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農貿市場是聯系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重要紐帶,是城鎮居民“菜籃子”商品供應的主要場所和流通的主要渠道,是具有公益性的城市基礎設施,與人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為進一步加強全市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全面提升農貿市場經營管理水平,保障農副產品市場供應,滿足人民群眾“菜籃子”需求,提升民生幸福指數,經宜春市重大項目(商貿流通口)現場協調推進工作會議研究,現就全市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工作目標
按照“屬地管理、部門監管、權責明晰、服務群眾”的原則,理順農貿市場管理體制,健全管理機構,落實管理人員,明確管理職責,建立考核機制;合理布局新建市場,加快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推動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標準化、規范化,活躍農副產品銷售,為人民群眾營造一個放心、便捷、舒適的購銷環境。
二、理順管理體制
農貿市場實行屬地管理。市服務業發展辦公室、縣(市、區)內貿主管部門為農貿市場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牽頭并協調當地各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對農貿市場的管理。當地各相關職能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對所在地農貿市場進行監督管理。在宜春市中心城區范圍內,建立三級日常管理機構:
在袁州區內貿主管部門下設農貿市場綜合管理辦公室,為副科級事業單位,財政全額撥款,配置5—7人,設主任1人,副主任2人,人員從區屬單位內調劑解決。
在袁州區各街道成立農貿市場管理站,由街道辦一名副職分管該項工作,配置3—5人,設站長1人,人員從街道辦內部調劑解決。
在袁州區各農貿市場成立農貿市場管理所,管理人員由街道農貿市場管理站或私有農貿市場業主按市場屬性、規模和標準,定人、定崗、定責,以公開招聘選拔的方式落實,報區內貿主管部門批準。農貿市場管理所不配備財務管理人員,財務由街道農貿市場管理站統一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人員工資從市場收取的有關費用中支出,收不抵支的由街道農貿市場管理站統一調劑,調劑后若出現不足,則由財政適當予以補貼。
以上三級日常管理機構的管理職責由市服務業發展辦與袁州區內貿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各縣(市)及宜春經濟開發區、宜陽新區、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以下簡稱“三區”)的三級日常管理機構,可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參照宜春市中心城區管理模式執行。
三、加強市場監管
加強農貿市場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協同推進。當地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在市、縣(市、區)兩級內貿部門的牽頭組織下,按照各自職責,切實履行好農貿市場的監管責任。具體職責分工如下:
1.商務(內貿)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對農貿市場的管理,組織制定和實施農貿市場管理行業規范,推進行業組織建設,開展行業交流和指導行業自律;組織實施農貿市場建設、提質改造工程,擬定城鎮農貿市場建設、提質工程標準,牽頭制定驗收辦法和組織驗收。
2.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確認市場開辦者和場內經營者的主體資格,把好市場準入關,取締無照經營;負責對市場開辦者、場內經營者登記注冊、證照發放和年審,對經營主體、商品質量、交易行為等進行監督管理;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堅決制止國家明令禁止上市的產品和未檢疫或不合格產品上市;受理消費投訴,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市場經營秩序。
3.衛生、食品藥品監督部門:負責加強對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的檢查,查處不合格商品,防止有毒有害商品上市,引導安全健康消費;負責市場內餐飲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4.城市管理部門:督促市場開辦者落實市容環衛責任區“門前三包”制度,負責農貿市場周邊環境衛生監督管理,查處市場違法建筑和場外臨街主干道占道經營、亂停亂放、亂搭亂掛現象及維護市場周邊秩序。
5.物價部門:負責監管市場開辦者的收費行為,規范對農貿市場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督促場內經營者進行價格公示,打擊價格違法行為。
6.質監部門:負責對農貿市場內用于貿易結算的計量器具、計量行為等進行監督管理,加強對場內經營戶用于貿易結算計量器具的定期強制檢定,依法查處各類使用不合格計量器具的違法行為;負責農貿市場定量包裝商品、零售商品等商品量的計量監督管理。
7.農業部門:負責對市場內蔬菜、水果等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對畜禽、水產品等進行監督抽查和檢疫檢驗;加強定點屠宰檢疫工作,防止病害肉品流入市場。
8.林業部門:依法對市場內野生動植物的經營進行監管,查處違法經營行為。
9.公安部門:負責加強農貿市場的治安管理,嚴厲打擊肉霸、菜霸、市霸等違法分子,清除農貿市場內的黑惡勢力;配合工商部門及時打擊農貿市場內壟斷經營、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坑蒙拐騙和欺詐消費者等違法違規行為,查處抗拒、妨礙執法部門執法的案件,保護市場良好的經營秩序。
10.消防部門:負責農貿市場消防工作的指導和監管,對消防設施不完備、存在安全隱患的市場,責令農貿市場產權單位或私有業主進行整改完善。
四、抓好市場建設
全市農貿市場建設應遵循“布局合理、設施齊全、功能完善、體量適度、緩解擁堵、方便消費”的原則,按照《國家標準化菜市場設置和管理規范》和《江西省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標準(試行)》,把農貿市場的硬件設施和軟件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逐步達到國家標準化菜市場管理和建設標準。
(一)做好市場規劃。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當地內貿主管部門要將城區農貿市場建設納入到《城市商業網點規劃》中統籌考慮。以現有市場為基礎,按中心城區發展的要求,重新調整城區農貿市場的布局。在充分考慮地理位置、人口密度、服務對象和覆蓋范圍的基礎上,新建市場的布局要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
?。ǘ嵤└脑煨陆?。按照“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的思路,“十二五”期間,各縣(市、區)和“三區”要在做好規劃的前提下,改造新建一批農貿市場,滿足人民群眾購銷需要。宜春市中心城區分三批對農貿市場進行標準化升級改造:第一批,以國有農貿市場作為示范點進行升級改造;第二批,對產權單一明晰,由私營企業、自然人或者社區等其他組織開辦的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第三批,對產權多元化,由私營企業、自然人或者社區等其他組織開辦的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凡政府投資升級改造和新建的農貿市場,要做到統一標識、統一標準。2013年集中升級改造和新建10個農貿市場,包括選擇國有或集體性質的房產新建一部分蔬菜直供超市。
?。ㄈ┖侠聿荚O網點。各地要根據當地制定的《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合理進行農貿市場的空間布局,統籌考慮農貿市場的服務半徑、區域輻射及配套設施等因素,在做好現有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的同時,重點做好老城區的網點補充和新城區的網點擴展工作,以解決部分區域設點不足的問題。
?。ㄋ模┙ㄔO便民菜店。各地要在城區各街道選擇有條件的小區設立放心便民蔬菜直銷店,讓小區居民不用出小區門就能買到放心、便宜的蔬菜,享受到政府惠民工程帶來的實惠。
?。ㄎ澹U展蔬菜專柜。鼓勵在城區各大超市內擴展蔬菜專柜,實行“農超對接”,由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或蔬菜基地統一進行蔬菜配送。
五、強化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市加強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市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的領導和協調,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政府對口副秘書長及市服務業發展辦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袁州區政府、宜陽新區管委會、市財政局、市城管局、市城鄉規劃建設局、市公安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衛生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物價局、市信訪局、市消防支隊分管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市服務業發展辦,由市服務業發展辦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
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加強對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的領導。
2.加強資金扶持。市政府將加大對宜春市中心城區農貿市場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安排中心城區農貿市場專項建設資金。市服務業發展辦要切實加強資金的使用、管理和監督,做到專款專用,確保資金使用合理、安全、有效。同時,要建立市、袁州區及“三區”、中心城區街道三級投入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宜春市中心城區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補貼資金使用管理辦法以及相關配套政策實施細則,由市服務業發展辦、市財政局另行研究制訂。
各縣(市)要把加強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視為民生工程來抓,要加大對農貿市場管理、建設的投入力度,切實為推進該項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3.加強協調配合。各級政府、各相關單位要把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市加強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對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情況進行調度和督查。各縣(市、區)和“三區”要將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進展情況,在每季度底前書面報市加強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后報市政府,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季度通報一次進展情況。對在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中作出貢獻的單位、個人,市加強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給予表彰和獎勵。
2013年1月10日
農貿市場是聯系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重要紐帶,是城鎮居民“菜籃子”商品供應的主要場所和流通的主要渠道,是具有公益性的城市基礎設施,與人們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為進一步加強全市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全面提升農貿市場經營管理水平,保障農副產品市場供應,滿足人民群眾“菜籃子”需求,提升民生幸福指數,經宜春市重大項目(商貿流通口)現場協調推進工作會議研究,現就全市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明確工作目標
按照“屬地管理、部門監管、權責明晰、服務群眾”的原則,理順農貿市場管理體制,健全管理機構,落實管理人員,明確管理職責,建立考核機制;合理布局新建市場,加快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推動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標準化、規范化,活躍農副產品銷售,為人民群眾營造一個放心、便捷、舒適的購銷環境。
二、理順管理體制
農貿市場實行屬地管理。市服務業發展辦公室、縣(市、區)內貿主管部門為農貿市場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牽頭并協調當地各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對農貿市場的管理。當地各相關職能部門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對所在地農貿市場進行監督管理。在宜春市中心城區范圍內,建立三級日常管理機構:
在袁州區內貿主管部門下設農貿市場綜合管理辦公室,為副科級事業單位,財政全額撥款,配置5—7人,設主任1人,副主任2人,人員從區屬單位內調劑解決。
在袁州區各街道成立農貿市場管理站,由街道辦一名副職分管該項工作,配置3—5人,設站長1人,人員從街道辦內部調劑解決。
在袁州區各農貿市場成立農貿市場管理所,管理人員由街道農貿市場管理站或私有農貿市場業主按市場屬性、規模和標準,定人、定崗、定責,以公開招聘選拔的方式落實,報區內貿主管部門批準。農貿市場管理所不配備財務管理人員,財務由街道農貿市場管理站統一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人員工資從市場收取的有關費用中支出,收不抵支的由街道農貿市場管理站統一調劑,調劑后若出現不足,則由財政適當予以補貼。
以上三級日常管理機構的管理職責由市服務業發展辦與袁州區內貿主管部門另行制定。
各縣(市)及宜春經濟開發區、宜陽新區、明月山溫泉風景名勝區(以下簡稱“三區”)的三級日常管理機構,可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參照宜春市中心城區管理模式執行。
三、加強市場監管
加強農貿市場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協同推進。當地各相關職能部門要在市、縣(市、區)兩級內貿部門的牽頭組織下,按照各自職責,切實履行好農貿市場的監管責任。具體職責分工如下:
1.商務(內貿)部門:負責牽頭組織協調各相關職能部門加強對農貿市場的管理,組織制定和實施農貿市場管理行業規范,推進行業組織建設,開展行業交流和指導行業自律;組織實施農貿市場建設、提質改造工程,擬定城鎮農貿市場建設、提質工程標準,牽頭制定驗收辦法和組織驗收。
2.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確認市場開辦者和場內經營者的主體資格,把好市場準入關,取締無照經營;負責對市場開辦者、場內經營者登記注冊、證照發放和年審,對經營主體、商品質量、交易行為等進行監督管理;依法查處不正當競爭行為,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行為,堅決制止國家明令禁止上市的產品和未檢疫或不合格產品上市;受理消費投訴,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和市場經營秩序。
3.衛生、食品藥品監督部門:負責加強對農貿市場食品安全的檢查,查處不合格商品,防止有毒有害商品上市,引導安全健康消費;負責市場內餐飲食品安全的監督管理,防止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
4.城市管理部門:督促市場開辦者落實市容環衛責任區“門前三包”制度,負責農貿市場周邊環境衛生監督管理,查處市場違法建筑和場外臨街主干道占道經營、亂停亂放、亂搭亂掛現象及維護市場周邊秩序。
5.物價部門:負責監管市場開辦者的收費行為,規范對農貿市場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督促場內經營者進行價格公示,打擊價格違法行為。
6.質監部門:負責對農貿市場內用于貿易結算的計量器具、計量行為等進行監督管理,加強對場內經營戶用于貿易結算計量器具的定期強制檢定,依法查處各類使用不合格計量器具的違法行為;負責農貿市場定量包裝商品、零售商品等商品量的計量監督管理。
7.農業部門:負責對市場內蔬菜、水果等進行農藥殘留檢測,對畜禽、水產品等進行監督抽查和檢疫檢驗;加強定點屠宰檢疫工作,防止病害肉品流入市場。
8.林業部門:依法對市場內野生動植物的經營進行監管,查處違法經營行為。
9.公安部門:負責加強農貿市場的治安管理,嚴厲打擊肉霸、菜霸、市霸等違法分子,清除農貿市場內的黑惡勢力;配合工商部門及時打擊農貿市場內壟斷經營、欺行霸市、強買強賣、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坑蒙拐騙和欺詐消費者等違法違規行為,查處抗拒、妨礙執法部門執法的案件,保護市場良好的經營秩序。
10.消防部門:負責農貿市場消防工作的指導和監管,對消防設施不完備、存在安全隱患的市場,責令農貿市場產權單位或私有業主進行整改完善。
四、抓好市場建設
全市農貿市場建設應遵循“布局合理、設施齊全、功能完善、體量適度、緩解擁堵、方便消費”的原則,按照《國家標準化菜市場設置和管理規范》和《江西省農貿市場升級改造標準(試行)》,把農貿市場的硬件設施和軟件管理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逐步達到國家標準化菜市場管理和建設標準。
(一)做好市場規劃。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當地內貿主管部門要將城區農貿市場建設納入到《城市商業網點規劃》中統籌考慮。以現有市場為基礎,按中心城區發展的要求,重新調整城區農貿市場的布局。在充分考慮地理位置、人口密度、服務對象和覆蓋范圍的基礎上,新建市場的布局要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
?。ǘ嵤└脑煨陆?。按照“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的思路,“十二五”期間,各縣(市、區)和“三區”要在做好規劃的前提下,改造新建一批農貿市場,滿足人民群眾購銷需要。宜春市中心城區分三批對農貿市場進行標準化升級改造:第一批,以國有農貿市場作為示范點進行升級改造;第二批,對產權單一明晰,由私營企業、自然人或者社區等其他組織開辦的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第三批,對產權多元化,由私營企業、自然人或者社區等其他組織開辦的農貿市場進行升級改造。凡政府投資升級改造和新建的農貿市場,要做到統一標識、統一標準。2013年集中升級改造和新建10個農貿市場,包括選擇國有或集體性質的房產新建一部分蔬菜直供超市。
?。ㄈ┖侠聿荚O網點。各地要根據當地制定的《城市商業網點規劃》,合理進行農貿市場的空間布局,統籌考慮農貿市場的服務半徑、區域輻射及配套設施等因素,在做好現有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的同時,重點做好老城區的網點補充和新城區的網點擴展工作,以解決部分區域設點不足的問題。
?。ㄋ模┙ㄔO便民菜店。各地要在城區各街道選擇有條件的小區設立放心便民蔬菜直銷店,讓小區居民不用出小區門就能買到放心、便宜的蔬菜,享受到政府惠民工程帶來的實惠。
?。ㄎ澹U展蔬菜專柜。鼓勵在城區各大超市內擴展蔬菜專柜,實行“農超對接”,由大型農產品流通企業或蔬菜基地統一進行蔬菜配送。
五、強化保障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市政府成立市加強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對全市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的領導和協調,由市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市政府對口副秘書長及市服務業發展辦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袁州區政府、宜陽新區管委會、市財政局、市城管局、市城鄉規劃建設局、市公安局、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市衛生局、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市工商局、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市物價局、市信訪局、市消防支隊分管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市服務業發展辦,由市服務業發展辦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
各縣(市、區)也要成立相應的機構,加強對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的領導。
2.加強資金扶持。市政府將加大對宜春市中心城區農貿市場建設的資金扶持力度,安排中心城區農貿市場專項建設資金。市服務業發展辦要切實加強資金的使用、管理和監督,做到專款專用,確保資金使用合理、安全、有效。同時,要建立市、袁州區及“三區”、中心城區街道三級投入機制,加大資金投入。宜春市中心城區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補貼資金使用管理辦法以及相關配套政策實施細則,由市服務業發展辦、市財政局另行研究制訂。
各縣(市)要把加強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視為民生工程來抓,要加大對農貿市場管理、建設的投入力度,切實為推進該項工作提供資金保障。
3.加強協調配合。各級政府、各相關單位要把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履行工作職責,加強協調配合,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動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市加強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對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情況進行調度和督查。各縣(市、區)和“三區”要將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進展情況,在每季度底前書面報市加強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由領導小組辦公室匯總后報市政府,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季度通報一次進展情況。對在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中作出貢獻的單位、個人,市加強農貿市場管理和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將給予表彰和獎勵。
2013年1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