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縣(區)農牧(業)局,廳直有關單位:
《2013年全區漁業工作要點》已經自治區農牧廳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任務分工,認真抓好落實。
附件:2013年全區漁業工作要點
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漁業局
2013年2月26日
附件.2013年全區漁業工作要點
2013年全區漁業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貫徹全國漁業工作會議、自治區農業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穩中求進、生產生態并重、增收增效并舉,同步推進池塘標準化養殖和大水面生態養殖,圍繞“提質、擴量、增效”,加強和改善基礎建設,增強漁業發展能力,保障水產品安全供給,充分利用宜漁資源,進一步推進百萬畝適水產業建設,加快轉變漁業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水生生物資源和水域生態養護,努力促進漁業增效、漁農民增收、漁業持續健康發展。
總體目標是:全區適水產業面積達到85萬畝,其中稻蟹生態種養15萬畝;水產品產量達到15萬噸,漁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0%。
一、加強現代漁業產業體系建設,確保產業增效和漁農民持續增收
1.加強水產良種體系建設。堅持水產良種引進和自繁相結合,加強鯉魚、鯽魚等良種苗種自主繁育能力,積極開展黃河鯉、黃河鯰等主要地方特色魚類原良種親本收集、保存和更新換代。更新換代黃河鯉、黃河鯰親本5000組,自繁水產苗種8.8億尾,培育大規格黃河鯰魚種500萬尾,苗種自給率達到65%(漁業局鄭嵐萍、產業首席吳旭東,自治區水產研究所、自治區水產站負責。賀蘭縣、靈武市、永寧縣、平羅縣、中衛市、石嘴山市、青銅峽市等實施)。實施國家水產良種工程項目(漁業局劉巍負責。自治區水產研究所、自治區水產技術推廣站、永寧縣、平羅縣、石嘴山市、賀蘭縣實施)。
2.提高池塘標準化養殖水平。繼續開展農業部健康養殖示范場創建工作,積極開展養殖示范縣創建工作。新創建10個集中連片規模化、標準化示范場,爭取創建1-2個健康養殖示范縣(漁業局劉巍負責。銀川地區、石嘴山市、平羅縣、惠農區、吳忠市、青銅峽市、利通區、中衛市、中寧縣及農墾實施)。
3.加強水產養殖基地建設和改造。進一步加大宜漁低洼鹽堿荒地、湖泊濕地的開發和利用力度,重點在引黃灌區引導建設規模化、標準化適水產業示范基地20個,推進百萬畝適水產業發展。改造養殖池塘2萬畝,完善水、電、路配套,推廣應用池塘底質改良、水質凈化調控、信息化管理等技術,提高池塘生產能力和效益(漁業局石良玉,自治區水產站負責。銀川地區、石嘴山市、平羅縣、惠農區、吳忠市、青銅峽市、利通區、中衛市、中寧縣及農墾實施)。
4.促進生態漁業發展。積極鼓勵養殖大戶、運銷大戶及各類涉漁企業,創辦各類漁業經濟合作組織,積極發展大水面生態養殖,鞏固和拓展我區水產品銷售市場,強化我區自主水產品品牌效應,打造寧夏生態、綠色水產品品牌(漁業局袁會民負責。銀川市、賀蘭縣、金鳳區、石嘴山市、平羅縣、惠農區、吳忠市、青銅峽市、中衛市及農墾實施)。
5.積極發展休閑觀光漁業。培育和創建一批國家和自治區級休閑觀光漁業示范基地,拓展漁業功能,提高增效能力。新創建1-2個國家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漁業局劉巍負責。銀川地區、石嘴山市、平羅縣、惠農區、吳忠市、青銅峽市、利通區、中衛市、中寧縣及農墾實施)。
6.建立基本漁業水域保護制度。進一步推進養殖權登記和養殖證核發工作,保護漁農民生產權益,穩定水產養殖面積(漁業局袁會民負責。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中衛市及所轄各市縣(區)實施)。力爭完成本區域內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編制工作(漁業局鄭嵐萍,自治區水產研究所負責。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中衛市及所轄各市縣(區)、固原市及農墾實施)
二、著力推進養殖結構調整,促進漁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7.穩步推進稻蟹生態種養工程。積極鼓勵龍頭企業、種養大戶通過土地流轉發展稻田養蟹15萬畝。繼續完善技術、工作方案,規范田間工程,加強田間管理、河蟹適時捕撈與商品蟹育肥等重點環節和技術關鍵點的服務與培訓(漁業局劉辛斐、產業首席張朝陽,自治區水產站、自治區水產研究所負責。銀川地區、平羅縣、青銅峽市、利通區、中衛市、中寧縣及農墾實施)。
8.發展名優水產品養殖。堅持池塘標準化養殖和大水面生態養殖同步推進,穩定發展草魚、鰱鳙魚等大宗水產品,著力發展黃河鯉等地方特色品種、丁鮭、斑點叉尾鮰、福瑞鯉、泥鰍等名優品種健康養殖23萬畝(漁業局鄭嵐萍,自治區水產站負責。銀川地區、石嘴山市、平羅縣、惠農區、吳忠市、青銅峽市、利通區、中衛市、中寧縣及農墾實施)。
三、加強質量安全監管,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水平
9.加大水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深入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加強養殖過程中飼料、漁藥等投入品的使用監管(漁業局石良玉,自治區漁業環境與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負責。涉漁市縣(區)實施)。開展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檢測,配合農業部做好產地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水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確保產地水產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開展漁業水體環境治理20萬畝。(漁業局劉辛斐,自治區漁業環境與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負責。涉漁市縣(區)實施)。
10.加強病害預測預報和苗種檢疫。在引黃灌區設立水產養殖病害預測預報點60個,測報面積6萬畝以上(漁業局劉巍,自治區魚病防治中心負責。涉漁市縣(區)實施)。繼續加強外調和自產水產苗種檢疫和鑒評工作,全區外調苗種檢疫鑒評率達到90%以上(漁業局鄭嵐萍,自治區魚病防治中心負責。銀川市、石嘴山市、吳忠市、中衛市、固原市實施)。
四、加強漁業科技推廣工作,提升科技支撐漁業發展的能力
11.加強漁業技術示范推廣。積極示范推廣稻蟹生態種養技術、漁業病害綜合防控技術、沿黃灌區湖泊濕地生態修復與魚類增養殖技術、名優水產品養殖及繁育技術等,不斷提高先進實用技術推廣應用水平(漁業局劉辛斐負責。自治區水產站、自治區水產研究所承擔實施)。
12.加強漁業培訓。圍繞9個漁業主導品種、6項漁業主推技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培訓,培訓技術人員及養殖戶10000人次,科技入戶1000戶,建立水產養殖示范戶250戶(漁業局劉辛斐負責。自治區水產站、自治區水產研究所承擔實施)。
五、加強漁業資源和生態養護,推進漁業生態文明建設
13.深入實施《中國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綱要》,堅持和完善黃河休漁制度,擴大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規模,重點在黃河寧夏段、涇河寧夏段、沙湖等水域放流各類經濟魚類2000萬尾(漁業局鄭嵐萍負責。自治區水產研究所、自治區水產站等單位實施)。強化漁業生態環境保護,開展涉漁工程環境影響評價,督促、落實包蘭線銀川至蘭州段擴能工程、西氣東輸三線天然氣管道工程生態補償工作(漁業局劉巍負責)。
六、加強安全生產和執法監督等工作,提高保障漁業健康發展的能力
14.加強漁業安全生產監管。以創建“平安漁業示范縣”為抓手,進一步加強漁業安全生產管理,重點清理“三無”船只,做好養殖用漁船水上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和安全事故調查處理等工作,確保漁業安全生產(漁業局石良玉、尤漢宏負責)。
15.加強漁政執法管理。組織開展水產養殖專項執法行動,推進水產養殖質量安全執法(漁業局石良玉、尤漢宏負責)。深入開展漁業文明執法窗口單位創建活動,加強行政執法督察,提高執法管理水平(漁業局石良玉、鄭嵐萍負責)。落實各項強漁惠漁政策,加強對漁業專項補助資金使用情況的督查,確保專款專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漁業局石良玉、劉巍負責)。
16.加強漁政執法能力建設。加強漁政執法裝備建設,全面開展中國漁政指揮系統推廣應用,重點推進養殖證管理軟件、漁業行政執法文書電子化制作軟件及統計軟件的使用,進一步提高漁業管理信息化水平(漁業局袁會民、尤漢宏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