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貫徹自治區黨委和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開發水產資源,大力發展水產業的決定》精神,發揮我市一片海的優勢,進一步促進水產業的發展,特作如下決定:
一、充分認識水產業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和作用。
海洋資源是國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開發利用海洋漁業資源,逐步拓展新的生存和發展的空間,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必然趨勢,也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市瀕臨北部灣,在沿海5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擁有淺海灘涂面積298萬畝,海洋漁業資源豐富,海上開發的區域廣,潛力大,效益高。充分利用海洋資源開發建設海上北海,是擺在全黨和全市人民面前的一項歷史性的任務,勢在必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市的水產事業發展很快,作為支柱產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1994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32.7萬噸,總產值19.63億元。。比“七·五”期末分別增長97%和56.5%,漁業總產值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55%。大力發展水產業不僅對于振興農村經濟,擴大出口創匯,增加地方財政收入,豐富城鄉人民“菜籃子”,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而且,對于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吸收 農村剩余勞動力和緩解人多地少的矛盾,提供了條件。因此,必須把水產業擺到事關振興北海經濟,提前實現市委第七次黨代會提出的宏偉目標的戰略位置上來認識,象重視土地開發那樣重視海洋開發。要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大辦水產,為建設海上北海而努力奮斗。
二、我市發展水產業的指導思想、方針和目標任務。
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四大和十四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科技進步為動力,加大改革力度,堅持“以港興市”的戰略思想,加快一片海的開發步伐,進一步增加城鄉水產品市場的有效供給,擴大對外貿易,提高水產業的整體素質,推動全市水產業再上新的臺階。發展方針是:捕養結合,主攻養殖;鞏固近海捕撈重點開發外海,穩步發展遠洋;狠抓水產加工,疏理流通渠道。目標和任務是:1995年計劃水產品總產量達到36萬噸,總產值23.4億元,分別比“七·五”期末增長1.17倍和6.9倍;養殖面積36萬畝,比“七·五”期末增加31萬畝,增長6.2倍。在這基礎上,再經過五年的努力,到2000年,全市水產品產量要達到63萬噸,比“八·五”期末增加27萬噸,年平均增長11.9%;水產品總產值42億元,比“八·五”期末增長79.5%,年平均增長12.4%。棗水產養殖:一是要在現有規模上,進一步擴大珍珠、對蝦、大蠔、文蛤、名貴魚類、鮑魚和中華鱉等七大養殖基地的規模,到2000年,全市養殖面積要達到56萬畝,比“八·五”期末增加20萬畝。二是要完善種苗配套設施和擴大生產規模,實現主要種苗自給有余。三是要推廣名特優品種養殖,重點引進白對蝦、扇貝、鮑魚。棗海洋捕撈:以合理利用資源為前提,繼續調整生產布局和作業結構,保持生產的穩步增長。要鞏固近海捕撈。側重開發中上層魚類資源,重點開發外海及南沙漁場,穩步發展遠洋漁業,要逐步實現傳統漁業向外向型漁業的轉變。棗水產加工業要上規模,上檔次,增強市場競爭能力。“九·五”期間,要在現有產品的基礎上,引進資金,引進技術,形成珍珠系列、魚糜及制品系列、旅游水產食品系列及冷凍出口水產品系列等四大產品的規模生產。力爭把珍珠系列產品及魚糜系列產品發展成為北海拳頭產品。切實把水產資源的潛在優勢轉化為現實優勢。
三、深化改革,不斷完善漁業的經營管理體制。
為了進一步調動廣大漁民群眾的積極性,促進水產業發展。必須深化漁業體制改革,要繼續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實行資金、技術、人才諸要素的優化組合。推行股份制的形式和合作方式應靈活多樣,以資金投入為主體,漁船、水面、技術、勞力等均可入股。國營與集體,集體與集體,集體與漁戶,漁戶與漁戶都可以進行股份合作。要把開發潛力大,資金投入大的遠洋漁業和淺海灘涂養殖作為推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重點。“招商引資”、“外引內聯”加大開發力度。通過股權的交流和產權變更,讓經營權逐步集中在管理能人手里,實現集約經營,提高規模效益。國有水產企業,要全面貫徹“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轉換經營機制條例”切實把企業的各項權利和責任落到實處,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積極進行改革試點。深化企業改革,改善經營,提高效益,逐步實現企業集團化經營。
四、立足科技,依靠科技振興水產業。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對振興水產業的推動使用,進一步提高漁業生產的經濟效益。首先要建立健全水產科技推廣體系。各級財政要把建立和健全水產科技推廣體系的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并在預算經費中安排一部分作為科研經費。把水產的科研工作與科學技術的推廣結合起來,盡快地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其次,要把科技重點放在解決優良品種的引進、選育和推廣;魚(蝦)病防治:養殖、捕撈、加工技術的引進與推廣,及新產品的開發等。再次,要重視科技隊伍的建設,認真做好科技人員的培養和引進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勵政策,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實現我市水產業跨越式、超常規發展。
五、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加投入。
要廣泛發動群眾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多渠道籌集資金,增加投入大力發展水產業。各級政府和財政、金融等部門要把水產業作為重點投入產業之一,從資金、物資上大力支持水產業的發展。今后,各級政府在安排基礎設施投資,支農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菜籃子”工程資金和科技投入時,要給水產安排有一定的比例。農村水產補助費,要根據財政情況,逐年增加,各級農業發展基金,要按水產業所占比例切塊給水產部門安排使用。開發淺海灘涂、荒地、池塘等進行養殖所收取的土地(水面)、灘涂使用費,應由國家統籌安排,主要用于水產養殖業。金融部門要逐年增加對水產業開發資金的貸款,每年投入一定的資金,作為設備性貸款,支持漁業生產。允許條件成熟的地區,設立漁業合作基金會,吸收 社會閑散資金支持水產開發。對國際金融組織提供的長期優惠貸款項目,要優先考慮水產業,而且要給予解決配套資金。保險部門要積極為發展水產業服務,因地制宜,分門別類地擴大優惠保險業務,逐年實現漁船的法定保險。
六、要放寬政策,扶持發展水產業。
為了鼓勵發展外海和遠洋漁業,減輕漁民負擔,對開發外海和遠洋漁業一律免收資源費,并給予免征特產稅的優惠。地方財政征收的水產品特產稅,要嚴格按照自治區政府規定的30%比例,返還給水產部門用于扶持發展漁業。鼓勵開發低值水產品的加工和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精深加工。鄉(鎮)村辦的水產集體企業和漁民合股辦的水產企業,享受鄉鎮企業的優惠政策。對從事水產品加工,開發經營的外商投資企業,不征收農林特產稅;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一、二年免征企業所得稅,第三至第五年減半征收。對本市企業出口水產品,已征收的農林特產稅給予返還。為了更好地合理開發淺海灘涂養殖,促進漁業經濟的發展,要認真貫徹執行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桂政辦[1995]58號文件的有關規定,由縣級以上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漁政管理機構負責核發淺海灘涂《養殖使用證》,進一步加強對淺海灘涂開發使用的管理。對于開發的各類養殖水面,特別是魚塘,要予以保護,嚴格限制征用。因國家建設確實需要征用的須嚴格按照《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管理實施辦法》和桂政發[1993]64號文件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繳納耕地占用稅,付給各項土地占用補償金。并執行征一畝回建一畝的原則,征用前要保證回建資金的落實。魚塘耕地占用稅和魚塘開發建設基金要專項用于新魚塘開發,由水產主管部門提出使用方案,按規定報批后,征收部門要給予撥款。
七、加強漁業法制建設,強化漁政、漁港監督管理。
要進一步加強漁業法制建設。市、縣(區)水產局,在人員不增編的前提下,通過內部調整,盡快成立政策法規科(股)。要進一步大力宣傳貫徹《漁業法》。嚴格執行捕獲撈許可證制度和禁漁區、禁漁期規定。要切實做好水面、灘涂養殖使用證的核發工作。各級政法部門要大力支持、協助水產主管部門搞好漁政、漁港的管理。堅決查處炸魚、電魚、毒魚和偷、搶魚等違法行為。要加強漁業水域的環境保護,依法治理污染。對隨意侵占漁港、漁港水域及其設施的,要追究其責任;國家建設需要征用漁港、漁港水域的,要征得水產主管部門同意,并同時回建同等規模的漁港,確保漁船安全生產。漁業執法機構要努力搞好自身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
八、切實加強對水產業的組織領導。
發展水產業,大有可為,各級黨委、政府要統一認識,真正把水產業作為發展我市經濟的重要產業來抓。市轄縣、區要有一名副職領導分工主管漁業。所有沿海鄉鎮和內陸養殖水面較多的鄉鎮的主管領導,要親自抓漁業,并配齊專管漁業工作的副鄉鎮長,把水產工作作為專管領導任期目標責任制,作為考核干部政績的一個重要內容。建立水產工作例會制度。今后,市委、市政府每年召開一次縣(區)主要領導會議,專題研究部署水產工作;兩年召開一次水產工作總結表彰會議。各有關部門要支持水產工作,支持海洋漁業開發。各級水產主管部門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強化服務,切實解決漁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把我市水產工作推向更加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中共北海市委員會
北海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五年九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