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盟市質監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各直屬單位(盟市特檢所),機關處室局:
現將《2018年全區質量技術監督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
2018年3月12日
2018年全區質量技術監督工作要點
2018年,全區質監系統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質量第一”為價值導向,以“服務發展、促進民生”為核心理念,以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年”活動為總抓手,大力推進質監事業改革創新發展,加快建設質量強區,為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做出新貢獻。
一、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完善質量發展政策。推動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質量強區的決定》,制定實施質量強區戰略2018年工作要點。下發《全區質量提升行動2018年工作方案》,發揮質量強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作用,協調指導全區開展質量提升行動。
2.實施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啟動標準化三年提升行動計劃。安排部署全區標準化工作三年提升行動任務分工。
3.深入推進品牌發展戰略。落實《內蒙古十三五時期品牌發展規劃》,培養一批內蒙古區域品牌和產品品牌。樹立質量標桿,開展“內蒙古名牌產品”評審、自治區主席質量獎評審工作。指導創建“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和“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提升區域品牌價值。推進品牌價值評價工作,發布品牌價值排行榜。開展質量提升“示范縣”、“示范企業”活動。
4.加快提升服務質量。以旅游服務、養老服務、家政服務、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提升為切入點,開展服務業質量監測活動和服務滿意度調查,推動質量評價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滿意度”躍升。組織申報旅游服務質量標桿和標桿培育試點單位,發揮標桿作用,帶動中小旅游企業服務質量提升。
5.推進標準提檔升級。制定地方標準提升指南。引導研制煤化工、裝備制造、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生態農牧業等產業創新標準;鼓勵各行業領域運用標準方法,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方面的高質量發展。對制定實施的具有先進性、創新性的重要地方標準進行發布。
6.落實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工作任務。組織包頭等盟市及相關企業開展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
7.拓展標準化工作領域。引導各行業標準創新,推進基層黨建、精準扶貧、行政審批、政務服務、機關事務標準化,構建標準體系,推出一批創新標準。
8.強化標準實施監督和技術服務。制定《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監督評價細則》,開展300項企業標準評價。提升標準化技術服務能力。修訂自治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章程、管理辦法和考核細則,發揮標委會技術服務作用。支持各盟市質監部門組建標準化技術服務機構。
9.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計量服務。推進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出臺加強能源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升級能源計量數據采集系統為自治區級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自治區能耗數據公共服務平臺。
二、全力服務高質量發展
10.加強黨對質監工作的全面領導。構建質量工作新體系,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質量工作格局。
11.健全政府質量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加大質量考核結果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班子考核評價中的權重,發揮考核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推進標準化考核由各盟市政府向旗縣市區政府延伸。做好政府質量工作考核的相關工作。
12.夯實質量管理基礎工作。完善企業質量信用記錄,發布《企業質量信用報告》,開展企業質量信用評價,推進實施聯合激勵和聯合懲戒。繼續開展產品質量狀況分析、產品質量合格率統計調查和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測評。
13.加強質量文化和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大中型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培養質量領軍人才。加強質量管理培訓。積極協調黨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聯合企業開展質量教育,普及質量管理知識,全面提升各級領導干部、企業經營者、一線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和質量管理水平。加強中小學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建設。
三、提升質量安全監管效能
14.完善分類監管措施。做好工業產品獲證企業、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的分類評價,動態調整分類級別,實行差別化監管。建立《產品質量動態監管系統》電子監管檔案。
15.建設自治區大數據中心質量信息大數據分中心,開發質量數據歸集與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特種設備安全全程溯源與動態監察系統。加快建設電子商務智慧數據分析打假平臺,建設產品信用網和質量信息查詢平臺,推進區局綜合云平臺二期工程建設,升級改造全區質監綜合業務系統。
16.嚴格監督抽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進一步擴大監督抽查覆蓋面。落實抽檢分離制度,建立事中事后監督機制,提高檢驗工作質量。推動將抽查結果納入社會信用體系。擴大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測點覆蓋面,逐步推廣質量安全風險快速預警機制。
17.著力加強重點產品執法打假。圍繞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和消費者反映強烈的日用消費品,組織開展“質檢利劍”專項打假行動。依托國家電商執法打假分中心,,加大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力度,及時向社會公布抽查結果。強化12365信息化系統應用。加大對生產企業的行政約談和缺陷調查力度,依法履行召回監管職責。
18.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構建風險分級管控機制。圍繞小鍋爐、高風險壓力容器、氣瓶、起重機械、游樂設施和客運索道等重點設備,實現閉環管理,做好防范重特大事故和重大影響事件。
19.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完善特種設備日常監督檢查與安全大檢查相結合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落實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網格化”管理措施,把監管服務覆蓋到村(居)委會和基層單位。開展電梯質量提升行動,出臺《電梯維保質量評價辦法》,引入誠信考核機制,建立有效退出機制。
四、提升服務地方發展能力
20.建立“大服務”機制。開展“服務零距離、質量零缺陷”活動。綜合運用政策制度、質量管理、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手段,對企業進行精準幫扶,提升企業質量競爭力。
21.大力實施“雙百”行動 。以百個產業聚集區、百種事關國計民生的重點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為主題,開展“雙百”行動,聚焦產業集聚區和重點產品、服務,爭取各級黨委政府支持,積極培育創建質量提升示范區,帶動質量全面提升。
22.加快計量、認監、特設等行政審批權集中統一管理。全面實行網上申報、網上審批、網上發證,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優化辦事流程,取消發證前產品檢驗,后置現場審查。繼續深化工業生產許可證改革,落實獲證企業“一企一證”,逐步實現“一證一號”。全面推行申報材料“一單一書一照一報告”。 做好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委托試點下放工作,完善委托工作制度,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3.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開展“八張清單”標準化建設試點。完成自治區質監局現有10項行政許可事項和4項行政獎勵事項審批標準制定并組織實施,為全區建設“八張清單”標準體系提供借鑒經驗。全面改革行政許可相關技術評審方式,將技術評審事項,通過政府采購形式選擇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來承擔。繼續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不斷加大行政審批事項精簡力度,持續優化行政審批環節,努力讓群眾和企業更方便、更滿意。
24.強化計量基礎建設。統籌推動全區計量標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和科學規劃量傳計量體系建設。公布全區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目錄和各級計量檢定機構授權明細,促進全區強制檢定計量工作有序進行。落實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分院和林格爾基地建設項目,推進國家石油天然氣大流量計量站內蒙古分站的建設工作。
25.提升產業計量供給能力。組織開展“計量精準服務企業行”、“中小企業計量基礎能力提升計劃”、“工業計量標桿示范”活動,著力提升計量服務和保障能力。重點推進國家清潔能源(風能、太陽能)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推進包頭市創建“標準國際化創新型示范城市”和“國家市級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工作。
26.加大認證監管和服務力度。開展企業認證升級行動,樹立一批質量認證標桿企業。推動國家稀土中心、北方重工打造檢驗檢測認證聯盟;建設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出臺自治區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強化認證監管,對各類認證獲證企業開展監督檢查,加大對無證出廠、銷售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27.推動檢測機構改革發展。推動質檢機構和特檢機構改革,聚集優勢資源,拓寬服務領域,延伸服務范圍。重點加強盟市特別是旗縣的檢驗檢測能力。推進系統內的人才、檢驗檢測設備共享。
28. 加強質監法治化建設工作。嚴格落實法制審查制度,加強公平競爭和執法案件法制審核工作機制,嚴格規范性、政策性文件的監督管理。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嚴格規范執法行為,提高行政執法案卷質量。配合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做好《產品質量法》和《內蒙古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條例》執法檢查。制定《內蒙古質監局評審監督管理辦法》并組織實施,加強對專家評審的監督管理。
29.加強對外宣傳和政務公開。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出臺加強意識形態和宣傳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強對合作媒體、自辦媒體宣傳報道的監督指導。廣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年”宣傳活動。完善政務公開制度,突出政務公開重點,加強局門戶網站便民服務建設。加強“12365”熱線、“互聯網+服務”等服務平臺的應用和管理。
五、提升黨建工作質量
30.認真做好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深入進行大學習、大討論,廣泛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31.推動“雙建雙創”活動。全面開展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健全黨支部會議和活動制度,完善黨支部負責人“一崗雙責”書記責任的考核機制,全面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實行黨建工作“聯述聯評聯考”。持續開展基層組織“晉位升級”活動。
32.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建立負面清單、談話提醒、警示教育制度,強化“兩個責任”落實,抓好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安排部署、統籌協調和檢查落實。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自治區關于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的實施辦法。
33.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認真抓好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和復查工作,爭取文明單位創建取得新成果。以推動各單位建設示范講堂和評選“講堂好課”為載體,推動質監大講堂建設取得新成效。
現將《2018年全區質量技術監督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內蒙古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
2018年3月12日
2018年全區質量技術監督工作要點
2018年,全區質監系統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質量第一”為價值導向,以“服務發展、促進民生”為核心理念,以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年”活動為總抓手,大力推進質監事業改革創新發展,加快建設質量強區,為打造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做出新貢獻。
一、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1.完善質量發展政策。推動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質量強區的決定》,制定實施質量強區戰略2018年工作要點。下發《全區質量提升行動2018年工作方案》,發揮質量強區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作用,協調指導全區開展質量提升行動。
2.實施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啟動標準化三年提升行動計劃。安排部署全區標準化工作三年提升行動任務分工。
3.深入推進品牌發展戰略。落實《內蒙古十三五時期品牌發展規劃》,培養一批內蒙古區域品牌和產品品牌。樹立質量標桿,開展“內蒙古名牌產品”評審、自治區主席質量獎評審工作。指導創建“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和“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提升區域品牌價值。推進品牌價值評價工作,發布品牌價值排行榜。開展質量提升“示范縣”、“示范企業”活動。
4.加快提升服務質量。以旅游服務、養老服務、家政服務、小區物業服務質量提升為切入點,開展服務業質量監測活動和服務滿意度調查,推動質量評價由追求“合格率”向追求“滿意度”躍升。組織申報旅游服務質量標桿和標桿培育試點單位,發揮標桿作用,帶動中小旅游企業服務質量提升。
5.推進標準提檔升級。制定地方標準提升指南。引導研制煤化工、裝備制造、循環經濟、節能減排、生態農牧業等產業創新標準;鼓勵各行業領域運用標準方法,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方面的高質量發展。對制定實施的具有先進性、創新性的重要地方標準進行發布。
6.落實百城千業萬企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工作任務。組織包頭等盟市及相關企業開展對標達標提升專項行動,瞄準國際標準提高水平。
7.拓展標準化工作領域。引導各行業標準創新,推進基層黨建、精準扶貧、行政審批、政務服務、機關事務標準化,構建標準體系,推出一批創新標準。
8.強化標準實施監督和技術服務。制定《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監督評價細則》,開展300項企業標準評價。提升標準化技術服務能力。修訂自治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章程、管理辦法和考核細則,發揮標委會技術服務作用。支持各盟市質監部門組建標準化技術服務機構。
9.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計量服務。推進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出臺加強能源計量工作的實施意見。升級能源計量數據采集系統為自治區級能耗在線監測系統,建設自治區能耗數據公共服務平臺。
二、全力服務高質量發展
10.加強黨對質監工作的全面領導。構建質量工作新體系,推動建立“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合、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質量工作格局。
11.健全政府質量工作考核評價機制。加大質量考核結果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班子考核評價中的權重,發揮考核的激勵和導向作用。推進標準化考核由各盟市政府向旗縣市區政府延伸。做好政府質量工作考核的相關工作。
12.夯實質量管理基礎工作。完善企業質量信用記錄,發布《企業質量信用報告》,開展企業質量信用評價,推進實施聯合激勵和聯合懲戒。繼續開展產品質量狀況分析、產品質量合格率統計調查和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測評。
13.加強質量文化和人才隊伍建設。鼓勵和支持大中型企業設立首席質量官,培養質量領軍人才。加強質量管理培訓。積極協調黨校、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業協會,聯合企業開展質量教育,普及質量管理知識,全面提升各級領導干部、企業經營者、一線工作人員的質量意識和質量管理水平。加強中小學質量教育社會實踐基地建設。
三、提升質量安全監管效能
14.完善分類監管措施。做好工業產品獲證企業、產品質量檢驗機構的分類評價,動態調整分類級別,實行差別化監管。建立《產品質量動態監管系統》電子監管檔案。
15.建設自治區大數據中心質量信息大數據分中心,開發質量數據歸集與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特種設備安全全程溯源與動態監察系統。加快建設電子商務智慧數據分析打假平臺,建設產品信用網和質量信息查詢平臺,推進區局綜合云平臺二期工程建設,升級改造全區質監綜合業務系統。
16.嚴格監督抽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進一步擴大監督抽查覆蓋面。落實抽檢分離制度,建立事中事后監督機制,提高檢驗工作質量。推動將抽查結果納入社會信用體系。擴大消費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監測點覆蓋面,逐步推廣質量安全風險快速預警機制。
17.著力加強重點產品執法打假。圍繞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和消費者反映強烈的日用消費品,組織開展“質檢利劍”專項打假行動。依托國家電商執法打假分中心,,加大風險監測和監督抽查力度,及時向社會公布抽查結果。強化12365信息化系統應用。加大對生產企業的行政約談和缺陷調查力度,依法履行召回監管職責。
18.深入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構建風險分級管控機制。圍繞小鍋爐、高風險壓力容器、氣瓶、起重機械、游樂設施和客運索道等重點設備,實現閉環管理,做好防范重特大事故和重大影響事件。
19.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察。完善特種設備日常監督檢查與安全大檢查相結合的長效機制。進一步完善落實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網格化”管理措施,把監管服務覆蓋到村(居)委會和基層單位。開展電梯質量提升行動,出臺《電梯維保質量評價辦法》,引入誠信考核機制,建立有效退出機制。
四、提升服務地方發展能力
20.建立“大服務”機制。開展“服務零距離、質量零缺陷”活動。綜合運用政策制度、質量管理、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手段,對企業進行精準幫扶,提升企業質量競爭力。
21.大力實施“雙百”行動 。以百個產業聚集區、百種事關國計民生的重點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為主題,開展“雙百”行動,聚焦產業集聚區和重點產品、服務,爭取各級黨委政府支持,積極培育創建質量提升示范區,帶動質量全面提升。
22.加快計量、認監、特設等行政審批權集中統一管理。全面實行網上申報、網上審批、網上發證,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優化辦事流程,取消發證前產品檢驗,后置現場審查。繼續深化工業生產許可證改革,落實獲證企業“一企一證”,逐步實現“一證一號”。全面推行申報材料“一單一書一照一報告”。 做好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委托試點下放工作,完善委托工作制度,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3.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開展“八張清單”標準化建設試點。完成自治區質監局現有10項行政許可事項和4項行政獎勵事項審批標準制定并組織實施,為全區建設“八張清單”標準體系提供借鑒經驗。全面改革行政許可相關技術評審方式,將技術評審事項,通過政府采購形式選擇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來承擔。繼續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不斷加大行政審批事項精簡力度,持續優化行政審批環節,努力讓群眾和企業更方便、更滿意。
24.強化計量基礎建設。統籌推動全區計量標準、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和科學規劃量傳計量體系建設。公布全區社會公用計量標準目錄和各級計量檢定機構授權明細,促進全區強制檢定計量工作有序進行。落實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分院和林格爾基地建設項目,推進國家石油天然氣大流量計量站內蒙古分站的建設工作。
25.提升產業計量供給能力。組織開展“計量精準服務企業行”、“中小企業計量基礎能力提升計劃”、“工業計量標桿示范”活動,著力提升計量服務和保障能力。重點推進國家清潔能源(風能、太陽能)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推進包頭市創建“標準國際化創新型示范城市”和“國家市級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城市”工作。
26.加大認證監管和服務力度。開展企業認證升級行動,樹立一批質量認證標桿企業。推動國家稀土中心、北方重工打造檢驗檢測認證聯盟;建設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出臺自治區加強質量認證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強化認證監管,對各類認證獲證企業開展監督檢查,加大對無證出廠、銷售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27.推動檢測機構改革發展。推動質檢機構和特檢機構改革,聚集優勢資源,拓寬服務領域,延伸服務范圍。重點加強盟市特別是旗縣的檢驗檢測能力。推進系統內的人才、檢驗檢測設備共享。
28. 加強質監法治化建設工作。嚴格落實法制審查制度,加強公平競爭和執法案件法制審核工作機制,嚴格規范性、政策性文件的監督管理。推進行政執法規范化建設,嚴格規范執法行為,提高行政執法案卷質量。配合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做好《產品質量法》和《內蒙古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條例》執法檢查。制定《內蒙古質監局評審監督管理辦法》并組織實施,加強對專家評審的監督管理。
29.加強對外宣傳和政務公開。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工作,出臺加強意識形態和宣傳工作的實施意見,加強對合作媒體、自辦媒體宣傳報道的監督指導。廣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年”宣傳活動。完善政務公開制度,突出政務公開重點,加強局門戶網站便民服務建設。加強“12365”熱線、“互聯網+服務”等服務平臺的應用和管理。
五、提升黨建工作質量
30.認真做好黨的十九大精神的學習宣傳貫徹工作。深入進行大學習、大討論,廣泛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在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中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31.推動“雙建雙創”活動。全面開展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健全黨支部會議和活動制度,完善黨支部負責人“一崗雙責”書記責任的考核機制,全面落實“三會一課”制度。實行黨建工作“聯述聯評聯考”。持續開展基層組織“晉位升級”活動。
32.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建立負面清單、談話提醒、警示教育制度,強化“兩個責任”落實,抓好全面從嚴治黨工作的安排部署、統籌協調和檢查落實。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自治區關于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的實施辦法。
33.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認真抓好文明單位創建工作和復查工作,爭取文明單位創建取得新成果。以推動各單位建設示范講堂和評選“講堂好課”為載體,推動質監大講堂建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