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關于頒發2020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的通報》,通報了2020年度廣東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完成的《魚類生物法腌制加工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成果榜上有名,榮獲2020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南海所吳燕燕研究員帶領項目團隊歷時十六年技術攻關,針對傳統腌干魚類品質和風味形成機制不清,亞硝基化合物、生物胺等危害因子形成和來源不明,加工效率低、產品鹽度高、品質不穩定等關鍵瓶頸問題,通過自主創新和技術集成,探明了傳統腌干魚類品質特性與特征風味形成的作用機制,揭示了傳統腌干魚加工過程中危害因子的形成機理,靶向開發并集成創新了低鹽腌制、生物法控制及低溫熱泵干燥的連續式快速綠色腌干新技術,開發了具有高品質的新型低鹽腌干魚制品,并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腌干魚類質量安全標準化技術體系,形成了一批創造性成果,為水產品綠色加工區域示范提供高質化生物加工技術支撐。
該科技成果取得一系列科研創新:一是系統解析了傳統腌干魚類品質特性與特征風味形成的作用機制,構建了魚類生物法低鹽快速腌制理論基礎;二是構建了腌干魚類危害因子的基礎數據庫,形成危害因子進行識別和生物法控制的技術基礎;三是創新了基于菌群協調的危害因子生物法控制技術,形成了魚類生物法低鹽快速腌制新體系;四是集成了低鹽腌制、生物法控制及低溫熱泵干燥的連續式快速綠色腌干加工技術,提高了產品風味品質、安全性、經濟附加值和競爭力;五是建立了腌干魚類質量安全標準化技術體系,規范企業生產技術標準,為行業主管部門和技術監督管理部門提供監督管理依據。
日期:2021-06-08
南海所吳燕燕研究員帶領項目團隊歷時十六年技術攻關,針對傳統腌干魚類品質和風味形成機制不清,亞硝基化合物、生物胺等危害因子形成和來源不明,加工效率低、產品鹽度高、品質不穩定等關鍵瓶頸問題,通過自主創新和技術集成,探明了傳統腌干魚類品質特性與特征風味形成的作用機制,揭示了傳統腌干魚加工過程中危害因子的形成機理,靶向開發并集成創新了低鹽腌制、生物法控制及低溫熱泵干燥的連續式快速綠色腌干新技術,開發了具有高品質的新型低鹽腌干魚制品,并在國內率先建立了腌干魚類質量安全標準化技術體系,形成了一批創造性成果,為水產品綠色加工區域示范提供高質化生物加工技術支撐。
該科技成果取得一系列科研創新:一是系統解析了傳統腌干魚類品質特性與特征風味形成的作用機制,構建了魚類生物法低鹽快速腌制理論基礎;二是構建了腌干魚類危害因子的基礎數據庫,形成危害因子進行識別和生物法控制的技術基礎;三是創新了基于菌群協調的危害因子生物法控制技術,形成了魚類生物法低鹽快速腌制新體系;四是集成了低鹽腌制、生物法控制及低溫熱泵干燥的連續式快速綠色腌干加工技術,提高了產品風味品質、安全性、經濟附加值和競爭力;五是建立了腌干魚類質量安全標準化技術體系,規范企業生產技術標準,為行業主管部門和技術監督管理部門提供監督管理依據。
日期:202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