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門,各有關單位:
1998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積極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我市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還不平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相對滯后,政企不分、機制不活、富余人員多、債務負擔重、效益低下等問題仍然存在,嚴重制約了我市國有糧食企業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影響了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國發〔2004〕17號),按照省、市人民政府關于國企改革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為進一步加快全市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總體目標
?。保凑帐 ⑹腥嗣裾P于國企改革的整體要求,全市國有糧食企業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實施企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具體為:2004年底國有糧食工業企業、商業企業、飼料企業和其他企業,應基本完成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2005年上半年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基本實現戰略性調整、改組和改造。承擔中央、地方儲備糧和軍糧供應任務的糧食企業,原則上實行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為主的產權制度。通過調整布局,撤所并點,形成比較合理的區域布局和組織結構,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使企業真正成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市場主體。
二、實行政企分開,加快糧食企業機制轉變
?。玻€定和加強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機構和人員的管理,實行政府糧食行政管理職能與糧食企業經營的分離。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對全社會糧食流通監管的職責,搞好糧食宏觀調控和行業指導,做好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的協調、監管、檢查和指導工作。繼續做好軍糧、貧困地區、水庫移民、災民口糧等政策性糧食供應的組織工作,確保供應及時、質量合格。要認真履行指導、協調、監督、服務的職責,把工作重點放在貫徹落實國家糧食方針、政策、法規上來,研究制定糧食行業發展規劃,監督糧食風險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加強糧食市場管理以及糧情監測、糧食質量監督和信息服務。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與糧食企業在人、財、物等方面徹底脫鉤,不參與糧食經營,不直接干預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行政領導不得在企業兼職。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在核定編制的基礎上,人員(包括離退休人員)工資、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市軍糧供應中心承擔駐鄭軍隊和武警部隊的糧食供應和管理,列入事業編制,實行財政預算管理。
3.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作為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的主要力量,要繼續發揮主渠道作用,接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委托,按照國家的有關政策,積極開展糧食收購,掌握必要的糧源,在保護農民利益、確保軍需民食、保證糧食安全和穩定糧價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并按政策規定取得相應的財政補貼。在此基礎上,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切實轉變經營機制,改善經營管理,積極面向市場,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三、調整布局、加快推進糧食企業戰略性改組
4.按照區域化、規模化、集團化、市場化的目標,對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進行調整。要徹底打破計劃經濟時期“一鄉(鎮)一所”的傳統糧食企業布局和結構,以縣(市)為單位或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大力調整、優化糧食企業布局和結構,促進有限資產向骨干優勢企業聚集,提高行業的集中度和整體效益。通過整合糧食企業優質資產,可組建一家承擔中央、地方儲備糧管理和軍糧供應等政策性業務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的糧食企業。
5.確定數量、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到2005年底,全市國有獨資、國 有 控 股 及 參 股 的 糧 食 購 銷 企 業 減 少 到 40 個 左 右,相 當 于2002年底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總數的1/3。(1)在市區內,根據需要,除保留極少數基礎條件好、經營管理水平高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繼續承擔國家和省、市級糧食儲備任務和軍糧供應任務外,其他企業放開經營。對于位于市區繁華地段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土地的優勢進行置換改組改制。(2)中牟縣、新鄭市、滎陽市3個糧食產區,可根據農業生產的特點、區域經濟輻射能力、合理經濟流向、企業管理水平和對農民服務及糧食供應的功能,重點對鄉(鎮)糧管所進行資產整合,組建3-4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實行適度規模經營。(3)其他縣(市)和市內各區要根據糧食購銷量和農業結構調整的布局,除保留1-2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外,堅決撤并或放開一批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差的糧食購銷企業。被撤并的原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符合條件的可作為新企業的 報 賬 單 位。在 國 有 糧 食 購 銷 企 業 的 撤 并 過 程 中,要 保 留1998年以來利用國債資金建設的糧 食 儲 備 庫,并 發 揮 其 投 資 效益。
?。叮e極發展大型糧食企業集團。支持和鼓勵骨干糧食企業利用品牌和資信優勢,在一定區域內兼并、收購、重組相關企業,建立糧食企業集團,壯大實力。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經貿委等部門關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指導意見的通知》(國發〔2001〕90號)要求,為提高大型糧食企業和糧食企業集團國際競爭力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
?。罚D變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經營方式。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與糧食加工等企業的經濟聯合,開展委托加工試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擴大范圍,改變“買原糧、賣原糧”的經營方式。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2〕62號)和我市有關工業結構調整、加快食品工業發展的精神,認真落實相關政策,支持糧食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鼓勵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與糧食加工企業、科研單位和農民實行聯合,組成生產、收購、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的經濟實體,實施糧食產業化經營。對于符合糧食產業升級方向的企業和產品,要用農業結構調整和工業結構調整等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凡符合國家、省和市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條件的,爭取納入國家、省和市重點扶持范圍。要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催生一批有基礎、有前景的國有糧食企業發展成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通過簽訂經濟合同,發展訂單農業,與農民建立穩定的購銷關系,充分發揮為農民服務、引導糧食生產和搞活糧食流通的積極作用。
四、構建糧食安全體系,確保糧食安全,促進糧食流通
?。福⒑屯晟剖屑壖Z食儲備和儲備糧管理體制。根據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有關糧食“銷區保持6個月銷量”的要求,建立適當規模的鄭州市市級糧食儲備。市級糧食儲備規模為2億公斤。市級儲備糧的收購、銷售、輪換原則上通過規范的批發市場公開交易。各縣(市)、區也應結合當地的實際,建立起適當的地方糧食儲備,確保糧食安全。
9.加快培育和發展多元化的糧食市場主體,促進糧食市場體系建設。鼓勵符合一定條件的多種所有制經濟主體,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07號)的有關規定,經縣(市)以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審查糧食經營資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后從事糧食收購。要積極培育糧食市場,根據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和《鄭州市商品交易市場建設發展規劃綱要》(鄭政〔2003〕27號)的要求,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采取多種形式,建立和完善糧食市場體系。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積極參與糧食市場建設,在全市控股或參股1?2個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并以此為基礎,提高調控市場的能力。市、縣兩級財政部門可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為糧食市場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五、強力推進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10.根據《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企業改革與發展工作的意見》(鄭政〔2003〕8號)要求,全市國有糧食企業原則上要實施產權制度改革,鼓勵其他非公有制企業以收購、兼并、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和資產重組。
?。保保母锏闹饕问剑?br>
(1)股份制改造。對適宜股份制改造的企業,鼓勵經營者和企業職工共同入股全部購買或部分購買國有資產,使國有資產全部退出或部分退出。
?。ǎ玻┕蓹喑鲎?。對公司制企業中的國有股份,可采取向社會法人、內部職工、企業經營者或其他自然人出讓、變賣等方法予以減持。
?。ǎ常┱w出讓。對經評估后有凈資產的企業,可由受讓方買斷凈資產,承擔原企業全部債務。對負債大于資產或資債相抵為零的企業,經主要債權人認可,可由受讓方以承擔企業債務的方式獲得產權。
?。ǎ矗┢飘a。對長期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的企業按照《破產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等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實施破產。
?。ǎ担┢渌?。在不違背國家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積極探索產權制度改革的其他形式。
六、改革企業內部用人機制,切實做好職工安置工作
?。保玻骺h(市)區、各有關單位要認真落實原省經貿委等12部門《關于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豫經貿企改〔2003〕372號)和市人民政府鄭政〔2003〕8號文件精神,改革企業內部用人機制。企業改制時,原企業要依法與職工變更或解除勞動合同,規范和建立新型勞動關系。對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應區別不同情況,按規定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用現金支付。原企業職工由新企業重新聘用的,可在職工自愿的基礎上,將經濟補償金轉作新企業的股本或債權。
?。保常畬歇氋Y或控股的糧食購銷企業,要按照正常經營業務量(購銷存量)合理定編、定員、定崗,原則上經營量在1000萬公斤以下的企業不超過10人,每增加50萬公斤-100萬公斤增加1-2人。調整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人員結構,保留業務骨干,精簡管理人員,財會、統計、質檢、倉儲等專業人員實行持證上崗。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企業與職工通過平等協商簽訂勞動合同,確定勞動關系。企業職工實行公平競爭、考試考核、擇優上崗,逐步建立管理人員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機制。到2005年底,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職工總數要縮減到2000人左右。
14.鼓勵符合條件的職工實行內部退養。企業改制時,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含5年)或在企業工作30年以上(含30年)的職工,包括符合該條件、改制前已辦理內退手續的職工,可實行內部退養,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再辦理退休手續。這一期間的生活費可按最低不低于當地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標準支付。期間應繳納的各種社會保險費和應支付的生活費,可從改制企業凈資產或有效資產中一次性提留,交給改制后的企業,專項用于這部分費用的支出,不得挪用、截留。各項社會保障費按企業內退職工本人上年繳費工資的120%為基數進行提留,生活費按企業實際發生數提留。實行內退的職工,不再從企業國有凈資產中提留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15.企業因減員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時,企業與職工要結清相互間的拖欠。企業要繳清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前應繳納的職工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各類社會保障資金。
16.要把國有糧食企業職工統一納入當地社會保障體系。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或欠繳各項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的企業,要按國家有關規定補辦補繳。改制后的企業要及時為聘用職工接續養老、失業、工傷等各項社會保險關系。已參保企業的退休人員按有關政策規定在交納社會化管理費后移交社區管理,其基本養老金由社保經辦機構按規定實行社會化發放。企業改制時,歷年所欠養老、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費,可從企業資產變現中全部清償,也可從資產中一次性扣除,交新企業經營,由新企業負責上繳。改制企業的離退休人員、工傷和患職業病職工的社會保險費、傷殘撫恤金、供養直系親屬的撫恤金等,按有關規定,從企業凈資產中一次性扣除??鄢馁Y產由改制后的企業經營,用于上述人員今后專項費用的支出。醫療保險的繳費辦法按市人民政府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等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解除勞動關系而又暫時不能就業的人員,其檔案管理、失業登記、申領失業保險金、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及申請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按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辦理。
17.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在收購、兼并國有糧食企業的同時,積極吸納國有糧食企業富余職工。根據《中共鄭州市委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若干意見》(鄭發〔2003〕11號)規定,改制安置職工后仍有國有凈資產的企業,在原企業依法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后,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新企業重新聘用原企業職工并簽訂不少于3年勞動合同的,每簽訂1人,可按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月標準的18倍折抵資金總額,最低折抵到零。
?。保福骺h(市)、區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稅收減免和市小額信貸支持等政策,改善就業環境,著力做好國有糧食企業分流人員的再就業工作。尤其是對下崗失業人員中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人員實行再就業援助。
?。保梗⑿碌钠髽I經營機制。國有糧食企業在進行改組和改制時,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依照《公司法》確定董事會成員,總經理由董事會選聘,并按照《公司法》確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七、積極落實各項配套政策,為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玻埃J真落實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的相關政策,在資產處置、土地處置、債務處理、職工安置等方面為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
?。ǎ保└闹破髽I資產或股權出讓時,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應通過產權市場公開競價;確需以協議價出讓的,經批準,以評估價為基礎確定價格。購買方一次性付清價款,可給予10%的優惠;不能一次性付清價款的,按隸屬關系辦理相關手續,可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首期付款不得低于總價款的30%,其余價款應在首期付款之日起一年內支付完畢。未付清價款部分的股權需在原國有資產持有單位辦理抵押或擔保。購買方未付清價款前,無權處置其資產,確需處置時,須經其產權持有人同意。
?。ǎ玻召~款的處理。企業改制前發生的3年以上應收賬款,改制時按有關規定進行核銷。3年之內的應收賬款確已形成呆壞賬的也可按規定核銷。已核銷的應收賬款實行帳銷債留,新企業保留追索權,回收的資金仍為原國有資產所有者所有。為調動新企業索債積極性,原產權持有人可按回收資金的一定比例獎勵給新企業。
(3)房產的處理。改制為非國有控股的企業,改制前已售公有住房資金在落實企業應繳納的配比的職工住房公積金和已售公有住房公共部位公用設施維修基金后,全部返還給改制后的企業。
?。ǎ矗┥婕凹Z食倉儲設施的處置,經企業主管部門同意后,報當地政府批準。貸款形成的糧食倉儲設施處置,可以轉移債權。
?。ǎ担屑Z食購銷企業的歷史財務掛債,經審計認定后,政策性的掛賬全部從企業剝離,由縣以上(含縣級)糧食行政部門集中管理。對企業已經剝離政策性掛賬相應占有的農業發展銀行的貸款,已辦理資產抵押的,應當及時解除抵押關系,幫助企業恢復生存和發展能力。
(6)企業改制時,應及時征得債權人的意見,并辦理相關手續。不得惡意規避債務。
?。ǎ罚└闹破髽I提留職工安置費后國有凈資產為負值的企業,其負值部分可視作改制后企業的經營虧損,按規定進行抵扣,也可在3年內由市財政用該企業納稅地方留成部分予以彌補。
(8)對糧食企業依法出售自有產權公房、建筑物收入,以及處置企業使用的劃撥土地的收入,應優先留給企業用于繳納社會保險和安置職工。對有困難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生產經營性用房和土地,應減征和免征3年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企業的原生活性資產原則上應與改制后的企業分離,對水、電等公共設施的改造,有關部門應給以政策上的支持。
?。玻保扇∑髽I自籌與政府補助相結合的辦法,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職工分流再就業和安置工作,確保職工社會保險費足額繳納和經濟補償金足額兌付。資金主要來源:一是資產變現收入;二是土地出讓收益;三是企業原有積累;四是爭取省糧食風險基金安排;五是從市國有企業改革專項資金中安排;六是從其他渠道籌集資金。
?。玻玻疄榻鉀Q我市國有糧食企業改制安置職工所需資金缺口較大的問題,在省人民政府用糧食風險基金中列出的專項資金安置職工的基礎上,按照有關政策市人民政府也安排一部分專項資金,支持糧食企業改革,安置企業職工。具體數額由市糧食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另行研究確定后,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各縣(市)、區也應比照市里的方法,安排資金。同時,要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適當增加資金,以支持國有糧食企業改革。
23.切實減輕國有糧食企業負擔。要對政府部門和其他單位從糧食企業收取的各項費用進行清理,凡不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要限期返還。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不得以糧食企業名義貸款用于糧食收購以外的開支。確保糧食風險基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嚴禁以各種形式擠占挪用。任何單位都不得向糧食企業攤派、報銷費用。凡占用糧食企業的資產、資金,要限期歸還。
24.確保國有糧食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繼續落實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條保障”線等政策措施。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積極參與糧食企業改制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實施,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要做好社會保險接續、再就業培訓、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等工作,努力促進下崗失業職工實現再就業。
?。玻担Z食行政管理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依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做好糧食經營企業的登記注冊和監督管理工作,加強糧食市場監管,維護糧食市場秩序。
26.財稅部門要繼續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于糧食企業增值稅征免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9〕198號)和《河南省地方稅務局關于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豫地稅發〔2003〕127號)要求,認真落實對糧食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27.農業發展銀行要積極支持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按照《糧食收購資金貸款管理辦法》(農發行字〔2004〕121號)的規定,對糧食收購資金貸款管理,以執行國家糧食政策為前提,遵循區別對待、分類管理、控制風險、擇優扶持、錢糧掛鉤、按期收回的原則。對中央和地方儲備糧的收購、輪換所需資金,要按計劃保證。對各級人民政府為調控當地糧食市場供應所需資金,在落實有關費用、利息及價差補貼的前提下,要及時、足額提供貸款。對在農業發展銀行開戶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包括改制后落實原有貸款債務、具有貸款條件、繼續從事糧食經營的企業,要按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確定發放收購資金貸款。同時,對具備糧食收儲資格的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其他糧食企業,農業發展銀行可以根據企業風險承受能力提供貸款支持。對糧食批發市場建設和大型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所需資金,要堅持以效益為前提,同時按照省、市、縣(市、區)三級財政按4:3:3的比例落實貼息的情況下,根據項目承擔人的盈利狀況和還貸能力,發放倉儲設施及糧食批發市場建設貸款。
28.各級人民政府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優惠政策適用于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工作。
八、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順利進行
?。玻梗畤屑Z食企業改革關系到整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大局。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糧食企業面臨的困難和矛盾將日漸顯現出來,特別是職工分流再就業工作難度大,勞動關系的處理政策性強、牽涉面廣、情況復雜,事關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各級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從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常埃袊屑Z食企業改革工作要在市服務業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組織實施。各縣(市)、區也應成立相應的組織,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各縣(市)、區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切實擔負起指導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責任,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認真落實有關政策,妥善處理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進程?,F有國有糧食企業的領導班子成員是企業改革的組織者,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負起責任。
?。常保畤栏褚幏秶屑Z食企業改制程序,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3〕96號)精神,企業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要參與企業改制的全過程,做好產權界定、財產清查、債權債務清理等基礎工作。由國有資本持有單位委托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改制企業進行審計和資產評估。在資產評估的基礎上,企業擬訂實施方案,并與相關部門就債權債務、資產剝離、安置職工等問題進行充分協商,經職代會或職工大會審議通過形成決議后,由企業主管部門報同級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或政府授權機構審批。企業根據審批后的方案組織實施。
?。常玻龊蒙钊爰氈碌乃枷胝喂ぷ鳎匾暫桶l揮企業黨團組織和工會的作用,做好政策解釋和宣傳工作,引導職工增強改革意識,轉變就業觀念,使職工理解、支持改革并主動參與改革。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要充分尊重職工意見。特別是注意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搞好督促檢查、指導和驗收,及時處理和解決好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保證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順利進行。
二○○四年七月十四日
1998年以來我市認真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人民政府關于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一系列方針、政策,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積極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我市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還不平衡,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相對滯后,政企不分、機制不活、富余人員多、債務負擔重、效益低下等問題仍然存在,嚴重制約了我市國有糧食企業的進一步改革和發展,影響了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根據《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意見》(國發〔2004〕17號),按照省、市人民政府關于國企改革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為進一步加快全市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總體目標
?。保凑帐 ⑹腥嗣裾P于國企改革的整體要求,全市國有糧食企業要以產權制度改革為重點,實施企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具體為:2004年底國有糧食工業企業、商業企業、飼料企業和其他企業,應基本完成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2005年上半年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基本實現戰略性調整、改組和改造。承擔中央、地方儲備糧和軍糧供應任務的糧食企業,原則上實行國有獨資和國有控股為主的產權制度。通過調整布局,撤所并點,形成比較合理的區域布局和組織結構,建立規范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使企業真正成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市場主體。
二、實行政企分開,加快糧食企業機制轉變
?。玻€定和加強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機構和人員的管理,實行政府糧食行政管理職能與糧食企業經營的分離。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對全社會糧食流通監管的職責,搞好糧食宏觀調控和行業指導,做好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的協調、監管、檢查和指導工作。繼續做好軍糧、貧困地區、水庫移民、災民口糧等政策性糧食供應的組織工作,確保供應及時、質量合格。要認真履行指導、協調、監督、服務的職責,把工作重點放在貫徹落實國家糧食方針、政策、法規上來,研究制定糧食行業發展規劃,監督糧食風險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加強糧食市場管理以及糧情監測、糧食質量監督和信息服務。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轉變職能,與糧食企業在人、財、物等方面徹底脫鉤,不參與糧食經營,不直接干預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行政領導不得在企業兼職。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在核定編制的基礎上,人員(包括離退休人員)工資、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市軍糧供應中心承擔駐鄭軍隊和武警部隊的糧食供應和管理,列入事業編制,實行財政預算管理。
3.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作為國家糧食宏觀調控的主要力量,要繼續發揮主渠道作用,接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委托,按照國家的有關政策,積極開展糧食收購,掌握必要的糧源,在保護農民利益、確保軍需民食、保證糧食安全和穩定糧價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并按政策規定取得相應的財政補貼。在此基礎上,要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切實轉變經營機制,改善經營管理,積極面向市場,真正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
三、調整布局、加快推進糧食企業戰略性改組
4.按照區域化、規模化、集團化、市場化的目標,對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進行調整。要徹底打破計劃經濟時期“一鄉(鎮)一所”的傳統糧食企業布局和結構,以縣(市)為單位或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大力調整、優化糧食企業布局和結構,促進有限資產向骨干優勢企業聚集,提高行業的集中度和整體效益。通過整合糧食企業優質資產,可組建一家承擔中央、地方儲備糧管理和軍糧供應等政策性業務的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的糧食企業。
5.確定數量、區別對待、分類指導。到2005年底,全市國有獨資、國 有 控 股 及 參 股 的 糧 食 購 銷 企 業 減 少 到 40 個 左 右,相 當 于2002年底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總數的1/3。(1)在市區內,根據需要,除保留極少數基礎條件好、經營管理水平高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繼續承擔國家和省、市級糧食儲備任務和軍糧供應任務外,其他企業放開經營。對于位于市區繁華地段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土地的優勢進行置換改組改制。(2)中牟縣、新鄭市、滎陽市3個糧食產區,可根據農業生產的特點、區域經濟輻射能力、合理經濟流向、企業管理水平和對農民服務及糧食供應的功能,重點對鄉(鎮)糧管所進行資產整合,組建3-4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實行適度規模經營。(3)其他縣(市)和市內各區要根據糧食購銷量和農業結構調整的布局,除保留1-2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外,堅決撤并或放開一批規模小、市場競爭力差的糧食購銷企業。被撤并的原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符合條件的可作為新企業的 報 賬 單 位。在 國 有 糧 食 購 銷 企 業 的 撤 并 過 程 中,要 保 留1998年以來利用國債資金建設的糧 食 儲 備 庫,并 發 揮 其 投 資 效益。
?。叮e極發展大型糧食企業集團。支持和鼓勵骨干糧食企業利用品牌和資信優勢,在一定區域內兼并、收購、重組相關企業,建立糧食企業集團,壯大實力。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經貿委等部門關于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指導意見的通知》(國發〔2001〕90號)要求,為提高大型糧食企業和糧食企業集團國際競爭力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
?。罚D變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經營方式。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展與糧食加工等企業的經濟聯合,開展委托加工試點,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擴大范圍,改變“買原糧、賣原糧”的經營方式。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2〕62號)和我市有關工業結構調整、加快食品工業發展的精神,認真落實相關政策,支持糧食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鼓勵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與糧食加工企業、科研單位和農民實行聯合,組成生產、收購、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的經濟實體,實施糧食產業化經營。對于符合糧食產業升級方向的企業和產品,要用農業結構調整和工業結構調整等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凡符合國家、省和市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條件的,爭取納入國家、省和市重點扶持范圍。要通過市場機制的作用,催生一批有基礎、有前景的國有糧食企業發展成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龍頭企業,通過簽訂經濟合同,發展訂單農業,與農民建立穩定的購銷關系,充分發揮為農民服務、引導糧食生產和搞活糧食流通的積極作用。
四、構建糧食安全體系,確保糧食安全,促進糧食流通
?。福⒑屯晟剖屑壖Z食儲備和儲備糧管理體制。根據國務院和省人民政府有關糧食“銷區保持6個月銷量”的要求,建立適當規模的鄭州市市級糧食儲備。市級糧食儲備規模為2億公斤。市級儲備糧的收購、銷售、輪換原則上通過規范的批發市場公開交易。各縣(市)、區也應結合當地的實際,建立起適當的地方糧食儲備,確保糧食安全。
9.加快培育和發展多元化的糧食市場主體,促進糧食市場體系建設。鼓勵符合一定條件的多種所有制經濟主體,按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07號)的有關規定,經縣(市)以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審查糧食經營資格、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登記后從事糧食收購。要積極培育糧食市場,根據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和《鄭州市商品交易市場建設發展規劃綱要》(鄭政〔2003〕27號)的要求,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業,采取多種形式,建立和完善糧食市場體系。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積極參與糧食市場建設,在全市控股或參股1?2個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并以此為基礎,提高調控市場的能力。市、縣兩級財政部門可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為糧食市場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
五、強力推進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
10.根據《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企業改革與發展工作的意見》(鄭政〔2003〕8號)要求,全市國有糧食企業原則上要實施產權制度改革,鼓勵其他非公有制企業以收購、兼并、控股、參股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糧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和資產重組。
?。保保母锏闹饕问剑?br>
(1)股份制改造。對適宜股份制改造的企業,鼓勵經營者和企業職工共同入股全部購買或部分購買國有資產,使國有資產全部退出或部分退出。
?。ǎ玻┕蓹喑鲎?。對公司制企業中的國有股份,可采取向社會法人、內部職工、企業經營者或其他自然人出讓、變賣等方法予以減持。
?。ǎ常┱w出讓。對經評估后有凈資產的企業,可由受讓方買斷凈資產,承擔原企業全部債務。對負債大于資產或資債相抵為零的企業,經主要債權人認可,可由受讓方以承擔企業債務的方式獲得產權。
?。ǎ矗┢飘a。對長期虧損、嚴重資不抵債的企業按照《破產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破產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等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實施破產。
?。ǎ担┢渌?。在不違背國家政策法規的前提下,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要積極探索產權制度改革的其他形式。
六、改革企業內部用人機制,切實做好職工安置工作
?。保玻骺h(市)區、各有關單位要認真落實原省經貿委等12部門《關于深化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的意見》(豫經貿企改〔2003〕372號)和市人民政府鄭政〔2003〕8號文件精神,改革企業內部用人機制。企業改制時,原企業要依法與職工變更或解除勞動合同,規范和建立新型勞動關系。對解除勞動關系的職工,應區別不同情況,按規定支付相應的經濟補償金。經濟補償金用現金支付。原企業職工由新企業重新聘用的,可在職工自愿的基礎上,將經濟補償金轉作新企業的股本或債權。
?。保常畬歇氋Y或控股的糧食購銷企業,要按照正常經營業務量(購銷存量)合理定編、定員、定崗,原則上經營量在1000萬公斤以下的企業不超過10人,每增加50萬公斤-100萬公斤增加1-2人。調整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人員結構,保留業務骨干,精簡管理人員,財會、統計、質檢、倉儲等專業人員實行持證上崗。全面實行勞動合同制,企業與職工通過平等協商簽訂勞動合同,確定勞動關系。企業職工實行公平競爭、考試考核、擇優上崗,逐步建立管理人員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能增能減的機制。到2005年底,全市國有糧食購銷企業職工總數要縮減到2000人左右。
14.鼓勵符合條件的職工實行內部退養。企業改制時,距國家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含5年)或在企業工作30年以上(含30年)的職工,包括符合該條件、改制前已辦理內退手續的職工,可實行內部退養,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再辦理退休手續。這一期間的生活費可按最低不低于當地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標準支付。期間應繳納的各種社會保險費和應支付的生活費,可從改制企業凈資產或有效資產中一次性提留,交給改制后的企業,專項用于這部分費用的支出,不得挪用、截留。各項社會保障費按企業內退職工本人上年繳費工資的120%為基數進行提留,生活費按企業實際發生數提留。實行內退的職工,不再從企業國有凈資產中提留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
15.企業因減員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時,企業與職工要結清相互間的拖欠。企業要繳清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前應繳納的職工養老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各類社會保障資金。
16.要把國有糧食企業職工統一納入當地社會保障體系。未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或欠繳各項社會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的企業,要按國家有關規定補辦補繳。改制后的企業要及時為聘用職工接續養老、失業、工傷等各項社會保險關系。已參保企業的退休人員按有關政策規定在交納社會化管理費后移交社區管理,其基本養老金由社保經辦機構按規定實行社會化發放。企業改制時,歷年所欠養老、失業、工傷等社會保險費,可從企業資產變現中全部清償,也可從資產中一次性扣除,交新企業經營,由新企業負責上繳。改制企業的離退休人員、工傷和患職業病職工的社會保險費、傷殘撫恤金、供養直系親屬的撫恤金等,按有關規定,從企業凈資產中一次性扣除??鄢馁Y產由改制后的企業經營,用于上述人員今后專項費用的支出。醫療保險的繳費辦法按市人民政府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等有關規定執行。對依法解除勞動關系而又暫時不能就業的人員,其檔案管理、失業登記、申領失業保險金、以個人身份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及申請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等,按市人民政府有關規定辦理。
17.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在收購、兼并國有糧食企業的同時,積極吸納國有糧食企業富余職工。根據《中共鄭州市委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若干意見》(鄭發〔2003〕11號)規定,改制安置職工后仍有國有凈資產的企業,在原企業依法與職工解除勞動合同后,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新企業重新聘用原企業職工并簽訂不少于3年勞動合同的,每簽訂1人,可按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月標準的18倍折抵資金總額,最低折抵到零。
?。保福骺h(市)、區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省關于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稅收減免和市小額信貸支持等政策,改善就業環境,著力做好國有糧食企業分流人員的再就業工作。尤其是對下崗失業人員中女40歲以上、男50歲以上的人員實行再就業援助。
?。保梗⑿碌钠髽I經營機制。國有糧食企業在進行改組和改制時,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依照《公司法》確定董事會成員,總經理由董事會選聘,并按照《公司法》確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層的職責,形成各負其責、協調運轉、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七、積極落實各項配套政策,為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玻埃J真落實省、市人民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的相關政策,在資產處置、土地處置、債務處理、職工安置等方面為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創造良好的環境。
?。ǎ保└闹破髽I資產或股權出讓時,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應通過產權市場公開競價;確需以協議價出讓的,經批準,以評估價為基礎確定價格。購買方一次性付清價款,可給予10%的優惠;不能一次性付清價款的,按隸屬關系辦理相關手續,可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首期付款不得低于總價款的30%,其余價款應在首期付款之日起一年內支付完畢。未付清價款部分的股權需在原國有資產持有單位辦理抵押或擔保。購買方未付清價款前,無權處置其資產,確需處置時,須經其產權持有人同意。
?。ǎ玻召~款的處理。企業改制前發生的3年以上應收賬款,改制時按有關規定進行核銷。3年之內的應收賬款確已形成呆壞賬的也可按規定核銷。已核銷的應收賬款實行帳銷債留,新企業保留追索權,回收的資金仍為原國有資產所有者所有。為調動新企業索債積極性,原產權持有人可按回收資金的一定比例獎勵給新企業。
(3)房產的處理。改制為非國有控股的企業,改制前已售公有住房資金在落實企業應繳納的配比的職工住房公積金和已售公有住房公共部位公用設施維修基金后,全部返還給改制后的企業。
?。ǎ矗┥婕凹Z食倉儲設施的處置,經企業主管部門同意后,報當地政府批準。貸款形成的糧食倉儲設施處置,可以轉移債權。
?。ǎ担屑Z食購銷企業的歷史財務掛債,經審計認定后,政策性的掛賬全部從企業剝離,由縣以上(含縣級)糧食行政部門集中管理。對企業已經剝離政策性掛賬相應占有的農業發展銀行的貸款,已辦理資產抵押的,應當及時解除抵押關系,幫助企業恢復生存和發展能力。
(6)企業改制時,應及時征得債權人的意見,并辦理相關手續。不得惡意規避債務。
?。ǎ罚└闹破髽I提留職工安置費后國有凈資產為負值的企業,其負值部分可視作改制后企業的經營虧損,按規定進行抵扣,也可在3年內由市財政用該企業納稅地方留成部分予以彌補。
(8)對糧食企業依法出售自有產權公房、建筑物收入,以及處置企業使用的劃撥土地的收入,應優先留給企業用于繳納社會保險和安置職工。對有困難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生產經營性用房和土地,應減征和免征3年的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企業的原生活性資產原則上應與改制后的企業分離,對水、電等公共設施的改造,有關部門應給以政策上的支持。
?。玻保扇∑髽I自籌與政府補助相結合的辦法,多渠道籌集資金,支持職工分流再就業和安置工作,確保職工社會保險費足額繳納和經濟補償金足額兌付。資金主要來源:一是資產變現收入;二是土地出讓收益;三是企業原有積累;四是爭取省糧食風險基金安排;五是從市國有企業改革專項資金中安排;六是從其他渠道籌集資金。
?。玻玻疄榻鉀Q我市國有糧食企業改制安置職工所需資金缺口較大的問題,在省人民政府用糧食風險基金中列出的專項資金安置職工的基礎上,按照有關政策市人民政府也安排一部分專項資金,支持糧食企業改革,安置企業職工。具體數額由市糧食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另行研究確定后,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各縣(市)、區也應比照市里的方法,安排資金。同時,要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適當增加資金,以支持國有糧食企業改革。
23.切實減輕國有糧食企業負擔。要對政府部門和其他單位從糧食企業收取的各項費用進行清理,凡不符合國家和省規定的要限期返還。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不得以糧食企業名義貸款用于糧食收購以外的開支。確保糧食風險基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嚴禁以各種形式擠占挪用。任何單位都不得向糧食企業攤派、報銷費用。凡占用糧食企業的資產、資金,要限期歸還。
24.確保國有糧食企業下崗職工的基本生活費和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繼續落實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業保險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條保障”線等政策措施。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積極參與糧食企業改制方案的研究、制定和實施,切實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要做好社會保險接續、再就業培訓、職業指導和就業服務等工作,努力促進下崗失業職工實現再就業。
?。玻担Z食行政管理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依照《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做好糧食經營企業的登記注冊和監督管理工作,加強糧食市場監管,維護糧食市場秩序。
26.財稅部門要繼續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關于糧食企業增值稅征免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9〕198號)和《河南省地方稅務局關于支持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豫地稅發〔2003〕127號)要求,認真落實對糧食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27.農業發展銀行要積極支持國有糧食企業改革。按照《糧食收購資金貸款管理辦法》(農發行字〔2004〕121號)的規定,對糧食收購資金貸款管理,以執行國家糧食政策為前提,遵循區別對待、分類管理、控制風險、擇優扶持、錢糧掛鉤、按期收回的原則。對中央和地方儲備糧的收購、輪換所需資金,要按計劃保證。對各級人民政府為調控當地糧食市場供應所需資金,在落實有關費用、利息及價差補貼的前提下,要及時、足額提供貸款。對在農業發展銀行開戶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包括改制后落實原有貸款債務、具有貸款條件、繼續從事糧食經營的企業,要按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確定發放收購資金貸款。同時,對具備糧食收儲資格的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以及其他糧食企業,農業發展銀行可以根據企業風險承受能力提供貸款支持。對糧食批發市場建設和大型糧食倉儲設施建設所需資金,要堅持以效益為前提,同時按照省、市、縣(市、區)三級財政按4:3:3的比例落實貼息的情況下,根據項目承擔人的盈利狀況和還貸能力,發放倉儲設施及糧食批發市場建設貸款。
28.各級人民政府對國有企業改革的優惠政策適用于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工作。
八、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順利進行
?。玻梗畤屑Z食企業改革關系到整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的大局。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國有糧食企業面臨的困難和矛盾將日漸顯現出來,特別是職工分流再就業工作難度大,勞動關系的處理政策性強、牽涉面廣、情況復雜,事關廣大職工的切身利益。各級人民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重要性、緊迫性和艱巨性,從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常埃袊屑Z食企業改革工作要在市服務業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組織實施。各縣(市)、區也應成立相應的組織,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各縣(市)、區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切實擔負起指導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責任,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認真落實有關政策,妥善處理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快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的進程?,F有國有糧食企業的領導班子成員是企業改革的組織者,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切實負起責任。
?。常保畤栏褚幏秶屑Z食企業改制程序,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規范國有企業改制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3〕96號)精神,企業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要參與企業改制的全過程,做好產權界定、財產清查、債權債務清理等基礎工作。由國有資本持有單位委托有資質的中介機構對改制企業進行審計和資產評估。在資產評估的基礎上,企業擬訂實施方案,并與相關部門就債權債務、資產剝離、安置職工等問題進行充分協商,經職代會或職工大會審議通過形成決議后,由企業主管部門報同級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或政府授權機構審批。企業根據審批后的方案組織實施。
?。常玻龊蒙钊爰氈碌乃枷胝喂ぷ鳎匾暫桶l揮企業黨團組織和工會的作用,做好政策解釋和宣傳工作,引導職工增強改革意識,轉變就業觀念,使職工理解、支持改革并主動參與改革。涉及職工利益的重大問題,要充分尊重職工意見。特別是注意化解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搞好督促檢查、指導和驗收,及時處理和解決好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保證國有糧食企業改革順利進行。
二○○四年七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