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邵東縣2010年糧食高產創建工作方案(邵政辦函〔2010〕28號)

   2011-03-19 996
核心提示:我縣開展水稻高產創建活動已兩個年頭,在前兩年的高產創建活動實踐中,營造了輿論聲勢,積累了成功經驗,取得了較好成效。2010年


我縣開展水稻高產創建活動已兩個年頭,在前兩年的高產創建活動實踐中,營造了輿論聲勢,積累了成功經驗,取得了較好成效。2010年,為進一步廣泛深入開展水稻高產創建活動,特制訂此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強化政策引導、行政督導和專家指導,集成技術,主攻單產,改善品質,提高效益,把高產創建示范區打造成良種和良法結合的載體和平臺,推動雙季稻生產發展,全面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促進我縣糧食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二、工作任務

  (一)全縣共辦4個萬畝雙季稻高產創建示范片:在佘田橋、水東江、楊橋3個鄉鎮創辦1個;在野雞坪鎮創辦1個;在靈官殿鎮創辦1個;在魏家橋、牛馬司2個鄉鎮創辦1個。每片雙季稻平均畝產達到1000公斤以上。同時,在4個萬畝片中各創建1個千畝核心示范片。

  (二)全縣26個鄉鎮各辦好一個連片1000畝以上的雙季稻高產示范片。

  (三)在潭邵高速公路、320國道、315省道、衡邵高速公路沿線建立雙季稻高產示范長廊。

  三、工作進度

  (一)1-2月,成立糧食高產創建領導小組和專家組,確定萬畝高產示范片地點;制定《邵東縣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工作方案》和操作技術規程;各級召開專題會議,部署2010年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各項工作;落實縣財政專項投入資金;舉辦鄉級技術培訓班,抓好春耕生產的各項準備工作。

  (二)3月,舉辦村級及農戶培訓班,落實各示范片負責專人組織供應好早稻良種,抓好早稻的播種工作。

  (三)4月,抓好早稻秧苗管理及早稻拋栽或移栽工作。

  (四)5月,加強早稻田間管理;組織供應好示范片晚稻良種。

  (五)6月,加強早稻田間管理,開展早稻高產示范片的現場觀摩和經驗交流;抓好晚稻播種工作。

  (六)7月,準備好現場,迎接上級專家對早稻示范片進行測產驗收;抓好晚稻秧苗管理及早稻收獲和晚稻栽插工作。

  (七)8月,加強晚稻田間管理。

  (八)9月,組織各類媒體對糧食高產創建活動進行全面宣傳;加強晚稻后期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組織開展晚稻高產示范片現場觀摩和經驗交流。

  (九)10月,準備好現場,迎接上級專家對雙季晚稻高產示范片及晚稻高檔優質稻高產示范片進行測產驗收。

  (十)11月,組織高產創建活動工作年終考核。

  (十一)12月,全縣糧食高產創建活動工作總結。

  四、技術要求

  按照統一整地播種、統一肥水管理、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機械收獲的“五統一”要求和“節水、節氮、增穗、增粒、增產、保質”的技術路線,重點抓好以下技術措施的落實。

  (一)選用優良品種。選用豐產性能好、適應性廣、能滿足早稻和晚稻配套的優良品種。萬畝示范片上的種植品種由縣農業主管部門統一組織供應,早稻選用株兩優15、株兩優971、湘早秈42號、湘早秈45號等品種,晚稻選用T優259、岳優360、T優115、五優308等品種,每個示范片的早、晚稻分別選用1個品種。

  (二)推廣輕簡栽培技術。早稻采用旱育小苗壯苗移栽或塑盤旱育拋秧,聯用壯秧劑育秧。晚稻采用稀播勻播露地濕潤育秧或塑盤旱育拋寄小苗兩段育秧,聯用烯效唑或多效唑,增強秧齡彈性,培育矮壯秧苗,實行稻草分行擺蓋還田免耕移栽。

  (三)堅持合理密植。早稻實行劃行移栽,晚稻實行拉繩定距移栽。早稻每畝2.2-2.5萬蔸,保證10-12萬株基本苗,晚稻每畝2.0-2.2萬蔸,保證8-10萬株基本苗。

  (四)堅持間歇好氣灌溉。安排專人統一管水,灌水自然落干2-3天再灌水,再落干,直到成熟。在整個水稻生產期間,除水分敏感期和用藥施肥時采用間歇淺水灌溉外,一般以無水層或濕潤灌溉為主,使土壤處于富氧狀態,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根系活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提高結實率和充實度。

  (五)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統一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鉀肥的平衡施用。根據水稻生長發育和產量目標的需肥規律以及土樣化驗結果,明確施肥量、施肥時期和施肥方法,切實提高施肥效果和肥料利用率。

  (六)推廣病蟲害專業化防治技術。示范片安排專人及時監測病蟲害發生動態,準確預報發生趨勢,科學制訂防治方案,組裝綜合防治技術。各村建立專業化防治隊伍,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對天敵影響少的對口農藥及時實行精、準防治,提高防治效果,降低防治成本。

  (七)推進機械化生產。示范片上組建機械化作業隊伍,實行統一機耕、機收,搶抓季節,提高工效,降低勞動強度,解決勞力緊缺問題,防止過早割青,減少產量損失。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一是成立領導小組。縣人民政府成立以縣長為組長,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為副組長,縣政府辦及各相關單位負責人為成員的水稻高產創建活動領導小組,負責領導、組織和協調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地點設縣農業局,由縣農業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長任副主任,負責日常工作。各有關鄉鎮也成立相應機構,協同縣政府開展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高產創建工作會議聯席制度,不定期研究高產創建問題,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措施,推動工作開展。二是成立專家指導小組。由縣農業局局長任組長,分管副局長和總農藝師任副組長,糧油、植保、土肥、科教、推廣等部門的技術骨干為成員,負責技術方案的制訂與實施、技術指導與資料歸檔等工作,并建立水稻苗情、土壤墑情、病蟲害情“三情”會商制。三是建立示范片工作班子。每個萬畝示范片由1-2名縣級領導牽頭,1-2名部門領導協助,1-2名鄉鎮領導指揮,3-4名技術干部具體辦點,辦點人員將長期駐扎在示范點上,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及時搞好跟蹤指導。四是逐級落實工作責任。縣與鄉、鄉與村層層簽訂高產創建工作目標責任狀,將高產創建工作納入鄉鎮和村年終目標管理績效考核的重要內容,各示范片鄉鎮實行“駐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黨員組長包戶”的三級聯動模式,鎮、村、組干部負責宣傳發動、組織生產,縣鄉兩級農技人員負責技術指導。五是加強檢查督導。在高產創建領導小組的統一安排下,深入鄉、村、組農戶勤查勤督。產前督查任務落實情況,產中督查技術到位情況,產后督查收購加工情況,及時糾正存在的問題,促進工作落實到位。六是組織觀摩交流。在水稻生長關鍵季節,組織農技人員、鄉村干部、種糧大戶、糧食專業化合作組織,選擇有代表性的萬畝高產創建示范片進行現場觀摩,開展技術交流,總結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生產技術模式,輻射傳播適應技術,把生產示范轉變成群眾性的高產競賽行動。

  (二)強化資金投入。整合財政、發改、國土資源、水利、農業、農機、農業綜合開發辦等部門的項目資源,捆綁資金向高產創建示范區傾斜,同時,爭取從產糧大縣獎勵資金中安排一定的高產創建配套專項經費。

  (三)啟動激勵機制。由縣人民政府免費向農戶供應萬畝示范片上的4個千畝核心片的早、晚稻良種,同時,對配套應用的物化技術產品給予適當的補貼。對單位與干部,縣里將通過驗收與考評,評選出先進工作鄉鎮、村和個人,并給予適當的獎勵,在年底全縣農業工作會議上予以表彰。

  (四)強化技術服務。一是安排辦點人員長期駐點,實地解決水稻生產中的技術疑難。二是通過集中培訓、田間培訓、巡回講座、入戶指導、科技成果展示相結合的多方式多層次的培訓,使戶戶都有技術明白人。三是及時印發簡單明了、操作性強的技術資料,做到戶戶都有。通過強化技術指導和服務,使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充分發揮品種和技術的增產潛力。



 
地區: 湖南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