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省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提出“加快大市場建設步伐,打造我省綜合性農產品交易平臺”的提案收悉。在提案中,您指出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優化提升的意見建議。這些意見建議十分中肯,實事求是,代表了群眾的共同心聲。現結合市場監管部門的法定職責和履責情況等答復如下:
一、市場監管部門在加強農產品交易平臺監管工作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和部門職責分工,市場監管部門主要負責農產品交易平臺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監管、價格監督、計量監管、消費維權等職責。近年來,全省市場監管部門堅持問題導向,以落實開辦者和銷售者主體責任為重點,狠抓食品安全監管,聚焦市場秩序維護,有效提升農產品交易平臺規范化管理水平。
(一)狠抓監管,促農產品交易平臺主體責任落實。一是抓智慧監管,促主體責任落實。建設推廣“鄂食安”智慧監管平臺,將全省農批(貿)市場納入智慧監管范圍,建立食用農產品從批發、零售到消費的全鏈條追溯體系。督促指導食用農產品經營單位線上開展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年自查”,開展食品安全體系評估檢查,形成線上自查、整改、報告、評價的主體責任落實監督閉環。二是抓計量整治,維護市場秩序。印發《電子計價秤計量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在全省組織開展電子計價秤生產企業、銷售單位和使用單位全鏈條專項整治,嚴厲打擊缺斤少兩、欺詐消費者的電子計價秤相關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全省共檢查集貿市場和商場超市6925家,檢查電子計價秤25616臺,督促整改未按要求設置公平秤的集貿市場41家,查處電子計價秤計量違法行為157件。三是抓消費維權,促放心消費。密切關注食用農產品價格浮動和涉農貿市場投訴舉報情況,充分發揮價格監管平臺和12315平臺作用,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及時受理群眾舉報,依法查處不明碼標價、價格欺詐、強制搭售、缺斤少兩等違法行為,全力保障農貿市場正常經營秩序,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建章立制,促農產品交易平臺規范提升。2020年3月,我局組織制定、發布《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運營管理指南(試行)》(DB42/T 1540-2020),明確了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的開辦者與銷售者責任、從業人員管理、設施設備管理、經營管理、環境衛生管理、應急管理、內審自查與持續改進等管理要求。今年來,全省市場監管部門按照《2024年全省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方案》要求,密切協同、積極配合助推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工作,配合起草《湖北省農貿市場(菜市場)建設標準指引》等標準規范。武漢市市場監管局指導市場開辦方圍繞經營布局、食品三防、智慧監管等方面開展升級改造工作,推薦升級改造條件較好的農貿市場積極參加省級“示范型”農貿市場認定;黃石市市場監管局大力推動農貿市場食品安全“互聯網+”快檢室建設;孝感市市場監管局著力打造集貿市場智慧監管平臺,推動建設一批數字化菜市場。
(三)提升快檢能力,保障農產品交易平臺食品安全。我局始終將食品快檢作為保障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食品安全的重要技術手段,連續多年舉辦全省食品安全快檢競賽活動,培養基層快檢能手;科學制定年度食用農產品快檢工作計劃,確保按千人10批次目標,完成不低于58萬批次食品快檢工作;開展食品快檢“你送我檢”便民服務活動,有效將風險攔截在群眾餐桌前,切實提高群眾食品安全獲得感。今年8月底,我局將舉辦全省農批市場普法宣傳培訓班,培訓食品安全法律法規和食品快檢實操能力,并依據食品安全法要求集中對全省農批市場食品總監、食品快檢員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抽查考核。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我局將積極吸納您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壓實農產品交易平臺主體責任,持續優化提升市場管理,讓老百姓買得舒心、吃得放心。
一是進一步加大市場秩序監管力度。督促農產品交易平臺和經營者自覺履行進貨查驗、信息公示、明碼標價、公平秤等制度,堅決做到不采購、不貯存、不銷售來源不明食品,不哄抬物價、串通漲價、缺斤少兩。
二是進一步督促落實主體責任。會同商務部門鼓勵引導農貿市場開辦者配齊、配強快檢設備和人員,持續強化食用農產品入場查驗和抽查檢測,嚴防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開展重點農貿市場集中培訓和抽查考核。
三是進一步加強部門協同嚴格執法。配合農業農村部門推進無紙化檢驗檢疫證明全省互通互認,強化無紙化檢驗檢疫證明部門銜接,實現豬肉產品從養殖屠宰到生產經營環節的全鏈條數字化管理。探索推行食用農產品全鏈條智慧化監管,開發推行農批市場“肉菜安全承諾碼”。
感謝您對市場監管工作的關注、支持和監督!歡迎您對我們的工作多提寶貴建議。
湖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