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六安市國家優質糧食產業示范基地項目建設方案(六政辦〔2008〕6號)

   2011-06-15 608
核心提示:為貫徹落實皖政辦秘〔2008〕4號文件《安徽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農委關于2008年水稻產業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精神,進一步
為貫徹落實皖政辦秘〔2008〕4號文件《安徽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農委關于2008年水稻產業提升行動的實施意見的通知》精神,進一步加強我市糧食生產能力建設,提升糧食水平和檔次,做大做強糧食產業,推進全市水稻產業提升行動深入開展,確保六安市國家優質糧食產業示范基地項目順利實施,特制定以下方案。
 
  一、建設目標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實施大型國家商品糧基地項目,創建省級優質糧食產業工程示范區,建設中央儲備糧源基地。到2010年,全市糧食總產力爭達到100億斤,比2007年增加10億斤,單產達到500公斤/畝以上,年提供商品糧50億斤以上。其中,霍邱、壽縣分別為30億斤以上,金安、裕安、舒城分別為10億斤以上。金寨、霍山、葉集三縣糧食總產達到10億斤以上。
 
  二、建設內容
 
  1、確定示范基地。在霍邱、壽縣、舒城、金安、裕安五個水稻主產縣區,建立沿淮、丘崗、沿淠、外山區為重點的四大片優質水稻示范基地400萬畝。在基礎條件好、服務體系健全、產業化帶動能力強的優勢主產鄉鎮建立水稻核心示范區300萬畝,核心示范區發展優質粳稻和優質中秈各100萬畝。五個水稻主產縣區各選擇5—10個水稻主產鄉鎮,每個鄉鎮建立不低于1萬畝的核心示范區。中央儲備糧源基地以霍邱縣臨淮崗片區生產基地為核心,逐步向全市糧食主產區拓展。通過實行良種良法配套生產,確保核心示范區平均單產比非示范區增加5%以上,效益提高5%以上。
 
  2、確定主導品種。全市確定10--15個優質水稻品種為推薦主導品種,兼顧兩系和三系品種。重點推廣豐兩優一號(皖稻87)、兩優6326(皖稻119)、新兩優6號(皖稻147)、揚兩優6號、新隆優1號、新兩優香4、天協6號、Ⅱ優42、協優084、Ⅱ優084、Ⅱ優7954、Ⅱ優明86、秈雜優0403(Ⅱ優52)、岡優3551、武運粳7號。單季粳稻重點推廣武運粳7號,雙季晚稻重點推廣皖粳9707等優良品種。按區域布局,沿淮鄉鎮重點推薦使用新兩優6號、豐兩優1號、豐優香占、兩優0293、Ⅲ優98等品種;江淮丘崗區重點使用新兩優6號、Ⅱ優明86、兩優6326、協優084、香兩優68等品種;考慮到江淮分水嶺地區易旱缺水的矛盾,多選用國豐1號、D奇寶優527等生育期偏短的優質品種。把向農民推薦主導品種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實行品種淘汰制,堅決把與市場不對路的品種淘汰出局,把好的品種做大做亮,做成規模、做成特色、做出品牌。
 
  3、確定主要技術標準。堅持新品種引進繁殖、區域展示和主推品種年度信息發布制度。在霍邱、金安各建立一個萬畝以上的優質雜交稻制種基地,在霍邱、壽縣、金安、舒城、裕安各建立一個百畝以上的水稻新品種展示園,保證水稻生產基地品種專用化。大力推廣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在水稻核心示范區推遲水稻播期,提倡增施鉀肥、氮肥后移和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行專業化防治。在霍邱、壽縣、金安、舒城、裕安各建立8—10支植保專業化服務隊和8—10支農機專業化服務隊。推廣拋秧、輕簡栽培技術,力爭水稻旱育稀植及拋秧面積占水稻面積的70%以上。充分利用我市優越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檔綠色大米、有機大米,推廣水稻安全優質生產技術。市及各主產縣區建立安全優質糧食檢測中心。大力推進機械化作業。推進機械化育秧、插秧技術,引進機械化烘干設備,確保優質糧食質量。
 
  4、確定龍頭企業。以現有日產100噸以上的70多家糧食產業化龍頭企業為基礎,積極培育和扶持重點龍頭企業,打破地區、部門和所有制界限,有效整合各種資源,把產、購、銷、加工等環節鏈接起來,打造良好的產業環境。全市確定30家左右重點糧食企業進行競標支持,重點打造1—2個在全國有一定影響和3—5個在全省有一定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三、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市政府成立示范基地項目指揮機構,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市長及聯系副秘書長、市發改委、市農委、中儲糧六安直屬庫、市糧食局、市財政局、市水利局、淠史杭總局、市農發行、農村信用社六安辦事處、人民財產保險六安分公司、項目所在縣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市直相關單位分管負責同志、項目所在縣區分管副縣區長為成員的六安市優質糧食產業示范基地項目領導組。領導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農委,市農委主任兼任辦公室主任,市發改委、農委、糧食局、財政局、中儲糧六安直屬庫、農發行、農村信用社六安辦事處、人民財產保險六安分公司分管負責人和項目各縣區分管副縣區長為辦公室副主任。項目縣區和單位相應成立項目實施小組,各實施小組吸收有關企業、種糧大戶為成員單位。領導組實行分工負責制。年終進行考核評比和表彰獎勵。
 
  2、增加投入。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農委、市糧食局、市水利局、中央儲備糧六安直屬庫、農發行相關部門和單位,要圍繞“六安國家優質糧食產業示范基地”分別向上級爭取項目實行政策兼容、項目集成,形成合力。要制定扶持措施,各項涉及糧食產業發展的支農資金要向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化工程示范基地傾斜,農發行、農村信用社六安辦事處、人民財產保險六安分公司等金融機構要用更多的金融產品支持項目發展。抓住國家加強農業基礎建設的大好機遇,積極申報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和外資參與我市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化工程示范基地建設。
 
  3、創新機制。建設六安市國家優質糧食產業基地是一項事關大局、事關長遠的重要工作。各地要重視做好發展過程中的體制機制創新,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在土地流轉經營和農業生產的規?;?、集約化、標準化、市場化等方面進行有效的探索和總結。


 
地區: 安徽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