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上午,湖南農業科學院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聯合海南省農業科學院組織專家組,對位于三亞市海棠灣的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南繁綜合試驗基地超級雜交稻“超優千號”高產攻關示范片進行了現場測產驗收。專家組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謝華安任組長,成員來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海南省農業科學院、海南省種子總站、中種集團三亞分公司等單位。
高產攻關示范片總面積50多畝,于2020年12月16日播種,2021年1月13日移栽,3月27日始穗,示范片稻株長勢均勻,落色較好。專家組隨機選取了3塊田,進行全田機械收割測產,經量面積、稱重、測水分、除雜等程序后,3塊田畝產分別為1014.56公斤、1009.45公斤、990.48公斤,平均畝產達到1004.83公斤。
專家組認為,去冬今春以來,在三亞長期低溫氣候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下,該品種在三亞首次實現了大面積種植畝產超1000公斤,從育種和栽培技術上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突破,具有進一步高產潛力挖掘和較好推廣前景。
專家組組長謝華安院士介紹,為了實現雙季稻畝產3000斤的目標,選用“超優千號”這一高產優質品種,采用高效、高產的栽培技術方案。從試種水稻長勢及測產情況來看,選用優質高產品種、采用綠色輕簡栽培技術是水稻高產、高效的有效模式。
為端牢中國飯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袁隆平院士提出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早造晚造合計1500公斤)攻關目標。并于2020年12月20日在三亞召開了全國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項目啟動會,成立以袁隆平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的項目攻關領導小組。2021年3000斤工程在海南省安排了7個攻關點,設計早稻畝產量900公斤,品種為“超優千號”,4月至6月收割;設計晚稻畝產量600公斤,品種為“叁優一號”,10月至11月收割。
日期:2021-05-14
高產攻關示范片總面積50多畝,于2020年12月16日播種,2021年1月13日移栽,3月27日始穗,示范片稻株長勢均勻,落色較好。專家組隨機選取了3塊田,進行全田機械收割測產,經量面積、稱重、測水分、除雜等程序后,3塊田畝產分別為1014.56公斤、1009.45公斤、990.48公斤,平均畝產達到1004.83公斤。
專家組認為,去冬今春以來,在三亞長期低溫氣候給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下,該品種在三亞首次實現了大面積種植畝產超1000公斤,從育種和栽培技術上來說這是一個重大突破,具有進一步高產潛力挖掘和較好推廣前景。
專家組組長謝華安院士介紹,為了實現雙季稻畝產3000斤的目標,選用“超優千號”這一高產優質品種,采用高效、高產的栽培技術方案。從試種水稻長勢及測產情況來看,選用優質高產品種、采用綠色輕簡栽培技術是水稻高產、高效的有效模式。
為端牢中國飯碗、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袁隆平院士提出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早造晚造合計1500公斤)攻關目標。并于2020年12月20日在三亞召開了全國雜交水稻雙季畝產3000斤項目啟動會,成立以袁隆平院士為首席科學家的項目攻關領導小組。2021年3000斤工程在海南省安排了7個攻關點,設計早稻畝產量900公斤,品種為“超優千號”,4月至6月收割;設計晚稻畝產量600公斤,品種為“叁優一號”,10月至11月收割。
日期:2021-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