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天津市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天津市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津衛基層〔2021〕262號)

   2021-06-08 658
核心提示:各區衛生健康委、各有關單位:現將《天津市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附件: 《天津市基層衛生

各區衛生健康委、各有關單位:

現將《天津市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   《天津市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docx

天津市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市委十一屆九次、十次全會精神,努力打造優質高效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持續推動基層衛生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根據《天津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背景

(一)天津市“十三五”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的主要成就

“十三五”末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為4101.7萬人次,占全市總診療人次的 41.68%,較2016年的34.44%提高了7.24個百分點。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5348家,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4家、鄉鎮衛生院14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500家、村衛生室2374家、門診部713家、診所和醫務室1494家,相比“十二五”末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量同比增長15.83%。全市有效簽約居民400余萬人,簽約重點人群數260余萬人,重點人群簽約率保持在60%以上。

1.基層疫情防控成果顯著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天津市持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疫情防控工作,通過加強基層機構發熱哨點建設、組建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采樣隊伍、加強基層預檢分診、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培訓和宣教、協助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社區居家隔離人員管理等,筑牢基層疫情防控網底。同時,充分發揮家庭醫生和鄉村醫生健康守門人作用,切實保障居民基層就醫服務需求。

2.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

天津市不斷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城鄉每個街道(鄉鎮)均建有1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農村鄉鎮衛生院),城市每3-4個居委會有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農村1.5公里范圍內有1所標準化村衛生室,服務網底實現全市區域覆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作為公益性、綜合性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著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健康管理等功能任務,15分鐘健康服務圈基本建成。

3.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不斷鞏固

天津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與區域醫聯體建設,夯實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基礎。通過發揮區級綜合醫院牽頭作用,構建區級醫院、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三級醫療網”;通過區域醫學影像、檢驗、心電遠程會診中心,推動“基層檢查、上級專家診斷、區域內結果互查互認”;通過開設醫共體門診、臨床帶教、專科共建等多種形式,促進優質醫師團隊資源下沉,帶動基層機構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天津市推進涉農區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以鎮街為范圍,對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人員、業務、財務、藥械和績效考核予以“五統一”管理,妥善解決老年鄉村醫生養老問題,提高在崗鄉村醫生待遇水平,促進了鄉醫隊伍穩定和結構優化,促進農村基層衛生網底牢固。

4.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十三五”初期,天津市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2017年,全市總診療人次12170.76萬,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4828.58萬,占全市總診療人次的39.67%,基層服務量占比在連續7年下降后出現回升“新拐點”。截至“十三五”末期,全市3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疼痛門診;162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參加國家“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創建工作達到基本標準,33家達到推薦標準;90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行標準化全科門診服務流程;62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兒科特色診療服務;5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呼吸專病門診服務。

(二)天津市“十四五”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十四五”時期,基層衛生健康事業將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人民群眾對優質、高效、便捷的醫療衛生和健康服務需求不斷提高,對基層衛生健康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基層服務供給不足的問題依然存在。與服務下沉趨勢和居民健康需求增長相比,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設施老化滯后,人員總量不足,人員學歷水平和技術水平偏低,基層崗位吸引力不強,隊伍內生動力不足,服務承接壓力較大。二是基層服務模式轉變仍需持續加快。新時代衛生與健康的工作方向為“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家庭醫生作為“健康守門人”角色,要向居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不斷提升居民基層就醫感受度,基層服務形式和手段仍需要進一步完善提升。三是基層衛生信息化建設水平還不高。我市基層衛生信息化建設在信息互聯互通、發揮“互聯網+”便民惠民,家醫與居民線上服務交流、服務過程結果精細化監管等方面與居民的實際需求和基層醫療機構服務功能應用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四是基層衛生重大傳染病防控能力仍需持續提升。在疫情期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夠有效落實基層防控承諾制、實行社區聯防聯控,嚴把防控關口,實現了雙“零”防控目標,但在應對重大傳染病防控的設施布局、人員能力、疾病預防控制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強化和提升。

二、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天津工作提出的“三個著力”重要要求為元為綱,深入貫徹《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認真落實以基層為重點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群眾服務需求和提高服務質量為核心,提升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水平。

三、發展目標

(一)發展目標

——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堅持政府主導,科學合理規劃設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織牢織密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底。

——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急診急救能力建設;加強住院功能建設;提升檢驗檢查服務能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

——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加強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能力,優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服務內涵,保障人民群眾公平均等享有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管理服務。

(二)主要指標

到2025年,居民健康檔案規范化電子建檔率達到90%,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80%,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達到80%,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達到80%,全市每萬名常住人口擁有4名全科醫生。

四、主要任務

(一)全面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

提升門診醫療服務能力,有針對性地加強本地區常見病、多發病的咨詢、診斷和治療能力;提升急診急救能力建設;加強住院能力建設,開展與機構人員資質、技術準入、設施設備相適應的住院、手術等服務;提高檢驗檢查服務能力,合理配置和更新必要的設施設備,開展常規檢驗檢查服務。

(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

提高孕產婦、兒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健康管理質量,推進基層機構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融合服務,開展健康管理,發揮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中心作用,提高項目實施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強化各區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主體責任,從重過程向重結果、重居民感受轉變,科學合理制訂績效指標,加強項目績效評價。按照規范、安全、方便、實用等原則,在依法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優化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面向居民本人開放使用的服務渠道及交互形式,有效提高電子健康檔案利用率。

(三)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

完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供方準入和退出機制,鼓勵社會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簽約服務。規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協議,豐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容,簽約對象優先覆蓋老年人、殘疾人等重點人群和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健全以簽約服務質量、健康管理效果、居民滿意度為重點的績效考核機制,促進家庭醫生團隊依法依約提供基礎性和個性化簽約服務。

(四)提升基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建設

提升基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建設,健全和完善社區公共衛生應急預案,加強社區公共衛生應急知識和技能培訓,積極配合鄉鎮(街道)、村(居)委會對轄區居民實行“網格化”健康管理。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檢分診、隔離觀察、協同轉運、應急處置功能,發揮家庭醫生健康守門人作用,發揮基層公共衛生應急管理的業務支撐平臺作用,統籌做好疫情公共衛生事件防控和日常診療、慢性病管理、健康指導等工作。

(五)分層次有重點推進基層衛生人才的培養培訓

統籌規劃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崗位培訓與繼續教育,優化培訓項目,分層實施國家級項目、市級項目、區級項目,對接國際化項目。對全市基層衛生人才培養培訓實行質量控制,助力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水平提升。通過3到5年時間,基層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明顯提高。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人員培訓,提升管理素養和能力,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科學管理水平。

五、重點項目

(一)社區醫院建設

按照“保基本、強基層,補短板、強弱項”的原則,以常態化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為抓手,加快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水平。通過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評價,探索開展社區醫院建設工作,推進達到推薦標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建設成“社區醫院”。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患者需求及機構人才特長,積極推行特色診療服務(包括疼痛門診、呼吸慢病門診、糖尿病門診、兒科特色診療等)。

(二)標準化全科門診服務流程建設

全面推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全科門診服務流程建設,通過對全科門診、健康小屋和家醫工作室實施內部診療流程再造和信息化環境改造,建立預約分診區、健康之家區、健教候診區、家醫簽約區和全科診療區等“五個功能區”,推廣“預約就診——定向分診——診前健康管理服務——診間就醫取藥——診后付費、復診預約”的標準化服務流程,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健康管理服務模式轉變。

(三)實施慢性病醫防融合工程

以高血壓、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為重點,在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進胸痛救治單元、糖尿病示范門診單元建設,優化常見多發慢性疾病的基層診療和健康管理流程,組建包括醫生、護士、公共衛生人員等在內的基層高血壓、糖尿病醫防融合管理基本單元,以家庭醫生為主導明確各成員在診前、診間、診后的工作職責,建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上級醫院聯動機制,暢通雙向轉診和會診通道,銜接基層慢病藥物配備使用,促進全市基層慢性病健康管理能力同質化,有效減輕糖尿病患者社會負擔與經濟負擔。

(四)基層數字健共體建設

依托互聯網醫療衛生健康數字管理平臺,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以健康為中心的數字化緊密型醫療衛生健康共同體,通過“四朵云”建設,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滿足居民家庭醫生簽約、上門入戶特需醫療服務、慢病用藥等多樣化需求,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便捷醫療健康服務、按病種建設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加快推進建立以家庭醫生責任制為基礎,以健康管理績效為核心,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內部分配機制,穩妥有序推進標準工作量考核,調動基層醫務人員積極性,最終提升居民健康指數。

(五)示范性社區培訓基地建設

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教研一體化建設理念,進一步提升對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視。創建能夠優質開展基層人才培養培訓的示范性社區培訓基地,明確基地建設標準,加強帶教師資培養,與三級醫療機構建立人才培養的合作關系,共同推進區域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通過3到5年時間,每個區至少有1-2家示范性社區培訓基地。

(六)搭建人才培養信息化管理平臺

建立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信息化管理平臺,實現學習資源數字化、培訓管理信息化。引入臨床技能中心信息管理考核訓練系統與臨床思維能力訓練系統,推進信息化全科醫學實訓及考核基地試點建設,實現基層衛生技術人員培訓與考核模式轉型升級。通過3到5年時間,信息化管理平臺能夠良好運行并實現我市基層衛生人才培養培訓管理全覆蓋、崗位練兵全覆蓋。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總體要求,將基層衛生健康工作列入衛生健康事業的總體規劃,強化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主體責任,明確任務分工,積極落實醫療資源布局、機構能力標準化提升、財政投入、人員編制、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的政府責任,確保各項改革措施落實到位,多角度、全方位地推進我市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各區要按照《市衛生健康委等5部門印發關于加強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建設的意見的通知》(津衛基層〔2019〕171號),結合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際,織密扎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集中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房屋設備、科室設置、人員配備、管理制度等軟硬件建設;改革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事管理制度,根據轄區服務人口數,結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際,統籌使用政府舉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實行動態調整;按照“兩個允許”要求,根據基層醫療衛生行業特點,統籌確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薪酬水平。

(二)履行工作職責

各區要強化部門協同配合,切實履行職責,合理推進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衛生健康部門要牽頭制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標準和考核評價體系,組織推動機構標準化建設,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模式轉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加強家庭醫生團隊建設,圍繞健康管理充分調動家庭醫生團隊的工作積極性,統籌做好對居民健康管理和慢性病患者的診療服務工作,不斷提升居民就醫感受。

(三)強化宣傳引導

發揮街道、鄉鎮、社區宣傳陣地的作用,充分利用各類宣傳媒介,加大基層醫療衛生健康和家庭醫生服務的政策宣傳,使群眾正確認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職能定位和服務內容,引導合理服務需求,形成有序就醫秩序。加強基層衛生健康文化建設,樹立基層衛生健康形象,增強基層衛生廣大干部職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進一步激發推動事業發展、服務群眾健康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關心與支持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宣傳各地實施規劃的好做法、好事跡,共同為促進基層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凝聚共識、營造氛圍。

 



 
地區: 天津
標簽: 體系 規劃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