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不斷取得新的進展,通過對近年來投訴舉報數據進行分析,梳理排查出47條有代表性的行業亂象和問題表現。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省廳決定,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市場監管領域行業亂象整治行動。現就相關工作通知如下:
一、 工作目標
立足市場監管部門工作職責,以此次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為契機,圍繞群眾反映強烈、深惡痛絕的突出問題,大力整治各類行業亂象,堅決剔除市場經營領域中的毒瘤、頑疾,維護市場主體和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和經濟社會發展環境。
二、 工作措施
(一)加大執法力度,重拳整治行業亂象。立足市場監管本職,創新市場監管執法方式,積極推動“互聯網+監管”,探索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監督執法,實現執法全程可留痕可追溯。加強日常監管與專項整治的有效銜接,強化對涉及民生的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關注和監管,加大執法力度,主動出擊,重點整治當地在日常監管中發現問題突出、性質嚴重的各類行業亂象,全力維護公平有序的市場秩序,保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二)發揮職能優勢,繼續排查行業亂象。在開展整治行動的同時,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充分發揮市場監管體制改革后職能整合的優勢,繼續梳理12315投訴舉報平臺受理的反映市場領域存在亂象的投訴舉報信息,對照省廳排查出的47條行業亂象,進一步對轄區內市場生產經營消費情況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拉網式排查,摸排梳理出轄區內存在的其他行業亂象,不留死角。
(三)密切協調配合,形成整治行業亂象合力。牢固樹立全省市場監管“一盤棋”思想,加強省市縣三級聯動,既要各負其責、依法履職,又要堅持密切協調、同向發力。加強與公檢法和其他部門的溝通聯系,完善情況相互通報、線索發現移交以及信息反饋、行業監管漏洞整改等工作機制。針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的管理漏洞,加強跟蹤整治,規范管理監控,最大限度鏟除行業亂象滋生的空間和土壤。
三、相關要求
(一)提高認識,周密安排。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按照“有黑掃黑、無黑除惡、無惡治亂”的總體要求,立足市場監管部門工作職責,根據省廳梳理形成的《全省市場監管系統監管領域行業亂象(問題)明細表》(見附件),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效果導向,研究切實可行的行業亂象整治方式方法,層層壓實責任。對整治行業亂象實行“銷號管理”,確保每個地區都有主攻方向、重點任務,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行業亂象整治工作,營造公平優質的市場環境。
(二)加強宣傳,營造氛圍。要提高宣傳發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圍繞“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4?26”世界知識產權日、“12?4”法制宣傳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通過組織政策宣講會、走訪、座談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傳市場監管法律法規。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正面引導和輿論監督作用,適時曝光典型案例,積極宣傳在整治亂象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形成震懾市場監管領域違法行為的強大聲勢,提升市場監管部門在人民群眾心中的形象和對亂象整治的信心。
(三)加強指導,推動落實。省廳各處室要對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的整治行動進行指導,特別是對整治工作推進慢、效果不明顯的地區實施重點指導。對重視程度不夠、發現不及時、打擊不主動、整治不徹底的單位予以通報。各級市場監管部門要及時總結提煉整治行動中好的經驗做法和典型案例,每個季度末上報一次整治工作情況,重要情況隨時上報。
附件:全省市場監管系統監管領域行業亂象(問題)明細表
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
2019年4月23日
(聯系人:王海鑌 聯系電話:0431—85279071)
全省市場監管系統監管領域行業亂象(問題)明細表 | |||||
序號 | 行業亂象(問題) | 整治措施 | 預期效果 | 指導處(局) | |
1 | 1.農資產品假冒偽劣、虛假宣傳、虛假標識等行為,損害農業生產的亂象。 | 1.重點查處農資產品質量不合格行為; | 通過案件的查處,促進農村市場消費產品質量提升,假冒偽劣產品減少。加大假冒偽劣案件的爆光力度,提升社會監督效果,凈化農村市場,切實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 執法稽查局 | |
2.農村日用品交易市場存在假冒、仿冒、三無產品行為,侵犯農民合法權益亂象。 | |||||
2 |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虛假登記注冊等亂象。 | 通過e窗通人臉識別系統對企業法定代表人、主要負責人、高級管理人員進行實名、實人活體檢測,避免虛假注冊。 | 在我省e窗通系統上線后,采用人臉識別的方式對申請人和股東進行實人認證,有效解決了冒用他人身份虛假登記的情況。 | 登記注冊處 | |
3 | 1.無照生產經營行為亂象。 | 開展一次查處市場主體無照經營專項清理活動。 | 有效打擊市場主體無照經營行為。警示市場主體依法登記經營。 | 信用監管處 | |
2.企業登記住所或經營場所不實(無法聯系)等亂象。 | 1.在全省系統開展一次投資類企業“雙隨機一公開”專項抽查檢查,對登記住所無法聯系的堅決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符合連續兩年未年報、無納稅申報、登記住所無法聯系的啟動吊銷營業執照程序,企業被吊銷后列入企業黑名單在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并對企業法人在登記注冊時予以限制,完成時限10月底前; | 有效打擊投資類企業、申報年報企業經營場所不實亂象。警示市場主體按登記住所開展經營活動。 | |||
4 | 1.達成壟斷協議問題。 | 1.承接總局授權,做好反壟斷有關舉報受理、線索核查、立案調查和案件處理工作; | 1.預防和制止壟斷行為; | 反壟斷處 | |
2.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問題。 | |||||
3.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問題等亂象。 | |||||
5 | 1.“保健”市場虛假宣傳亂象。 | 8月份,組織全省系統開展整治“保健”市場亂象“回頭看”工作。 | 鞏固“百日行動”工作成果,持續凈化“保健”市場環境。 | 價監競爭處 | |
2.醫療服務市場中公立醫療機構、民營醫院亂收費亂象。 | 9月份,開展全省醫藥收費專項整治工作。 | 規范醫療服務市場中醫藥收費行為,減輕群眾就醫負擔,確保相關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 |||
3.商貿流通領域商品促銷不明碼標價、虛構原價、虛假折扣等價格欺詐問題以及虛假宣傳、混淆等不正當競爭問題。 | 10月份,結合國慶節市場監管開展全省商貿流通領域交易行為監管。重點打擊不明碼標價、虛構原價、虛假折扣、虛假宣傳、混淆等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行為。 | 整治商貿流通領域中各類價格違法及不正當競爭行為,維護市場秩序,營造嚴厲打擊違法經營行為的良好態勢。 | |||
4.中介服務機構、行業協會商會亂收費問題。 | 6至7月份,開展省政府部門下屬單位、省屬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等收費情況專項檢查。 | 治理中介服務亂收費行為,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 |||
5.房地產銷售違反房地產明碼標價規定和物業服務亂收費服務不規范問題。 | 10月份,開展房地產市場專項檢查,重點整治違反房地產明碼標價規定和物業亂收服務費服務不規范的問題。 | 規范房地產市場銷售環節經營行為,促進物業服務質量提升。 | |||
6 | 1.省內電子商務經營者發布的互聯網廣告虛假宣傳的違法亂象。 | 組織開展2019年“網劍”行動,規范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履行主體責任,依法打擊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侵權假冒、虛假廣告宣傳、刷單炒信、泄露倒賣個人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 | 通過開展“網劍”行動,進一步遏制網絡市場突出違法問題,減少網絡市場亂象,提升網絡商品和服務質量,改善我省網絡市場競爭秩序和消費環境。 | 網監處 | |
2.省內電子商務經營者刷單炒信、虛假評價以及泄露倒賣個人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的亂象。 | |||||
3.省內電子商務經營者經營中出現的侵權假冒行為的亂象。 | |||||
7 | 廣告職業舉報人打著“職業打假”的旗號,通過投訴、舉報、信訪、紀檢等方式,向商家及監管部門進行自身利益最大化勒索亂象。 | 1.加強市場監管,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加大監管力度,凈化廣告業市場環境; | 力爭實現廣告業健康發展,凈化廣告業市場環境。 | 廣告監管處 | |
8 | 缺陷產品召回不及時、不到位問題。 | 加強對召回工作人員的專業培訓,健立完善有效的專家隊伍和技術機構。 | 解決缺陷產品召回不及時、不到位問題。 | 質量發展處 | |
9 | 1.食品生產企業自律意識不強,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 | 開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年活動,督促企業重點抓好生產過程控制、食品安全自查、追溯體系建設等工作; | 企業章法觀念、自律意識明顯增強,食品安全自查率在90%以上,乳制品、肉制品企業自查率達100%。 | 食品生產處 | |
2.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衛生環境差、加工條件簡陋以及無證加工等問題。 | 2019年重點整治肉制品和食用植物油生產加工小作坊。 | 年底前,全省肉制品和食用植物油生產加工小作坊許可持證率達到100%。 | |||
10 | 1.農村食品安全還不同程度存在著銷售假冒偽劣食品問題。 | 1.加強宣傳指導,幫助農村食品銷售者提高法規意識; | 嚴厲打擊農村銷售假冒偽劣食品行為,農村食品銷售行為進一步規范,農村食品質量水平進一步提升。 | 食品流通處 | |
2.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還存在著進貨查驗不到位,檢驗設施設備與經營規模不適應的問題。 | 1.加強宣傳教育,督促批發市場落實主體責任,做到知法、懂法、用法,主動履行市場開辦者和入場銷售者的法定義務; | 健全完善批發市場各項管理制度并得到有效落實,質量安全監管機制基本形成,批發市場銷售行為得到有效規范。 | |||
3.各類超市還存在著銷售過期、“三無”食品和不按溫度儲存要求儲存食品問題。 | 1.加強宣傳教育,督促監管部門認真開展監督檢查,督促銷售者認真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 食品銷售者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意識明顯提升,基層行政執法能力進一步提高,有效化解食品安全風險隱患。 | |||
11 | 1.小型餐飲服務經營者加工操作不規范,加工場所環境衛生臟亂的問題。 | 1.開展“三個一批”行動,將小型餐飲單位區分不同層次,效益較好的提升一批,經營狀況一般的改革一批,經營狀況較差的淘汰一批; | 1.廚房環境衛生有所改善,違規行為逐漸減少。 | 餐飲服務處 | |
2.網絡訂餐線上線下地址不一致,無實體門店從事網絡訂餐經營的問題。 | 1.定期(每季度)、不定期(發現為題隨時)約談訂餐平臺負責人,要求其嚴格按照國家總局下發的《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相關標準執行; | 1.入網經營者持證率顯著提高。 | |||
3.校園周邊家庭托管班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的問題。 | 1.有條件學習要自建食堂,暫時沒有條件建設的學校,應統一組織專業的配餐機構進行配送,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 1.學校自行供餐或者統一訂餐數量增加,學生食品安全更有保障 | |||
12 | 1.保健食品虛假宣傳。 | 1.明確企業主體責任。督促特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食品安全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并按照批準或備案的生產工藝和技術要求組織生產; | 1.構建良好監管體系。進一步明確改革后省、市、縣三級的職責分工,細化工作措施和要求,確保監管工作有效銜接,不留死角,確保不出現保健食品非法添加、無證生產等違法行為。 | 特殊食品處 | |
2.會銷等非法銷售保健食品。 | |||||
3.黑作坊無證生產、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藥品。 | |||||
13 | 1.農藥獸藥殘留超標問題。 | 1、針對農藥獸藥殘留超標、非法添加、制假售假問題,加大食品生產、流通、餐飲環節抽檢力度; | 發現問題、排查隱患、風險預警,凈化市場秩序。引導消費與監管的同時,倒逼企業提高食品生產質量。 | 食品抽檢處 | |
2.“兩超一非”即: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問題。 | |||||
14 | 1.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不依法辦理使用登記、不依法進行定期檢驗,無證人員上崗操作問題。 | 1.在全省范圍內開展特種設備安全整治活動,嚴厲查處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不依法辦理使用登記、不依法進行定期檢驗和無證人員上崗操作等違法違規問題; | 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不依法辦理使用登記、不依法進行定期檢驗、無證人員上崗操作等違法違規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 特種設備處 | |
14 | 2.電梯、鍋爐、大型游樂設施和客運架空索道、危險化學品相關特種設備存在安全隱患問題。 | 1.對全省3000臺在用電梯實施監督抽查,對監督抽查中發現的隱患和故障,督促相關單位逐臺、逐項進行整改,限定時限,落實責任; | 有效堵塞特種設備安全漏洞,進一步保持全省特種設備安全高壓態勢,倒逼企業落實主任責任,防止特種設備重特大事故發生。
| 特種設備處 | |
15 | 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問題。 | 1.開展吉林省知識產權執法保護專項行動; | 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嚴厲打擊侵犯商標專用權行為,侵權行為得到有效遏制。 | 商標處 | |
16 | 個別企業為單純追求專利數量發生的無序專利申請現象。 | 1.工作中一經發現類似無序或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應立即報告國家知識產權局和通報有關部門; | 1.推動各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專利代理機構、企業對無序或非正常(低質量)專利申請高度重視,申請人主動撤回申請。 | 知產保護處 | |
17 | 專利代理機構不按規定登記法人信息問題。 | 1.向各專利代理機構發放《規范專利代理行為提示函》; | 1.全省專利代理機構《規范專利代理行為提示函》發放率達到100%; | 知產服務處 | |
18 | 企業不主動申報年報問題。 | 1.面向省直企業加強年報法規宣傳工作。通過發布年報公告、開展電話催報、向企業聯絡員群發提示短信、向外企代表機構郵寄提示函等方式,進一步增強省直企業法律意識和年報主體責任意識; | 力爭實現省直企業年報率逐年提高。 | 企管局 | |
19 | 辦理預付卡亂象。 | 1.針對群體性投訴事件,加大調處力度,有效維護消費者權益; | 1.提高消費者購買預付卡的警惕性,有效避免群體性消費糾紛的發生。 | 消審局 | |
20 | 不公平合同格式條款問題。 | 1、按照總局工作部署,年內針對房地產、汽車買賣、家庭裝修行業中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不公平合同格式條款,進行集中整治、指導基層局查辦案件; | 提高行業自律意識,促使企業合法經營,提高消費者的甄別防范能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 合同局 | |
21 | 1.部分藥品生產企業存在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生產藥品的問題。 | 1.制定出臺《關于全面加強藥品安全監管工作的意見》; | 通過嚴厲打擊藥品生產領域違法違規行為,凈化醫藥市場,整治和規范藥品生產環節秩序和行為,提升藥品質量。嚴格履行監管職責,促進依法行政,保證人民用藥安全,全力治理藥品生產領域行業亂象。 | 藥品生產監管處 | 省藥監局 |
2.個別藥品生產企業存在生產假藥、劣藥的問題。 | |||||
1.藥品零售企業存在執業藥師“掛證”問題。 | 1.制定藥品零售企業執業醫師“掛證”行為整治方案,加大對執業醫師"掛證"和"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行為查處力度; | 1.通過整治,查處曝光一批違法違規的藥品零售企業和從業人員,有效遏制藥品零售企業中存在的執業藥師“掛證” 行為。 | 藥品流通監管處 | ||
2.藥品零售企業存在不憑醫生處方銷售處方藥問題。 | |||||
3.藥品零售企業存在從非法渠道購進藥品行為問題。 | |||||
21 | 存在未經許可生產、經營和生產、經營、使用無證醫療器械的問題。 | 1.醫療器械生產經營企業和使用單位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嚴格依照法規和標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全面加強風險防控和質量管理; | 1.保障醫療器械質量安全。 | 醫療器械監管處 | 省藥監局 |
1.化妝品存在違法宣傳問題。 | 1.在國家局修訂相關法律法規過程中提出合理化建議; 4.大力宣傳化妝品法規和使用常識,引導消費者理性購買; | 通過開展相關工作,進一步提升從業人員法律和專業意識,提升消費者識別合法產品能力,保持化妝品監管高壓態勢。 | 化妝品監管處 | ||
2.化妝品存在違禁添加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