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
近期,我省溫州市龍灣區、杭州市西湖區等地相繼發生學生和外地游客食物中毒事件。當前,已進入春季食源性疾病高發期,隨著學校、企業普遍開學開工,游客和集體用餐行為顯著增多,食品安全事故逐漸進入高發態勢。為切實做好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工作,根據國家食品藥監局的有關通知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情況,提出如下要求:
一、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制度。為規范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報送,2007年7月,省食安辦和省食品藥監局專門印發了《加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07年9月1日起,凡是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被新聞媒體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事發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必須在2小時內將相關情況報送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并及時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被新聞媒體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處置過程中的續報工作,事故或事件處置完畢后2天內將處置情況報告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然而,個別地區仍有遲報、漏報現象,這是對工作極不負責的表現。各級食安辦和食品藥監部門必須堅決落實有關規定,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工作,明確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分管領導和具體責任人。要加強應急值班,確保信息報送渠道暢通,信息報送及時、準確。對于漏報、瞞報、無故遲報的,要予以通報并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二、妥善做好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各級食安辦和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要在各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履行職能,組織有關部門落實應急預案,加強組織協調,協助做好人員救助、原因分析、事故善后、社會穩定、新聞報道、責任追究等工作,將事故的損害和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特別是要切實做好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應急與醫療衛生救援應急工作的銜接,及時有效地搶救中毒人員,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
三、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要認真推行食品安全監督責任制,督促有關部門按照責任分工,落實具體人員,切實履行職能。要根據季節氣候變化,有的放矢地做好預防工作。要重點加強對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農家樂及景區餐館、農村集體聚餐和餐飲配送企業的監管,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尤其要強化集體用餐單位主要領導的責任,保障食品原料進貨、儲存、加工、烹調、運輸等各環節的食品安全。
四、普及城鄉食品安全知識。要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力度,要把食品安全常識和應急知識作為重點,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進機關、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使公眾知曉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基本常識。要結合當地食品消費特點、食品安全薄弱環節和食品安全事故易發人群,以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好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及時發布安全消費警示。沿海地區及水產品市場要在醒目位置告示公眾謹防誤食河豚魚中毒。農村地區及中小學校要廣泛宣傳防止誤食亞硝酸鹽中毒,宣傳有毒植物和菌菇的辨認常識。要積極引導科學安全消費,不斷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五、強化食品安全事故的督查督辦工作。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要對轄區內歷年來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新聞媒體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進行梳理,舉一反三,認真吸取教訓,牢固樹立守土有責的思想。要定期或不定期對易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和行業進行督查,對整改不到位或責任追究不落實的,要給予通報,責令限期整改。要進一步加強與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執紀執法部門的協調溝通,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通報制度和信息反饋制度,確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處工作順利開展。
二○○八年三月二十日
近期,我省溫州市龍灣區、杭州市西湖區等地相繼發生學生和外地游客食物中毒事件。當前,已進入春季食源性疾病高發期,隨著學校、企業普遍開學開工,游客和集體用餐行為顯著增多,食品安全事故逐漸進入高發態勢。為切實做好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工作,根據國家食品藥監局的有關通知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情況,提出如下要求:
一、嚴格落實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制度。為規范食品安全事故信息的報送,2007年7月,省食安辦和省食品藥監局專門印發了《加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07年9月1日起,凡是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被新聞媒體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事發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必須在2小時內將相關情況報送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并及時做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被新聞媒體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處置過程中的續報工作,事故或事件處置完畢后2天內將處置情況報告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然而,個別地區仍有遲報、漏報現象,這是對工作極不負責的表現。各級食安辦和食品藥監部門必須堅決落實有關規定,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工作,明確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報告分管領導和具體責任人。要加強應急值班,確保信息報送渠道暢通,信息報送及時、準確。對于漏報、瞞報、無故遲報的,要予以通報并嚴肅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二、妥善做好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工作。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各級食安辦和食品安全綜合監督部門要在各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積極履行職能,組織有關部門落實應急預案,加強組織協調,協助做好人員救助、原因分析、事故善后、社會穩定、新聞報道、責任追究等工作,將事故的損害和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特別是要切實做好重大食物中毒事故應急與醫療衛生救援應急工作的銜接,及時有效地搶救中毒人員,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
三、嚴格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制。要認真推行食品安全監督責任制,督促有關部門按照責任分工,落實具體人員,切實履行職能。要根據季節氣候變化,有的放矢地做好預防工作。要重點加強對食品小作坊、小餐飲、學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農家樂及景區餐館、農村集體聚餐和餐飲配送企業的監管,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落實食品安全責任,尤其要強化集體用餐單位主要領導的責任,保障食品原料進貨、儲存、加工、烹調、運輸等各環節的食品安全。
四、普及城鄉食品安全知識。要進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知識的宣傳力度,要把食品安全常識和應急知識作為重點,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進機關、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使公眾知曉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基本常識。要結合當地食品消費特點、食品安全薄弱環節和食品安全事故易發人群,以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開展好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及時發布安全消費警示。沿海地區及水產品市場要在醒目位置告示公眾謹防誤食河豚魚中毒。農村地區及中小學校要廣泛宣傳防止誤食亞硝酸鹽中毒,宣傳有毒植物和菌菇的辨認常識。要積極引導科學安全消費,不斷提高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五、強化食品安全事故的督查督辦工作。各級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要對轄區內歷年來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新聞媒體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進行梳理,舉一反三,認真吸取教訓,牢固樹立守土有責的思想。要定期或不定期對易發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單位和行業進行督查,對整改不到位或責任追究不落實的,要給予通報,責令限期整改。要進一步加強與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執紀執法部門的協調溝通,建立食品安全事故信息通報制度和信息反饋制度,確保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處工作順利開展。
二○○八年三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