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農業農村廳:
曹俊明等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快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的提案》(第20241009號)提案收悉。經認真研究,我單位會辦意見如下:
一、全面壓實食品經營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堅決落實“四個最嚴”,貫徹落實新修訂的《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壓緊壓實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和食用農產品銷售者落實主體責任。持續督促食用農產品集中交易市場開辦者加強對入場銷售者和食用農產品的入場查驗管理,督促食用農產品銷售者嚴格落實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索證索票、建立進銷貨臺賬等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要求,保障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
二、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地方標準
嚴格執行《標準化法》《廣東省標準化條例》等法律法規,履行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職責,批準發布《油茶葉片營養診斷技術規程》(DB44/T 2121-2018)、《廣東茶園生態管理技術良好規范》(DB44/T 2209-2019)、《地理標志產品合水粉葛第1部分:產品質量》(DB44/T 610.1-2009)、《多聚磷酸鹽在水產品加工過程中的使用技術規范》(DB44/T 645-2009)等4項地方標準,為我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提供標準支撐。實施農業高質量發展標準化試點示范,完成廣東省“區塊鏈+”農產品溯源服務標準化試點等3個省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考核驗收,宣傳推廣試點示范項目成功經驗,共同推動農業標準化工作。
三、保質保量完成省民生實事食用農產品快檢任務
加強省民生實事任務的統籌、部署、調度,組織全省市場監管部門保質保量完成全省農貿市場不少于2000家農貿市場開展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快檢食用農產品不少于800萬批次任務。采取線上巡查+隨機現場質量評價方式,加強對快檢工作的檢查指導和質量監督評價,持續督促各地按規范要求落實農貿市場食用農產品快檢工作,及時篩查發現并依法處置不合格食用農產品,督促市場開辦者按要求公示食用農產品快檢結果,引導群眾消費,督促經營者自覺把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關。
四、提升食用農產品信息化監管效能
全面深化省食用農產品銷售質量安全監管系統建設和應用,集成食用農產品快速檢測管理功能,對接廣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平臺和廣東省動物溯源數據管理系統,推進承諾達標合格證、動物檢疫證明無紙化等源頭銜接工作,指導各地市場監管部門應用省平臺定期開展網上巡查,督促全省農批市場開辦者有效應用省平臺建立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記錄,實現全省農批市場全面信息化管理,不斷完善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追溯鏈條,持續推進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的銜接。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省已有3642個市場,包括142個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3500個零售市場實現信息化管理,覆蓋食用農產品銷售者14萬家,累計上報進貨記錄450萬條、銷售記錄614萬條。
專此函達。
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4年3月13日
(聯系人及電話:李馥薇,020-38835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