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區衛健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健康綜合監督執法所:
現將《2021年秦皇島市職業健康監管工作要點》印發你們。請根據本地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秦皇島市衛生健康委
2021年3月23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2021年秦皇島市職業健康監管工作要點
2021年,全市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全國職業健康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實施全面實施“九個一”工程,即“轉變一個觀念、制定一個規劃、理順一個機制、建成一個平臺、強化一個支撐、把握一個抓手、完成一批項目、夯實一批基礎、建強一支隊伍”,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確保全市職業健康形勢穩定好轉,嚴防嚴控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發生。
一、轉變一個觀念:職業健康工作要從“以職業病防治為中心向以職業健康為中心轉變”
隨著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行業、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更加復雜多樣,職業暴露人群日益擴大;隨著工作生活壓力增加、節奏變快,與工作相關的心理、生理疾病等精神、肌肉、骨骼類的職業健康問題呈快速增長趨勢。傳統職業衛生主要關注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甄別、預防控制及職業病病人的臨床救治和康復,新的職業健康工作,應從疾病管理向職業人群全人群、全周期、全因素的健康管理跨越。除重點關注我市職業病患者,還要關注肌肉骨骼和精神類疾病、其他接害人群。關注內容包括安全、健康、和諧的工作環境;與健康、安全、幸福相關的社會心理因素;為勞動者營造支持性環境和提供健康促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設健康企業,推進企業依法履行職業病防治等相關法定責任和義務,營造企業健康文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有效保障勞動者的健康和福祉。
二、制定一個規劃:制定并全面落實職業病防治“十四五”規劃
職業病防治“十四五”規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編制的第一個職業病防治規劃。一是認真組織編制。要對“十三五”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總結評估,注重前期經驗和現狀研究,注重短板和瓶頸問題的解決,注重近中遠期目標的銜接,注重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要進行全面系統調研,開展重大課題研究,結合上級規劃思路及要求,進行充分論證、科學推進。二是做好任務分解。要將職業病防治“十四五”規劃各項指標分解到每個年度和各個責任部門,確保職業病防治“十四五”規劃可考核評估、易推進落實。三是全面組織實施。發揮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落實規劃指導和約束功能,用規劃的落實倒逼日常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規范化,并確保今年實現“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三、理順一個機制: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工作責任體系和聯防聯控、綜合防控新機制
一是要壓實各縣區政府的領導責任。將職業健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和民生工程,落實監管機構、隊伍、經費等各項保障措施,健全激勵約束保障機制。二是明確和落實各有關部門的監管職責。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各行業主管部門的職業健康監管職責,堅決杜絕監管盲區和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的現象。三是突出用人單位的主體責任。強化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嚴格落實職業病危害源頭預防與治理、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職業健康體檢、職業病人保障等各項法定責任,加大資金投入和培訓力度,建立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職業健康管理體系。四是強化協調配合和督查考核。要健全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并運行職業病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把職業健康作為地方政府工作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加強監督檢查、指導協調和績效考核。構建“黨委政府領導、行政機關監管、用人單位負責、全體職工參與、行業規范自律、社會輿論監督”的職業健康新格局。
四、建成一個平臺:全面建立并運行職業健康信息化監管系統
為提高職業健康監管的工作效率、決策質量、調控能力和廉潔程度,建立并運行職業健康信息平臺,所有業務實現信息化管理,其中職業病診斷機構、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備案,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用人單位定期檢測評價上報,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監管,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質量控制,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考試、職業病診斷醫師培訓考試、職業健康檢查直報等11個子系統今年上線運行,并統一整合到職業健康信息平臺,同時納入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一個系統對外、一個平臺辦公,打破信息孤島,所有數據共享,避免重復采集。
五、強化一個支撐:全面加強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建設
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是公共衛生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職業健康監管職責、用人單位落實職業健康主體責任和維護勞動者健康權益的重要保障。一是各縣區要按照《秦皇島加強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實施意見》要求,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并按要求組織實施;二是要全面健全完善省、市、縣三級并向鄉鎮社區延伸的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基礎設施、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進一步加強,監測評估、診斷救治、工程防護等技術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滿足新時期職業健康工作的需要;三是要加強疾控系統、職業病診治機構、工程防護機構支撐體系建設,并支持專業機構參與技術支撐;四是要做到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三明確”,即明確支撐單位、明確工作職責、明確建設要求;五是加強六項保障措施,即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政策支持、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強管理與評估、加強宣傳引導,特別要加強醫防協同。要建立醫防協同工作機制,全面推進疾控系統與醫療機構高效協同、無縫對接,建立交叉執業和實驗室共享制度,開展醫防聯合演練,建立職業健康聯防、聯控、聯治的新格局。
六、把握一個抓手:把實施職業健康保護行動作為重要抓手和工作主線
把職業健康保護行動作為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以職業健康保護行動為引領,帶動職業健康工作全局,實現職業健康工作以職業病防治為中心向以職業健康為中心轉變。一是勞動者個人行動。要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樹立正確的健康觀,樹立健康意識,強化法律意識,加強勞動過程保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落實防暑降溫措施,對長時間伏案低頭工作或長期前傾坐姿職業人群,教師、交通警察、醫生、護士等以站姿作業為主的職業人群以及駕駛員等長時間固定體位作業的職業人群落實對應的防護措施。二是用人單位行動。要改善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加強勞動者健康管理,落實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制度,落實職業病防護措施,強化職業衛生管理職責,加強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規范勞動用工管理。三是政府行動。完善技術支撐體系,健全監管體系,保障重點職業人群權益,改進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工作,推進健康企業建設。要將健康企業建設作為健康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健康城市創建中打造一批健康企業建設示范單位。四是“職業健康達人”評選活動。面向全市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按照“政府部門組織實施,用人單位自愿參與”的原則開展“職業健康達人”評選活動,積極倡導“每個人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促進用人單位職業健康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工作場所環境和勞動條件持續改善,職業健康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七、完成一批項目:認真完成2021年職業病防治項目
一是制定方案。按照省衛生健康委要求,制定“2021年職業病防治項目”實施方案,明確監測目標、監測范圍、監測內容、完成時限等要求。二是組織實施。各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本轄區項目的整體推進。各縣區疾控中心按方案要求負責項目具體實施及質量控制。要召開啟動會、培訓會,推進項目開展。三是質量控制。各縣區疾控中心要按照方案要求開展現場技術指導、數據復核、現場驗證、檢測報告審核和實驗室比對工作,及時發現并糾正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錯誤,將質量控制端口前移,提高數據質量。四是資金管理。各縣區衛健局和疾控中心要加強項目經費管理,制定項目經費實施辦法,確保專款專用,資金及時到位,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實現績效目標。五是檢查督導。加強對監測項目的檢查督導,及時掌握進展情況,對組織不力、進展較慢的地區予以通報,確保納入全省跟蹤問效考核指標,在規定的時限內高標準完成。六是結果運用。對各類數據進行匯總統計,研究分析我市重點人群和重點行業發病特點、危害程度及發病趨勢,為制定職業健康政策提供技術依據。
八、夯實一批基礎:夯實基層基礎工作
(一)加大宣傳培訓教育。一是增強輿論宣傳。加大職業健康宣傳,特別要充分用好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通過新聞媒體宣傳職業健康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以及政策文件,普及職業健康知識,營造有利于職業健康的輿論氛圍。二是加強監管人員培訓。對全市職業健康監管人員持續開展培訓,滿足職業健康監管需求,提升職業健康監管能力和水平。三是督促用人單位開展培訓。督促指導包括醫療機構在內的用人單位開展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和接害人員的培訓,提升職業病防護能力、提高職業健康意識。四是開展各類專業培訓。開展疾病預防控制、職業衛生、放射衛生、職業病診斷醫師、放射工作人員等專業培訓考試,提高職業健康技術支撐能力和水平。
(二)繼續推動專項治理。一是繼續深化“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總結分析攻堅行動取得的經驗和存在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鞏固成果、補齊短板。二是與人社、醫保等部門協調配合,做好職業性塵肺病患者隨訪調查數據交換工作。三是做好塵肺康復站(點)試點現場指導,做好塵肺病康復站(點)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建設工作,確保2021年底前青龍滿族自治縣塵肺病康復站點全部正常投入運行。四是開展專項治理“回頭看”。各縣區要根據本地職業病危害特點,對重點行業和重點職業病危害,繼續開展以塵毒危害為重點的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切實解決職業危害突出問題。
(三)持續推進檢測評價。一是做好定期檢測評價。督促用人單位按規定周期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和現狀評價,檢測評價結果通過職業病防治信息化系統報告。二是落實超標整改。對檢測結果超標超限的,要督促企業整改,并及時復檢。對未按規定進行檢測評價的用人單位,列入年度督導檢查重點。三是實施信息化管控。對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實施大數據管理,實行檢測評價到期提醒、逾期通報,對拒不進行檢測評價的企業實施黑名單制度。
(四)嚴格實施“三同時”核查。一是落實項目報送,督促用人單位按規定通過職業病防治信息化系統報送驗收方案和工作報告。二是做好項目核查,以職業病防護設施驗收為重點,積極開展“三同時”核查,對危害嚴重的項目做到100%核查,危害一般的核查率不低于30%。三是強化督導檢查,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加大對“三同時”督導檢查力度,做到“查職業健康必查三同時”。
(五)深入開展危害申報。一是加大申報力度。通過指導檢查、重點職業病監測、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監測等各種方式繼續推動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要求包括醫療機構在內的用人單位應報盡報。二是數據運用。通過申報系統掌握監管對象底數及其職業病危害情況,評估考核、督導檢查、抽查暗訪等工作的基礎企業名單將直接從申報系統中抽取。
(六)全面實行質量控制。一是開展評估檢查。結合《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國家衛生健康委令第4號)的宣貫,對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開展評估檢查。二是開展質量控制。結合重點職業病監測項目對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職業病診斷鑒定機構、職業衛生和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開展質量控制,3年內實現機構質控全覆蓋。三是全過程監管。利用職業健康信息化系統對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監管開展相關服務實行全過程監管。
九、建強一支隊伍:加強基層監管隊伍建設
加強隊伍和作風建設,是做好職業健康工作的根本保證。一是堅持對標看齊,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衛生健康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黨中央、國務院,省、市重大決策部署和委黨組對職業健康工作的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體現在工作成效上。二是進一步增強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從全局上看問題,抓落實。要大力提高履職能力,通過集中輪訓、網絡培訓、監管實訓等方式,使所有監管人員熟悉、掌握和準確運用職業健康法律法規及專業知識。三是充實基層監管力量。按照職責與編制相匹配、任務與人員相適應的原則,努力配齊配強職業健康監管隊伍,特別要加強縣、鄉基層監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監管體系。要厘清內部機構職責,盡快形成職責明確、業務精湛、作風過硬、高效運轉的職業健康監管工作體系。四是提高工作能力。強化職業健康機構的技術能力、人才儲備,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高政策研究、監測評估、工程防護、診斷救治、科研攻關等能力。五是狠抓工作落實。要在職業健康系 統全面推行責任清單、工作清單,強化工作調度,加強監督檢查,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
各縣區衛健局要不斷深化改革,更新觀念,站在更高的起點、面向更廣闊的領域、更加富有成效的持續做好職業健康監管工作,落實職業健康“防治管教建”綜合防控,強化職業健康監督管理和監督執法,嚴防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發生,確保完成全市職業健康形勢穩定好轉的目標。
現將《2021年秦皇島市職業健康監管工作要點》印發你們。請根據本地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秦皇島市衛生健康委
2021年3月23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2021年秦皇島市職業健康監管工作要點
2021年,全市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全國職業健康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實施全面實施“九個一”工程,即“轉變一個觀念、制定一個規劃、理順一個機制、建成一個平臺、強化一個支撐、把握一個抓手、完成一批項目、夯實一批基礎、建強一支隊伍”,確保“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確保全市職業健康形勢穩定好轉,嚴防嚴控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發生。
一、轉變一個觀念:職業健康工作要從“以職業病防治為中心向以職業健康為中心轉變”
隨著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行業、新業態的不斷涌現,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接觸的職業病危害因素更加復雜多樣,職業暴露人群日益擴大;隨著工作生活壓力增加、節奏變快,與工作相關的心理、生理疾病等精神、肌肉、骨骼類的職業健康問題呈快速增長趨勢。傳統職業衛生主要關注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因素甄別、預防控制及職業病病人的臨床救治和康復,新的職業健康工作,應從疾病管理向職業人群全人群、全周期、全因素的健康管理跨越。除重點關注我市職業病患者,還要關注肌肉骨骼和精神類疾病、其他接害人群。關注內容包括安全、健康、和諧的工作環境;與健康、安全、幸福相關的社會心理因素;為勞動者營造支持性環境和提供健康促進的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設健康企業,推進企業依法履行職業病防治等相關法定責任和義務,營造企業健康文化,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有效保障勞動者的健康和福祉。
二、制定一個規劃:制定并全面落實職業病防治“十四五”規劃
職業病防治“十四五”規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編制的第一個職業病防治規劃。一是認真組織編制。要對“十三五”執行情況進行全面總結評估,注重前期經驗和現狀研究,注重短板和瓶頸問題的解決,注重近中遠期目標的銜接,注重規劃實施的可操作性。要進行全面系統調研,開展重大課題研究,結合上級規劃思路及要求,進行充分論證、科學推進。二是做好任務分解。要將職業病防治“十四五”規劃各項指標分解到每個年度和各個責任部門,確保職業病防治“十四五”規劃可考核評估、易推進落實。三是全面組織實施。發揮規劃的戰略導向作用,落實規劃指導和約束功能,用規劃的落實倒逼日常工作的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規范化,并確保今年實現“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三、理順一個機制:建立健全職業健康工作責任體系和聯防聯控、綜合防控新機制
一是要壓實各縣區政府的領導責任。將職業健康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和民生工程,落實監管機構、隊伍、經費等各項保障措施,健全激勵約束保障機制。二是明確和落實各有關部門的監管職責。要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各行業主管部門的職業健康監管職責,堅決杜絕監管盲區和職責不清、推諉扯皮的現象。三是突出用人單位的主體責任。強化用人單位主要負責人的領導責任,嚴格落實職業病危害源頭預防與治理、職業病危害檢測評價、職業健康體檢、職業病人保障等各項法定責任,加大資金投入和培訓力度,建立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職業健康管理體系。四是強化協調配合和督查考核。要健全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建立并運行職業病防治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把職業健康作為地方政府工作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并加強監督檢查、指導協調和績效考核。構建“黨委政府領導、行政機關監管、用人單位負責、全體職工參與、行業規范自律、社會輿論監督”的職業健康新格局。
四、建成一個平臺:全面建立并運行職業健康信息化監管系統
為提高職業健康監管的工作效率、決策質量、調控能力和廉潔程度,建立并運行職業健康信息平臺,所有業務實現信息化管理,其中職業病診斷機構、職業健康檢查機構備案,建設項目職業病防護設施“三同時”、用人單位定期檢測評價上報,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監管,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職業衛生技術服務質量控制,放射工作人員培訓考試、職業病診斷醫師培訓考試、職業健康檢查直報等11個子系統今年上線運行,并統一整合到職業健康信息平臺,同時納入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實現一個系統對外、一個平臺辦公,打破信息孤島,所有數據共享,避免重復采集。
五、強化一個支撐:全面加強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建設
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是公共衛生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政府履行職業健康監管職責、用人單位落實職業健康主體責任和維護勞動者健康權益的重要保障。一是各縣區要按照《秦皇島加強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實施意見》要求,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并按要求組織實施;二是要全面健全完善省、市、縣三級并向鄉鎮社區延伸的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基礎設施、人才隊伍和學科建設進一步加強,監測評估、診斷救治、工程防護等技術支撐能力進一步提升,滿足新時期職業健康工作的需要;三是要加強疾控系統、職業病診治機構、工程防護機構支撐體系建設,并支持專業機構參與技術支撐;四是要做到職業健康技術支撐體系“三明確”,即明確支撐單位、明確工作職責、明確建設要求;五是加強六項保障措施,即加強組織領導、加強政策支持、加強信息化建設、加強管理與評估、加強宣傳引導,特別要加強醫防協同。要建立醫防協同工作機制,全面推進疾控系統與醫療機構高效協同、無縫對接,建立交叉執業和實驗室共享制度,開展醫防聯合演練,建立職業健康聯防、聯控、聯治的新格局。
六、把握一個抓手:把實施職業健康保護行動作為重要抓手和工作主線
把職業健康保護行動作為職業健康監管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以職業健康保護行動為引領,帶動職業健康工作全局,實現職業健康工作以職業病防治為中心向以職業健康為中心轉變。一是勞動者個人行動。要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樹立正確的健康觀,樹立健康意識,強化法律意識,加強勞動過程保護,提升應急處置能力,落實防暑降溫措施,對長時間伏案低頭工作或長期前傾坐姿職業人群,教師、交通警察、醫生、護士等以站姿作業為主的職業人群以及駕駛員等長時間固定體位作業的職業人群落實對應的防護措施。二是用人單位行動。要改善勞動條件和工作環境,加強勞動者健康管理,落實職業衛生“三同時”管理制度,落實職業病防護措施,強化職業衛生管理職責,加強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規范勞動用工管理。三是政府行動。完善技術支撐體系,健全監管體系,保障重點職業人群權益,改進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管理工作,推進健康企業建設。要將健康企業建設作為健康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在健康城市創建中打造一批健康企業建設示范單位。四是“職業健康達人”評選活動。面向全市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經濟組織,按照“政府部門組織實施,用人單位自愿參與”的原則開展“職業健康達人”評選活動,積極倡導“每個人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促進用人單位職業健康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工作場所環境和勞動條件持續改善,職業健康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七、完成一批項目:認真完成2021年職業病防治項目
一是制定方案。按照省衛生健康委要求,制定“2021年職業病防治項目”實施方案,明確監測目標、監測范圍、監測內容、完成時限等要求。二是組織實施。各縣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本轄區項目的整體推進。各縣區疾控中心按方案要求負責項目具體實施及質量控制。要召開啟動會、培訓會,推進項目開展。三是質量控制。各縣區疾控中心要按照方案要求開展現場技術指導、數據復核、現場驗證、檢測報告審核和實驗室比對工作,及時發現并糾正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錯誤,將質量控制端口前移,提高數據質量。四是資金管理。各縣區衛健局和疾控中心要加強項目經費管理,制定項目經費實施辦法,確保專款專用,資金及時到位,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實現績效目標。五是檢查督導。加強對監測項目的檢查督導,及時掌握進展情況,對組織不力、進展較慢的地區予以通報,確保納入全省跟蹤問效考核指標,在規定的時限內高標準完成。六是結果運用。對各類數據進行匯總統計,研究分析我市重點人群和重點行業發病特點、危害程度及發病趨勢,為制定職業健康政策提供技術依據。
八、夯實一批基礎:夯實基層基礎工作
(一)加大宣傳培訓教育。一是增強輿論宣傳。加大職業健康宣傳,特別要充分用好職業病防治法宣傳周,通過新聞媒體宣傳職業健康的法律法規、標準規范以及政策文件,普及職業健康知識,營造有利于職業健康的輿論氛圍。二是加強監管人員培訓。對全市職業健康監管人員持續開展培訓,滿足職業健康監管需求,提升職業健康監管能力和水平。三是督促用人單位開展培訓。督促指導包括醫療機構在內的用人單位開展主要負責人、管理人員和接害人員的培訓,提升職業病防護能力、提高職業健康意識。四是開展各類專業培訓。開展疾病預防控制、職業衛生、放射衛生、職業病診斷醫師、放射工作人員等專業培訓考試,提高職業健康技術支撐能力和水平。
(二)繼續推動專項治理。一是繼續深化“塵肺病防治攻堅行動”。總結分析攻堅行動取得的經驗和存在問題,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鞏固成果、補齊短板。二是與人社、醫保等部門協調配合,做好職業性塵肺病患者隨訪調查數據交換工作。三是做好塵肺康復站(點)試點現場指導,做好塵肺病康復站(點)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建設工作,確保2021年底前青龍滿族自治縣塵肺病康復站點全部正常投入運行。四是開展專項治理“回頭看”。各縣區要根據本地職業病危害特點,對重點行業和重點職業病危害,繼續開展以塵毒危害為重點的職業病危害專項治理,切實解決職業危害突出問題。
(三)持續推進檢測評價。一是做好定期檢測評價。督促用人單位按規定周期進行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和現狀評價,檢測評價結果通過職業病防治信息化系統報告。二是落實超標整改。對檢測結果超標超限的,要督促企業整改,并及時復檢。對未按規定進行檢測評價的用人單位,列入年度督導檢查重點。三是實施信息化管控。對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企業實施大數據管理,實行檢測評價到期提醒、逾期通報,對拒不進行檢測評價的企業實施黑名單制度。
(四)嚴格實施“三同時”核查。一是落實項目報送,督促用人單位按規定通過職業病防治信息化系統報送驗收方案和工作報告。二是做好項目核查,以職業病防護設施驗收為重點,積極開展“三同時”核查,對危害嚴重的項目做到100%核查,危害一般的核查率不低于30%。三是強化督導檢查,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加大對“三同時”督導檢查力度,做到“查職業健康必查三同時”。
(五)深入開展危害申報。一是加大申報力度。通過指導檢查、重點職業病監測、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監測等各種方式繼續推動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要求包括醫療機構在內的用人單位應報盡報。二是數據運用。通過申報系統掌握監管對象底數及其職業病危害情況,評估考核、督導檢查、抽查暗訪等工作的基礎企業名單將直接從申報系統中抽取。
(六)全面實行質量控制。一是開展評估檢查。結合《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監督管理辦法》(國家衛生健康委令第4號)的宣貫,對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開展評估檢查。二是開展質量控制。結合重點職業病監測項目對職業健康檢查機構、職業病診斷鑒定機構、職業衛生和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開展質量控制,3年內實現機構質控全覆蓋。三是全過程監管。利用職業健康信息化系統對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監管開展相關服務實行全過程監管。
九、建強一支隊伍:加強基層監管隊伍建設
加強隊伍和作風建設,是做好職業健康工作的根本保證。一是堅持對標看齊,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衛生健康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把黨中央、國務院,省、市重大決策部署和委黨組對職業健康工作的要求,落實到具體工作中,體現在工作成效上。二是進一步增強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從全局上看問題,抓落實。要大力提高履職能力,通過集中輪訓、網絡培訓、監管實訓等方式,使所有監管人員熟悉、掌握和準確運用職業健康法律法規及專業知識。三是充實基層監管力量。按照職責與編制相匹配、任務與人員相適應的原則,努力配齊配強職業健康監管隊伍,特別要加強縣、鄉基層監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監管體系。要厘清內部機構職責,盡快形成職責明確、業務精湛、作風過硬、高效運轉的職業健康監管工作體系。四是提高工作能力。強化職業健康機構的技術能力、人才儲備,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著力提高政策研究、監測評估、工程防護、診斷救治、科研攻關等能力。五是狠抓工作落實。要在職業健康系 統全面推行責任清單、工作清單,強化工作調度,加強監督檢查,做實做細做好各項工作。
各縣區衛健局要不斷深化改革,更新觀念,站在更高的起點、面向更廣闊的領域、更加富有成效的持續做好職業健康監管工作,落實職業健康“防治管教建”綜合防控,強化職業健康監督管理和監督執法,嚴防群體性職業病危害事件發生,確保完成全市職業健康形勢穩定好轉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