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強化工作責任落實。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見》和《地方黨政領導干部食品安全責任制規定》,督促師團黨政把食品安全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自覺履行組織領導和食品安全屬地管理責任,壓緊靠實各級各部門食品安全工作責任,確保不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發揮各級食安委及其辦公室的統籌協調作用,推進基層食安辦規范化建設,定期共享食品安全相關數據,發揮食品安全社會監督作用,推動各相關部門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落實。
二、持續加大工作保障。將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不斷提升監管執法條件和保障能力。加強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建設,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專家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智囊、參謀、權威和咨詢作用。
三、推進新疆冷鏈食品追溯平臺應用。指導師市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建立進口冷鏈食品從入疆到餐桌的全鏈條追溯體系,引導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實施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同步完善跨部門信息共享管理平臺,全面推進“查安康-新疆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應用。
四、持續做好冷鏈食品防疫工作。推進落實冷鏈食品運輸環節從業人員防護、運輸工具消毒、信息登記等措施,健全完善冷鏈運輸服務標準規范。落實冷鏈食品安全總倉管理,嚴查“三證”(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合格證明以及消毒單位出具的消毒證明),實施“三專”(專用通道進貨、專區存放、專區售賣)管理,做到“四個不得”(沒有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合格證明、消毒證明、追溯信息的均不得上市銷售)。對企業自建冷庫、第三方冷庫開展全覆蓋備案和排查。動態評估研判進口冷鏈食品和中高風險地區冷鏈食品傳播病毒的風險,對直接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和中高風險地區冷鏈食品的從業人員和監管人員按規定開展核酸檢測,按方案優先接種疫苗。
五、持續推進智慧監管。指導轄區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規范使用食品工業企業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推進“互聯網+食品”監管,建設兵團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加強“互聯網+監管”系統在食品相關領域的推廣應用。推動兵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管理。
六、依法推進兵團食品安全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做好信息歸集共享和公開公示。加強食品領域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認定和公示,將嚴重違法失信企業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依規對嚴重失信者實施聯合懲戒。
七、加大抽檢監測力度。兵團市場監管環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量達到3.2 批次/千人,依法依規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實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計劃,農產品定量檢測達到1.5批次/千人。
八、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定兵團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加快推進風險評估工作,強化評估結果運用。加強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提升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能力水平。完成500批次省級食用林產品質量監測任務。建立食品安全抽樣檢驗承檢機構考核管理制度,開展承檢機構能力驗證。定期召開食品安全風險會商、預警交流會議,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深化預警交流區域協作,推進“互聯網+風險預警交流”和食品安全“你點我檢”服務活動。
九、落實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糧食安全保障法》,提高對農產品和糧食監管的能力。貫徹落實國家食品安全司法鑒定制度和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提高對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精準打擊。貫徹落實《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
十、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管理。貫徹落實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管理辦法》,做好食品安全標準宣貫、培訓及跟蹤評價等工作。應用食品補充檢驗方法,開展食品快檢評價和驗證。貫徹落實《旅游民宿的基本要求與等級劃分》和《旅游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將食品安全有關工作要求納入兵團星級飯店、旅游民宿評定、復核指標。
十一、開展“昆侖2021”行動。圍繞重點領域、重點地域,突出打擊食用農產品、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添加劑、農藥、獸藥等犯罪,嚴厲打擊直播售假等利用互聯網制售偽劣食品犯罪,加大跨區域大案要案偵辦力度,始終保持對食品安全犯罪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屠宰病死豬等違法違規行為。集中力量,組織查處一批有影響、跨區域的食品安全大案要案,形成廣泛震懾。落實處罰到人要求,對主觀故意、性質惡劣、后果嚴重的食品安全違法主體的法人、主要負責人及直接負責人從嚴從重處罰。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違規交易、持續推進“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加強農產品、食品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嚴懲違法犯罪。
十二、開展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凈化行動。推動保護類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落實用地養地等措施;在安全利用類耕地推廣品種替代、水肥調控、土壤調理等技術模式;在嚴格管控類耕地推行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退出水稻小麥等口糧種植。加強農用地污染狀況詳查結果運用。
十三、開展食品行業質量提升行動。繼續開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年行動”,督促企業定期開展食品安全自查,企業自查風險報告率達到100%,企業負責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監督抽考覆蓋率和合格率均達到100%。組織開展乳制品、肉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開展肉制品企業質量安全公開承諾活動,開展食品安全風險排查,按照食品類別完善風險清單、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
十四、實施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實行學校大宗食品公開招標、集中定點采購,確保采購質量。加強校園及周邊等重點領域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的監管,實行全覆蓋監督檢查,做好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學校食堂“明廚亮灶”保持率100%,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50%。
十五、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農村制售“三無食品”“劣質食品”“過期食品”等違法犯罪行為。
十六、深入推進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繼續開展識騙、防騙宣傳教育活動,重點打擊欺詐和虛假宣傳、虛假廣告、傳銷等違法犯罪行為,持續加大保健食品違法案件查辦力度和典型案件曝光力度,嚴厲查處各種非法銷售行為。規范保健食品標識和標注警示用語,加強標簽、說明書管理,督促第三方平臺和入網經營者在網站顯著位置標注“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
十七、開展“優質糧食工程”行動。加快“優質糧食工程”項目建設,切實發揮兵團糧食質量檢驗監測體系作用。嚴把糧食收儲質量安全關,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出入廠(庫)檢驗制度。加大對市場中流通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檢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組織師市做好超標糧食收購處置工作,嚴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和食品生產企業。落實把鎘列入糧食收儲入庫和出庫的必檢項目。
十八、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強化第一、二批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監督管理,指導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扎實開展創建申報。
十九、加強旅游景區、養老機構、建筑工地、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食品安全管理。做好食品安全應急管理和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二十、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充分利用科普網站、科普平臺等宣傳食品安全科學常識,提高公眾食品安全意識。開展食品安全進團場、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等宣傳活動,推廣倡導“減鹽、減油、減糖”健康飲食觀念。支持新聞媒體準確客觀報道和輿論監督,宣傳食品安全先進典型和行業自律、誠信建設的典型經驗。加大食品安全網上輿情監測研判力度,協調重大突發輿情處置,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二十一、把食品安全普法宣傳納入“八五”普法規劃。按照“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要求,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規。
二、持續加大工作保障。將食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所需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不斷提升監管執法條件和保障能力。加強食品安全專家委員會建設,充分發揮食品安全專家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智囊、參謀、權威和咨詢作用。
三、推進新疆冷鏈食品追溯平臺應用。指導師市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建立進口冷鏈食品從入疆到餐桌的全鏈條追溯體系,引導食用農產品批發市場實施食品安全信息化追溯管理,同步完善跨部門信息共享管理平臺,全面推進“查安康-新疆冷鏈食品追溯管理系統”應用。
四、持續做好冷鏈食品防疫工作。推進落實冷鏈食品運輸環節從業人員防護、運輸工具消毒、信息登記等措施,健全完善冷鏈運輸服務標準規范。落實冷鏈食品安全總倉管理,嚴查“三證”(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合格證明以及消毒單位出具的消毒證明),實施“三專”(專用通道進貨、專區存放、專區售賣)管理,做到“四個不得”(沒有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合格證明、消毒證明、追溯信息的均不得上市銷售)。對企業自建冷庫、第三方冷庫開展全覆蓋備案和排查。動態評估研判進口冷鏈食品和中高風險地區冷鏈食品傳播病毒的風險,對直接接觸進口冷鏈食品和中高風險地區冷鏈食品的從業人員和監管人員按規定開展核酸檢測,按方案優先接種疫苗。
五、持續推進智慧監管。指導轄區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規范使用食品工業企業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推進“互聯網+食品”監管,建設兵團食品安全智慧監管平臺,加強“互聯網+監管”系統在食品相關領域的推廣應用。推動兵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平臺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信息化管理。
六、依法推進兵團食品安全領域信用體系建設。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做好信息歸集共享和公開公示。加強食品領域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的認定和公示,將嚴重違法失信企業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依規對嚴重失信者實施聯合懲戒。
七、加大抽檢監測力度。兵團市場監管環節食品安全監督抽檢量達到3.2 批次/千人,依法依規開展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實施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計劃,農產品定量檢測達到1.5批次/千人。
八、強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定兵團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加快推進風險評估工作,強化評估結果運用。加強食源性疾病監測報告,提升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能力水平。完成500批次省級食用林產品質量監測任務。建立食品安全抽樣檢驗承檢機構考核管理制度,開展承檢機構能力驗證。定期召開食品安全風險會商、預警交流會議,提高食品安全風險管理能力。深化預警交流區域協作,推進“互聯網+風險預警交流”和食品安全“你點我檢”服務活動。
九、落實食品安全法律法規規章制度。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糧食安全保障法》,提高對農產品和糧食監管的能力。貫徹落實國家食品安全司法鑒定制度和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提高對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的精準打擊。貫徹落實《食品標識監督管理辦法》。
十、加強食品安全標準管理。貫徹落實國家《食品安全標準管理辦法》,做好食品安全標準宣貫、培訓及跟蹤評價等工作。應用食品補充檢驗方法,開展食品快檢評價和驗證。貫徹落實《旅游民宿的基本要求與等級劃分》和《旅游飯店星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將食品安全有關工作要求納入兵團星級飯店、旅游民宿評定、復核指標。
十一、開展“昆侖2021”行動。圍繞重點領域、重點地域,突出打擊食用農產品、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添加劑、農藥、獸藥等犯罪,嚴厲打擊直播售假等利用互聯網制售偽劣食品犯罪,加大跨區域大案要案偵辦力度,始終保持對食品安全犯罪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私屠濫宰、屠宰病死豬等違法違規行為。集中力量,組織查處一批有影響、跨區域的食品安全大案要案,形成廣泛震懾。落實處罰到人要求,對主觀故意、性質惡劣、后果嚴重的食品安全違法主體的法人、主要負責人及直接負責人從嚴從重處罰。嚴厲打擊野生動物違法違規交易、持續推進“長江禁捕、打非斷鏈”專項行動。加強農產品、食品領域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嚴懲違法犯罪。
十二、開展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凈化行動。推動保護類耕地劃入永久基本農田,落實用地養地等措施;在安全利用類耕地推廣品種替代、水肥調控、土壤調理等技術模式;在嚴格管控類耕地推行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退出水稻小麥等口糧種植。加強農用地污染狀況詳查結果運用。
十三、開展食品行業質量提升行動。繼續開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年行動”,督促企業定期開展食品安全自查,企業自查風險報告率達到100%,企業負責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監督抽考覆蓋率和合格率均達到100%。組織開展乳制品、肉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開展肉制品企業質量安全公開承諾活動,開展食品安全風險排查,按照食品類別完善風險清單、措施清單和責任清單。
十四、實施校園食品安全守護行動。嚴格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負責制、學校負責人陪餐制。實行學校大宗食品公開招標、集中定點采購,確保采購質量。加強校園及周邊等重點領域和集體用餐配送單位的監管,實行全覆蓋監督檢查,做好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學校食堂“明廚亮灶”保持率100%,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50%。
十五、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專項執法行動。嚴厲打擊農村制售“三無食品”“劣質食品”“過期食品”等違法犯罪行為。
十六、深入推進保健食品行業專項清理整治行動。繼續開展識騙、防騙宣傳教育活動,重點打擊欺詐和虛假宣傳、虛假廣告、傳銷等違法犯罪行為,持續加大保健食品違法案件查辦力度和典型案件曝光力度,嚴厲查處各種非法銷售行為。規范保健食品標識和標注警示用語,加強標簽、說明書管理,督促第三方平臺和入網經營者在網站顯著位置標注“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
十七、開展“優質糧食工程”行動。加快“優質糧食工程”項目建設,切實發揮兵團糧食質量檢驗監測體系作用。嚴把糧食收儲質量安全關,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出入廠(庫)檢驗制度。加大對市場中流通的大米及米制品抽檢力度,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組織師市做好超標糧食收購處置工作,嚴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和食品生產企業。落實把鎘列入糧食收儲入庫和出庫的必檢項目。
十八、深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工作。強化第一、二批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監督管理,指導第三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扎實開展創建申報。
十九、加強旅游景區、養老機構、建筑工地、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食品安全管理。做好食品安全應急管理和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二十、開展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充分利用科普網站、科普平臺等宣傳食品安全科學常識,提高公眾食品安全意識。開展食品安全進團場、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等宣傳活動,推廣倡導“減鹽、減油、減糖”健康飲食觀念。支持新聞媒體準確客觀報道和輿論監督,宣傳食品安全先進典型和行業自律、誠信建設的典型經驗。加大食品安全網上輿情監測研判力度,協調重大突發輿情處置,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二十一、把食品安全普法宣傳納入“八五”普法規劃。按照“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要求,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規。