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科技創新進展:水稻微效粒重QTL qTGW1.2b的圖位克隆

   2020-10-28 中國水稻研究所656
核心提示: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基因定位與克隆課題組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在線發表了題為Identificationthrough fine mappi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基因定位與克隆課題組在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在線發表了題為“Identificationthrough fine mapping and verification using CRISPR/Cas9-targeted mutagenesisfor a minor QTL controlling grain weight in rice”的研究論文,首次報道了水稻產量性狀微效QTL的克隆。
 
  水稻重要農藝性狀一般由少數主效QTL和大量微效QTL共同控制。水稻主效QTL克隆已取得顯著進展,而微效QTL克隆一直舉步維艱,其根源在于微效QTL遺傳作用弱,效應鑒定受測量誤差影響大,精細定位難度高,其次微效QTL等位變異功能差異小,遺傳互補效果不明顯,基因功能驗證難。

  研究人員應用剩余雜合體梯系材料建立了有效的精細定位策略,采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實現基因功能驗證,完成了微效粒重QTL qTGW1.2b的克隆。經應用7套分離區間呈梯系排列的近等基因系,將qTGW1.2b精細定位在44.0 kb的區間內,進一步應用CRISPR/Cas9開展基因敲除,確認了編碼VQ-motif蛋白的OsVQ4為qTGW1.2b的目標基因。在近等基因系群體中,兩種純合基因型的千粒重相差0.9~2.0%,而敲除株系與野生型對照之間的千粒重差異達2.8~9.8%,效應平均提高約6.1倍。研究還發現,qTGW1.2b/OsVQ4對粒數和抽穗期具有多效性,敲除株系粒重降低而粒數增加,產量無顯著變化;同時,抽穗期縮短1.0~2.3天。也就是說,qTGW1.2b/OsVQ4的功能缺失等位基因可在不影響產量的條件下,縮短生育期,具有育種應用價值。這些結果顯示,微效QTL克隆不僅有利于水稻農藝性狀遺傳基礎的完整解析,而且可為水稻育種提供新基因資源。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發展中國家女科學家組織資助。博士研究生Chan Aye Nyein和王琳琳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莊杰云研究員和張振華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
 
  文章連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122-020-03699-6



日期:2020-10-28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資訊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