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具體舉措的通知 (合政辦〔2024〕24號)

   2025-01-17 570
核心提示: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提高食品藥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若干措施的通知》(皖政辦〔2023〕13號),結合我市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提出如下具體舉措。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具體舉措》已經2024年9月23日市政府第7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合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12月20日

關于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的具體舉措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提高食品藥品安全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若干措施的通知》(皖政辦〔2023〕13號),結合我市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提出如下具體舉措。

一、健全食品藥品安全共治責任體系

(一)落實屬地管理責任。進一步突出食品藥品安全黨政同責要求,落實食品安全包保督導工作機制,健全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責任體系,精準防控食品藥品安全風險。完善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及其辦公室統籌協調機制。〔責任單位: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配合單位: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在文明城市、衛生城市、平安建設、質量強縣(市、區)、放心消費和政府質量獎等創建評選中,嚴格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工作要求。(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落實各方監管責任。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壓實各級政府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和有關部門對主管領域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的管理責任。〔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健全食品安全“三書一函”制度,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督檢查工作機制,常態化應用“四不兩直”方式開展暗訪檢查,推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屬地管理責任。(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加強食品攤販管理,縣級人民政府確定本地區食品攤販的臨時經營區域和經營時段,對無固定經營區域和經營時段外的食品攤販加強疏導和管理。〔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三)健全企業主體責任落實機制。加強對不同領域企業的分類指導,督促食品企業依法配齊食品安全總監和食品安全員,組織開展培訓和考核,加強生產經營過程控制。市場監管部門按要求開展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監督抽考,公布考核情況。督促指導小作坊、小餐飲、食品攤販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市發展改革委、廬州海關等單位可參照上述風險管控模式,推動相應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廬州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規范農業投入品生產使用,開展食用農產品承諾達標合格證“亮證”行動,加強承諾達標合格證監管,以生產端規范開具和市場端收取查驗相向發力推動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落地。(責任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推進市重要產品追溯體系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入追溯平臺。推廣“數字周谷堆”應用,逐步推進全市農批市場信息化追溯平臺建設。探索食品安全信息追溯新模式,鼓勵企業采用“基地+配送中心+超市”運營模式,推進“智能追溯筐”等應用。推進企業信息化追溯體系與政府部門已有追溯系統數據對接,逐步實現追溯數據互聯共享。加快推動全市藥品經營使用單位完善信息化追溯體系,實現疫苗、國家集采中選品種等重點品種全過程可追溯。〔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建立學校與承包經營企業雙食品安全總監和雙食品安全員制度,制定崗位職責清單。推行學校食堂大宗食品公開招標、集中定點采購制度,幼兒園、中小學全面落實學校相關負責人陪餐制度。加強學校食堂承包經營企業、校外供餐單位招標管理,強化資質審查。(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督促食品、藥械網絡交易服務第三方平臺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入網經營者資質審查,全面實施網絡餐飲食安封簽。督促藥品、醫療器械及化妝品經營使用單位落實主體責任。(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

二、完善食品藥品安全共治工作機制

(四)完善基層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機制。鄉鎮(街道)建立健全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機制,明確職責分工,壓實工作責任。〔責任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推進食品藥品職業化檢查員隊伍建設,杜絕擠占挪用基層市場監管部門編制,嚴禁借用市場監管所人員,人員力量要向市場監管所傾斜,確保食品安全首責和藥品監管職責履行到位。加強市場監管所監管執法裝備配備,推動市場監管所能力建設,打造“星級”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夯實基層監管基礎。〔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建立完善基層食品藥品安全管理員、宣傳員、協管員、信息員,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信息員)等協管隊伍,探索建立激勵機制,在待遇保障、職務職稱晉升、教育培訓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將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納入基層網格化治理體系,推廣“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推動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與相關輔助人員整合為專職網格員,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協管職責。〔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完善協作聯動工作機制。深化各職能部門之間協調聯動機制建設,健全“行刑銜接”“府檢聯動”等工作機制,推動實現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部門與行業管理部門信息互通、力量互助、成果共享。對照食品藥品領域跨部門綜合監管重點事項清單,逐步建立學校、養老機構、醫療機構等單位食品藥品安全跨部門綜合監管機制。〔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公安局,配合單位: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六)完善風險防控應急管理工作機制。強化食品藥品安全風險交流,建立健全風險會商機制,提升風險識別、研判和預警能力。(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廬州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完善事件預警監測、組織指揮、應急保障、信息報告和新聞發布制度。開展輿情監測預警,建立輿情收集、分析研判、快速響應、協調處置等工作機制,快速高效處置輿情。不斷完善藥物警戒體系,加強藥物警戒專業技術機構與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落實藥物警戒協同工作機制。(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配合單位: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

三、提升食品藥品安全共治監管質效

(七)加強智慧監管賦能增效。拓展智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場景,全市學校食堂和校外供餐單位“互聯網+明廚亮灶”實現100%覆蓋,對重點食品生產企業實施“可視化”監管,探索開展大中型食品銷售企業非現場檢查,提高在線監控質量并有效運行;鼓勵利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防控食品藥品安全風險。(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數據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相關部門實現數據互換、信息共享,探索對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預防接種單位疫苗儲存、運輸環節溫度系統實施“在線監管”,實施靶向性監管,確保疫苗流通環節質量安全。(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醫保局、市數據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依托“合肥市網絡交易監管服務平臺”,對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網絡藥械經營者開展線上巡查、抽查和監測,推動重點監測名錄庫建設。(市市場監管局)

(八)加強信用監管激勵約束。每年對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開展《食品工業企業誠信管理體系》標準宣貫培訓,鼓勵食品行業協會組織和督促企業參與誠信評價活動。(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實施食品藥品安全信用風險分類管理,推動信用監管與風險分級監管深度融合,建立健全企業信用風險分類機制,合理確定監管重點、監管措施、監管比例和頻次。(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改革委、廬州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及時歸集公開食品藥品生產經營企業行政處罰、抽查檢查結果等信息。(市市場監管局、市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推行食品安全“紅黑榜”制度。(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

(九)強化技術支撐。聚焦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加強檢驗檢測內培外引,加快推進合肥市醫療器械檢測中心建設并爭創國家級質檢中心。推動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快檢室有效運行。持續提升全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監測能力。開展檢驗檢測機構資質擴項專項提升行動,提升技術服務水平。(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衛生健康委、合肥高新區管委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鼓勵企業積極參與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引導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的食品安全企業標準,加強食品企業標準備案管理。推廣“互聯網+明廚亮灶”和“陽光廚房”建設,探索開展餐飲環節原料和加工制作方式公開。開展堅果炒貨等合肥地方特色食品產業提升行動,積極引導企業參加“食安安徽”品牌認證,培育“食安名坊”,助推食品行業高質量發展。(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構建食品藥品安全共治共享格局

(十)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鼓勵和支持食品藥品、生物醫藥、農產品行業協會建立完善行約行規和獎懲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身的監督、管理、約束等功能,推行質量安全承諾制度,督促引導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恪守法規標準,強化自律行為。引導行業協會積極開展技術服務、科普宣傳、培訓認證等工作,推動食品藥品行業健康發展。支持建立食品安全、醫藥類社團組織,充分調動相關行業協會資源和力量。鼓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專家智庫、信用評定機構、檢驗檢測機構、具有相關科研實力的大型企業、行業協會等各類組織在食品藥品安全政策、法規及標準制訂、突發事件應對、輿情處置、信用評價、宣傳教育、風險交流、評估預警等方面發揮作用。(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委、廬州海關、市科協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發揮責任保險他律作用。加快推進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工作,持續完善食品安全責任保險運行機制,引導支持保險機構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服務體系,構建隱患排查、宣傳教育、培訓指導等方面服務機制。重點推進肉蛋奶和白酒生產企業、農村集體聚餐、大宗食品配送單位、中央廚房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學校食堂主動購買食品安全責任保險。鼓勵行業協會、網絡訂餐平臺推動有條件的中小企業積極投保食品安全責任保險。對責任明確的重大食品安全保險事故,鼓勵保險公司探索先行賠付或提供預付賠款的理賠方式。加強對投保企業的風險分級分類管理,將投保企業風險等級與參保情況、保險費率水平等掛鉤,運用責任限額、免賠額等手段推動食品企業加強質量安全管理。(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城鄉建設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發展改革委等)

(十二)發揮社會力量監督作用。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媒體代表、外賣員等為食品藥品安全監督員,組建食品藥品安全志愿者、義工等公益性服務隊伍,健全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引導公眾規范有序開展社會監督。(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民政局、團市委)加強“皖事通”等政務服務平臺應用,動員群眾發現、報送食品藥品安全信息,監督問題解決。(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數據資源局按職責分工負責)深入開展食品安全“你點我檢”“你送我檢”“隨機查餐廳”等活動。發揮食品生產經營集中區食品安全工作站社會共治作用。(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建立食品藥品投訴舉報分級分類管理機制,及時有效開展處置。建立食品藥品安全“吹哨人”制度。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及時通報食品藥品安全惡意投訴人信息,聯合防范惡意舉報和惡意索賠,依法嚴厲打擊敲詐勒索等違法行為。(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廬州海關)支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對食品藥品安全工作開展監督。健全新聞發布制度,加大新媒體運用,建立常態化信息發布渠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營造良好輿論氛圍。(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市發展改革委、廬州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發揮宣傳教育引導作用。將食品藥品安全知識納入國民素質教育內容,持續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藥品安全宣傳周”以及食品藥品安全進鄉村、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等活動。加大食品安全標準解釋、宣傳貫徹和培訓力度。將食品藥品安全普法宣傳作為“八五”普法重要內容,圍繞食品藥品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普法宣傳。(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市衛生健康委,配合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林業園林局、市發展改革委、廬州海關、市科協)將食品安全與營養、安全用藥知識納入中小學教育內容,舉辦食品藥品安全進校園宣傳活動。(市市場監管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按職責分工負責)積極向省級推薦申報食品安全宣傳教育基地、安全用藥科普基地、藥品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實行動態管理,創新宣傳形式,充分發揮基地在科普宣傳、普法教育引導、示范帶動等方面作用。探索建立食品安全媒體記者溝通交流平臺和機制,提高相關人員專業素養和職業道德。加強部門協作,堅決打擊造謠傳謠、欺詐和虛假宣傳行為。(責任單位:市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市司法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衛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公安局、市發展改革委、廬州海關、市科協、合肥日報傳媒集團、市廣播電視臺)

五、保障措施

(十四)加強組織領導。發揮市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牽頭抓總作用,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工作的組織協調。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經費保障機制,將食品藥品安全工作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工作機制,明確各方責任,細化分解任務,將各項工作落地落實。

(十五)鼓勵探索創新。各縣(市)區、開發區要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大膽探索實踐,拓展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路徑、方法、模式,提高公眾參與度和滿意度。要加強政策制度措施保障,強化宣傳、總結和推廣,培育優秀典型,打造精品亮點,努力形成具有合肥特色的食品藥品安全社會共治體系。

(十六)強化督查考評。開展食品藥品安全滿意度測評和食品安全指數評價,客觀評價食品藥品安全狀況。將推動落實情況納入食品安全工作督查考核、藥品安全工作考核,強化結果運用。加強督促檢查,建立定期通報制度,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地區: 安徽 合肥市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