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品網

南京市關于貫徹落實《江蘇省名牌戰略“十二五”發展規劃》實施意見

   2012-03-08 802
核心提示: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府各有關委辦局、開發區、產業集團、行業協會:  江蘇省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發布了《江蘇省名牌戰略十二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府各有關委辦局、開發區、產業集團、行業協會:

  江蘇省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發布了《江蘇省名牌戰略“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省名牌規劃》),對十二五期間緊緊圍繞“貫徹六個注重、實施八項工程、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的目標,培育創建江蘇名牌產品(企業)工作做出了總體安排。為了以《省名牌規劃》為導引,落實市委市政府創新驅動、內生增長戰略要求,使我市名牌戰略推進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經濟轉型加速、產業高端化加速、國際化進程加速的關鍵時期發揮重要作用,促進我市企業做強、品牌發展,特提出貫徹落實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

  聚焦“四個第一”,落實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綠色發展戰略,不斷加大政府推動和部門合作力度,完善名牌培育創建體制機制,創新名牌培育創建方法手段,持續深入推進名牌戰略,通過培育、保護、提高、發展,加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較高科技含量和競爭力的江蘇名牌產品、名牌企業和區域名牌,形成名牌培育創建和企業創新發展的良性互動,增強名牌帶動效應,提高名牌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服務我市轉型、創新、跨越發展。

  二、基本原則

  緊密結合江蘇省和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總體要求,注重培育發展,注重循序漸進,以名牌創建為載體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江蘇名牌產品和企業,推動我市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1、政府推動,企業為主。政府加大名牌推進、培育、宣傳、保護力度,引導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提高名牌意識,自主開展江蘇名牌創建。

  2、自主創新,提高質量。在江蘇名牌培育創建中,突出創新能力、發展能力的提升,把增強企業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作為提高競爭力、產品質量和品牌實力的根本途徑,走名牌興企,以質取勝道路。

  3、市場導向、重在培育。堅持市場導向的原則,培育和發展符合省、市經濟社會發展方向、市場占有率高、消費者滿意度高的名牌產品。科學制定培育計劃,優化資源配置,完善扶持政策,增強培育計劃針對性和有效性。

  4、整合資源,合力推進。在各級政府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有關部門的積極性,各盡其責,整合資源,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進名牌發展戰略。

  三、工作目標

  《省名牌規劃》確定:到2015年,全省培育發展江蘇名牌2500個左右。其中,農業名牌400個左右;制造業名牌1700個左右;服務業名牌300個左右;江蘇區域名牌30個左右。

  按此發展規劃,根據我市實際,重點圍繞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綠色發展的要求,確定我市十二五期間的江蘇名牌工作目標為:大力實施江蘇名牌培育創建工作,加快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名品、名企的創建,不斷增強名牌企業經濟貢獻,落實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綠色發展戰略,服務中國人才與科技創新名城建設。到2015年,有效期內江蘇名牌達到260個(包含300個以上的具體產品和企業),獲得1個江蘇區域名牌。

  (一)保持支柱產業的品牌優勢

  圍繞科技進步和新型工業化的要求,強化核心競爭優勢,促進技術改造與產業升級,提升電子信息、石油化工、鋼鐵、汽車四大支柱產業發展水平,持續培育支柱品牌。培育過程中,推動企業技術和管理的變革,提升企業的節能、環保、安全和綜合效益水平。到2015年,支柱產業江蘇名牌產品超過60個。

  (二)加快新興產業的品牌塑造

  突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名牌產品,以及符合循環經濟發展要求、節能環保及新能源領域的示范性名牌產品,加速先進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步伐,提升名牌的科技含量,推進風電和光伏裝備產業、電力自動化與智能電網產業、通信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生物醫藥產業、新材料產業、軌道交通產業、航空航天產業等八大產業向產業價值鏈的高端發展,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到2015年,新興產業江蘇名牌產品超過80個。

  (三)促進現代服務產業的品牌影響

  不斷拓展現代服務業的新空間,培育一批有影響力的服務精品項目和服務名牌,促進服務業規范化、標準化和先進服務業體系的建立,提升我市服務業現代化水平。優先發展軟件及服務外包、金融保險、現代物流、信息服務、旅游會展、文化創意、商務服務和商貿流通等八大現代服務業,促進服務業結構優化,全面推動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促進加快形成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現代產業體系。特別要緊緊圍繞把軟件產業作為全市第一大主導產業和第一大支柱產業加速培育壯大的戰略部署,在“一谷兩園”中培育創建軟件名牌、軟件名企,為打造中國軟件名城提供支撐。到2015年,現代服務業江蘇名牌超過80個。

  (四)實現區域名牌的品牌突破

  通過培育具有集聚效應的名牌產品,促進資源優化配置,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壯大特色產業集群,促進產業組織向集群集約化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以全市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優勢產業集群內名牌企業為龍頭,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對地方政府重視、行業協會支持、產業優勢明顯、技術水平穩定的產業集群優先培育發展,實現區域名牌零的突破。

  (五)提高名牌企業經濟貢獻率

  通過培育創建,促進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力爭使我市一批具有優勢的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帶動我市質量總體水平和競爭力的提高。形成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在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不斷提高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的占占有率,提高企業的知名度,提高名牌企業對經濟貢獻率。制造業江蘇名牌企業銷售收入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提高到33%。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大在質量強市新平臺上的政府推動力度

  發揮政府在實施名牌戰略中的組織、推動和監督作用,通過“質量強市”活動強化名牌發展戰略的實施,為十二五期間培育創建江蘇名牌營造良好的環境。各區、縣級政府要把名牌戰略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貫徹落實《關于開展郊縣鎮街分類考核的實施辦法》,推動鎮街科學發展。推行積極的名牌激勵政策和經費保障制度,建立持久獎勵機制,加大名牌獎勵力度和宣傳力度,支持企業內部建立質量獎勵制度。在土地審批、科研立項、政府招標等方面加大對名牌企業的傾斜,促進名牌企業長久發展。

  (二)加強在培育規劃引導下部門合作力度

  市經信委、發改委、農委和市質監局已對照各級名牌評價標準,梳理我市企業現狀,制定了名牌培育計劃,對十二五期間的名牌培育工作作出統一部署。要在培育計劃指導下,發揮各政府部門、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等單位和部門作用,形成強大的工作合力,共同對企業實施有效培育。以特色產業集群、特色產業基地為基礎,在地方政府、行業協會的重視支持下,培育打造江蘇區域名牌。

  (三)建立圍繞創新驅動戰略的企業創牌機制

  緊緊圍繞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綠色發展戰略的實施,引導企業將名牌創建與企業管理創新、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緊密結合,將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作為企業發展和擴大品牌市場占有率的

  動力,建立和完善企業技術中心,加大科研開發經費投入,集聚科技人才,不斷提高名牌產品的科技含量和競爭能力。樹立全新的質量理念,吸收和學習國內外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建立健全質量體系、標準化管理體系、計量檢測體系和以產品質量信用記錄為重點的企業質量信用體系,導入卓越績效管理模式等國際先進質量管理技術與方法,努力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建設具有質量技術意識和品牌意識的高素質員工隊伍,造就具有創新能力的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精通質量管理和品牌運營的經營管理人才,不斷提高利用國際人力資源的能力,為實現自主品牌的國際化提供人才保證。

  (四)提高培育創建工作的成效

  緊扣江蘇名牌評價指南,對擁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國際競爭力較強、品牌知名度較高、在國內外市場占一定份額的優勢品牌實施培育名牌工程。市名牌推進委員會成員單位、市名牌創建指導工作組、以及各區縣政府部門以培育為工作重點,不斷創新工作方法,為江蘇名牌產品創建企業提供更有效指導、培訓和服務,幫助企業查找在市場、質量、效益、發展、信用等方面的薄弱環節,通過制定和實施有針對性的提升計劃,彌補缺項、縮短差距,盡快提升品牌綜合競爭力。

  (五)營造名牌發展良好的外部環境

  鼓勵名牌產品生產企業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提高名牌產品在市場和用戶心中的形象和信譽。鼓勵新聞媒體加大對名牌的宣傳力度,積極宣傳優秀品牌的先進經驗和成果。進一步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假冒名牌產品違法行為,保護企業自主創新和爭創名牌的積極性;認真落實質量和打假工作責任制,嚴格責任追究,加快質量誠信體系建設,為名牌產品發展營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保護名牌產品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南京市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地區: 江蘇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
 
更多>同類法規
 
鹽池灘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