分類監管、缺陷產品召回等職能有機融合,發揮專家隊伍的技術支撐作用。改進、優化現有信息技術系統,完善重點產品質量監控。開展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業務技能等方面的培訓,提高產品質量監管人員的行政能力和專業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